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第一篇,僅改標題,重新推送。(小編)
今天開始,對比測試6臺唱放(20萬以上級)。測試中,也會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六臺唱放如下
這裡幾乎囊括了所有超一流唱放。作為一次HIEND測試,超一流的的盤、臂、頭,自然一個也不能少。
1. 350公斤的鑽井臺
350公斤的Clearaudio statement V2赫然聳立在眼前,它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
隨著它一起來的,還有自家西裝套件:
TT1旗艦正切臂
金手指唱頭
以及今天的第一主角——
Clearaudio Statement phono兩分體頂級唱放。
「人類巨富」老王幫我安裝調試完畢,已是去年初冬,恰逢tube2a3例行來滬上度假。那時上海沒有疫情,一片祥和。
他帶著180克,45轉直刻黑膠碟《我的祖國》上門,口吐蓮花地誇讚了一番。寫就今年公眾號第一篇家訪《Statement:2021黑膠宣言》,是對我的家訪。
此文爆出,瞬間激起眾多黑膠大燒的好奇,尤其針對這些頂級唱放。而350公斤鑽井平臺顯得備受冷落。在此,我想提出第一個問題——
頂級黑膠系統中,唱盤、唱臂、唱頭和唱放那個更重要?
先往下閱讀,回來可以點擊這張圖,看看當時的盛況
上圖中有4臺唱放,分別是
除了FM223是單體,其他均為分體設計。
而單體FM223居然是最貴的一臺。看著它單薄而華麗的外觀,我不由得擔心起來,售價最貴的,可能是最強的嗎?
正當我拉開架勢準備曠日持久鬥機時,上海出現了突破零下十度的超級低溫,終日瑟瑟發抖。突然,接到一個神秘信息——
春大啊,測試唱放不能繞過這兩臺:Audionote M8,還有紐曼WV2。
Audionote名聲響噹噹,同時來的還有M9升壓牛,但是,這臺紐曼什麼鬼?神秘信息又說,這臺唱放二手也要10幾萬。
What?!!!
看著骨骼清奇的紐曼WV2,我就更好奇了,也許它就是少林寺那位掃地僧呢!
總之,這次測試,最終變成了6臺唱放。
2. 黑膠要義:橫平豎直抗震動
兩年前送LINN LP12SE(現在叫作KLIMAX系列)後,我就一直尋思,下一個黑膠唱機究竟選什麼?唱盤是考量的第一要素。
否則,隨便什麼唱頭,什麼唱臂,什麼唱放,我們都無法榨乾極限。用賽車類比更容易理解:無論多強大的發動機,多抓地的輪胎,多高效的剎車,甚至多牛逼的車手,都離不開優秀的底盤和懸掛系統。
說唱盤最重要,也可以從建築的角度考量,地基不行,樓終究也不可能摩天。我的第一臺唱機是松下SL-1200 MK5。它是直驅唱盤的經典之作,出身用作DJ打碟,要兩臺並用。購買的時,店家一而再再而三問我,真的只買一臺嗎?
最近新一代松下1200系列大火,明確定位於HIFI,甚至HIEND,價格也貴了不少,我推測,精度一定比老款高了不少。
老款1200不到4000元,還帶唱臂!為它配了天龍 103R唱頭、LINN LINTO唱放。在這套入門級黑膠系統上,我了解了關於黑膠的一切。
什麼側滑了,方位角了,AB點了,超前距了。。。為了搞懂這些,也買了很多廉價工具。安裝清澈Statement時,居然還翻到一些,巨富老王說,扔掉吧。
於是,又購入了清澈的套裝。打開看看,眼花繚亂。
老王玩黑膠比我時間早點,入門玩的就是高貨——
再加上老王擁有理工男縝密的思維和超強動手能力,自然比我技高N籌。但是,也有一個共識,讓我很是欣慰:
黑膠不是馬航黑匣子,沒那麼神秘。
老王安裝調教清澈Statement,我在一旁遞工具,宛若男護士。
對於坊間流傳的黑膠調整的神奇傳說,老王極其反感:那些大師,無非是想讓沒動手能力的燒友仰望崇拜,最終望而卻步罷了。這個風氣很不好!
我也很認同。黑膠沒什麼神秘,因為,在松下LS 1200上,我早已發現了驚天大秘密——
橫平豎直抗震動
「黑膠大師」能做到的最多就是橫平(唱臂唱盤)豎直(唱頭唱針)。抗震動,要靠盤自身硬朗。
明白這些,對摺騰那些頭了,臂了,瞬間失去興趣。於是第二臺黑膠,我選擇了一臺「傻瓜機」。
我是日本《立體聲雜誌》(Stereo Sound)忠實讀者,而LINN LP12又是黑膠榜單上的常客,經常雄居首位。
2010年後,LINN推出一系列基於現代加工精度的加固措施,我選擇了高配的LINN LP12SE。LINN LP12SE升級了基座、唱臂、數控馬達。。。。這種物理性的提升,旨在消滅外界震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讓唱針穩定運行在密紋溝槽之間。
除了第一次安裝費點事,使用中偶爾要矯正一下彈簧,作為多年用戶,對"LINN LP12很難調整"的坊間傳說,實在費解!
多年後,我和老王,坐在一起吃火鍋,聽完布魯斯滿懷敬畏描述黑膠大師們如數家珍的江湖秘聞後,相視一笑。然後,真誠地告訴他,黑膠調整,無他,就是橫平豎直抗震動。
老王,最後還強調了一句,沒什麼神秘的,就跟調一臺遙控車模一樣!布魯斯依然,半信半疑。。。
安裝Statement絕對是體力活兒,我看著這摞本應存在於健身房的秤砣,不僅感嘆,10年前的自己,雖然了解了基本原理,但對抗震動的理解,還是太幼稚了。
Statement這套擺錘重達80公斤,用於穩定懸浮在上百公斤的基座上的轉盤傳動系統。擺錘由多個鐵餅購成,其中幾個是半空心,可以旋轉,來改變傳動系統的水平。
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LINN LP12也是經典的軟盤,通過彈簧支承,用皮帶傳動。這種奇思妙想在加工精度有限的情況下,可謂經典設計,而Statemen這種不講武德的做法,只有生產和加工精度達到相當高度的情況下,才能產生。
第一代清澈Statement誕生於2005年,我們今天用於測試平臺的這套是2016年的持續改良版——旗艦Statement V2。
下圖可看到它的結構(點擊可以放大)
顯然它們沒有可比性。就定價來看,一個是寶馬1系,一個是7系。
黑膠重播首先必須達到物理性的精準,而非大師們口口聲聲的「藝術」。橫平豎直抗震動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唱針的運動軌跡無限接近刻盤時候的狀態。
否則,你玩的就是實真!
即使我們把系統調整到極致的水平,極致的垂直,這也不行,因為一點點外界傳震動,就能把這些平衡摧毀。
在大型系統中,管風琴,定音鼓這種具有絕對衝擊力的樂器鳴響時,用手摸一摸系統中的設備,都會跟著顫動共振。這種共振對於唱頭在密紋中的準確運行,是致命的。
而350公斤的Statement,通過層層硬核的物理性隔離,在懸浮的傳動系統上,你完全感覺不到的這種共振。所以,要想徹底了解頂級唱頭,唱臂乃至唱放的實力,一個超弩級的唱盤是不可少的。
這也能解釋,在黑膠四大件中,唱盤的價格梯次最大。頂級的唱頭唱臂也就10萬,頂級的唱放也就2-30萬,而頂級的唱盤可以達到上百萬,甚至幾百萬,比如空軍0號。
JR
還有銘鑄
這些,都超過了200公斤。
而正是去年夏天,在一位大哥家裡,聽到的這臺銘鑄,激發起我探索黑膠極致聲音的欲望。
我們並非宣揚黑膠重播一定要超弩級,而是以此說明一個道理:黑膠復興的今天,得益於頂尖的精密加工技術,黑膠重播能力,遠遠超過了黑膠黃金時代的4-50年前。
巨富老王的觀點更激進一些,他說:當時流傳的那些「經典」,註定只能成為古董,文物,最多算個理財產品。比如多能士124,EMT 927/930,古拉德301/401。。。
進一步看,那些上世紀60-70年代的頭版黑膠呢?
我早年無意間收過10幾張頭版黑膠,比如這張。以今天的標準看,錄音非常一般,最多處於中遊,但是價格卻驚人——
顯然音質並不妨礙它的流通價值。我很開心,自己莫名其妙擁有一張黑膠中的「雞缸杯」。
本次測試,我並沒用這張天價碟,取而代之的是新鮮出爐的限量1111張的「現代黑膠唱片」。不是因為捨不得用,而是後者有著更大的信息量,更多維的音響元素。下一階段的測試,tube2a3幫我從國外定了一批黑膠,也即將到達。
今天測試用的揚聲器,也算古董「翻新」。它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物——Tannoy Autograph(紅頭單元)。
我一度想追一下「銀頭」甚至「黑頭」,考慮再三,最終選擇了阿卡佩拉的離子高音,它讓系統擁有了優秀的頻寬,這有助於呈現超級黑膠唱機的實力。
3. 清澈Statement與頂級數字系統的聲音標準
正式開始6臺唱放的測試前,我先花了一個月充分了解清澈Statement唱放,在自家旗艦套裝上的聲音特點,以此作為標準。文字描述顯得蒼白,我們必須藉助於更常見的頂級數字系統,作為參照:
天琴Privelege SACD轉盤+高文20H NG。
我以錄音極好的EXTON直刻碟為參考,進行了一些對比試聽。EXTON錄音,沒有黑膠版本,也無法進行AB測試,但足夠判斷兩種介質重播的差異。Statement四件套,從黑膠碟片中挖掘出來的信息量,駭人!
這種差異,我們很難用常見的要素(分析力、動態起伏、空間感、定位、音色)進行評價,黑膠系統有著極其流暢自然的表達,空氣中的音符觸手可及,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聲音。
一個多月前tube2a3和瘦胖子來訪的那個下午,一套《我的祖國》播完,不約而同起立脫帽致敬。
口中不停地說著,太牛逼了。
到這裡,我們可以概括一下Statement的風格:
如果挑一點刺兒,就是平衡感上,低頻可以更加堅實,這樣才能託住那種極致的頻寬。後來,隨著系統進一步完善,發現這不是問題。
HIEND唱放對於電源線以及電源處理器的依賴,也超出我的想像。哪怕小小的黑膠壓震,為350公斤系統帶來的變化,同樣如此。
本次測試,YBA前級不在,其他依舊
所有唱放都通過這臺Morehi的AULOS連接GIGAWATT PC4 EVO+電處供電。
電源線採用義大利KURO老三。這個部分,下周,我們在第二部分重點描述。
今天的測試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展開了——
4. 6臺精英的重播「夢之隊」
測試唱片是古強家訪時帶來的。
由德國Accentus Music唱片公司2019年委託埃米爾·柏林納工作室錄製,一套限量1111套,45轉直刻,由捷克青年指揮家雅庫布·赫魯薩(Jakub Hrůša)率領他擔任首席指揮的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er Symphoniker)
演奏的捷克作曲家斯梅塔納(Bedrich Smetana)名篇《我的祖國》。
它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常備曲目。
這套交響詩取材于波西米亞的風光、人文和傳說。對於捷克籍指揮家雅庫布·赫魯薩而言,這部作品可謂輕車熟路,估計他一年要演上幾十場。
唱片錄製一次直刻成型,可見他與樂團的默契。
這次錄音,無論指揮對細節的嚴謹追求,還是班貝格樂手出眾的能力和樂團美妙音色的變幻,都以精良的錄製方式記錄下來。
實為一張出色的參考級唱片。
萬事具備,6唱放橫評我卻碰到一個困難:
一張黑膠一天只能播放一次,而我只有一張唱片!
模擬信號通過唱針和密紋摩擦產生,這種摩擦讓乙烯基的密紋軌道變軟,暫時變形,如果短時間內反覆摩擦,會造成永久性損壞。一般來說,一張密紋唱片播放完一次,一天後才能進行第二次播放。
我花了6天時間,用6臺唱放,把碟片播了6遍。人對聲音的短期記憶能力非常有限,但這不是障礙,倒不是我耳力天賦異稟,而是,它們聲音差異巨大。
毫不誇張地說,這6臺唱放對同一曲目的還原,仿佛6個不同的樂隊!非但一點也不枯燥,而且有一種探(lie)險(yan)般的刺激!
斯美塔納的這套交響詩前後用5年完成,1881年6首首演。我們最熟悉的沃爾塔瓦河是第二樂章。6個篇章,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描繪性的
一類是敘事性的
第三樂章,薩爾卡(Sarka)
第五樂章,塔波爾小鎮(Tabor)
第六樂章,布拉尼克山(Blanik )
6臺唱放雖然脾性極不相同,但各有各的精彩,聽著很爽,動筆幹活兒時犯難了:始終找不到一個恰當的測評邏輯。正當一籌莫展時,突然靈光乍現,6臺唱放的脾性,不正是可以對應交響詩的6個篇章嗎?
從音樂表達上看,描繪性,強調音色,細節,屬音樂性;敘事性則強調動態,對比,屬HIFI性。
5. 風格迥異的6種美
5.1 清澈Statement:
沉靜而肅穆之美
第一樂章,我選擇了清澈Statement
斯美塔納的解說是這樣的:詩人眺望城堡的巖石,用心傾聽傳說中遊吟詩人在彈豎琴。。。。
作為開篇樂章,它描述性與敘事性兼備,我們仿佛站在布拉格的某個高地,夕陽西下,欣賞著異域的風景(描繪),腦海中卻放飛自我(故事),觸景生情,回溯陳年往事。。。
分體電源不在圖中
音樂從豎琴演奏開始,製造出波光粼粼的湖水倒影著山色的效果,「清澈」唱放的音色美麗,但絕不嬌豔,果然清澈!
樂句經過幾次發展,營造出時間穿梭的氣氛。從美麗的景色,突然轉向深沉的氛圍,繼而進入對抗和戰爭的氛圍,最終是驚濤駭浪的音響效果。這臺唱放的特色完全與第一樂章維謝赫拉德城堡(Vysehrad)吻合。
清澈Statement唱放以精準的德式風格,呈現出沉靜而肅穆之美。
5.2 FM 223:
優雅而神秘之美
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河(Vltava)。
眾所周知,這個樂章描繪了沃爾塔瓦河兩個源頭,從涓涓細流開始,從小到大漸漸會合為大河,經過峽谷、碰到巖石、穿過布拉格,見證婚禮等市民日常,見證城市的人文景觀,最後流入易北河。
送分題:哪個唱放最適合表達第二樂章?
一定是FM。
極致美妙的音色非FM莫屬。無論長笛表現的第一河流,還是單簧管表現的第二條河,涓涓細流的靈動,那種透明感始終被一種獨特的光暈所照耀,宛若8,9點鐘太陽的光輝,充滿生機,充滿能量,卻又不那麼炙熱。
這是一種優雅而神秘之美。
5.3 紐曼WV2:
活力四射且細膩委婉之美
第三樂章薩爾卡(Sarka),是交響詩出現的第一個敘事性樂章。
斯美塔納說:我在一個名叫薩爾卡的地方,追懷一位女英雄。故事開始,薩爾卡的愛人背叛了她,她發誓要向所有男人報仇。。。
說實話,我從音樂中聽不到那麼多故事情節,但能感受到,女英雄的憤怒,行動,鬥爭,哀傷。這種跌宕起伏的音樂表達,需要動態和張力。
在紐曼WV2和高文PH3.8之間,我曾猶豫不決。思所再三,選擇了紐曼WV2:第三樂章,也應當表達出女英雄極致的柔情和細膩。。
這是一臺電子管唱放,音色最能向FM223發起挑戰。和其他唱放比起來,紐曼WV2最不起眼——它原本為專業錄音而生。紐曼對密紋坑洞中微小信號的挖掘,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但是它和FM的音色特質卻完全不同,它擁有絕對的純淨透明,讓我想到的是薄如蟬翼的那種透明,無論晴空萬裡的舒暢,還是昏暗漆黑的幽閉,都極其鮮明。
紐曼具有活力四射且細膩委婉之美。
5.4 Audionote M8:
充滿能量,寬廣厚重之美
第四樂章,波希米亞的森林與草原(Z ceskych luhuv a hajuv)
這是最後一個描繪性的樂章,描繪森林和草原。經過第三樂章樂思的發展,已經擺脫了第一第二那種更注重形式的描繪,音樂到達了更為廣闊的時空。
這個樂章同樣表達大自然風光,但不再強調光影效果,而追求廣闊的空間感。前半程是一個是人面對大自然的思緒,後半程則表達出群體或者部落的歡樂,那是一種寬厚的愉悅。這兩種描繪,在音樂行進中,經常纏繞在一起。
這種風格迥異的對比呈現,最適合Audionote M8。
這臺唱放密度極高,音質寬厚,蘊含著隨時爆發的能量,卻以穩如泰山的姿態徐徐展開,層層疊疊。
M8需要配合M9升壓牛一起完成重播,它們呈現了充滿能量,寬廣厚重的美。
5.5 高文 PH3.8 NEXTGEN:
對比強烈、極具張力之美
第五樂章和第六樂章是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表達。
第五樂章,塔波爾小鎮(Tabor)
第六樂章,布拉尼克山(Blanik )
塔波爾小鎮說的是一個重要人物胡斯進行宗教改革,最後被處以火刑,胡斯黨人發動了戰爭。
這是6首曲目中,動態對比最強烈的一曲。色調莊重,充滿衝突性和爆破力。讓我感受到聆聽莫索爾斯基基輔城門的快感。戰爭、勝利、信仰和力量是敘事主旨。
我曾經想過,讓Audionote M8來播放這一段。
猶豫良久,終究發現,M8能量有餘而瞬變的爆發力不足。集合了極致的頻寬、能量、爆發力以及聲場定位所製造的那種氛圍感,只有高文PH3.8能勝任。
我從PH3.8唱放那裡,聽到了比高文家族前級22H更極致的高文美學呈現,它有著對比強烈、極具張力的美。
5.6 RCM BIG PHONO:
莊嚴而輝煌之美
第六樂章,描繪的是第五樂章中主角胡斯黨英雄們的長眠,還有隨時聽到召喚投入戰鬥的情景。
與第五樂章相比,音響性上異曲同工。樂曲以第五樂章的戰鬥動機開始,很快進入了舒緩的行進曲節奏,然後是英雄的長眠,略帶傷感的安詳,預示著最後的勝利。
RCM「大唱放」(Big phono)是來自波蘭一臺巨無霸唱放,電源部分超過30公斤,加上主機,達到了50公斤。
兩塊黑乎乎的鐵疙瘩,如果不是開聲,你很難想像它音色和能量的平衡會如此出眾。
RCM有著其他唱放無可取代的表現:莊嚴而輝煌。它的瞬態,沒有高文那麼出色,而音色也沒有FM極致,但具有極度的穩定感。
RCM「大唱放」果然BIG!
莊嚴而輝煌。用它來表現貝多芬「歡樂頌」必定是六臺裡最出色的吧!
6. 並非結尾
因為篇幅關係,今天只能描述到這裡。下周,也許是下下周,我們繼續從室內樂、鋼琴、大型管弦樂的重播,完成這6臺唱放的對比測試。
新版黑膠
不,也許是7臺——
今天的測試,我更像指揮,調兵遣將組成了斯美塔納《我的祖國》重播的夢之隊,呈現了這6臺唱放的優勢。那麼它們有缺點嗎?很難說,因為音響的優缺點大多時候是相對的:室內樂優秀的,未必能讓大型管弦樂出彩。。。
下一次將詳述它們的優點與缺點。
對比測試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尤其最後成文,也需要構思和敘事邏輯,如果您渴望儘早深度了解這些唱放,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微信:topgeardriver)。
更多參考
11臺頂級唱放對比測試,超跑級黑膠系統為參考(1)
Statement:2021黑膠宣言
發現重播的奧秘,閱讀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