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2020-12-27 筆揮江山

說到劉邦最為重要的謀士,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張良和陳平,還有一個儷食其,不過他沒有見到劉邦稱帝,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被韓信給害死了。

這裡我們重點說張良和陳平。

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們都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很顯然陳平奇計更多一些,可是,為何劉邦更看好的人是張良呢?

我們通過他們的計策,來看看為何劉邦會對他們有區別對待:

先說張良的計策----光明正大戰略高度

劉邦人生中最大的一個低谷期,就是在他打了彭城之戰後,因為彭城之戰,劉邦帶領的56萬大軍,被項羽的3萬騎兵打敗了。

可以說這一次失敗,讓劉邦意識到項羽是不可戰勝的。自己帶領的士兵是項羽的20倍,但是,結果被人家打敗了。

這個情況下怎麼可能跟項羽爭霸天下呢?劉邦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戰勝項羽了。

劉邦問計他的謀士,這個時候張良告訴劉邦,現在漢王還沒有失敗,項羽也並非不可戰勝,但是,必須要爭取三個人和漢王聯合。

這三個人分別是:韓信、彭越和英布!

張良的意思就是說你劉邦是打不過項羽,但是,項羽只有一個人,我們分兵幾路去攻打他,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這樣打敗項羽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句話點醒了劉邦!

關鍵是這個策略可行!韓信是劉邦的部下,只要給他重利就可以讓他給自己拼命,彭越本來就是支持劉邦的,也不用刻意去爭取。

最難的是爭取英布,英布可是項羽帳下第一猛將,還被項羽封為了王,這樣的人豈是劉邦能爭取到的?

關鍵時刻又是張良告訴劉邦,英布和項羽已經有了隔閡了,是可以爭取的。原因就是齊國的田榮叛亂,項羽去討伐想讓英布一起去,英布沒有去。項羽很生氣,甚至想要討伐英布,是範增阻止了他,不要讓他四處樹敵了。

但是,這不代表項羽對英布沒有恨意了,這個情況英布也是知道的,他是擔心項羽會秋後算帳的。現在派一個謀士去說服英布還是有希望的。

最終英布被劉邦的謀士隨和說服,他決定叛變項羽,跟隨劉邦。

後來我們知道劉邦得天下,就是靠著韓信、英布和彭越這三個將軍。劉邦當了皇帝後,還把他們封為了王。

這就是張良給劉邦提的建議。

陳平的計策----損人利己不是君子所為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在滎陽被圍困,眼瞅著滎陽城就要被攻破了,劉邦就要被項羽殺了,這個關鍵時刻陳平站出來了。

陳平告訴劉邦,為今之計。大王若是想要逃命,只有找一個跟你相似的人,假裝你乘車逃亡,逃亡的時候還要帶2000個少女。

為何要帶2000個少女呢?

因為這樣的逃亡,是可以吸引項羽的楚軍的,他們聽說有大規模的少女出沒,還有漢王逃跑,肯定是會蜂擁過來的。

無它,想要捉漢王立功,想要看看2000個少女。這樣只要楚軍聚集在一個地方,其它地方的兵力就少了,我們就有機會從另一個門逃生。

劉邦聽了陳平的建議,讓紀信充當了劉邦,坐上劉邦的座駕,帶著2000個少女就出了東門,項羽的大部隊聽說劉邦在東門逃跑了,還有幾千少女,都圍攻了過來。

結果紀信被項羽抓住,發現是假的劉邦,項羽就把他給烹了,2000少女也是下場很慘!

劉邦就是趁著這個機會逃跑的。

陳平的計策很成功吧,畢竟救了劉邦一命。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計策有點太損了。是犧牲了別人,來成就了劉邦,最可惜的是2000個少女。

這個格局未免太小了,不是大丈夫所謂。

反過來看看張良的計策,他是給劉邦從戰略的高度,指明了方向。光明正大的跟項羽爭霸天下。

但是,陳平不一樣,陳平的計策都是小聰明。

為了更好區別張良和陳平的計策,我們再多說幾個: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分封了第一批重要的人。沒有被分封的人,這個時候就開始不幹了,他們覺得劉邦封侯,動輒就是萬戶侯,大幾千戶,這樣分下去,根本輪不到他們,天下的土地就要分完了。

於是,他們商量要謀反,劉邦能謀反當皇帝,他們也行。

有一天劉邦和張良登高看到士兵三五個站成一群,在討論事情。劉邦就問張良,他們在幹什麼呢?

張良說他們在商量謀反!

劉邦大驚問張良為何這樣說呢?

張良就實話實話了,他們嫌棄自己沒有被封侯,即便是封到自己可能也要沒有土地了,他們當然要反了。

這事不是小事呀!

劉邦問張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張良說你最痛恨的人是誰?這個人也必須要是所有將士們熟知的,知道你跟他是有矛盾的。

劉邦說是雍齒,這小子當年出賣過我,所有人都知道。

張良說趕緊把這個人封為侯,這樣其他士兵聽說之後,他們就放心了。因為連雍齒這樣叛變過劉邦的人都被封侯了,其它的人難道比雍齒還差嗎?所有的人都放心了,就這樣張良幫助劉邦解決了這個大問題。

這又是從戰略高度,解決了劉邦封侯先後的問題。

再看陳平:劉邦想要打敗項羽,必須要除去範增,因為他是項羽唯一的謀士。陳平也懂這個道理,他告訴劉邦,這個問題交給他了。

因為陳平早年是跟著項羽混的,還做到了高官的職務。他對項羽,範增等重要人員,都是了解的。

他利用對項羽軍隊人員的了解,使用了離間計,用各種方式散布謠言,讓項羽認為範增和鍾離昧兩個人要投奔劉邦了。

這樣的謠言,被項羽聽多了,他不得不懷疑,最後不讓範增參加重要會議了,奪了鍾離昧的軍權。

範增看到了項羽在懷疑自己,他就說自己老了,要回老家。項羽準許了,之後範增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鍾離昧不被重用,項羽在和劉邦打仗的時候,就被動的多了。這就是陳平反間計起到的效果。

看看是不是陳平的計策,都是陰謀詭計。都是見不得人的,針對某一個人和某件事的,而且絕對是損人利已的。

總結:

在劉邦爭霸天下的期間,這樣的事跡還有很多,可以說只要是張良提出來的計策都是帶有戰略性的,都是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的,但是,長時間內來看就會覺得張良真是太高明了。

陳平就不一樣了,他的奇計能夠在短時間內見效,能夠很快幫助劉邦擺脫困境,只不過手段有點太卑鄙了。

劉邦白登山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困,也是陳平去賄賂人家匈奴單于的妻子,最終人家才放了他們一馬的。

......

兩個人相對比,劉邦更欣賞張良。所以,他說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

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這個人可以當宰相,但是,不能重用,當宰相也是當副宰相。他是會在關鍵時刻,可能出賣任何一個主子的人。

就好比劉邦死後,為了討好呂后他出賣了劉邦,呂后死後,為了討好劉邦的子孫,他把呂后家族給滅了。

這就是陳平,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史記》

相關焦點

  • 陳平犧牲2000少女,助劉邦突圍,得手後悲嘆:我家必敗於女人
    他心裡萬幸又後怕,同為軍師的張良雖然出謀劃策不如陳平多,但是卻光明磊落,不善於出損招,這就使得劉邦對張良陳平的態度上有了一點微弱的變化。表面上劉邦對於陳平也是尊重的,但是他的防備之心一直沒有落下。(這話太史慈說的,我認為很符合當時陳平的心境)於是小兩口熱情似火,老處男陳平同學也光榮地脫離了處男身份。後來陳平在五星大酒店請劉邦吃飯,對劉邦說他覺得劉邦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想要入夥,劉邦本來想拒絕,但看他一表人才的,就破格讓他試試,反正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 起底劉邦「白登之圍」,「陳平秘計」秘在哪裡?
    盲信史書不如無書,記載的歷史不一定真實。今天我們就來解密籠罩在「白登之圍」中的諸多謎團,及其背後或許被掩蓋住的歷史。一、起因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率領十萬鐵騎圍攻韓王信,韓王信不敵,數次遣使向匈奴求和。劉邦由此懷疑他和匈奴私下聯絡,生了二心,派人責備了一番。韓王信驚恐不已,害怕被誅,索性投降了匈奴,並派兵攻打太原。
  • 劉邦建立漢朝後磨刀霍霍,漢初三傑難逃猜忌,陳平為何氣定神閒?
    沒有兵權的韓信,什麼都不是。 雒陽南宮酒會,高祖與群臣縱論天下得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觀看劉邦的崛起歷史,我們都知道,漢初三大將,彭越、韓信(非韓王信)、英布這三個人能力超群,但是心思不純,也就是有能力有隱患。而劉邦的連襟樊噲,雖然沒有那麼強的能力,但是他有當年信陵君身邊的朱亥的忠誠和為主獻身的赤誠果敢,要說高祖末年漢朝廷誰最穩,仍舊是當年那個屠狗戶樊噲是也。於情於理,劉邦都應該像重用曹參並且顧命一樣,把樊噲安排在兒子劉盈身邊輔佐,但為何最後反而要殺他?
  • 劉邦臨終前,為何派陳平去殺掉妹夫樊噲?老糊塗,還是另有打算?
    在臨終前,本還打算殺了一直視為心腹的樊噲,只因他是呂氏之婿,劉邦擔心他助呂作亂,會影響到劉氏江山的穩固。有人說,那時劉邦老糊塗了。其實不然,看以後呂后隻手遮天,呂氏族人和黨羽遍布朝堂,劉氏皇族人人自危的表現,樊噲手握重兵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為何陳平的離間計能成功?不是因為項羽性格,而是因為一個秘密!
    最後,陳平的離間計效果驚人,不但成功地離間了項羽和範增,而且逼死了範增。為什麼陳平的離間計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功恩?按照陳平的解釋,是因為項羽的性格有缺陷,好猜疑。我們不能否認項羽的確在性格上有缺陷,更不能否認陳平對項羽性格的洞察力,但除了這一原因之外,恐怕是因為,陳平發現了項羽和範增之間的一個秘密。這個秘密要從鴻門宴說起。
  • 陰謀家陳平為救劉邦的第二計,桃代李僵
    而項羽事後反應過來後劉邦要怎麼辦?於是陳平又給劉邦出了個讓他死裡逃生的陰謀。2、桃代李僵項羽因為反應過來中了反間計,於是加急攻打滎陽城。這時情況已經萬分危急城破是遲早的事情。到時候項羽不把劉邦千刀萬剮,是不能解恨的。這時候陳平眼看就要破城,劉邦就要被項羽按在地上摩擦的時候。
  • 劉邦為什麼能贏項羽?就四個字
    來源:吳曉波頻道 文/姜鵬(思想食堂講師)楚漢之爭中,劉邦笑到最後,並非因為他的文才武略有多厲害,而是他這個人有大格局,會用人,他的領導藝術比項羽高明很多
  • 範增的弟子是陳平嗎?
    陳平設計:讓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送郴州(湖南)養老,這樣項羽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號令天下了。沒有想到範增也極口稱讚。陳平乘機對項羽說:「既然劉邦為漢王,卻不讓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許會認為大王說假話,以後聽大王您的呢。不如按張良說的,把劉邦的眷屬留在鹹陽當人質,讓他回漢中,這樣既能保全信用,又能約束劉邦,這不是兩全其美嗎」?項羽也就同意了。
  • 項羽對人恭敬,還親手給人端飯,為何人才最後都跑到劉邦那邊去了
    陳平屢獻奇計,解劉邦於危難,還將項羽第一謀士範增離間致死。英布就像項羽伸出的一條臂膀,可對劉邦形成致命威脅,結果反被劉邦安在了自己身上。也正是因為出現這樣的結局,後人才為項羽感到惋惜。顯然,如果韓信幾人一直效忠於項羽,劉邦稱帝的機率將大打折扣。
  • 陳平:西漢異姓開國貴族世家之一,出身底層謀士的變通之道
    拿著劉邦的工資,陳平對付項羽沒有一點猶豫。因為陳平是從項羽那邊跳槽過來的,所以對於項羽團隊的核心機密是一清二楚。當時劉邦的智囊集團只剩陳平還在,張良早已抱病退居二線了,所以主意需要陳平給劉邦出。韓信由楚王被貶為淮陰侯,陳平絕對是首功。這才有了後來蕭何坑韓信,不然韓信天高皇帝遠誰能坑他。
  • 漢文帝劉恆是周勃、陳平擁立為皇帝的,為何即位後打壓周勃陳平呢
    這事得從周勃、陳平為何擁立劉恆為皇帝說起,呂后去世後,呂氏家族失去頂梁柱,於是功臣集團和皇族集團開始聯合奪權,劉邦的孫子劉章通知了自己的大哥齊王劉襄從齊地發兵討伐諸呂,同時朝廷中的周勃、陳平聯合劉章剷除了諸呂,重新掌控了朝政。
  • 西漢宰相陳平為何會感嘆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實在是舉世無雙!
    如果這句話真的是陳平所言,那麼,與其說這句話是陳平的自責,倒不如說是他在擔心自己的後人。陳平怕後世子孫因為缺乏「陰謀」,無法守住他用「陰謀」換來的爵位俸祿,反而因為顯貴的爵祿地位招致禍患。想要理解陳平這句話,我們就先要了解陳平的一生。陳平絕對是一個心胸豁達,能屈能伸之人。
  • 富家女「剋死」五任丈夫,又將其介紹給陳平,陳平實現了人生逆襲
    陳平靠著自己的學識,也結交了一些文化人,但是,都不是什麼大咖。若是真的想要融入大咖的圈子當中,首先自己要能成為一名大咖。不懂的賺錢的書生陳平,如何才能讓自己變成大咖呢?這個時候他的第二個資源用上了。第二個資源就是「美男計」!陳平個頭有一米八,長得賊帥。不過,古代的時候帥不管用,不能參加綜藝節目通過選秀改變人生。
  • 鴻門宴上,劉邦為何留下張良只因算準項羽沒有殺心?
    張良在楚營觀察良久,成功策反陳平,兩人一見如故,開始了身在楚營心在漢的高級間諜生涯,首先討論達成了針對範增為核心的計策,直接搬到身為亞父的範增是不可能的,其實針對範增的計策和謀略是持續性的,從鴻門宴開始一直到最後陳平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反間計就讓項羽相信了範增和劉邦勾結。
  • 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範增因此背生毒瘡而死,為何毒瘡要人命?
    漢四年,楚漢相爭最為焦灼之時,項羽在範增的指導下,多次派兵攻擊甬道,甬道是劉邦用來往滎陽前線運輸糧草的通道,甬道被攻被奪,劉邦便會缺糧,一缺糧,軍心便會不穩,軍心不穩,便有失敗的可能。劉邦很是憂慮,向項羽提出議和,項羽本想答應,但被範增阻止了。劉邦一招不成,再生一招,直接使用陳平的離間計,離間了範增和項羽的關係,看著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之計,範增大怒,告老還鄉,項羽也未挽留,在回彭城的路上,範增背生毒瘡而死。為何一個小小的毒瘡,就能要了範增的命?
  • 陳平犧牲2000少女,助劉邦突圍,悲嘆:我家必敗於女人!果然應驗
    於是他便建議劉邦:「大王您這個人呢,雖然表面上狂放不羈、不懂禮節,但您絕對不是項羽那樣看中身外之物的匹夫,您可以用錢財買通項羽的手下。」這便是陳平的「反間計」了,劉邦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按照他的要求撥給他4萬斤黃金,去分別買通項羽的手下。
  •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陳平和張良,都是劉邦手下最頂尖的謀士。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而陳平,一生為劉邦六出奇計,最終扶保劉氏江山,成為一代名相。都說同行是冤家,那麼陳平有沒有暗中和張良較勁呢?我認為有。而且較勁了一輩子。但這兩位被後人敬仰的大謀士,到底誰最後技高一籌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 此人私通嫂子、收受賄賂 為何還能得到劉邦重用?
    陳平一看,項羽這個人太情緒化了,斷難成就大事,我趕緊跑吧,否則小命不保。去哪兒呢,還是投奔劉邦吧。當時,陳平和劉邦手下將領魏無知有點交情,通過魏無知的引薦,見到了劉邦。倆人一交談,劉邦很滿意,馬上封陳平為都尉,讓他當自己的參乘,主管聯絡監督各部將。
  • 做人,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你有嗎?
    後來,韓信成為一代名將、西漢開國功臣後,不僅沒有找無賴報復,反而對其任以官職,其格局之大實非旁人所不可及,實為「豪傑之舉動也」。 唐朝名將郭子儀也是如此,郭子儀不僅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外,也能容人之短,懂得寬容人。最有名的一個事情就是,郭家的祖墳被他人所掘,郭子儀不僅沒有報仇,反而引咎自責,反省自家的不是,這就是一代名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