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課堂]孔府菜裡的故事

2021-02-17 荔之風
「阿姨!阿姨!你知道嗎?一會爸爸課堂我們有布丁可以吃噢!」        「媽媽!一會發了布丁我給你留一口,讓你嘗嘗!」        我假裝驚訝的盯著孩子們問:「真的?那誰的爸爸給你們發布丁啊?」        孩子們湊到我耳邊說:「是陳忠澍的爸爸,陳叔叔!看!他已經在講臺上開始準備了!」

  「同學們好!我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孔府菜。說到孔府菜,它是我們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孔府菜,我們還會想到的就是我們曲阜的聖人孔子,孔府菜就起源於咱們的曲阜!」聽陳叔叔說要講吃的,同學們不禁發出了「啊啊啊啊啊」的叫聲!別問為什麼,因為在我們「荔之風」的隊伍裡滿滿的都是小吃貨啊!

  不過,一道道的菜品又有什麼可講的呢?「六藝」中的「禮、樂、射、御、書、數」又跟這些菜有什麼關係呢?陳叔叔用一張張充滿味蕾誘惑的菜品向同學們展示了菜品裡的典故。細細品讀每道菜中的精髓,聽陳叔叔講述每道菜名的由來,同學們聽得認真且專注。

  「我們平時吃的薰豆腐,你們知道是怎麼來的嗎?」「不知道!」哈,這可難倒我們了!一塊小小的薰豆腐還會有什麼神秘莫測的來歷嗎?一塊小小的薰豆腐可是隱藏著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呢。陳叔叔簡短扼要的講述了那個驚險又意外的故事,同學們簡直聽得入迷。別急!還有「神仙鴨子」那一聲感嘆而得來的名字;還有「陽關三疊」隱喻的一首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得名;還有「一品豆腐」煉丹點來的「豆腐神」……一個菜名,一個故事,這就是真正的飲食文化吧!「哇、哇、哇」、「我吃過、我見過」,同學們不時發出的感嘆聲和附和聲時時在教室內爆發。

  這是一堂充滿口水的課堂,這是一堂考驗吃貨境界的課堂,這是一堂讓我們誓做「有文化的吃貨」的課堂!陳叔叔不光教會我們吃的有文化,還要有內涵。這一張食物分類表可不能小覷,它可關乎我們的健康本質。同學們看的可是一本正經(不過把燕麥包裝看成薯片,且認為是健康食品的是認真的嗎?),時不時還點評自己的飲食愛好呢!

  今天的爸爸課堂,最後在品嘗陳叔叔為大家帶來的布丁中結束了!爸爸課堂每一次的精彩,都能給同學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或許我們在不經意間就會發現,孩子們在爸爸課堂後對某件事的執著。那是因為爸爸們做出的模範榜樣,讓孩子們學會了在白紙上勾勒自己的思想藍圖!

一睹「爸爸課堂」的芳容

實習日誌

張晴晴

說來也巧,我和小芳芳的微信從未有過一次即時對接,這次居然無縫銜接,打開語音一聽,原來是戴老師的爸爸課堂開課了,哈哈,終於有機會一睹芳容了,原先可都是在戴老師的朋友圈裡才能看到。急急忙忙下樓來,一路緊趕慢趕,還是耽誤了時辰,臨近教室時,隔著門就已經感受到了課堂的活躍,我小心翼翼的推開門,去感受爸爸課堂不一樣的風採。

今天的爸爸課堂來的是一位廚師爸爸,為孩子們講解孔府菜,那一道道美食,看的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肚子都餓了,一雙雙的小眼睛緊緊的盯著屏幕,發出一聲聲的驚嘆,當然我們的爸爸課堂的爸爸可不是只給大家帶來了誘人的美食圖片,還為孩子們奉上了一場知識盛宴,不僅為孩子們講解每一道菜的原料,還為孩子們講解每一道美食背後的歷史傳說。說到金鉤掛銀條這道菜時,為學生講解了這道菜名的由來,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來曲阜,宴席期間他什麼菜也不想吃,就想吃點素菜,當時孔府的廚師就隨即抓了一把綠豆芽,去掉頭和尾,加入蝦米,深的乾隆皇帝的喜愛,賜名為金鉤掛銀條。各式各樣的菜品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傳說讓人嘆為觀止。最後爸爸為孩子們講解均衡飲食,要多吃點什麼,少吃點什麼,告誡孩子們不要挑食。一節課的時間總是太短暫,下課鈴響了,活動結束了,爸爸熱情的為孩子們分發禮品,孩子們的臉上還存在著未消失的興奮,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這樣的知識是孩子們在課堂中學不到的,這樣一堂課為孩子們打開了新天地,可能孩子們太過驚訝,課堂中時時會爆發討論聲,戴老師就會拍拍手,示意孩子們安靜下來,認真的去聽,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即使很激動很開心也要把握度。我覺得爸爸課堂讓爸爸們走上講臺,能讓爸爸們體會到老師講課的不易,能使班主任與家長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也能增加孩子們對爸爸的崇拜感,原來我的爸爸這麼厲害,懂這麼多的東西。最後戴老師告訴學生們,今天這位爸爸為我們介紹的不僅是一道菜,更是背後的文化,讓學生們搜集關於孔府菜的故事,作為對爸爸最好的回饋,教孩子們學會感謝,更讓孩子們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

還有一點就是爸爸給的蛋糕超級好吃,謝謝這位可愛的爸爸。

「爸爸課堂」原來是這樣呀!

               馬曉芳   10月24日              

今天,我一收到聽課的消息,就急匆匆的走向了二年級一班。在路上,我想終於可以見識到「爸爸課堂」是怎樣的了,這可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呀,新奇充滿其中。一走進「爸爸課堂」,我就感受到了課堂中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都帶著新奇的目光去看今天這位「爸爸」給我們介紹的美味而高顏值的菜。

今天,這位「爸爸」為我們細緻的介紹了有名孔府菜,講了菜的來源及做法。雖然我在曲阜生活了六年,但僅限於聽說過孔府菜,這麼近距離了解孔府菜還是第一次呢。這位「爸爸」介紹的菜品可真多呀,有十多種呢,有孔門豆腐、詩禮銀杏、陽關三疊、蔥油紅魚、金鉤掛銀條、神仙鴨子、帶子上朝等。還有些菜,我光顧著用眼睛和耳朵去享受了,都忘了把它們記下了。你可不要取笑我,同學們看到這些菜,也激動的哇哇叫呢,高興的手舞足蹈。你也不要覺得只有這些菜的名字充滿了詩情畫意,它們的模樣同樣讓你歡喜不已,垂涎三尺。這位「爸爸」在講述菜的過程中,還著重講述了菜名的來源。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向孔雀開屏一般美麗的、顏色鮮紅的蔥油紅魚。蔥油紅魚的名字來源於孔子的兒子孔鯉。相傳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國君非常開心,於是就賜給了孔子一條大的鯉魚。為感謝國君,孔子遂為兒子取名為孔鯉。為避開名諱「鯉」,後人於是把鯉魚這道菜命名為蔥油紅魚。還有許許多多的菜的故事呢,我就不一一介紹。   聽了一節「爸爸課堂」,我感覺既享受了菜的魅力,又陶醉在菜名背後的文化中。「爸爸」不僅介紹了讓人口水直流的菜,還倡導同學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做一個健康的小吃貨。這真是有趣又有意思的一個課堂呀。     

在眼饞菜的過程中,我也沒忘了觀察老師和同學們的反應。每當「爸爸」介紹菜的時候,都能引起同學們的陣陣歡呼,同學們的歡呼聲簡直要把屋頂掀翻了。在看到菜的時候,同學們談論的氣氛特別的熱烈,興趣高昂,紛紛猜測這是怎麼做,用什麼做的,自己是否吃過等。同學們的熱情反應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陣陣嘈雜聲,這時有些同學自發的拍手示意其他同學保持安靜,一個同學的拍手陸續帶動其他同學的拍手,有時老師從旁輔助,慢慢的同學們就可以形成一種默契,那就是拍手意味著要保持安靜。拍手這種做法不僅可以不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也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形成一種自主管理自己的默契感、主動權,學生從中感受到自己調節課堂氣氛的愉悅感。在「爸爸」講述完菜後,戴老師做了一個小總結。在總結中,戴老師評價了同學們的表現,點明「同學們表現的很熱情,但太過了」。戴老師告訴同學們,尊重一個人就是安靜的聽他講話。這樣的做法可以告訴同學們要尊重他人,在不經意間加強同學們的修養,培養學生們的敬人之心。同時,戴老師還引導同學們感謝這位「爸爸」的付出,意在培養學生們的感恩之心。生活正是需要這種敬人於感恩之心呀。

孔府菜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更重要的是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氣息。一個菜名的背後是文化的積累,人民的智慧,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從一個菜中,可以窺探到歷史的延續。我們在品嘗菜的過程中,更要邊吃邊享受「知識」。我們要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做文化的傳承者,不要做吃的奴隸。

「爸爸課堂」開課啦

                                        張菊平

今天被戴老師邀請去聽爸爸課堂,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爸爸課堂,所以是懷著好奇、、期待、未知的心情去聽的,一進門兒就看到爸爸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課前準備,孩子們也顯得異常興奮。

今天主要講的是孔府菜,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說來汗顏,雖然這是在曲阜待的第六個年頭,但是我只聽過孔府菜這三個字,沒見過更沒吃過,這堂課我是以一個真正的學生的身份來聽的,所以我認為今天的實習日誌不應該叫聽課體會,而應該叫上課體會。

這堂課主要講了八大菜系、魯系中孔府菜的構成、孔府菜背後的小故事及其發展演變的歷史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健康飲食,從提綱就可以看出爸爸準備的內容容量大且條理清晰,借用戴老師的一句話就是,學了陳爸爸的這堂課,需要我們花好幾堂課的時間去補課。令我們垂涎欲滴的圖片背後是一個家族幾千年傳承的飲食文化,不由讓我肅然起敬。「吃要有吃背後的文化,要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的確是這樣,現在我們很少靜下心來去仔細的品味食物,了解食物背後的故事,它是怎麼來的?它又是如何演變的?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很多時候只能與快餐相伴,這樣的生活其實是少了很多趣味的。記得之前一位友人曾經和我說「你要看我過得好不好,不用問,和我吃一頓飯就知道了,如果我連吃飯都不講究了,那證明我過得真的很槽糕。」當時非常不理解,現在忽然有些明白,和工作、學習一樣,吃飯也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部分,我們常說要認真生活,如果我們吃飯只為果腹,又怎對得起認真生活二字。

在課堂上,陳爸爸講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棒,他說:「等你們以後出去上大學了,別人問你老家是哪的?這時候你可以很自豪的告訴他,我的家鄉是曲阜,我們那有孔府菜。因為今天你學過了,你了解,你知道這些文化。」其實這堂課對於我來說不僅是一種體驗,更是一堂文化的傳承課,在課後,我訪談了陳爸爸,在問到上了這節課有什麼體驗這個問題的時候?陳爸爸說:「因為現在知道孔府菜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還有的人說這是騙人的,真正會做孔府菜的也很少,到了他們這一代我感覺知道了解會做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我覺得很開心能用這個機會去讓孩子們多了解一些方面的知識和文化。」其實陳爸爸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話語裡的些許無奈和悲傷,因為聽到這些話,我內心非常難過。我本人非常喜歡歷史還有傳統文化,每當新聞裡播報我們中國有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消失,無人傳承,那種心情真的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出來。中華文化是我們華夏子孫的根,是我們的精神脊梁,比起物質性的東西,我一直以來都是更看重這件事或者這個物品它背後的文化價值,因為它塑造的是我們民族的品格。我覺得在這堂課上,戴老師有句話說的讓我肅然起敬,深受震撼,老師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我覺得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我們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彰顯了我們的眼界和胸懷。

很感謝有這樣一次機會去學習、提升自己,我想以後如果我有幸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我也會採用類似的形式讓更多的家長參與課堂,了解、親身體驗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傳承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
    楊國慶 攝(新春走基層)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孔府菜美食文化節19日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楊國慶 攝為了孔府菜文化美食節,從設計到選料、配料、烹飪,彭文瑜和徒弟已忙碌了數日。廚房裡廚師們精心烹製,餐廳裡服務人員們也開始用心布置。為完美展現孔府菜的深厚底蘊和用餐禮儀,闕裡賓舍還挖掘整理了擺盤、獻茶、斟酒、布菜、用餐和菜品典故介紹等全套禮儀。18時整,孔府菜美食文化節正式開始。
  • 美食丨孔府菜:最典型中國官府菜
    而中國唯一歷代不倒的貴族府第的菜品——孔府菜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日前,全球最早的孔府菜影像資料在濟南首次公示。現場公布的1984年拍攝的中國孔府菜紀錄片,是有影視技術以來第一次拍攝的孔府菜現場製作影視片,原樣原版,保留了很多珍貴的歷史記錄。最早孔府菜到底什麼樣?原料有多珍貴?紀錄片中,最後一位世襲孔府菜廚師葛守田為我們揭開了孔府菜的神秘面紗。
  • 乾隆真有女兒下嫁孔府?
    去過曲阜孔府「于氏牌坊」時,導遊都會講一個傳奇故事。話說乾隆有一位女兒,非常漂亮就是臉上長了一個大黑痣。這個故事頗為傳奇,與《還珠格格》有異曲同工之妙。為此人們還找了不少證據來證明。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迎親規模宏大。
  • 「叫人想家」的孔府家酒,你還記得嗎?
    跟著這部劇家喻戶曉的,還有劉歡那首《千萬次地問》:「千萬裡千萬裡,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我的家,永生永世不能忘。」這句歌詞聽著耳熟,但不完全一樣?然而「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川酒藉此機會大講文化故事:瀘州老窖進行產品升級,推出國窖1573;口子窖針對性的進行營銷模式變化,搖身一變成為高檔白酒,川酒其他幾朵金花亦是藉助央視廣告大片把川酒文化的底蘊與故事不斷地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川酒、文化」在他們心中被牢牢被綁定在一起了。反觀魯酒,在「標王事件」後,孔府宴酒、秦池等多家企業一蹶不振,直至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 獨家|風口上的孔府家酒「變形記」!
    這段時間孔府家經歷了一段內部改革進程,甚至因各種傳聞不斷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孔府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行業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剖析。時間回到2016年1月7日,聯想系新任總經理劉濤接管孔府家酒業,這對習慣了高層變化的孔府家人來說並不陌生。
  • 國宴吃的是四菜一湯,濃濃的魯味!魯菜要火!這些菜你吃過沒?
    昨天的晚宴,菜品主打孔府菜,據了解,為了保證所有上桌的菜品色香味俱佳,餐飲團隊歷時兩個多月的研發新菜品,每一道菜都做到了極致。比如說孔府一品八珍盅,需要經過8個小時的燉煮外加2個小時的調試,共10個小時的工序才能完成這道菜,最終端到各國領導人面前。
  • 六集紀錄片《孔府檔案》今天起在山東衛視開播
    齊魯網2月21日訊(山東臺記者 郭鵬)由山東廣播電視臺拍攝製作的六集紀錄片《孔府檔案》,將於今天起在山東衛視播出。這部紀錄片依託豐富的孔府檔案資料,講述了從清代第一位衍聖公到民國最後一位衍聖公這二百多年間,孔府從鼎盛到衰落的歷史。
  • 超人爸爸進課堂 | 嗨!老爸
    國澳希爾斯·龍騰嘉園幼兒園「超人爸爸」主題活動開展以來,爸爸們放下了忙碌的工作,「爸」氣歸來,各顯神通,與孩子們一起學知識、一起玩遊戲,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Superman。瞧~那迴響在冬日暖陽裡的一片片歡聲笑語告訴我們,與爸爸在一起時光的快樂與幸福!讓我們一起回顧爸爸們的精彩表現吧!「好開心呀!爸爸要來幼兒園給我們講故事啦!」
  • 山東曲阜:十年堅守創新「孔府過大年」活動
    2011年以來,山東省曲阜市持續舉辦的,「孔府過大年」這一山東民間過春節具有普遍性的民俗傳承活動,為孔子故裡曲阜市深挖儒家文化,推廣孔子文化旅遊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在傳承中積澱著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山東曲阜的孔府,有著保存完整的年俗。在30多萬件《孔府檔案》中,有很多關於舊時孔府年俗的記載,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 「小紅瓶」一夜紅遍濟寧 孔府家酒捲土重來!
    白酒大戰一觸即發,記者在走訪濟寧市場時突然發現,一款名曰「金裝」的孔府家酒早已鋪滿各大超市,終端網點,成為人們的新寵兒。孔府家酒一直被視為魯酒陣營唯一一枚具有全國性基因的老品牌,被各界人士看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自1998年以來,孔府家的「復而不興」也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對孔府家充滿感情、寄託厚望的濟寧人。到底誰能打破孔府家酒長期「復而不興」的營銷難題?
  • 孔府家有何秘訣丨觀察
    近日,孔府家酒傳來喜訊,在韓國酒類大賽中斬獲3枚獎牌,成為本屆韓國酒類大賽的最大贏家。從連續獲獎的背後,能夠看到,這是孔府家酒堅持文化戰略和品質戰略的必然結果。(孔府家酒·子約暢飲版)(孔府家酒·大陶)『2020年大韓民國酒類大賽大賞獎』其中「年度最佳獎」是本屆大獎賽的終極大獎,代表了白酒類產品的最高品質與榮譽,而孔府家酒·子約暢飲版榮獲這一大獎,無疑也表明了孔府家酒受到了認可。
  • 明朝弘治年間,山東曲阜孔府發現一隻大老鼠,有三十斤重!
    正在他為此感到頭疼的時候,一個西域來的商人,來到了衍聖公的孔府拜訪,而且帶來了一隻貓,說是可以把老鼠幹掉,不過要賣五十兩銀子。(原來孔府老鼠肆虐,為此孔府在外面張貼了告示,有人能治老鼠,可以自己來孔府報名)衍聖公接待了商人,他看了商人帶來的貓,笑道:「你這貓體形外貌都和普通的貓毫無區別,為何要賣五十兩銀子,你以為本公爺的錢好騙嗎?」
  • 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的排場有多大?沒來山東還真的不知道
    同時,孔府又稱之為「衍聖公府」。孔府佔地約有240畝,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則是之後進行重修的,孔府擴建後的有463間,其中,有9近庭院,有家廟、內宅、前上方、後六間等這些,其中最後則是花園。我們看到的是重修之後明清時期的建築,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貴族門戶,而且,它更是有天下第一人家這樣的說法。
  • 世紀星幼兒園開展「爸爸進課堂 助力我成長」趣味活動
    為有效地利用幼兒園中孩子父親職業的有利資源,使爸爸們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實現家庭與幼兒園更加平等、廣泛的教育互動,近日,世紀星幼兒園中二班、星星班開展了「爸爸進課堂 助力我成長」趣味活動。中二班劉棵妍爸爸充分發揮自己物理教師的優勢,給孩子們演示「有趣的溫度變化」科學小實驗。劉老師分別在三個魚缸裡裝滿不同溫度的水,讓孩子一個個觸摸,感知水的溫度,提出問題:分別放入花粉、藍色冰塊、滴入黑墨水、它們會出現什麼現象呢?通過實驗演示,孩子們相互討論開了:「為什麼1號魚缸裡花粉在動啊,2號魚缸裡為什麼沒有動」?
  • 清朝推崇「滿漢不通婚」,世間為何存在乾隆嫁女給孔子後裔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書中第一章《天下第一家》中寫了這麼一個故事「公主下嫁孔府」:乾隆皇帝有個女兒,是孝聖賢皇后所生,兩人對她十分鐘愛。這位公主臉上有個黑痣,據相術說這個黑痣主災,破災的唯一辦法是將公主嫁給比王公大臣更顯貴的人家,這就只有遠嫁孔府了。
  • 特評:無創新不上新,這就是孔府家酒子約國潮版
    2020年12月10日,「中國網紅白酒」子約的出品方孔府家酒推出新品子約國潮版牽手小米有品眾籌,上線十天銷量破百萬,再一次讓酒業看到「創新」的力量。營銷創新,擁抱「內容營銷」以子約國潮為例:開局的傳播選在視頻號,通過一段潮流、時尚的短視頻吹響子約國潮版上市的號角;中局的傳播選擇以科普山東酒史的方式激發山東人對山東酒的熱愛,從而將孔府家酒振興之作推介給精準的受眾群體;終局的傳播選擇在微博,通過引領#讓中國白酒時尚起來#的話題,收穫1.1億的公域流量,將子約的使命感、責任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 八大菜系裡的那些經典菜,有眼福!
    【魯菜】魯菜的第一特點,就是鮮香脆嫩,其中鮮是排在第一位的。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廚師易牙創製的名菜「魚腹藏羊肉」,顧名思義,魚+羊就是一個鮮字。發展於時日的魯菜一共可以分三類:濟南菜、膠州菜和孔府菜。相當有名的是九轉大腸,豬大腸與肉桂粉的融合,蔥姜的點綴,口味適中,很適合居家食用。
  • 紗倉真菜爆:成為女優都是「爸爸」的關係
    日本知名成人女優紗倉真菜,跨足文學創作一連出版多本作品,不僅在日本大受好評,其短篇小說《最低。》也攻佔臺灣各大排行榜、上市一周立即再版!紗倉真菜本人特別錄製影片感謝臺灣讀者,並為自己五月份推出的第三本中文化小說《凹凸》甜美拉票,希望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喜歡到看第二次!
  • 我的抗疫故事|廚房如課堂,學做小包子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廚房如課堂,學做小包子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402班 施恕一這個春節,註定成為難以忘懷的回憶,宅家那麼多天,哪兒都不能去,會無聊嗎?我的回答是:No!No!N0!相反,我們全家有了更多的相處地時間。我們在家每天變著花樣做吃的,什麼炒飯、麵條、大餅、pizza,湯圓……都嘗試過了!
  • 一本給「爸爸」深情告白的繪本故事《我的超級爸爸》(附下載)
    我有一個超級爸爸,他是搬運工、修理工、知識家……無所不能,但是他很害怕我和媽媽,我知道那是因為他愛我和媽媽,你也有一個這樣的超級爸爸嗎?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我的超級爸爸》吧!我的爸爸是個超級故事機。他總有講不完的故事。爸爸口中的世界總是五彩繽紛的。我想是不是爸爸肚子裡住著一個會講很多很多故事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