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荒唐之舉

2020-12-23 騰訊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查文曄、劉歡)針對美國國務院以香港事務為藉口宣布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進行所謂制裁,多位專家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突破了國際關係行為準則的底線,是典型的政治霸凌和雙重標準。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指出,全國人大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最高立法機關,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重要的主權象徵意義。美國政府不顧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悍然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進行所謂制裁,其歇斯底裡的程度突破了國際關係行為準則的底線。這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也是對中國主權尊嚴的蓄意侮辱。這種行徑在國際社會引發了非常負面的觀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表示,美方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進行所謂制裁,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挑戰中國的立法主權以及「一國兩制」範疇內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這一極端行徑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影響十分惡劣,令人不齒。

南開大學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香港國安法出臺後,美國希望對香港持續進行深度操控的意圖破滅,對此心有不甘,但其出招非常混亂,毫無邏輯可言。美方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更是非常荒唐、瘋狂的舉動,違背國際法基本原則,也不可能達到他們預期的效果。

張建表示,美方以香港特區政府取消「攬炒派」議員資格為由對華發起所謂制裁,根本站不住腳。美國對國會議員宣誓效忠的法律規定十分嚴格,歷史上多次取消國會議員資格。如在南北戰爭期間,有國會議員因支持南方叛亂勢力而被取消議員資格。不僅美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會容忍其立法機構成員背叛國家、分裂國土。美國的霸道行徑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其雙重標準和虛偽再次暴露無遺。

田飛龍認為,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是在憲法和基本法基礎上對立法會議員資格作出的一般規範,並未提及任何具體的議員姓名。取消4名「攬炒派」議員資格是特區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作出的決定。整個過程合憲合法,完全屬於中國內政,不容外國勢力置喙。美方的所謂制裁理由是錯位和不成立的。

他表示,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美國加緊涉港立法步伐,不斷以香港問題為藉口幹涉中國內政。美國政客從來關心的都是美國的單邊利益和霸權利益,不是香港市民的利益福祉。美國一貫的目的就是以裹挾、犧牲香港的利益來遲滯、破壞中國的發展,打著民主、人權幌子的美國是香港社會秩序的實質破壞者。

張建指出,美國政客根本不關心香港的民主人權。去年「修例風波」中,「黑暴」荼毒香港,美國政客竟把違法暴徒稱作「美麗的風景線」。這種顛倒黑白的妄語充分暴露,美國反華勢力盤算的就是要打「香港牌」來幹擾破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種陰謀十分卑劣。

中方提出對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的美方相關人員實施對等制裁,受訪專家均表示這是正當必要的回應措施。

張建認為,美方近年來多次就香港問題對特區和中央政府官員發起所謂制裁,層級逐步升高,步步緊逼,影響愈加惡劣。中方必須做出對等反制,採取強硬措施予以堅決反擊,這不僅表現出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政府絕不會屈服於外來勢力的威脅。

田飛龍則指出,必須要讓美方付出必要的政治和經濟代價,才能威懾、阻止美國繼續玩弄危險制裁遊戲,避免其把中美關係進一步拖入深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無視國際關係準則 破壞中美關係 撈取政治私利——海外人士批評美...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就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一事,多國人士認為,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無視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企圖以此遏制中國發展、為政客撈取政治私利,將破壞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 公共關係從業人員職業準則
    中國公共關係行業的發展需要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準則,今天普勒為大家整理了公共關係從業人員的職業準則,涉及《中國公共關係職業道德準則》、《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會員準則》和《國際公共關係協會職業準則》。這個草案是以中國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和公共關係實際為出發點,並借鑑《雅典準則》《威尼斯準則》以及國外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文寫成的;1991年5月的第四次全國省市公關組織聯席會議上,正式通過了經過國內公關專家反覆修訂的《中國公共關係職業道德準則》。
  • 海外人士批評美官員訪臺:無視國際準則 撈取私利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就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一事,多國人士認為,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無視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企圖以此遏制中國發展、為政客撈取政治私利,將破壞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 優秀網頁設計的七條基本準則
    而響應式時代依然不便的設計基本準則又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七條,望諸君設計時銘記於心。網際網路何時誕生?專家對此說法不一,30多年前,網際網路的應用非常有限,僅僅一小部分人能夠接觸到這種」先進」的技術。然後經歷了30多年的指數級發展,它取得了夢幻般的成功。十年前,網際網路剛剛處於雛形階段,到如今,整個產業的格局已呈」大而不倒」的局面。
  • 銀行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基本準則
    《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明文規定:銀行從業人員要遵守六條職業操守基本準則。一、誠實守信。人無信不立。銀行從業人員從事的是金融業,尤其需要講誠信。銀行從業人員如果不講誠信,影響的不僅僅是員工個人信譽,銀行的信譽也會因此被拉低。
  • ...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終將吞下惡果——專家評所謂「臺北法案」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趙博、石龍洪)針對美國新近籤署成法的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大陸權威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再次暴露美國妄圖以國內法凌駕國際法的霸權思維,事實上卻難以撼動國際社會一中格局;民進黨當局見獵心喜
  • 保護正當合法權益 維護國際經貿秩序——權威專家就《阻斷外國法律...
    經國務院批准,1月9日,商務部公布《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辦法》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其制度設計有哪些考量?對企業有何影響?圍繞社會關切,記者採訪了長期跟蹤研究阻斷立法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立餘。
  • 《秘密間諜》:間諜行徑違背人類道德與人倫準則的絕妙諷刺
    文:葛維屏間諜這東西,挑戰倫理,鄙視道德,扼殺人性,它是人類準則的盲區,所以,它是殘酷的,這種殘酷,包括對當事人本身,也包括對人類的生存準則這個大概念。正是因為間諜行徑發起了對人類生存底線的竭澤而漁的挑戰,所以,間諜題材也成為藝術作品裡考究人性本真的一塊魅力永存、屢寫屢新的活化石。
  • 《秘密間諜》:間諜行徑違背人類道德與人倫準則的絕妙諷刺
    ,所以,它是殘酷的,這種殘酷,包括對當事人本身,也包括對人類的生存準則這個大概念。 氣憤之餘,這位助手在屋子裡橫掃六合,怒砸器物,大發雷霆。 希區柯克抓住間諜題材裡的臨時搭配夫妻這一挑戰人類道德的設定,展開了他的幽默惡搞的電影演繹,也形成了整個電影裡的搞笑基調。
  • 那些違背倫常的人,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其實倫常,是傳統文化裡講的人倫道德及其準則。 具體的「五倫」,即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五倫「中家庭關係中就佔了三席,所謂」一家親「,可見家庭關係在社會關係中的重要。孟子給「五倫「的定位與準則是:「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應該遵循的正常關係和準則。反之,違背了這個準則,就是違背了倫常。
  • 上千萬的古董被專家鑑定成仿品,太荒唐了
    包括自己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可沒少打眼,也見過最荒唐的打眼記。 而聊到這個最荒唐的打眼記其實是發生在前20年左右,為什麼說他的特殊而且又荒唐呢,就是因為它發生在專家的身上,而且最氣的就是自己想救卻是救不起來。
  • 設計的準則——設計有法
    我相信一般設計師在滿足了一些基本功能需求後,都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存在。不僅設計師自身會如此,市場本身也會產生這樣的需求;我們知道馬斯洛原理,當人們滿足了基本溫飽需求後,就會開始追求思想上的需求。套用「設計心理學情感化設計」中的理論來說,也可以理解為當滿足了人們行為層次的需求後,就要開始考慮反思層次的內容了。
  •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楊輝副教授獲聘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二屆...
    ,經公開選聘,我部聘任馬蔡琛等為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二屆諮詢專家,自發文之日起任期二年。現將諮詢專家的權利、義務、管理要求及名單通知如下:  一、諮詢專家的權利  諮詢專家享有以下權利:  (一)參加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財政部會計司)組織的相關工作會議,並就會議討論的議題提出諮詢意見和建議;  (二)參加財政部組織的政府會計國際、國內研討會,並就會議討論的議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就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建設和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 死磕《讓子彈飛》之幽默套路探究系列一:突降或預期違背
    」實現預期違背,製造一種戲劇化的張力,從而達到幽默的表達效果。再撿一個她的臺詞段子---其實吧,你們別看我現在好像挺卑微的。在男女關係中,我也有過一些高光時刻。說出來可能你們都不信,我也被人追過。欲學習更多製造幽默的套路,敬請關注即將推出的「死磕《讓子彈飛》之幽默套路探究八大系列之二」死磕《讓子彈飛》相關系列:死磕《讓子彈飛》系列之前言死磕《讓子彈飛》之基本內容的理解死磕《讓子彈飛》系列之從《讓子彈飛》中的政治隱喻到我心中的那個巨人死磕《讓子彈飛
  • 改了個名,「臺美」關係就上一個「層次」了?
    而且,川普的政策也被民進黨當成了一個可以推進「臺獨」舉措的「好機會」,所以民進黨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對川普出臺的各種政策無比配合,不斷地炒作所謂的「臺美關係」,在兩岸關係中瘋狂的對大陸進行挑釁。 近日,又傳出了美國準備將臺灣地區「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成「臺灣代表處」,讓臺海局勢越發緊張。
  • 東京奧運會延期至2021年 專家:違法違規之舉,怎麼好意思官宣?
    體育學者、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易劍東,向騰訊體育表達了震驚之情:「這是違法違規之舉,怎麼還好意思官宣?」 而在接受騰訊體育專訪中,易劍東教授也做出了詳盡的分析。
  • 炒作「國際防疫缺口」,民進黨當局「獨」火攻心!
    △世衛專家範科霍芙在WHO記者會/資料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國際上哭訴、炒作臺灣是所謂的「國際防疫缺口」,編造臺灣被排斥在全球防疫體系之外的謊言,結果破綻百出。至於民進黨當局惡毒攻擊說大陸拒絕提供防疫信息,更是睜眼說瞎話,包藏「獨」心。
  • 人民日報:國際法不容美國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
    這種蠻橫的霸權幹涉行徑,暴露了美國一些政客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他國內政的真面目。香港是中國的香港。美國一些政客對完全屬於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指手畫腳,妄圖以國內立法的形式推行霸權主義,是赤裸裸地置國際道義於不顧,必將為所有尊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國際社會成員所不容。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必孤。在美國一些政客眼裡,政治偏見比法理重要,政治圖謀比公理優先。
  • 大國崛起用發展的力量守護國際關係道義準則
    1  處理好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需要長期面對的重大課題。  大國崛起改寫國際關係格局,給不同人帶來全然不同的感受。有鮮花掌聲,也會有荊棘險灘。衝破傲慢與偏見的藩籬,架設溝通合作的橋梁,「破冰」精神是直面現實的清醒,也是把握髮展機遇的勇氣。
  • 《新聞聯播》講了件荒唐事
    原來,7月25日的《新聞聯播》播發了國際銳評《究竟誰在全球到處欺侮恫嚇他人?》這些人並非中美關係負責任的討論者,寫聯名信主要是為了刷存在感。比如,他們聲稱「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中,政治是常態,戰爭是例外,而中國恰恰相反」,這一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早有研究者統計,自1776年建國至今,美國在過去200多年時間裡,有90%以上的時間在打仗。即便在被詡為「和平總統」的歐巴馬任內最後一年,美國還是向7個國家投下約2.6萬枚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