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有女兒下嫁孔府?

2021-02-23 日常新奇趣

....

...

一部還珠格格勾起了人們對乾隆的女兒的興趣,無論是活潑愛鬧騰的小燕子還是溫柔嬌俏的夏紫薇都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還珠格格》開播20年後又重新被湖南衛視搬上了屏幕,更是引起了人們對乾隆女兒的討論。下面小史就來講一個疑似乾隆女兒遺落人間並下嫁到孔府的故事。

去過曲阜孔府「于氏牌坊」時,導遊都會講一個傳奇故事。話說乾隆有一位女兒,非常漂亮就是臉上長了一個大黑痣。方士之人說這個痣位置不好是大兇,弄不好會死於非命,只有把公主嫁到一個富貴於王公的貴族,才可化兇兆為吉相。乾隆特別疼愛這個女兒,對此十分苦惱,這世上哪有比王公貴族富貴的?這時下面一位大臣想到一個好主意,他建議將公主嫁給孔府。乾隆一拍案,對啊,孔府為孔聖人之後,萬世富貴之家,儒家聖地,可以說比王公貴族還富貴。正好第71代衍聖公孔昭煥之子孔憲允,工書、畫,善寫蘭,年齡與公主相仿,又是嫡長子,將來世襲第72代衍聖公之職,為理想公主駙馬。於是乾隆召見了孔憲允,並且非常喜歡他,贈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孔憲培。

但是還是有問題?因為清朝祖制規定滿漢不能通婚,民間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皇族了。公主肯定不能明著下嫁到孔府的。於是乾隆想了一個「聰明」的辦法,把女兒把繼給大學士,兵部尚書于敏中為義女,愛新覺羅改姓於。這樣一變通,乾隆的女兒就可以嫁進孔府了。後來于氏嫁給了衍聖公孔憲培,誥封一品夫人。乾隆在京城,時間一長,思念愛女,於是八次到曲阜孔府看望他的女兒。

這個故事頗為傳奇,與《還珠格格》有異曲同工之妙。為此人們還找了不少證據來證明。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迎親規模宏大。據記載孔府迎娶于氏時,隊伍絡繹不絕,皇室成員,朝中大臣,顯赫達貴,宮室太監,親臨或者派親信之人於孔府致賀。數月後,還仍有禮品陸續送達孔府。排場之大,絕非一般大臣之家所能講究的。第二,歷史上乾隆去曲阜孔府的次數竟然達八次之多。第三,孔慶鎔的畫像。于氏逝世後,第73代衍聖公孔慶鎔(嗣子)在孔府東學建立慕恩堂,內有72代衍聖公孔憲培夫婦及其嶽父于敏中等人畫像,並依孔憲培于氏夫婦畫相,請南方匠人,刻有兩木人,面貌逼真,大小於真人無異,且身著官服,內置兩女僕,日日茶水飯食服侍。如此慕恩孔憲培于氏夫婦及其嶽父,有何暗喻呢?

于氏坊

但是經小史多方考證,發現其實這個故事也只是民間傳說罷了。第一,清朝滿漢是不通婚的。公元1644年,滿清在吳三桂的幫助下入關,君臨天下。入關後,立刻就實行剃髮稱臣等多項民族歧視政策,其中就包含禁止滿漢通婚。如果說于氏是旗人,是絕對不允許嫁給漢人的。縱觀清一朝,公主下降漢臣,僅有一例(也有幾位是認做義女而嫁出的,非皇室血脈),那就是清太宗皇太極十四女在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也就是鹿鼎記中建寧公主原型)。但後因吳三桂起兵反叛,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而這位可憐公主卻活到了63歲。第二,于氏未有皇室玉碟。清朝內務府負責皇室內務,依清律,皇子皇女出生,必建有玉牒(類似今戶口)。乾隆先後冊立皇后三人,加上妃嬪所生,共有十個女兒。其中五女夭殤,五位各有所處。清朝有嚴格的玉牒制度,即使皇室有犯大逆之罪者,也保有其玉牒。于氏如為乾隆之女,內務府應當建有她的玉牒。但是清史專家查不到她的玉牒,這就只有一種解釋,于氏非乾隆之女。第三,于氏在孔府內的地位。72代衍聖公孔憲培1793年去世,沒有子嗣,過繼胞弟孔憲增之子孔慶鎔為子,年方六歲尚幼。于氏為母之儀,主持孔府內務。據孔府檔案記載,于氏婆母程氏向山東巡撫狀告于氏的訴狀,內有于氏早晚不向其請安之詞,于氏遭到山東巡撫斥責,責令其改正,以孝行義。依據清朝禮儀,公主尊位,僅次於皇帝皇后,王公大臣路遇公主,都須下馬落橋,而讓行之,甚至衍聖公本人,也須跪拜公主,小心服侍,恐有得罪之處。如果于氏貴為公主,程氏敢告公主嗎?這位巡撫也未必有兩個腦袋吧!所以于氏絕非乾隆之女。那為何會出現那些所謂的證據呢?小史來一一解答。

第一,孔府迎親規模為何如此宏大?其實這與于氏身份有關。于氏的父親叫于敏中,乾隆時期任首席軍機大臣,戶部尚書,上書房行走,四庫全書館正總裁等職,其人剛正不阿,才智過人,行事檢點,工於書法,作文賦詩,常常即興而為,文筆過硬,深受乾隆喜歡。且其人與乾隆私交甚篤,無論乾隆到哪那都是御前最顯眼的人物,朝中許多決策都是採納他的意見作出的,可以說是當時朝野盡知的京中第一漢臣。這樣一位寵臣嫁女,誰家不巴結,另外孔門聖人之後的面子也是很大的。衍聖公孔憲培是乾隆喜愛之人,于氏又是乾隆愛臣加好友于敏中的愛女,奉旨成婚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滿朝大臣哪個不想去喝杯喜酒呢?

第二,乾隆為何偏愛孔府?滿清入關後為消弱漢族的意識形態,依據旗人生活習慣,頒布剃髮稱臣等系列民族歧視政策,全面否定了以儒家文化為砥柱的漢文化,此舉措造成嚴重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識的衝突,加劇了旗漢兩民族的矛盾對立,反抗人士此起彼伏,對清朝統治極為不利。清朝中期,滿清上層認識到民族文化的融合,是穩定統治的重要基礎,於是積極調整對漢政策,由抵制到合作,恢復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把儒家文化同旗人文化相結合,制定革新有利於國家統治的重要措施。儒家文化的精神偶像則是孔子,抬升孔子的政治地位,會向漢人傳遞出,對儒家文化重視的信號,對孔子重視程度越高,越發彰顯皇帝對漢文化的重視,優撫民眾。於是清朝皇帝,多人,多次駕臨曲阜,拜謁孔子,封帝師,尊萬世師表,加冕封王。乾隆八次去孔府也只是為了維護他的統治,而不是去看愛女。

第三,關於73代衍聖公孔慶鎔對于氏的尊崇問題。孔憲培和于氏成婚後,兩人未生育子女,於是過繼胞弟憲增之子孔慶鎔為繼子,後襲封第73代衍聖公。孔憲培去世時,孔慶鎔年方6歲,于氏做為繼母,主權孔府,對孔慶鎔也多有照顧。孔慶鎔做為他人之子,過繼孔府,成為權傾顯貴達人,歷史的偶然性改變了他的命運,實現了他人生最大的夢想,難道不應該感恩嗎?由他主持下,建立慕恩堂,紀念繼父母,也可向世人及家族人士昭示,自己以孝行義,不忘恩情,展現自己的情懷。

于氏為乾隆之女終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如同還珠格格一樣為後人附雅的故事,亦或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特別的宣傳。公主貴,則孔府貴。演繹公主下嫁孔府這麼一個美麗的傳說,來彰顯孔府的地位,始終無以超越。

...

相關焦點

  • 清朝推崇「滿漢不通婚」,世間為何存在乾隆嫁女給孔子後裔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書中第一章《天下第一家》中寫了這麼一個故事「公主下嫁孔府」:乾隆皇帝有個女兒,是孝聖賢皇后所生,兩人對她十分鐘愛。這位公主臉上有個黑痣,據相術說這個黑痣主災,破災的唯一辦法是將公主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貴的人家,這就只有遠嫁孔府了。
  • 富察傅恆,兒子娶了乾隆的女兒,女兒嫁了乾隆的兒子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富察傅恆,是乾隆朝代的大名人,他的名聲總結下來,來源於三點: 其一,也是最直接的,傅恆長姐便是弘曆第一任皇后,名望甚高。外戚家族,幾乎讓傅恆的身份頓時昂貴於同齡青年。 其次,富察世家在每個朝代都有功臣,而且大部分也都進入了當朝權力核心。
  • [爸爸課堂]孔府菜裡的故事
    我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孔府菜。說到孔府菜,它是我們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孔府菜,我們還會想到的就是我們曲阜的聖人孔子,孔府菜就起源於咱們的曲阜!」聽陳叔叔說要講吃的,同學們不禁發出了「啊啊啊啊啊」的叫聲!別問為什麼,因為在我們「荔之風」的隊伍裡滿滿的都是小吃貨啊!
  • 延禧攻略中的她,歷史上為乾隆生下了一個殘疾女兒,乾隆卻開心異常
    從前人們只要一提到於正出品,就會想到阿寶色濾鏡,各種大紅大紫的古裝畫面,但他的新劇《延禧攻略》卻一反常態,走起了高級化的古典美路線,而且女主角魏瓔珞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性格也很討人喜歡,面對各種危機她總是能隨機應變,迎刃而解,而除了她以外,後宮中還有一個角色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這個女人叫做純妃。
  • 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女兒為什麼做不到一視同仁呢?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為什麼乾隆會將他的七女兒封為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兒才有的「固倫公主」,我認為乾隆之所以如此,可能有考慮七公主夫家的原因,但也有乾隆對其「偏愛」和乾隆性格上「隨性」的原因。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七公主被封為固倫和靜公主,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七公主下嫁拉旺多爾濟,從這裡看,乾隆的確有在女兒結婚前抬高女兒身份,以符合女婿親王世子的身份的考慮,因為在乾隆三十六年,拉旺多爾濟就襲封為超勇親王了。按照等級比較,「固倫公主」就相當於「親王」,而「和碩公主」只相當於「郡王」。
  • 她是令妃的第一個女兒,被乾隆視為掌上明珠,死後19天令妃去世
    在《如懿傳》中,魏嬿婉因做過太多壞事最後被乾隆賜予毒藥,生生折磨了多年後不得善終。然而歷史上的她,也就是令妃,其實是十分得寵的,乾隆甚至愛屋及烏,對她的孩子都很疼愛,尤其是令妃所出的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簡直是深得乾隆皇帝的歡心,被乾隆視為掌上明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固倫和靜公主的故事。
  • 獨家|風口上的孔府家酒「變形記」!
    2016年1月,聯想委派新任總經理,至今已經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孔府家經歷了一段內部改革進程,甚至因各種傳聞不斷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孔府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行業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剖析。時間回到2016年1月7日,聯想系新任總經理劉濤接管孔府家酒業,這對習慣了高層變化的孔府家人來說並不陌生。
  • 乾隆最喜歡的女兒十公主,為何後半生卻十分悽慘?
    乾隆確實非常喜歡這個小女兒,小公主是乾隆的庶女,能進封固倫和孝公主足見乾隆對這個女兒的喜愛。是乾隆親自做主,讓她嫁給當朝第一寵臣和珅長子豐紳殷德。這一段政治聯姻最初是很美好的,但隨著和珅倒臺,豐紳殷德英年早逝,公主的後半生就只能輕燈長伴,孤獨的走完她不平凡的一生了。
  • 美食丨孔府菜:最典型中國官府菜
    而中國唯一歷代不倒的貴族府第的菜品——孔府菜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日前,全球最早的孔府菜影像資料在濟南首次公示。現場公布的1984年拍攝的中國孔府菜紀錄片,是有影視技術以來第一次拍攝的孔府菜現場製作影視片,原樣原版,保留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記錄。最早孔府菜到底什麼樣?原料有多珍貴?紀錄片中,最後一位世襲孔府菜廚師葛守田為我們揭開了孔府菜的神秘面紗。
  • 山東曲阜:十年堅守創新「孔府過大年」活動
    在上千年的歲月中,人們又為「年」加上了許多有地域特色的風俗習慣,使「年」文化變得越來越豐富。2011年以來,山東省曲阜市持續舉辦的,「孔府過大年」這一山東民間過春節具有普遍性的民俗傳承活動,為孔子故裡曲阜市深挖儒家文化,推廣孔子文化旅遊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在傳承中積澱著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山東曲阜的孔府,有著保存完整的年俗。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
    1月19日,孔府菜美食文化節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 楊國慶 攝(新春走基層)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孔府菜美食文化節19日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
  • 《如懿傳》中固倫和敬公主的歷史原型:說一說下嫁達爾罕的大清公主們
    在熱播的清宮劇《如懿傳》中出現了一個名字叫做璟瑟的乾隆皇帝嫡女固倫和敬公主,驕橫跋扈,被迫服從指婚下嫁蒙古科爾沁,夫妻不睦,皇帝為避免公主和額附合離將其接回京城。和敬公主為報遠嫁之仇,染指後宮,扶持令妃,陷害如懿。
  • 孔府家有何秘訣丨觀察
    展位預定請聯繫徐女士:18971676107對於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品牌來說,融入年輕化的品牌元素,無疑是對文化底蘊的繼承和升華。近日,孔府家酒傳來喜訊,在韓國酒類大賽中斬獲3枚獎牌,成為本屆韓國酒類大賽的最大贏家。從連續獲獎的背後,能夠看到,這是孔府家酒堅持文化戰略和品質戰略的必然結果。
  • 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的排場有多大?沒來山東還真的不知道
    剛開始的時候,孔廟只有三間,之後,後裔為了有地方能夠奉祀孔子,將三間宅子擴建。同時,孔府又稱之為「衍聖公府」。孔府佔地約有240畝,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則是之後進行重修的,孔府擴建後的有463間,其中,有9近庭院,有家廟、內宅、前上方、後六間等這些,其中最後則是花園。
  • 北京西三環「公主墳」到底有沒有公主?修建地鐵時真給挖了出來
    據說,古時候有一位公主埋葬在這裡,這個地方也因此而得名。那麼這個傳說中的「公主」到底何許人也,她又為什麼孤零零的安置於此而不是安葬在皇陵呢?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一段歷史。 這戶人家有一個老頭和孫女共同生活,言談間乾隆看到這個女孩雖然穿著樸素,但是生得眉清目秀,於是便將她收為了乾女兒。數年以後,鄉下遭受天災,爺孫倆逃難至京城,由於連食不果腹日,老人一病不起,留下這個小姑娘在偌大的京城舉目無親,又被生活所迫,打算一死了之。就在準備跳向護城河之際卻被劉羅鍋巧遇相救,於是他將此事奏明聖上,而乾隆早已將此事忘得一乾二淨,也對收下義女之事矢口否認。
  • 「小紅瓶」一夜紅遍濟寧 孔府家酒捲土重來!
    白酒大戰一觸即發,記者在走訪濟寧市場時突然發現,一款名曰「金裝」的孔府家酒早已鋪滿各大超市,終端網點,成為人們的新寵兒。孔府家酒一直被視為魯酒陣營唯一一枚具有全國性基因的老品牌,被各界人士看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自1998年以來,孔府家的「復而不興」也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對孔府家充滿感情、寄託厚望的濟寧人。到底誰能打破孔府家酒長期「復而不興」的營銷難題?
  • 乾隆皇帝把它當稀罕物?家常的素炒綠豆芽,賜名「素炒銀芽」
    素炒綠豆芽的故事為什麼僅僅是如此簡單的素炒綠豆芽,居然會成為孔府名菜,這和乾隆爺有一定的關係。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在一年夏天來到山東祭奠,一路舟車勞頓。常年錦衣玉食的乾隆也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多日茶飯不思,一病不起,御廚每天都想盡方法烹飪山珍美味,然而乾隆卻沒有任何胃口。
  • 乾隆皇帝和十二位后妃畫像
    畫卷由右向左展開,依次呈現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嬪的半身畫像,每個圖像的右側都附上榜題。其中皇帝、皇后為郎世寧所畫,其餘皆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後三人是宮廷畫家續畫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的結髮妻子,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傅恆的姐姐。慧賢皇貴妃(?
  • 「叫人想家」的孔府家酒,你還記得嗎?
    反觀魯酒,在「標王事件」後,孔府宴酒、秦池等多家企業一蹶不振,直至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掙扎的孔府家酒則走上跟川酒們截然不同的營銷道路,做起了「務實主義」。這種「實用至上」思維,也使得孔府家沒有抓住「黃金」時期蛻變。
  • 她是庶出的公主,乾隆不惜為她破例,死後19天令妃也去世
    歷史上因男尊女卑觀念被冷落的公主不在少數,但受寵愛的公主也有很多,譬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武則天對她可謂是極盡寵愛,為了讓她避免和親,為她修築寺廟;更有甚者,如安樂公主,向李顯請求封自己為皇太女;而最讓我感到惋惜的公主,則是乾隆皇帝的第七個女兒,固倫和靜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