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臺頂級唱放對比測試,黑膠元年真的來了(2)

2021-02-23 古典音樂Daily

上上周,6臺頂級唱放測試文章一出,引起軒然大波。各路豪傑紛紛要求加入。

沒幾天,就又多了6臺。總數達到12臺。上周只能「斷更」一次,

志願報名者依然絡繹不絕,考慮到測試戰線太長,中間還過大年,暫時放一放。面對這麼多頂級唱放,我先總體說一下本系列的寫作規劃。

算今天這篇,還將推出兩篇文章,今天是系列的第二篇

下一篇,也就是這個系列的第三篇將是大年初一

第四篇,收在牛年初五

接完財神,可以看終結篇(預計總字數在2.8萬字)。財神開心,牛年升級系統也不是問題。閒話停下,先看看現在的狀態——

前排右上:德國清澈 Statement

前排右下:瑞士高文 MIMESIS PH3.8 NEXTGEN

後排右上:瑞士FM 223

後排左中:英國Audionote M8 RIAA+M9升壓牛

後排右下:波蘭RCM BIG PHONO

前排左上:德國紐曼WV2

後排左下:EMT JPA66

前排左下:曼麗

後排左上:KONDO

後排右中:德國Trinity(金黃色的,其中包含一臺前級)

某些唱放的分體電源不在圖中。

圖中為10臺。Whest Titan沒趕上拍照,主事人送來之前一再和我強調,不要看它便宜(其實也不便宜),那可是清澈金手指唱頭的絕配,可以單挑FM223!那麼,我們留一個懸念,合適的時候讓它隆重出場。

還有一臺,暫且保密。

1. 性感迷人的EMT JPA66

這是我們說的第7臺唱放。

今天為什麼要先說這一臺?因為它的顏值實在讓人驚嘆。測試期間,我每發一次朋友圈,都會引來極大點讚。

它還有一個分體電源,碩大沉重。為了減少幹擾,我把它扔得很遠。

先說EMT JPA66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想試試第一集中的6臺唱放搭配其他前級的表現,尤其想知道,一臺膽前級加入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上集測試算熱身,前級統一使用清澈Statement唱放的前級功能。什麼水準呢?依經驗判斷,搭配YBA籤名版單聲道後級,聲音表現足以列入10萬+前級的梯隊。

納入清澈Statement全套,最大的驚喜當然是350公斤重型盤;第二大驚喜,就數這個唱放的前級功能。這是一臺可以勝任龐大系統的前級,要不是好奇心使然,我也並沒有想讓它下崗。

鬥機如人生,結果總是出人意料:清澈前級最後真的下崗了。但上崗的卻不是EMT JPA66。。。

JPA66在眾多黑膠「老燒」(尤其指年齡)中被奉為神物。除了點亮時復古的表頭,極其豐富的功能,更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EMT品牌的號召力——在專業模擬領域,行走江湖80年!

EMT創立於1940年,公司幾經易手,研發和專利卻一直傳承。剛發燒那會兒,擁有一臺EMT927或930黑膠唱盤是我最大的夢想

EMT唱盤是全世界專業錄音室的標配。我對EMT唱盤聲音並不熟悉,倒是擁有過EMT的CD機。直到今天EMT、STUDER的CD機也是很多燒友音響架上捨不得放棄的一個元素。

現在EMT官網,「自我介紹」筆墨最多的是唱頭。在不同時代,和世界其他頂級唱頭品牌均有合作,比如高度風,範登豪等。本周,香港豐寧剛剛成為EMT大陸總代理。

JPA66算EMT家族新銳,這和老古董EMT唱盤不同。

從它的設計語言上,依然能感受到CD機、開盤機的專業風。

JPA66,2006年發布。歷史不長,有幾次升級。比如還有更讓人追捧的金黃色面板的MKII版。

輝煌的歷史,燒友中極好的口碑,這都讓我充滿期待。初開聲,我把它當作整體用:唱放+前級。和清澈Statement一樣的用法。

首先,它不像膽機,這和Audio note M8 RIAA類似。熱機後,機器進入狀態。我隨機發現,JPA66與此前6款唱放比,脾性迥異。我無法把它納入到此前的評價體系中。


它是敘事性的?還是描述性的?是偏向高頻寬大動態,還是追求細膩溫婉的音色?

都不算極致,也都兼而有之。JPA66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具有很強的重量感,存在感,實體感。聲音始終處於你能接受的走向侵略性的邊緣,這是一種比模擬更模擬的表達,有著磁帶化的古樸味。

這種感覺和EMT 980 CD機類似,是開盤式的老派聲。

傳奇的EMT 980 CD機

如果,你喜歡EMT其他古董設備,那麼JPA66所蘊含的EMT式的聲音美學追求一覽無餘。以現代高頻寬,極致瞬態,豐富細節,這些標準看,它算不好也不壞。但這不影響我們安靜地欣賞音樂。

這種別有風情的復古風大大影響了我的測試進度:把各種老片子拿出來,都體會了一番,每一張都有特殊的表現。為了迎合它的風格,我特意關掉了高頻可以達到50KHZ的阿卡佩拉離子高音。關了室內燈光,感受古早氣息。

JPA66在2000年代後出現,算是異類。它對於表現慵懶的爵士,有毒。

我有一套迪瓦雷出品的LOST Recordings系列,收集了很多模擬時代沒有公開發行的大師錄音,那種1960年代感,過足癮。

我的初衷要用它作前級。此刻的表現,不免有點擔心。

事實證明,它沒有在單獨的唱放上帶給我足夠的驚喜:既沒有FM的流暢,也沒有Audio note M8的密度,更沒有高文PH3.8的飄逸與頻寬。這讓我多少有點失落,希望在前級上能搬回一局。

可惜,前級也沒帶給我太多驚喜。和同價格級的清澈Statement比,前級顯得缺乏穩定的動態輸出和框架感。和今天出現的第二個絕世高手德國Trinity前級比,差距就更大了。

不是EMT JPA66不行,而是Trinity前級(上圖金色三件套最下層)太不講武德!售價達到50萬元,這是一臺和寶達旗艦3010一個價格區間的前級啊!

隨它一塊來的,還有Trinity的一臺唱放(上圖金色三件套中間),以及共用的分體電源(上圖金色三件套上層)。

如果EMT JPA66設計團隊未來推出更新款,我會提個建議:讓它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既不開放前級,也不開放唱放功能。這是一款可以安靜聽音樂的,有著優秀專業基因傳承的復古物件。

2. 驚豔的Trinity前級

EMT JPA66沒有入選參考前級,但是拓寬了我對唱放的視野,也體味到另外一種快被遺忘的美。如果說多少有點點失望的話,也很快被金光閃閃的Trinity給衝淡了。那是一種極其具有顛覆性的體驗。

一天晚上,我正在某燒友那裡家宴,感受著美酒的芬芳,頭腦也略微有點不清醒的時候,上次送來AN和紐曼唱放的神秘大燒的電話又響了。。。

春大,有硬貨,Trinity三套!我還沒聽過,你看看是徒有虛名還是真的牛逼?

第二天我就看到了這傳說中的神器,隨之而來的還有今天開始說過的Kondo,曼麗。這樣,就真正形成了膽和石兩個派別的左右對峙——

對於Trinity唱放的描述,我會放在本系列的第四篇,也就是大年初五的時候進行。拜完財神,大家也有錢出手了。

Trinity前級上崗,清澈下崗,這樣開聲了。

關於Trinity的前級部分,我會放到下一篇,大年初一進行。其中包括一個極其有趣的故事,可以洞見終極HIEND廠家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只能說這臺前級比清澈好很多,也貴了很多很多。Trinity前級成了本次測試的參考前級。我打開網站看了一下零售價。。。

回到現實吧。下面完成第一集留下的尾巴,綜合評價6臺唱放。

3. 清澈STATEMENT


關鍵詞:大型管弦樂出色,室內樂略弱,音色中上,鋼琴上成。功能豐富,性價比高。三好學生。

把Statement從前級解放出來後,我發現,作為單純的唱放相比混著用,好很多。我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來測試系統的鋼琴表現,這套LP3張6面,正好可以應付6臺唱放。

李斯特這套作品,是鋼琴作為樂器之王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把鋼琴的音樂表達、音響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作品以匈牙利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音樂律動感十足,聽起來輕鬆自在。

Roberto Szidon是巴西鋼琴家,1960年代開始活躍在德國,是頂級名團的座上賓。那麼清澈Statement唱放的鋼琴重播,極其工整。在上一集,我們說它具有沉靜肅穆之美,這一點表現在匈牙利舞曲上,同樣如此。顆粒感均勻,動態起伏平穩,如一輛平穩行駛的V6中級轎車

分體電源設計讓它具有很好的信噪比。Statment功能綜合,像一個黑膠系統的樞紐,什麼活兒都能幹。平衡、RCA各一路模擬信息輸入,作為前級也支持平衡、RCA各一路輸入,輸出也是平衡、RCA各一路。

它還有RIAA功能。所有設置,在前面板通過旋鈕,輔助顯示屏操作完成,很是方便。

就室內樂的表現來說,同樣,如鋼琴呈現一樣穩健。定位、層次,還有樂手之間的協作表現,恰到好處。聲音細膩,細節豐富。如果硬要挑毛病,音色不算出色,但屬中上水準。

它最擅長的音樂類型是大型管弦樂。比如,用它來表現馬勒第五交響曲,非常恰當。可以把一位中年男子對生命的渴望、演繹得沉靜、肅穆、莊嚴。

4. FM223

關鍵詞:室內樂出眾,音色獨特,品味極高,大型管弦樂的慢樂章極其優秀。超大動態,能量感和爆破力不夠,無法營造超大聲場。與頂級前級搭配更佳。

我們曾經這樣概括它: 優雅而神秘之美。

果然,鋼琴一開聲,這種特點撲面而來,琴鍵的泛音,帶有金色的光澤。匈牙利狂想曲的慢樂章,仿佛滲著蕭邦式的優雅。鋼琴顆粒感透明而溫潤,均勻飽滿。只是在超級動態下,對比缺乏感染力,不算過癮。

那麼,室內樂呢?這是它優勢最大的地方。要不是Trinity唱放在,FM223就一騎絕塵了。(它倆的對比,我會放在第四篇進行)

從英國預定的新錄音黑膠唱片因疫情耽擱,還沒收到,迫不得已,我選擇了一套聽得有點審美疲勞的飛利浦的布拉姆斯室內樂全集,10多張,輪流播放,足以應付11臺唱放。

飛利浦黃金時期的室內樂,是水準均衡,演錄俱佳的典範。而這套包括「美藝」在內的全集,可以說,張張精彩。這也讓測試,經常變為欣賞,工作變成了娛樂。

當室內樂碰到FM233,更是停不下來。

有朋友說FM223搭配其他家的前級會增益不足。我並沒發現這個問題,選擇高一檔的輸出後,也沒有疲軟。可能是喇叭靈敏度高,系統容易驅動吧。

尤其是和Trinity前級組成一套黃金(特指顏色)組合後,FM223保持著與清澈搭配時的音色,且更加透明,細節也更加豐富。這也說明,FM233的確需要與優秀的前級組合。

有人問我,FM223作為價格最貴之一,表現是否如超級跑車?我說,不是,它更像一臺優雅的捷豹E Type

搭配Trinity前級,即使播放如馬勒2第五樂章,結尾的超大動態,也不會有明顯缺陷,也算能跑,但終究不屬於賽道。


如果非要用它來演繹馬勒,我會更傾向於選擇馬4和馬9。營造出的神秘氛圍,你會更深理解馬勒作品的彼岸色彩。

5. 紐曼WV2:


關鍵詞:各類音樂都很出色,也都有遺憾。善於挖掘溝槽間的細節,在極致對比狀態下,以專業領域的姿態,完成音樂表達。傳奇!


紐曼WV2,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我們此前說它活力四射且溫婉。它有著FM身上那種純淨感,不帶一絲雜質,也有著高文PH3.8那種速度和爆發力。缺點在於,缺少一種厚重的底色,尤其是低頻的能量,縱有爆發力,卻少一點穩定感。

技術原因,無法給它更換更好的電源線和信號線。不算充分發揮出它的實力。

紐曼WV2對唱片信息量的挖掘最徹底,仿佛不放棄溝槽間每一次拾取信息的機會。室內樂表達上,我更傾向於快樂章,愉悅而歡快。鋼琴呢,低音區的穩定感稍微欠缺,但頻寬卻讓人驚訝,非常李斯特!

就馬勒交響曲而言,我更喜歡用它來表現悲劇性的第六交響曲。尤其是被卡拉揚譽為「所有交響樂中,最蕭瑟蒼涼的樂章」的第四樂章。呈現的是,極致的陰暗對比!

這個時候,喜歡以貌取機的我們,很難想像,如此單薄的紐曼,可以榨取超強信息量,從而呈現一種強對比狀態下的音樂表達。

我猜想,設計者並沒追求民用HIFI的所謂美學,他追求的就是信息量第一,這是專業領域的訴求。結果,同樣也呈現出富有樂感的表達。

紐曼WV2來自專業領域,在黑膠超級玩家那裡是一種神一樣的存在,據說,有很多技術高手仍然在復刻它。

6. Audionote M8: 

    

關鍵詞:「馬勒8千人交響曲」表現極其出色,鋼琴優秀,室內樂中上。搭配Kondo升壓牛,聲音更加細膩優雅。

這是一臺MM膽唱放,搭載不同的升壓牛,音樂也顯得多姿多彩。我重點為它搭載了自家的S9升壓牛。

還有親戚家Kondo的KSL-SFz升壓牛。

實際聽下來,我反而更喜歡AN M8和SFz進行組合。

因為這臺升壓牛可以平衡Andio Note M8的那種厚重,高密度,甚至略帶粗狂的氣質。

充滿能量,寬廣厚重之美,這是我們在重播《我的祖國》時對它的評價。Kondo牛加持會讓寬廣的感覺少一點,多一份優雅、安定。

M8的鋼琴重播,非常優秀,在11臺唱放中,可以排名前三。顆粒感飽滿,控制力超強,同時呈現出龐大的琴體,還有無窮無盡的共鳴。

這種姿態也適合馬勒8千人交響曲:聲場寬廣,能量湧動,氣勢磅礴。尤其是索爾蒂在Decca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錄音,雖然版本不算出色,依然可以把Decca黃金時期的錄音完美呈現。

布拉姆斯室內樂的表現如何呢?相對來說,我覺得不夠精緻。缺少一種攝人心魄的魅力。

這算缺點吧。我請教神秘大燒,他說,可能是這臺機器的管子狀態有點問題了。不過,我想,Andio note的旗艦是M9,那才應該是集大成者的AN吧?

7.波蘭RCM BIG PHONO:

   關鍵詞: 播什麼都出色,風格莊嚴而輝煌,信噪比、穩定感第一。缺點是低調、太小眾。

這臺唱放有一個特色,就是重。尤其是電源,超過30公斤。而主機部分,也達到20公斤。是本次測試中,體重之最。那麼聲音呢?我覺得,至少它有兩個之最,信噪比最高,底盤最穩定。

它是一臺標準的MC唱放,沒有MM接入口,在可玩性上顯得弱了一些。不過設計者顯然非常自信,他一定這樣認為:我在完成一件模擬領域的終極設備,我在定義一種新的聲音

他確實做到了。

從聲音完成度來看,比在場的頂級大牌只強不弱。在某些方面,它和Andio Note M8脾性非常近似,寬厚,充滿力量,但多了一份冷靜。

可以這樣說RCM的超級唱放,甚至比清澈Statement還要肅穆。它更像來自德奧的聲音。

這是官方提供的電源部分內部圖。輸出分為三路,左右聲道各一路,控制系統一路。提供了兩路RCA模擬信號輸入,通過前面的操控面板,設置阻抗和增益。RCA和平衡輸出各一路。

不能做前級。也不支持RIAA。這也是一種態度吧。我喜歡這種純粹的態度。

如果說FM223代表一種極致,那麼RCM則是另外一個方向的極致。它不靠音色抓耳朵。那靠什麼呢?平衡、密度、安定、沉穩。無論播放什麼類型的音樂,都能自如駕馭,不緊不慢,這讓我想起來多年前的那臺奧迪S8,就是V10發動機的那臺低調的豪華車。

它的缺點是什麼呢?低調。需要別人慢慢品味,太低調,太小眾。。。

我真心希望它能在國內黑膠領域火起來。或許能建立德奧音樂重播的一個標準。

8. 高文PH3.8 NG

關鍵詞:聲音全面,大編制更加出色。擁有高速度,大動態,卻也能保留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音色。MM放大具有和MC一樣高的全面性,可玩性高。

作為純粹的MC唱放,RCM已經這麼出色了,那麼高文應該放到怎樣的位置呢?我曾經有點迷惘。如果說RCM和FM223是兩個極端,顯然高文並不中庸。高文PH3.8 NG的出現會平衡這種極端,從而三足鼎立。

瑞士高文(Goldmun)品牌靠模擬起家,在80年代,一個唱臂風靡全球,是高文的第一桶金。隨後,出現了超弩級的唱盤,成為模擬領域的神話。

這是高文1982年的黑膠唱盤。

PH3.8也是分體設計。據說其前一代是單體。

電源部分12公斤,主機10公斤。這對於唱放來說,不能算超弩,也是追求極致的誠意。

上一集測試中,我僅僅用了MC功能。我把它特點概括為:

對比強烈、極具張力之美

這個特徵和紐曼WV2有頗多相似之處。如果說WV2因為線材上的遺憾沒有呈現出極致狀態的話,那麼我可以大膽猜想,高文PH3.8NG就是完成度更高的WV2。

和高文的其他設備一樣,它的脾性並不容易摸透。需要精心調製周邊。尤其對供電極其敏感。高文PH3.8NG是最早到達的唱放,系統調試初期,我一直覺得不夠極致,直到用上了它們——

這是一臺供前端和小功率合併功放的電源處理器。可以說是目前國產同類產品中,最出色的。恩,沒有之一。

它出自聞名遐邇的「馬斯特李」團隊成員之手。這是他們在完成巨無霸電池供電處理器模組後的新款頂級產品。品牌叫作Morehi,中文名字音譯為「摩瑞海」,從英文字面意思看,就是「嗨多多」

這臺電處,重達25公斤。外觀非常精緻。就功能來說,能夠完成:

所有唱放都通過這臺Morehi的處理器,連接波蘭超級隔離牛GIGAWATT PC4  EVO+


在調試高文唱放時,最終選用了義大利KURO老三電源線。

我系統中,用了三款KURO的產品,一個是旗艦喇叭線,一個是旗艦電源線(用於前級),一個就是唱放它既能保持速度,動態,又能營造出龐大的聲場

高文PH3.8NG比使用了30公斤電源的RCM信噪比略低,這可能是我能挑毛病的唯一地方。它的優勢在於:集合了極致的頻寬、能量、爆發力以及聲場定位所製造的那種氛圍感。

在音色上,它沒有FM223那麼豔,但夠純,說得俗氣一點,就是真水無香的氣質,音色美,卻是淡妝。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音樂的整體性表達。

如果說,在強手如林的MC唱放競賽中,我這樣描述依然沒讓你衝動,那麼高文PH3.8還有一個殺手鐧:它也是一臺MM唱放,可以接入各種升壓牛,融入不同唱放的美學風格。

這四臺升壓牛分為兩個檔次,入門級的是EAR的MC4,還有Music First的Baby Classic。MF來自英國,據說它為很多英國HIEND品牌生產加工牛,是造牛專家。

試聽的時候,我先用它和Audio note M8搭配,雖然從身價上並不般配,氣質略顯平淡,但頻寬,信噪比以及密度很出色。

為高文PH3.8搭配升壓牛,我從Kondo開始。那是在非常徹底地聆聽了Kondo這套組合後。

我本來以為,和Andio Note有著親緣關係的Kondo,聲音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實際情況是,一點也沒有!

Kondo的聲音含蓄,但是充滿內力,我認為這套組合,在聲音品味上,高於M8+S9升壓牛。

當我把Kondo的升壓牛和高文PH3.8連接後,這種品味通過高文MM放大,又出現了。高文唱放瞬間擁有了另外一種獨特氣質!

在「紫壇」連載黑膠的超級大燒趙四,也在用這套組合,他提醒我說,Kondo和高文MM的配合,如果用高輸出唱頭比如金手指,會出現過載,不耐聽。我請教了人類巨富老王,他說可能會。道理上,我能懂。

但是,並沒覺得不耐聽。為了進一步驗證,我手邊正好有和匈牙利狂想曲的CD版,用高文超級旗艦SACD作為參考。

相對於4V輸出的高文SACD機,高文MM+Kondo升壓牛,從聽感上判斷,輸出的確更大。把前級調小音量,也沒有太多不適。畢竟,60年代的老天朗喇叭,就監聽屬性來說,哪怕離子高音加持,也不能和趙四帶有鑽石的卡瑪威龍4比。

總之,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隨後,我又換上Audio Note S9升壓牛,高文PH3.8NG瞬間變成了M8。這簡直太好玩了。這種感覺,就好像你過年看到好久不見的親戚家的孩子,一眼看去,總能瞬間找到其父母的影子。

我看著這些牛,開始想,FM為啥不賣牛呢?Trinity呢?還有誰家的牛更好玩呢?

對於愛折騰的燒友,如果只選一臺唱放,那麼高文PH3.8 NG 以MC和MM都算出色的表現,應當列入採購計劃。

9. 並非結尾。。。

今天算是完成了6臺唱放的總體評價。單獨描述了EMT JPA66。按照計劃,唱放測評系列,還有兩篇。

下一次,將重點介紹,新來的很對我胃口的Kondo,性價比極高的曼麗和Whest的泰坦,還有神一樣存在的Trinity!

另外,希望從英國訂的黑膠唱片,能如期到達。聽著新鮮的音樂說器材,更令人激動。

近期出掉了天琴麵包previlegeSACD轉盤+高文20HNG解碼後,入手一臺參考級神器,它讓我的音源觀進一步進化:頂級的SACD居然可以無限接近頂級的黑膠唱機。這就是上面說到的高文旗艦限量版SACD。

目前,它已經接入系統,110公斤框架還懸浮在包裝的木架上,相信落地後,聲音會更加完美。。。也期待,不久的將來,人類巨富TNB分體設計的頂級數播,能和高文SACD合體,我們進一步探究黑膠、CD/SACD唱片、數播的極致重播。

牛年大年初一的下午見!提前祝大家牛年發大財!!升級器材不是夢!!!

對比測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尤其最後成文,也需要構思和敘事邏輯,如果您渴望儘早深度了解這些唱放,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微信:topgeardriver)。

發現重播的奧秘,閱讀原文吧。。。

相關焦點

  • 11臺頂級唱放對比測試,超跑級黑膠系統為參考(1)
    (小編)今天開始,對比測試6臺唱放(20萬以上級)。測試中,也會嘗試回答以下問題:六臺唱放如下這裡幾乎囊括了所有超一流唱放。作為一次HIEND測試,超一流的的盤、臂、頭,自然一個也不能少。總之,這次測試,最終變成了6臺唱放。2.
  • 黑膠樂緣 | 由黑膠唱片談到 麗磁的AS-129P膽唱放(上)
    對於很多音樂愛好者或者音響發燒友來說,黑膠唱片的常規轉速有78轉、45轉和33.3轉;黑膠唱片的常規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膠唱片的厚度由0.8mm至2.2mm;黑膠唱片的重量在80-220g;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膠唱片的顏色通常為黑色,不過也有彩色的製作。 我們現在常用的轉速為33.3轉,新的黑膠唱片多為180g。
  • 【黑膠回潮】世界上最值得買的唱放:和弦Chord Huei
    我聽過的唱頭放大器從上百萬臺幣到幾萬臺幣、從真空管唱放到晶體唱放,從名牌到小牌。然而,從來沒有一部唱放跟Chord Huei一般讓我那麼感動的,而且我告訴大家:如果您還沒有一部唱放,但卻想踏入黑膠世界,我建議您優先購買Chord Huei。即使您已經有十幾、二十幾萬的唱放,想要添購,或想換口味,我也建議您優先考慮Chord Huei,因為這部晶體唱放實在太棒了。
  • 【ken哥談黑膠】⑤唱放概述
    唱頭的知識也介紹得差不多了(【Ken哥談黑膠】④唱頭的一些數據),是時候來介紹黑膠系統中的第二大部件——唱頭放大器。
  • 【談黑膠】入門級的價格,頂級的產品享受:訪MoFi國際銷售總監Steve Shade先生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使用的是原裝的母帶,並不是複製版本,通過我們幾位頂級的工程師處理之後,再交由唱片廠印製。我們的目標是「From The Master To Your Ears(將原裝母帶的聲音原汁原味地送到你耳朵)」。記者:為什麼MoFi會推出黑膠唱盤的產品?
  • 舊文重溫之——閒談唱放 (七)NAGRA PL-P
    下面輪到NAGRA PL-P上場,這機器是NAGRA第一臺民用HIFI產品,應該是1997年發布,據傳NAGRA創辦人Stefan Kudelski特別喜歡爵士樂,大家知道黑膠的爵士樂資源絕對不亞於古典音樂,而且有很多唱片都沒發行CD,所以為了出於對黑膠的熱愛NAGRA生產的第一款產品裡就帶有了如此完整的LP唱放,要知道那個年代黑膠基本上沒什麼人聽了,這個型號多年來都沒有改款,一直到它停產
  • 黑膠情懷,Klipsch傑士R-15PM黑膠2.0音響聽音談
    後來音樂愛好者將黑膠系統複雜化了,除了唱機,往往要配置濾波電源、高級唱放、二級功放、落地音箱等等,每次聽黑膠都是一串複雜繁瑣的操作,顯得「儀式感」十足,在生活節奏快的今天,能用複雜聽音系統來聽歌的人已經很少了。
  • 黑膠薈 | 重磅黑膠唱片音質比較好嗎?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黑膠唱片界大拿中唱上海公司總工程師李寶善先生的論述,摘自1985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李寶善先生編著的《組合式家用放音設備》中第四章「各種節目源性能的分析」。雖然是上世紀80年代的普及讀物,但其中的技術性論述直到今天都沒有過時。
  • 黑膠聽100次就報廢?我們放了109次試了試
    那麼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聽到一百遍嗎?是否真的像傳言一樣播放幾十遍、十幾遍就報廢呢?用事實說話,我們決定挑一張中古黑膠,放它個100次,看看唱片和耳膜到底哪個先報廢。我們從經過浣熊專業護理的唱片挑選出了一張中古唱片。
  • 還是黑膠適合我
    一群熱愛黑膠的年輕人,在心中燃起「人人有膠聽」的夢,設計出這款名為「Spinbox」的傻瓜黑膠唱機,價格比市售黑膠唱機更親民,主打人人都可輕鬆上手,只要照說明書指示DIY組裝,就能擁有自己的第一臺黑膠唱機。Spinbox設計團隊希望把黑膠世界的入口拉大一些,讓更多人能親身體驗用黑膠聽音樂的享受。
  • 【談黑膠】入門唱盤,不只是聽個情懷
    但聽黑膠是很花錢的,發燒友們也清楚。一款高檔的黑膠唱盤遠超頂級CD機,而播放黑膠所要求的講究也非一般發燒友所折騰得起。但沒錢又想聽黑膠怎麼辦,市面上低價入門的唱盤十分多,其中有一些不僅僅是聽黑膠還能幹點別的事。我們選出幾款市面熱門的入門黑膠,來告訴大家其實聽黑膠並非那麼麻煩。
  • ——GOLD NOTE(金樂)PH-1000多功能參考唱放(二)
    當還在猶豫不決是否克服對黑膠的恐懼而進入黑膠的世界,已在黑膠的海洋中暢遊的玩家仍在探索黑膠更多的可能性,除了更為精準的盤、臂、頭調教外,一臺功能齊全和參數對應幾乎萬能型的唱放是黑膠系統還有黑膠唱片調試之外的功能型對應利器,是許多人的執念,PH-1000是就是能滿足這些遺憾在「後黑膠時代」充滿亮點的全能型唱放。
  • 【黑膠回潮】高性價比潛力股:雅佳AKAI Professional BT500黑膠唱盤
    ,更可以外接唱放或更換唱頭,更重要的是,價格僅2萬元不到,別說是入門玩家了,相信許多資深玩家,聽到這樣的入門級唱盤,也會大吃一驚。為了增進唱臂的循軌能力,儘可能攫取唱片中的細節,該唱盤唱臂採輕量化設計。這臺唱盤附有 audio-technica AT95E MM唱頭,而唱臂也附有平衡重錘與抗滑轉盤,讓使用者可以調整出理想的音色,而且唱盤已經內建MM唱放,直接接到擴大機便可聆聽。BT500避震腳墊也可調整高度,底座上又具備精準的水平儀讓您檢視唱盤的水平狀態。
  • 歐博黑膠唱機 —— 伊索爾德MKIII入手記
    (特別是非常發燒網E版的關於黑膠的帖子,我全部都閱讀了,中毒之深,不能自拔)我真的受不了了!堅定進入黑膠之列。通過觀察了一段時間市場上的黑膠唱機產品,最後還是因為功放和數播品牌原因,再次選擇歐博的產品。我本意是想投入1萬元左右,沒想到最後增加了一倍多!無奈。
  • Chord Electronics Huei世界上最值得買的唱放
    我聽過的唱頭放大器從上百萬臺幣到幾萬臺幣、從真空管唱放到晶體唱放,從名牌到小牌。然而,從來沒有一部唱放跟Chord Electronics Huei一般讓我那麼感動的,而且我告訴大家:如果您還沒有一部唱放,但卻想踏入黑膠世界,我建議您優先購買Chord Electronics Huei。
  • 黑膠皇者 再度歸來——Technics發布參考級直驅黑膠唱盤SL-1000R
    黑膠轉盤是Technics最具代表性的產品:1970年推出SP-1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直驅式唱盤,它消除了以前的皮帶驅動方法引起的振動和旋轉不均勻性,開創了黑膠的新紀元。1972更推出了SL-1200,這個系列持續生產了近40年,累計銷量超過350萬臺,更成為了DJ文化的標誌性產品。
  • 怕麻煩想玩黑膠唱片買這個!法國Elipson唱機α與Ω簡單體驗
    黑色的α100(黑)為4490元,而如果是加上唱放和藍牙的α100 RIAA BT則是5490元。而白色這臺Ω100-RIAA BT則為6990元,如果是去掉唱放和藍光的Ω100則是4990元。來對比一下
  • 如何科學選購黑膠唱機?
    獨立式唱機和一體式唱機一般來說,一套完整黑膠系統,需要唱機、唱放、功放、音箱四種設備(下期黑膠入門33問會為你詳細講解)。我真的需要唱機嗎?2. 我有多少時間精力來聽黑膠?3. 我打算花多少錢?問題一:我真的需要唱機嗎?這不在開玩笑,據BBC統計,英國有近7%的黑膠玩家都沒有唱機。而據我們的觀察,這個比例在中國更高,有不少朋友只是買黑膠回來裝飾、收藏或者送禮。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唱臂中間黑色部分為碳纖維材料,整機設計就只有銀色和黑色,看起來很有藝術感,用這臺黑膠唱機聽音樂當然儀式感會比較足。唱臂頂端的唱針是鐵三角的mm動磁唱頭,可以自行更換更好的唱頭,大多數的消費級動磁唱頭不貴,100-500價位都有很多選擇。
  • 【詳評】向輝煌年代致敬——山葉Yamaha GT-5000黑膠唱盤全報告
    年時, Yamaha 就推出了 GT-2000 黑膠唱盤,之後還有 GT-2000L、GT-2000X 黑膠唱盤,作為 Yamaha 在類比黑膠領域的扛鼎之作,相隔數十年,Yamaha 再度推出旗艦黑膠唱盤,不僅告訴大家黑膠真的回來了,也告訴大家:Yamaha 能做黑膠唱盤,而且,Yamaha 的歷史就是從黑膠開始寫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