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身上這「三忠」值得我們學習

2020-11-18 九月的小書屋

諸葛亮身上這「三忠」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歷史上偉大人物之一,雄才大略,機智過人,幫助劉備奪得天下。在劉備去世之後,又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世一直對諸葛亮兩有很高的評價,甚至很多人將其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從諸葛亮去世至今將近兩千年,有關他的著作、對他的評價幾乎從未間斷,他在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中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自然,諸葛亮值得人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但諸葛亮身上這「三忠」最值得我們學習。

其一,忠於國家。歷代以來,人們多稱讚諸葛亮是忠君為國,鞠躬盡瘁。不過,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曾經先後五次北伐,也有人對此有一些非議。

有人認為諸葛亮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北伐,也有人認為諸葛亮這樣的做法並不明智。

不過,就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諸葛亮北伐的決定是很正常的。劉備建立的政權「蜀漢」是東漢的延續,劉備自己也以漢室繼承者自居。而且,諸葛亮和劉備都認為天下是一個整體,不能僅僅安於西南一隅,因此才會頻頻北伐。諸葛亮的北伐實際上是對國家的忠誠和堅守,也沒有忘記劉備當初託付的重任。

其二,忠於人民。諸葛亮輔佐劉禪,「開府治事」時期,一直將發展經濟,提高國家實力作為重要的大事。

劉備剛剛駕崩時,蜀漢內外夾擊,風雨飄搖。諸葛亮便制定了有利於發展農業和經濟建設的方針,通過這些政策,蜀漢的生產力迅速恢復,人民的生活也開始逐漸改善、此外,諸葛亮也主張輕徭薄賦,盡力減輕百姓的負擔,這也是諸葛亮能夠廣受人民愛戴的原因。

其三,忠於事業。

諸葛亮尚且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遠大志向,並且為之不懈努力,不敢懈怠。諸葛亮身為蜀漢重要的朝廷官員,十分有擔當,責任心也很強,《三國志》中曾有記載,諸葛亮對重要的文書都會過目,凡事儘量親力親為,匯報工作的人也因此十分仔細,不敢敷衍了事。諸葛亮同樣也是廉政的楷模,他臨終上表時曾經細數為數不多的財產。

綜上所述,諸葛亮能得到當時百姓的愛戴和後世的極高評價是有原因的,他的「三忠」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所作所為也為後世樹立了榜樣。

相關焦點

  • 觀察專欄|陳忠海:從諸葛亮身上學習「三忠」
    觀察專欄|陳忠海:從諸葛亮身上學習「三忠」歷代以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視諸葛亮為學習的榜樣,認為他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忠臣楷模。那麼,諸葛亮的「忠」,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一門三傑雙忠祠,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是什麼樣的人?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三國人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為世人所稱道。那麼您知道,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是什麼樣的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們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完整視頻△)在中國四川省綿竹市,建有一座紀念諸葛家族的祠堂,叫雙忠祠,講述的是諸葛亮後人的故事。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這一點可以從古人的文獻中受益頗多。諸葛亮的「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後世一般將其當「勵志」文來鑑賞,其實還可以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為人處世。諸葛亮在處理與劉禪的關係上是小心翼翼,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要引發皇上對自己權重的猜忌。語氣與用詞都十分慎重,這點從「出師表」中就能細品出來。為了在自己走後能有人「照看」劉禪,諸葛亮要把自己信任的幾個文臣武將安排到劉禪身邊。諸葛亮特別注意要怎麼寫才能讓劉禪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人。「出師表」中有不少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用心之苦。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提出了三條治國建議,其三尤為重要
    諸葛亮建議後主劉禪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臣子們的意見,將先帝劉備留下來的美德發揚光大,用寬廣的心接納臣子們的意見,振奮鼓勵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的士氣。畢竟他們都是追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到後主劉備身上,都是忠於蜀漢的。
  • 李冰冰身上有什麼超越常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她放下國內的舒適和美好的事業前景,為了追求藝術上的成功,勇闖好萊塢,也是勇氣可嘉,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李冰冰身上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一、對藝術的追求就因為李冰冰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追求,在她已經獲得了國內很多大獎後,還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才讓她走出國門,勇闖好萊塢,這種對自已人生和事業的努力追求,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諸葛亮老丈人為何放走陸遜?
    當時,魏國的曹丕聽聞劉備大敗,立刻召集群臣議事,眾人提出:  陸遜若勝,必盡舉吳兵去取西川;吳兵遠去,國中空虛,朕虛託以兵助戰,令三路一齊進兵,東吳唾手可取也。  黃承彥雖然是山中隱士,然他見識高遠,知道八陣圖可以困住陸遜大軍。若是東吳精銳就此被困,那麼,曹魏大軍南下,東吳必然大敗。東吳大敗之後,蜀漢還能獨存嗎?
  • 《三國演義》中有三絕,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還有一個是誰?
    當我們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讀什麼? 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蜀漢為主視角,尊劉貶曹是人們的共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篡國者,而劉備先徐州起兵討伐曹操,後又有丞相諸葛亮出師北伐,大義昭然。所以僅從小說演義的角度來說,自然該以蜀漢為正統。
  • 魯迅點評《三國演義》:諸葛亮雖足智多謀,身上卻有妖氣
    在一般民眾看來,這些描寫能使諸葛亮神乎其神,帶著仙氣,更加超凡,更加值得崇拜。 但是,在魯迅這樣受過現代思想薰陶又以開啟民智為己任的大學者看來,就會覺得其荒誕不經,難以接受,難免要把諸葛亮這種本領視為妖氣了。 那麼,諸葛亮身上的這種「妖氣」,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 「二十不惑」的姜小果身上,有這三個「閃光點」值得職場人學習
    不光如此,作為四十不惑的我,還看到了姜小果身上這三個特質非常值得所有的職場人學習。姜小果在要錢這件事上,其實處理得很好。她先禮後兵,第一次拿著香蕉去敲門,作下友情提醒。可是王薇壓根沒想著要還這三百元錢,於是有了兩次的「撕逼」,第一次在校園內「撕」王薇,沒有成功,第二次終於在她買鞋時,成功的把錢給「搶」了回來。
  • 從花木蘭身上我們要學習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裡強調的價值觀是忠,,我們要借鑑學習的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挑戰基本上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在現代女性身上。是衷心為國的勇氣嗎?在和平年代,還好,我們並不需要端著武器去殺敵。因此,我認為最值得借鑑的,正是這個「真」字:忠於自我,活出真實的自己。
  • 論諸葛亮「興復漢室」的理想及其實踐(一)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關於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志向問題,近幾年有的研究者認為,在對全局戰略形勢的分析上,諸葛亮並不比孫權、魯肅高明。他們的理由是:魯肅在「合榻密議對」中已明確提出了「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這個看法提出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 諸葛亮與司馬懿能力旗鼓相當,為何千古流芳的是諸葛亮?
    文/ 布衣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師,一位是蜀國的諸葛亮,另一位就是魏國的司馬懿,兩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可以說是難分伯仲
  • 從乞丐到商界奇才,《大染坊》陳壽亭身上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他身上又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1. 知恩圖報,手腳勤快陳六子身上有一個最為人稱道的優點,那就是知恩圖報,不會忘恩負義。當年他在街上討飯的時候,經常去挑門帘的鎖子叔那裡找吃的。聰明好學,知人善任陳壽亭從小就沒了爹娘,所以他沒有機會進學堂正經學習。但沒機會進學堂,不等於他就沒有機會學習。街上說書的那裡,就成了陳壽亭經常光顧的地方。討飯的那段艱苦歲月,陳壽亭會餓著肚子去那裡聽書,一坐就是一上午。被周掌柜收養後,他更是沒有停止學習,不但自己去,還帶著柱子和秀芹一起去。
  • 諸葛亮
    在華人文化圈子裡,「諸葛亮」這三個字,甚至「諸葛」這兩個字,就是智慧的代名詞。諸葛亮搏得千餘年來的大名,因緣際會之外,他自己的表現,主要是兩個字,「忠」和「智」。所謂忠,中(zhòng)心也。司馬光說,「盡心於人曰忠。」馮友蘭講,孔子的仁,主要內容是愛人,核心是推己及人。實行仁的辦法,是忠和恕。忠是積極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諸葛亮:出師表|群友聲
    這是「鄭話社群群友之聲」的投稿作品,還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請點擊「入群交流」加入我們。這是由鄭老師語言表達交流群精英68群的群友五彩雲霞為我們帶來的朗讀作品。難度極大的經典作品,為五彩雲霞點讚!鄭老師的解讀令我進一步了解了諸葛亮作為一代名臣、忠臣在即將出徵前對江山社稷的忠誠之情、牽掛、擔憂和對年輕皇帝劉禪的期望及諄諄教誨,以及他為江山社稷嘔心瀝血,精忠報國的品質和擔當。使我們在學習朗讀時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角色情感。值得多次聆聽,一讀再讀!感謝鄭老師精彩的經典解讀!
  • 鳳姐,其實她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面對這則被死亡的假消息,鳳姐回道「"被死亡了也好,以後反倒清淨了」。其實鳳姐是個聰明人,她要紅,這是最快的捷徑!鳳姐雖然語出驚人,但是她身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首先,小編佩服她的勇氣,網絡上對鳳姐的言論都是不堪入耳的,她沒有膽怯或是停下腳步,活出一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的最高境界
  • 千古風流人物諸葛亮作文(精選8篇)
    當然諸葛亮就這樣被後世的人們當成了智慧的化身,他的傳奇性為世人傳頌。  我曾看過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  做能臣不容易。第一要忠,第二要能。忠而無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都不是能臣。但,光是又忠又能,還不夠,還得大家都承認。這第三條最難。因為嫉妒別人的能,是官場的通病;懷疑臣下的忠,是帝王的通病。所以歷史上的能臣,好下場的不多。
  • 司馬懿之所以獲勝,全憑這六個智慧,值得現代人學習
    本文且不論司馬懿奸詐與否,我們來探討一下司馬懿一生中所做的事情,看看他的選擇、判斷、成就中蘊含了什麼樣的人生智慧。也許我們不該學他高平陵事變中的那一聲虎嘯,但是他為人處世的智慧中的價值,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效仿和借鑑的。
  • 歷史人物評價之諸葛亮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      「鞠躬盡粹、死而後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歷史名人。諸葛亮當年揮毫而成、令人盪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 諸葛亮出師表的重要意義
    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宮禁中的侍衛、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