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在中世紀迎來了轉機——「諾曼徵服」事件產生的多重影響

2020-12-23 騰訊網

不列顛群島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與歐洲大陸緊密聯繫,但由於地處北歐與歐洲大陸的緩衝地帶,最終呈現出與歐洲大陸若即若離的狀態。加之島嶼地處歐洲西北邊陲,也引來了眾多外部勢力的入侵和蠶食,造成本島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全方面的混亂。直到諾曼公爵威廉對英國本島的全面徵服並進行一系列改革後,大英帝國才在中世紀重新迎來了轉機。

威廉一世與諾曼徵服

威廉一世七歲時就繼任了諾曼公爵的爵位,並在法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多次粉碎了境內的叛變和敵對勢力的入侵。儘管威廉私生子的身份一度被人嘲諷,但其在二十歲前即表現出的卓越的軍事能力也使得其在公爵的位置上具備了穩定性。之後威廉與法王亨利一世交惡,又先後擊敗了法軍的入侵,使得他對諾曼地區的統治更加穩固。

1、王位之爭

公元一零六六年一月,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韋塞克斯王國的君主愛德華去世。由於愛德華沒有子嗣,當時的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三世與諾曼公爵威廉都宣稱自己在血統上與愛德華的關係,繼而稱自己有英國國王的繼承權。當時英國的賢人議會成員否定兩人的繼承權,並推舉王后的兄長哈羅德·葛溫森繼任。由於繼承權的被否定,哈拉爾德與威廉不約而同選擇了武力入侵英國,大戰旋即展開。

威廉一世

2、威廉取得王位爭奪的勝利

雖然哈羅德在斯坦福橋戰役中擊敗了哈拉爾德的軍隊並殺死了哈拉爾德,但也使得自己的軍隊損失嚴重。當時曾有大臣建議哈羅德對威廉的入侵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卻被哈羅德拒絕。雙方在黑斯廷斯地區相遇並發生了激戰。英王哈羅德中箭,陣亡於兩軍之中。威廉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並順利成為了英國國王。歷史上將這次事件命名為「諾曼徵服」。

諾曼徵服後威廉一世的舉措

威廉在加冕英王后號稱威廉一世,後世也用這一稱號來對其宣稱。威廉一世在統治英國期間,對英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改革,儘管這些措施和改革的初衷是為了報復最初反對他的英國舊貴族和反抗勢力,但最終也促使了英國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英國日後成為世界級的大帝國打下了基礎。

1、扶持親信力量

出於對英國舊貴族當初反對自己繼承國王職位的報復,威廉一世在1069年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強行罰沒了大量最初反對者的封地,當時全國一半的土地被罰沒。威廉一世將這些土地進行重新的分配,並將原本無條件的賜予土地改為土地領主必須服從兵役和納稅。在這一過程中威廉一世直接掌握了英國大約百分之十五的土地,使得他自己成為了最富有的國王和封建主。又編制了《末日審判書》,對全國的人口和土地情況進行了完整、詳細的調查,清釐了賦稅準則。

2、改造基督教會

威廉一世本人是堅定的基督徒,其在維護諾曼公國統治和成為英國國王的過程中也都獲得了當時基督教會的支持與肯定,更堅定了威廉一世對於基督教會的好感與虔誠。他和妻子先後捐贈了當時的歐洲教會兩座大教堂。但在成為英國國王后,威廉一世親自主持了1072到1086年的七次宗教會議,保留了本土教會的部分權力,並將教權與政權進行了一定的分割,確保了自己的權利不會受到教會的侵蝕。

3、堅持使用法語

不列顛群島原本長期受歐洲大陸文化和北歐文化的雙重衝擊,並逐漸形成融合了兩種文化的盎格魯-薩克森文化體系。威廉一世成為英國國王之後,堅持使用法語,並在英國高層內推行法語,使得法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英國貴族之間的言語。與此同時,作為已經法國化的北歐維京人後裔,威廉一世對於北歐文化十分排斥,並一度斷絕了和北歐之間的文化、貿易往來,使得英國的北歐痕跡淡化,進一步向歐洲大陸靠攏。

諾曼徵服給大英帝國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影響

1、加強了國王的權力

威廉一世給英國帶來的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君主的權力被極大的加強。在之前英國的賢者議會由貴族組成,他們享受採邑、封地等特殊待遇卻不必承擔相應的經濟、軍事、政治義務,並對英國君主形成制約,任何法令都要通過議會的投票才能確定。威廉一世利用強大的武力終結了賢者議會。

《末日審判書》確立了全國的人口和土地,使得君主可以直接了解治下的經濟情況並安排賦稅,再次剝奪了貴族的部分權力,使之無法與王權對抗。通過對於王權的加強,貴族勢力被打壓,平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權力。只要有能力承擔相應的義務,平民可以直接向國王效力,不必再接受貴族的統治。

2、改革了稅收和軍隊

原本英國的封建制度已經出現,但進程十分緩慢。威廉一世徵服英國之後利用從諾曼帶來的大量人員對英國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英國的封建制度迅速形成,威廉一世於1071年下令取消當時英國鄉村的公社,並要求農民對土地進行贖買和向國家支付稅金。

威廉一世利用增加的國家稅收組建了強大的海軍,也使得英國本土可以被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所保護,不會再被類似於諾曼徵服的戰爭所擊敗,也使得英國國家的獨立性得到了保障。而當時封建制度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英國土地私有性的推廣。

3、加強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交流

在威廉一世進入英國之前,不列顛群島與北歐的文化、貿易往來較之與大陸國家更加頻繁。英國本土通過種植農作物和進口葡萄酒從北歐換取煤、鐵等礦物,根據當時的年度統計記錄,僅官方與北歐的交易金額就比同大陸國家多三倍。威廉一世在成為英國國王后扶持了親信擔任諾曼公國的公爵,實際上威廉一世仍是諾曼公國的實際統治者,隔著英吉利海峽對兩岸進行統治。無形之中增加了雙方的貿易和交流。

英國海軍

在威廉一世擔任英國國王期間,英國僅與法國的貿易往來就增加了五倍。而與之相對應的,與北歐國家的往來開始減少。到威廉一世死前一年,兩邊的貿易往來已經縮水了近百分之七十。當法、普邊境的洛林、馬爾薩斯地區發現了大量的煤炭礦石和鐵礦石後,同北歐的貿易更是基本隔絕。此外,眾多英國的貴族都將自己的子女送到法國接受教會式的教育,也增加了雙邊的文化交流。

4、改變了英語的語言結構和詞彙

原本的英語中大量充斥著北歐元素,對於歐洲許多專有詞彙和地名都沒有明確的名詞。威廉一世推行的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十分巨大,使得英語中對於新生事物呈現了極大的包容性和接納性,並且吸收了法語中原本存在大量法律詞彙和宗教詞彙。

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生活專有詞彙,豐富了英國本土的語言,也使得人民開始接納新生事物,並在此基礎上接受了歐洲大陸的主流思想文化和對於完整法律體系的建設,也使得英語在描述法律條款時更加的嚴謹。最終在英國建立的盎格魯-薩克森法律體系和法國建立的大陸法律體系,成為了世界範圍內並行的兩大法律體系,直至今天仍然影響著全世界。

5、消極方面:女性社會地位的下降和大量農民破產

威廉一世對於基督教的虔誠使他堅信「女子為男子肋骨創造」的聖訓,在公眾場合尤其是國家會議中完全杜絕女性的出現。1073年對於繼承權的法令修改中更是剝奪了女性成員繼承權的天然性,「除有遺囑外,妻子和女兒需在繼承人的監護下使用財產」。這使得當時的英國女性的社會地位開始下降。

威廉一世本人和下屬對於土地的過度佔有也造成了大量農民的破產。原本服務於舊貴族的大量佃農轉為威廉一世和其下屬的農奴,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被剝奪了私有財產。這造成威廉一世晚年在諾曼第和英國本土四處奔波以平息叛亂。就是在頻繁的跨越英吉利海峽的過程中威廉一世因體力透支才墜馬而亡。可笑的是,他為了確保自己的土地所有權而頒發的土地私有法卻使得他在下葬的時候出現了墓地所有人來阻止,最終大臣花費六十個先令才購得墓地使其得以安葬。

總結

諾曼徵服看似一次偶然事件,卻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發生的。該軍事行動開啟了歐洲中世紀的盛期,也標誌著全世界一體化進程的一體。諾曼徵服也使得原本並不緊密的英國與歐洲大陸開始產生了密切的往來和聯繫。可以說,諾曼徵服不僅改變了英國,在一定程度也改變了歐洲和整個世界。

相關焦點

  • 《諾曼徵服》:王位爭奪,外族入侵,精彩又黑暗的英國中世紀歷史
    諾曼徵服,指的是1066年,以諾曼第公爵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徵服。
  • 中世紀的傳奇民族諾曼人——讀《諾曼風雲》筆記
    這支民族很有意思,人不多但分布很廣,很像後來移民新大陸的清教徒,出身貧苦,居無定所,但「低賤的出身並不是成功的障礙」,他們靠著自己永不滿足的野心,武力徵服和商業擴張並舉,11世紀起在法國、英格蘭、西西里、南義大利、黎凡特和北非都先後建立過政權,影響了整個歐洲的格局。
  • 羅建波:大英帝國對外擴張的邏輯與「藝術」
    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禮。《國富論》的自由貿易理論,以及由其催生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開啟了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這對世界影響十分巨大。1776年之後,英國逐步進入一個新時代,迅速變成一個擁護自由貿易的工業帝國。傳統重商主義下的殖民列強,重視的是財富的掠奪,而自由主義下的殖民列強,關注的核心問題是自由貿易。
  • 大英博物館將展「託馬斯·貝克特」,講述震驚中世紀的謀殺案
    大英博物館將展「託馬斯·貝克特」,講述震驚中世紀的謀殺案 託馬斯·貝克特曾任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之後又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職,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 每天聽本書—《諾曼風雲》
    除了高中教師,布朗沃斯還身兼兩重身份,分別是《華爾街日報》籤約作家,以及新媒體上著名的通俗歷史講座播主,擁有大量的粉絲。所以,如果套用一個我們熟悉的說法來定義布朗沃斯的身份,那基本可以說,他就是美國版的「最火中學歷史教師」。              《諾曼風雲》是布朗沃思中世紀歷史三部曲的第二部,介紹了維京人後裔諾曼人的故事。
  • 開啟英國中世紀歷史的諾曼王朝從何而起?威廉一世和他的諾曼徵服
    二、諾曼徵服諾曼人是最後一批登上不列顛島的外族人,他們像凱爾特人和盎格魯-薩克遜人一樣,在長期的居住中與當地居民逐漸融合,成為今天的英國人的祖先。作為諾曼人,諾曼第公爵威廉是最後一位登上不列顛的外族代表。
  • 諾曼徵服英格蘭的決定性戰役:黑斯廷斯戰役
    而哈拉爾則認為50年前克努特大帝同時擁有丹麥、挪威、英國王位,自己作為挪威國王有權繼承他開創的「北海帝國」。> 哈羅德手下的英國軍隊約有5000-8000人,他們延續了中世紀早期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軍事傳統。
  • 戰團MOD:中世紀徵服
    中世紀徵服 ★ 合集①微信公眾號內回復 「中世紀徵服」 獲取百度雲盤下載連結②點擊以下連結直接下載MOD
  • 中世紀騎士的雷霆—騎槍
    ▲中世紀加洛林王國騎士通常認為,諾曼騎士是最早大規模應用騎槍和夾槍衝鋒的存在。諾曼人的騎槍通常是純白蠟木製作,有時候也會用楊木或者雪松,通常長約3米多,然後用釘子把槍頭固定在槍柄上。1066年,諾曼騎士的騎槍在徵服英格蘭的黑斯廷斯之戰中大放異彩。當時面對著在山上列陣的英格蘭步兵,諾曼人方面的陣列由弓箭手打頭陣,步兵緊隨其後,而諾曼騎士們在最後壓陣。這種戰術搭配明顯是想先憑藉弓箭手削弱敵人,然後通過步兵的強力突擊打出缺口對手,最後騎士們在向著對手陣型的缺口處發動騎槍衝鋒,打垮敵人後再追擊逃兵收割戰果。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這支「龍蝦兵」曾威震四方,制霸天下,徵戰殺伐的鐵蹄踏遍大半個世界,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曾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王統治下的土地,永遠都會有太陽升起,因此奪得「日不落」帝國的威名。從此,英語裡多了一個短語「細細的紅線」(thin red line),指的就是英國軍人面對驚濤駭浪也巋然不動的大無畏精神。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絕大部分英國士兵(陸軍步兵、海軍陸戰隊。但炮兵、來復槍兵和輕騎兵除外),都身著顏色深淺不同的紅衣。通過大量的視覺作品(油畫、影視),紅軍服可以說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
  • 真相大白:麥克·辛揭曉自己為何歸還「大英帝國勳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美劇頭條 商務合作QQ:1683804491                                 麥克·辛(Michael Sheen)如今終於揭曉了自己為什麼將2009年伊莉莎白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勳章
  • 二戰前的大英帝國:實力衰退嚴重,霸主地位搖搖欲墜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個強盛帝國,曾稱霸世界二百多年。鼎盛時期的英國控制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說在世界上橫著走,根本沒人敢惹他,凡是和他叫板的基本都被他收拾了。確切的說,英國走下坡路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其標誌性事件就是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損失慘重,傷亡數萬軍隊,僅僅死亡的就有2萬餘人,消耗了高達2.5億英鎊的軍費。戰爭不僅掏空了英國的國庫,而且沉重打擊了英國的國際威望。
  • 拉斐爾雅典學院中的唯一女性學者——希帕提婭之死與中世紀的降臨
    壹 中世紀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古羅馬到漫長的中世紀,西方藝術的武器庫中,在希臘——羅馬神話體系外,又添加了一項重要的法器,那就是因基督教的傳播以及由此產生的各類教義、習俗、文化和思想體系。中世紀(Middle Ages)的開始,伴隨著基督教開始統治著塵世間的一切。
  • 彗星來的那一年1066:諾曼徵服英格蘭,歷史大轉折的冷知識
    第一次聽說「中世紀騎士」這個詞彙,是從2004年的丹·布朗的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那時候對待這段神秘的歷史,各種宗教和密碼學雜糅的懸疑故事太著迷,特意去翻找關於「騎士」的歷史和由來,由此知道了「十字軍東徵時期」。
  • 草根騎士的逆襲:諾曼之王羅伯特·吉斯卡爾的白手起家創業史
    諾曼第的奧特維爾家族的小夥子們成為了諾曼人在南方徵戰事業中的中流砥柱,該家族一名叫羅伯特·吉斯卡爾的年輕諾曼人率領同胞徵戰四方、異軍突起,徹底改寫了中世紀地中海的歷史走向。這對於目前只佔據阿普利亞地區的諾曼人來講,這無疑於取得了徵服卡拉布裡亞和西西里島的合法授權,一直沒能找到合適出徵理由的羅伯特大喜過望,與教皇締結的結盟讓諾曼人收益頗豐,這也是羅伯特人生中的一大成就。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榮耀-大英帝國的榮耀
    偉大的大英帝國因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曾經稱霸全球稱為 日不落帝國為什麼?因為極為重視科學家科學家在大英帝國的地位高於帝王而且,這些祠墓和紀念碑在建築上還有一個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軸線上氣勢非凡的縱深可能產生的枯燥感。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說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
  • 《世界之戰》:火星人入侵大英帝國
    這裡面既滲透著大英帝國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恐慌,又有英國人難得一見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僅此兩點足以讓這個劇可圈可點。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世界之戰》,知道它是史匹柏在2005年拍攝的一部1898年的科幻小說,並且理解這兩個時間標誌在科幻發展之路上的意義,大概就會對這部電影多幾分理解也多幾分欣賞了。
  • 1899年第二次英布戰爭,一場大英帝國國運的分水嶺
    英國認為:布爾人和德國人勾結,嚴重損害了英國在南非的利益,如果不能保證英國在這一地區的霸權,那英國到印度的海上航線的也會受到威脅——這是大英帝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必須徵服布爾人,挫敗德國人的企圖。 布爾人方面,也想藉助德國的力量,把英國勢力趕出南非。
  •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在漫長的中世紀,拜佔庭帝國的醫學體系吸收歐洲古典醫學的精粹,不僅在醫學理論上有所貢獻,還深刻地影響了拜佔庭帝國的社會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制,對西方近現代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卓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