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醫療救助,讓全市390餘萬城鎮職工、480餘萬城鄉居民不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青島多層次醫保「兜底」百姓健康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和病友們的慢粒白血病需要一種救命藥「格列衛」,2002年這種藥一盒價格高達兩三萬元。但在青島,格列衛早已不是「天價藥」。2017年,格列衛正式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而早在2007年,青島已將格列衛納入當時定點藥店管理,享受四折的報銷和滿半年贈半年的贈藥優惠,青島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比全國其他地區的患者早10年受益。現在,有11種惡性腫瘤靶向藥物、罕見病等特效藥物以及3個帕金森和I型糖尿病的耗材都被列入青島的補充醫保範圍之內,成為患者「用得起」的特殊藥品和耗材。
擴增醫療保障內容只是青島市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小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醫療救助……青島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為市民編織起「小病有所保、重疾有所託、特藥有所補、年老有所護、困難有所助」的多重保障網,有效防止全市納入醫保覆蓋範圍的390餘萬城鎮職工、480餘萬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五重保障網,穩穩兜住健康
醫療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為了堵上「因病致貧」的「缺口」,我市織密織牢多重保障網,為百姓健康「兜底」。
為了讓小病有所保,我市通過基本醫療保險為全體參保人提供從門診到住院的普惠保障。青島是全國較早試點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城市之一,並於2015年在山東省內率先實施了城鄉一體的職工和居民社會醫療保險。目前,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我市居民和職工分別報銷50%和60%(基本藥物再提高10%),每年度最高支付分別為800元、1120元。青島市從加強慢病管理入手,篩選確定了59個適宜門診治療並納入醫保報銷的病種,破解了原來只有住院才能報銷的難題。
為了讓重疾有所託,青島大病醫療保險可以為參保患者超過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的費用給予報銷。「超限額保障」對參保人超出基本醫保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給予補助,其中對參保職工補助90%。「超負擔保障」則對參保人經醫保報銷補助之後個人負擔仍然比較重的醫療費用,再次給予補助。有些特殊患者,比如尿毒症透析治療、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等患者,大病醫保還會降低起付門檻。
特大病、罕見病患者往往用的是「貴族藥」,我市通過補充醫療保險將「貴族藥」變為「平民藥」,為他們減輕醫療負擔。目前,14種特殊藥品和耗材被納入補充醫保的序列。
護理貴、負擔重,是失能失智人員照料路上的「攔路石」。針對這一情況,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失智人員提供專業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等服務。
「小病拖、大病熬」,曾一度是貧困患者的真實寫照。我市貧困人員易先生不幸罹患血友病,去年發生5次門診大病費用和3次住院費用,總額近90萬元。然而,他並未因此遭遇更大困境。基本醫保為其支付180000元,大病保險支付596602元,補充醫保支付25296.6元,醫療救助81266元,最終個人負擔6279.53元,個人負擔費用僅佔醫療費總額的0.7%。為易先生「兜底」的正是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最後一層」——醫療救助制度。目前,全市11.3萬貧困人口已實現參保全覆蓋。他們不僅不用再為醫藥費發愁,也無須為居民醫保繳費發愁,醫保中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予以全額補貼。
補充醫保與長護險走在全國前列
青島五個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中,有兩部分內容走在全國前列——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全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將一部分高值的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療保險範圍;在全國首創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國家首批15個試點城市之一。
西海岸新區77歲的退休職工薛女士身患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需要使用特效藥物地西他濱,僅這一項花銷,每月的藥費就高達1萬餘元。在青島補充醫保制度實施後,地西他濱被納入了保障範圍,每月使用該藥本人僅需支付1000元左右,僅藥費就減輕家庭醫療負擔近90%。
讓天價藥的價格「親民」,是青島通過補充醫療保險為特大病、罕見病患者減輕醫療負擔提供的一項精準的「靶向」保障。2012年7月1日,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政府運用談判降價機制和多方共擔機制,將9種特藥特材納入救助保障範圍。2017年,青島在完善鞏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將原醫保救助制度升級為「補充醫保制度」,即將參保人罹患重特大疾病和罕見病發生的醫保目錄之外,難以使用其他治療方案替代的部分藥品和耗材納入保障範圍。2017年上半年,青島納入保障的特殊藥品和耗材逐步擴展到41個品種,包括惡性腫瘤靶向藥物、罕見病特效藥物等38個品種,用於帕金森和I型糖尿病的耗材3個品種,當時納入保障的品種、數量和覆蓋病種居全國之最。
青島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22.5%,高出全國4.4個百分點。如何更好地照料、服務失能、失智老人?2012年,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2017年又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範圍,2018年出臺了升級版的《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暫行辦法》,實施整合式新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為滿足失能失智人員的不同照護需求,維持正常生活狀態,青島為這一群體精準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形式,失能人員可以享受專護、院護、家護、巡護四種服務形式,失智人員可以享受長期照護、日間照護、短期照護三種服務形式。在基本生活照料保障項目上,長期護理保險重點提供技術性較強或家庭照料者不能獨立完成的60項照料內容,比如管道護理、清潔照料等。針對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青島首創延緩失能失智保障金,對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進行功能訓練,提升公眾預防保健意識,提高照護者技能,延緩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進入依賴他人照護狀態的時間。青島在全國率先制定並發布了《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管理與服務》地方標準規範體系,並申請了省級地方標準立項,將進一步在全省乃至全國發揮示範作用。
跑腿越來越少了,33項醫保政務服務事項100%網辦
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籤約基層醫療機構便捷就醫等諸多福利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就醫模式。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在基層醫療機構籤約總人數達到了587萬人,佔全市參保人數的67%以上。市醫保局不斷優化、簡化服務流程,參保人無須到現場申辦,通過「掌上辦」「網上辦」,也可輕鬆實現籤約。
據悉,市醫保局對外公開的33項醫保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網辦,其中四級網辦29項,三級網辦4項。如今,越來越多的島城市民隨子女在外地生活,當他們生病住院時,聯網結算非常便利。青島再造異地就醫備案流程,拓展異地業務「網上辦」,全市異地住院直接聯網結算醫院達到335家。
以我市參保人在上海住院為例,參保人需辦理臨時異地就醫報備,審批通過後,在就診醫院刷卡進行聯網,出院時就可以直接聯網結算。具體辦理途徑有兩種:關注「青島醫保」微信公眾號,選擇「掌辦大廳——我的醫保——異地備案——臨時異地就醫報備」。或登錄青島市醫療保障局官網,選擇「網辦大廳——醫保待遇入口——異地就醫報備——臨時異地就醫報備」。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隨著青島醫保制度改革在高質量、精細化的軌道上闊步前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將不斷擴容,更加高效、精準地保障參保人的醫藥需求,給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和暖暖的幸福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