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雲南玉溪人。本名聶守信,商人出身的父親希望兒子誠實守信,所以給他取了這麼一個名字。聶耳與生俱來就有極強的音樂天份,任何歌曲聽過一遍就會唱,所以大家稱他「耳朵」或「聶耳博士」。
玉溪聶耳音樂廣場雕塑
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是中國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救亡圖存的電影音樂家、作曲家。
聶耳(1912—1935)
聶耳一生雖然短暫,但其每一首作品都堪稱經典。1932年創作了口琴曲《進行曲》《圓舞曲》與歌舞曲《天倫之愛》。
聶耳是中國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勞苦大眾寫歌,塑造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1933年,聶耳創作了《開礦歌》《饑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朱德總司令稱之「人民的音樂家」
聶耳用歌曲的形式塑造廣大勞動婦女、少年兒童憧憬幸福美好生活的藝術形象。1934年,是聶耳創作的巔峰時期,有《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等,其中《金蛇狂舞》又是經典中的經典。
玉溪聶耳廣場
1935年,聶耳先後創作了《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採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等。其中,在「九一八」事變以後,隨著東北抗日義勇軍此起彼伏的抗日事跡陸續傳遍大江南北,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激發了聶耳的創作熱情,譜寫出了激情澎湃、鼓舞鬥志的《義勇軍進行曲》。
1941年,美國歌唱家保羅羅伯遜與留美人士劉良模組織的「華僑青年歌唱隊」在紐約錄製音樂專輯,其中羅伯遜用中英文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轟動一時。
聶耳大劇院與聶耳圖書館
聶耳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今天,遍及全球,凡是有華人華僑或者熱愛中國的地方都會傳唱他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