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年間,山東曲阜孔府發現一隻大老鼠,有三十斤重!

2021-01-11 參考消息

明朝弘治年間,家住在山東曲阜的衍聖公孔聞韶過得很不開心,為什麼呢?因為他家中糧倉裡面發現了很多老鼠,天天糟蹋糧食,到處拉屎,咬東西,弄得糧倉裡面髒兮兮的。其中最大的一個老鼠長得非常大,鬧得也最兇。

孔聞韶雖然貴為衍聖公,家中良田萬頃,米爛陳倉,但是他絕對不允許老鼠佔他的便宜。為了把這些老鼠消滅掉,衍聖公可謂是費盡心機,捉來不少的貓,想讓貓把老鼠吃掉,結果這些貓都被大老鼠給咬死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衍聖公這才知道,大老鼠不除,糧倉永遠不能清淨。正在他為此感到頭疼的時候,一個西域來的商人,來到了衍聖公的孔府拜訪,而且帶來了一隻貓,說是可以把老鼠幹掉,不過要賣五十兩銀子。(原來孔府老鼠肆虐,為此孔府在外面張貼了告示,有人能治老鼠,可以自己來孔府報名)

衍聖公接待了商人,他看了商人帶來的貓,笑道:「你這貓體形外貌都和普通的貓毫無區別,為何要賣五十兩銀子,你以為本公爺的錢好騙嗎?」商人回答說:「公爺您有所不知,我這貓貌不驚人,但是非常厲害,逮老鼠一絕,保證會把您倉庫裡的大老鼠咬死!」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衍聖公依然不相信,因為他不想花五十兩銀子買一隻貓。商人見衍聖公不信自己,就說道:「這樣吧公爺,我們立個合同,如果我的貓咬死了老鼠,您再給我錢。」衍聖公這才同意了,然後讓下人把那隻貓抱進了糧倉,並且在外面觀看貓的行動。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明朝孔衍公家發現只老鼠,有30斤重,把貓全給咬死了
    俗話說貓那是老鼠的剋星,基本上老鼠見了貓,只有死路一條了。但是有時候,這個可不一定,老鼠有可能吃貓,這不僅發生在現代,在古代歷史更有明確記載。下面這位孔衍公家裡就發現一隻巨大的老鼠,足足有30多斤,而且還把貓都給吃了。
  • 山東曲阜:十年堅守創新「孔府過大年」活動
    在上千年的歲月中,人們又為「年」加上了許多有地域特色的風俗習慣,使「年」文化變得越來越豐富。2011年以來,山東省曲阜市持續舉辦的,「孔府過大年」這一山東民間過春節具有普遍性的民俗傳承活動,為孔子故裡曲阜市深挖儒家文化,推廣孔子文化旅遊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在傳承中積澱著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山東曲阜的孔府,有著保存完整的年俗。
  • 山東曲阜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山東大大小小一共有近百個城市,在這麼多的城市當中,曲阜顯得一點也不起眼。要不是曲阜歷史文化厚重,恐怕更沒人知道這個地方。曲阜在哪?曲阜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走進曲阜、了解曲阜:曲阜,是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濟寧市代管。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周邊與兗州、泗水、鄒城等地相鄰。曲阜市下轄:魯城街道、書院街道、時莊街道、小雪街道、吳村鎮、姚村鎮、陵城鎮、尼山鎮、息陬鎮、王莊鎮、防山鎮、石門山鎮。全市面積815平方公裡,總人口65萬。
  • 走進山東曲阜孔廟建築群,觀賞「東方聖城」儒家文化的殿堂
    孔子在這裡創私人講學之風,遊走列國,講學傳播儒家文化,史稱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遍及全國各地:孔子的哲學思想備受歷代帝王的大力推崇,在2400多年的漫長歷史歲月中,逐漸成為中國正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基石,魯國也就成為曲阜歷史上黃金的輝煌時期:現今來曲阜者,大多是前來祭拜或觀瞻這裡最著名的孔廟、孔府和孔林,感悟和體會儒家思想和文化精髓。曲阜是孔子的故裡。
  • 乾隆真有女兒下嫁孔府?
    去過曲阜孔府「于氏牌坊」時,導遊都會講一個傳奇故事。話說乾隆有一位女兒,非常漂亮就是臉上長了一個大黑痣。這個故事頗為傳奇,與《還珠格格》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迎親規模宏大。據記載孔府迎娶于氏時,隊伍絡繹不絕,皇室成員,朝中大臣,顯赫達貴,宮室太監,親臨或者派親信之人於孔府致賀。數月後,還仍有禮品陸續送達孔府。排場之大,絕非一般大臣之家所能講究的。第二,歷史上乾隆去曲阜孔府的次數竟然達八次之多。第三,孔慶鎔的畫像。
  • 美食丨孔府菜:最典型中國官府菜
    這對於我們今天了解孔府菜的本來面目,研究孔府菜的歷史內質和發展變化,有著極其重大的資料價值。」程偉華介紹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程偉華參加了挖掘搶救「孔府菜」工作。「當時,作為孔子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府菜,百廢待興,孔府菜的菜品、風格、技藝、程式、容器和器皿都瀕臨失傳,急待發揚和傳承。尤其是當時唯一的一位直接在孔府內宅從廚的葛守田老師傅已經87歲高齡了,孔府菜搶救工作刻不容緩。」
  • 春晚曲阜分會場的「萬仞宮牆」究竟什麼來頭?
    「萬仞宮牆」四個朱紅大字,十分醒目,其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竣工,並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
  • 【高郵】村民抓到重達二三十斤的「大老鼠」
    【高郵】村民抓到重達二三十斤的「大老鼠」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迅雷在行動   2017-03-18 10:29:00
  • 弘治黃釉瓷——歷代黃瓷至尊,盛世意外之美
    從漢代開始,歷代官窯都會燒制黃瓷,但是在明朝以前,黃釉瓷器都不是顯現出真正的黃色,而是黃褐色或者深黃色的。一直到了明朝弘治時期,黃瓷的燒制真正達到了巔峰狀態,因為黃釉純正,也被後人稱為「雞油黃」。「雞油黃」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十分形象,收藏家們最以雞油黃瓷器為貴,因為黃色嬌麗,較前朝明豔,也被稱為「嬌黃」。
  • 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的排場有多大?沒來山東還真的不知道
    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的排場有多大?沒來山東還真的不知道對於孔子,相信我們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它的所居住的地方在哪嗎?孔子所居住的地方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剛開始的時候,孔廟只有三間,之後,後裔為了有地方能夠奉祀孔子,將三間宅子擴建。同時,孔府又稱之為「衍聖公府」。孔府佔地約有240畝,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則是之後進行重修的,孔府擴建後的有463間,其中,有9近庭院,有家廟、內宅、前上方、後六間等這些,其中最後則是花園。
  • 六集紀錄片《孔府檔案》今天起在山東衛視開播
    齊魯網2月21日訊(山東臺記者 郭鵬)由山東廣播電視臺拍攝製作的六集紀錄片《孔府檔案》,將於今天起在山東衛視播出。這部紀錄片依託豐富的孔府檔案資料,講述了從清代第一位衍聖公到民國最後一位衍聖公這二百多年間,孔府從鼎盛到衰落的歷史。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約自漢景帝元年,至漢昭帝末年間在世,受《詩》於申公,受《尚書》於伏生。武帝時,官諫大夫,臨淮太守。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府舊宅,於壁中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及《孝經》,皆蝌蚪文字,當時人都不識,安國以今文讀之,又奉詔作書傳,定為五十八篇,謂之《古文尚書》,又著《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 孔子的嫡傳後人早已不在曲阜,孔氏嫡長子孫,何時在南方扎了根?
    山東曲阜,泰山腳下,是聖賢孔子正宗家廟的所在地,這恐怕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了,肯定有不少朋友還專程去孔府家廟參拜遊覽過。既然宗廟在曲阜,那麼按照儒家禮教的老規矩嫡長子繼承制,看守家廟的,不用問一定是孔子他老人家嫡長孫的後人。
  • 明朝的滅頂天災大有名堂?地球的一次小「翻身」就讓明朝成炮灰
    要是說起大明朝覆滅的就是突然,在明朝末期的時候,國家內部呈現出的內戰不斷,官員之間的貪汙成風,國家因為內亂造成了很多土地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每年都有很多良田變成荒地,本身這就是一個讓人十分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不湊巧的是,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裡,明朝的天災不斷,要是迷信一點的人一定相信這是天要亡大明朝
  • 昔日山東白酒兩大「王者」,曾拿下央視標王,如今風光不再
    俗話說:「東北虎,西北狼,喝不過山東的小綿羊」,山東人喝酒的功夫在全國來說存在感也很強,每一位到山東來的外地人都很怕上山東人的酒桌,不僅規矩多,還能喝會勸酒。山東人能喝愛喝也體現在山東本土白酒企業上,在山東137區縣中,白酒企業有300多家,個個活得都很滋潤。
  • 世界上時間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竟然是曲阜孔林
    對於這個全稱肯定判斷句,為了說明這個「三號」有很大的數據,至今為止已經持續了2400多年,佔地面積3000多畝,比曲阜城還大,根據史書記載,孔子死後會埋在這裡,和他在一起的是記載了孔家生與死不斷的家族圖的直系10萬人的子孫。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
    楊國慶 攝(新春走基層)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孔府菜美食文化節19日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孔府菜」起源於宋仁宗寶元年間,至今已傳承了近一千年,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也是稱為「天下第一家」的衍聖公府迎送禮儀的重要內容。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
    在本屆評選中,曲阜師大成為全國60所榮獲一等獎的高校之一,也是山東唯一獲得一等獎的省屬高校。從「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到山東省首家「國學院」,從「孔府檔案學」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兩漢《尚書》學研究」……決勝「十三五」收官之際,曲阜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的重磅成果頻頻湧現,這既得益於建校六十五載以來的深厚學術積澱,也彰顯了「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使命擔當。
  • 曲阜二師《子見南子》案始末
    「子案」發生在曲阜二師,絕非偶然。早在辛亥革命期間,該校學生就頻有傾向民主的反封建之舉。五四運動時,在全國反帝反封建思潮影響下,二師學生掀起大規模學潮,在孔府門前第一次喊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其後,進步學生運動綿延不絕。特別是1926年中共曲阜二師支部成立後,該校進步力量有了長足發展,學生運動進入新的階段。大革命失敗後,二師進步力量受到嚴重摧殘。
  • 看完煎餅俠,想吃山東煎餅了!!!
    山東煎餅,源於山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泰安、臨沂、滕州、濟寧、曲阜等地區,屬魯菜系,有諸葛亮或孟姜女發明多種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