隔夜美股高開低走,出現震蕩之勢,值得注意的是,明星股星巴克盤中有所拉升,漲超4
%,最終收於68.71美元,漲幅為1.36%。
來源於:Wind
而談及這一漲勢的出現,主要是來自機構基金的加持利好,即激進投資者比爾·阿克曼再次建倉10%頭寸的星巴克,在他的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的年度報告中,報告了持有星巴克價值7.2億美元的股份。
「星巴克卓越的數位化服務,交付方式和非接觸式提貨方式非常適合滿足其全球咖啡消費者的習慣,特別是與沒有構建數字服務和交付產品的競爭對手相比。」——比爾·阿克曼
近日咖啡市場並不平靜。
在「小藍杯」自曝造假之後,市場對其兩年內快速上市這一冒進又貪心的「吃相」可謂是冷眼相對,而相比於對瑞幸的失望透頂,人們或堅定信心,繼續對已成立近50年的對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加以青睞。
回顧星巴克最新的財報,可以看出其業績表現還是較為穩定。
具體而言,得益於同店銷售增長和新店擴張之間的良好平衡,以及與雀巢的全球咖啡聯盟不斷擴張,2020財年第一季度星巴克實現營收71億美元,同比增長7%,基本符合預期;調整後EPS 79美分;第一季度調整後運營利潤率增長18.2%,上一季度季增長17.2%;同店銷售增長5%,超出市場預期(美國增長6%,中國增長3%);運營利潤率增長18.2%,高於分析師的預估(增長17.7%)。
來源於:華創證券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餐飲行業飽受重擊,星巴克自然無法倖免於難,被迫關店也使得其經營有所承壓。此前該公司關閉了超過2000家門店,其中,2月星巴克中國市場門店的銷售額同比下降78%,線上訂單佔到了總銷售的80%,相對之前的9%提升了近9倍;且預計今年中國市場的第二財季(第一季度)同店銷售額會下跌50%,營收損失4億美元至4.3億美元之間。
然而,好在基於我國防疫舉措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國超過85%的星巴克門店已恢復營業,其中,2月的最後一周,星巴克平均每日的交易數較前一日上漲了6%,當周的淨銷售額增長了80%。
顯而易見,隨著海外疫情的愈演愈烈,中國作為星巴克海外最大的市場之一,或將繼續為星巴克的盈利做出重要貢獻,其市場潛力還是值得繼續挖掘。
中國市場的蛋糕潛力
「星巴克中國區第一季度營收達到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佔總營收的10%;門店數量4292家,同比增長16%,且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了總交易次數的兩位數增長...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也達到4292家,同比增長16%.「——星巴克財報
來源於:官方財報
眾所周知,咖啡產業是成為全世界受眾範圍和從業範圍最大的餐飲品類之一。其中,無論是作為「續命神器」,還是作為小資產物,我國近年來對咖啡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其市場發展飛快。
從市場行情來看,2017-2025年間,我國咖啡銷售額將以15%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2018年我國咖啡零售額達到569億元,預計到2025年或將超過1000億元,咖啡店的門店數量或將達到8-10萬家。其中,即飲咖啡近十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5%,預計到2021年我國即飲咖啡的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49億元。
基於上述,可以看出,我國咖啡市場可謂是一塊十分誘人的大蛋糕,而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更是吸引著以瑞幸為首的不少企業紛紛入局,促使市場競爭也日益白熱化。
而比起那些所謂的新銳「咖啡獨角獸」,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它於1999年進入中國,由此開始便用其獨有的經營模式去吸引消費者,進而加強其消費黏性。
來源於:華創證券
比起「小藍杯」走的「性價比高」的平民路線,星巴克一開始就劍指社交型消費+體驗式消費,向精品化、限定化行進 ,即除了滿足功能型消費之外,它致力於通過構建「第三空間」,為自身產品加以沉浸式體驗,這不僅準確定位並提升了其產品基調,也為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帶來了一定的滿足。
「星巴克不是賣咖啡的,星巴克做的是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繫。」——舒爾茨
畢竟,在消費升級之風徐徐吹起之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對物質的追求常常會附加一定的精神需求,同時也催生了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而「消費者就是上帝」這句名言在新時代也起著作用,促使以星巴克為首的餐飲巨頭去對其發展戰略重新精準定位又或是優化改善,進而去最大化的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買的不是咖啡,是一種文化價值,是一種情調體驗,而星巴克追求的便是如此。
從常規的線下店,到提供豐富體驗的旗艦店,再到提供精品咖啡的臻選店,甚至是通過數位化賦能開啟的「啡快"業務以及「專星送」服務...沒有固步自封,也沒有投機取巧,星巴克基於市場趨勢而不斷自身進化發展,而由這一出發點所帶來的盈利自然是較為可觀的。
飢餓營銷「有道」?
而除了在主打的咖啡業務上保持優勢之外,星巴克對自身品牌的營銷也是戳中了消費者的心。
現今,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們常常基於損失規避心理而對「限定」一詞難以拒絕,進而做出非理性的購買選擇,雖然大家都熟悉飢餓營銷的套路,但星巴克還是受益於此,其品牌周邊一經推出常常賣得紅火。
去年2月頻上熱搜的「2019星巴克櫻花杯」系列中的「櫻花貓爪杯」所引發的搶購潮還令人心有餘悸,畢竟一個199元的杯子在淘寶上甚至炒到2500元這一例子並不多見。
來源於:微博
今年4月,星巴克上新4款較為常規的「貓爪系列星杯」,其中,推出了特別的2款透明「貓爪杯」,它們是符合今年星巴克紫櫻主題的「紫櫻貓爪杯」和一款內有貓尾造型的「萌趣貓尾杯」。
來源於:微博
想必消費者依舊會為此買單,顯然,究及其緣由,除了其周邊在設計上受到歡迎之外,引發購買慾的還是人們對其背後附帶的「星巴克價值」頗為重視,這也側面證明了該公司的定位和經營模式已然成了其較為堅固的護城河優勢。
「星巴克還將會是人們今後見面聊天的地方...我不認為能有什麼事情會對星巴克產生負面影響,以及動搖其作為介於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第三個地方」的神聖性。這在50年裡從未改變,我認為下個50年也不會改變。」——星巴克高管Rossann Williams
結語
在現階段,隨著咖啡市場的成長性不斷被加以重視,其蛋糕潛質或將繼續吸引更多玩家進場入局,再加上新式茶飲這一替代性競品不甘示弱,不斷搶佔原有的咖啡用戶,這一市場的競爭勢必會更加熾熱,或將出現新的變化,畢竟各大玩家都在試圖通過網際網路科技的力量去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進而使得自身的產品服務更具獨特性和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藍杯」事件發生之後,或將會給予更多企業一定的啟示,以鋌而走險的冒進心態並不可取,可持續發展去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才是奧義。
而目前來說,雖然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具備有限性,但基於海外疫情還未出現真正拐點,難以評估其對星巴克全年業績的影響,市場投資者可對以星巴克為首的龍頭標的保持理性樂觀的態度,其也或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繼續坐穩咖啡市場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