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金開採,人們往往會想到戴著安全帽在地下工作的工人。金礦開採只是這個漫長而複雜的流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是從富含金的地層中開採黃金的過程。目前有多種技術可以從地層中開採出黃金,最原始的方法是淘金。大體分為露天開採和地下開採兩種金礦的開採主要方式。
在開採任何金礦之前,必須提前很長時間從事大量勘探和開發工作,來確定礦藏的規模,以及如何高效、安全並負責任地開採和加工礦石。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難」開採的金礦,已發現65年儲量5千噸,專家表示:開採風險太高。
車里雅賓斯克州,位於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南部,政府駐地車里雅賓斯克市。其建立於1934年1月17日,領土面積為8.79萬平方公裡。境內氣候為大陸性氣候,一月份平均溫度在零下16℃~—18℃之間,七月份平均溫度在17℃~20℃之間;降水量為300~500毫米。 該州土壤為灰色森林土及黑土,西部為混合型森林,東部為森林草原地帶和草原。
該金礦就位於車里雅賓斯克市100公裡外的塔加奈山腳下的石頭河之下。1940年,蘇聯著名地質學家哥爾斯基帶隊勘測砂金礦床,在車里雅賓斯克100公裡外的塔加奈山遭遇了一次山體滑坡,所幸的是它們躲過了此次地質災難。之後,哥爾斯基帶隊順著滑坡地點繼續勘探,在山下發現了一條由碎石組成的石頭路,石頭路兩邊林木繁密,因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當哥爾斯基與隊員們踏上這條石頭路時,驚奇的事情發生了,潺潺的流水聲由腳下傳來,聲音特別清晰,作為地質學家的他們頓時來了興趣,於是對這條石頭路展開系統的地質調查。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哥爾斯基得出了考察結論:這條碎石路原是山谷中的河道,由於泥石流的原因,大量碎石在山上順流而下,於是把之前的河面掩蓋了,而碎石之間是有縫隙存在的,下面的河道卻沒有完全堵塞,所以形成了一個罕見的石頭河地貌,只聞水聲卻看不到水流。
之後由於戰爭原因,這條石頭河的勘測由哥爾斯基的學生帕特森負責。值得注意的是,帕特森也是蘇聯一位了不起的地質勘探家,曾勘測出馬加丹數千噸的黃金礦床。在幾年的時間裡,帕特森團隊沿著塔加奈山一直勘探到烏拉爾山脈。最終得出結論:這條石頭河裡的石頭大部分位東陵石,有大量東陵石的地方有66%的超高几率發現沙金。
東陵石又稱「印度翡翠」,是一種具有砂金效應的石英巖,主要有鉻雲母、金紅石、皓石等組成。印度產的東陵石硬度高但容易碎裂,而在蘇聯地質學家眼中,西伯利亞東陵石又有「砂金指路石」的美譽。經過帕特森的堅持不懈下,1955年他們成功地在石頭河挖出一小塊砂金,通過採樣檢測分析,該處最低值估算黃金儲量至少在5000噸以上。隨後便向世界宣告了發現此超大金礦的消息,一時間令世界各國羨慕不已。
發現了金礦自然是要開採的,當淘金工程師聞訊趕來之後卻發現,這裡的金礦開採成本和風險非常高。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條河表面上的石頭看起來是些碎石,但是開採工人卻越往下挖石塊就越大,而且這些碎石的厚度達到了6米,甚至更厚。如果開採河床砂金,就先要把石塊挪開,因此開採金礦的工程量與難度無形的增加了好幾倍,萬一勘探者把沙金的儲量弄錯了,到時候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而且該金礦處在高緯度的西伯利亞無人區,天氣寒冷,冬季漫長,氣溫最低可達到零下55℃。一年之中開採的窗口期也只有150天左右。就算能把6公裡長、6米深的河床碎石全部運走,達到開採條件之後還要修一條通往車里雅賓斯克的公路,100公裡長的公路建造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最終,蘇聯停止了石頭河砂金開採的計劃,後來為防止私人開採,俄羅斯在這個地方成立了塔加奈國家公園,明確規定該金礦周圍87平方公裡為管制區,未經允許任何遊客都不得進入,這也許是俄羅斯的一種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