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不敢扶怨南京彭宇案?你錯了

2021-02-18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 這兩天,「淮南師範學院的大學生小袁扶老人」的事件在網上引發了熱議,網友評論裡不止一次拿彭宇案舉例,現在只要一提到扶老人,大家就會想到南京的「彭宇案」,事情究竟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小楠就帶你來看看!

小楠

先說說小袁的案子,淮南師範學院的大學生小袁發微博稱自己好心扶老人反被坑,希望尋求大家的幫助。

▲小袁微博截圖

當輿論、媒體、網友都」一邊倒「支持小袁,」聲討「跌倒老人的時候,卻出現了驚天逆轉:


目擊者稱小袁曾承認撞人

目前,雖然此案仍然事實不清,但不同於以往「扶老人」問題所引發的糾紛,這次終於有人站出來,指出了一個不僅僅是這名大學生,就連我們很多人,甚至很多媒體都一直搞錯了的一件事…

這件我們一直以來都搞錯了的事情就是:按照法律,在所有「扶老人」的這類【民事案件】中,【扶老人者】都根本不需要自證清白,反而是【老人一方】需要證明對方撞了自己。


這是因為,【民事案件】的舉證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

也就是說,如果老人認為是扶ta的人撞了自己,那麼老人必須在法庭上證明自己提出的這一主張,而不是被起訴的「扶老人者」。

可是,為什麼包括小袁在內的許多人,之前都一直以為得【扶老人者】自證清白呢?

這裡的原因有不少,但最根源性的問題,其實是一起發生在2007年的案件,留下的惡劣影響。

這便是之前飽受一些媒體誤導和歪曲的「南京彭宇案」。

今天,許多人,甚至媒體在提起「南京彭宇案」的時候,仍然會認為這是一起好心扶老人卻遭反咬的案子。但遺憾的是,這些人真的都被當年一些媒體的報導所誤導了。

南京彭宇案的真相,其實早在3年前已經被多家媒體披露過,彭宇與老人確實發生了意外的碰撞,只是兩人都搞不清楚是誰撞的誰。但因為老人重傷骨折,而彭宇又不想賠那麼多錢,於是雙方最初鬧上法庭的真正原因,是如何賠償的問題。

然而,當第一次開庭後,警方承認在派出所的裝修過程中不慎遺失了筆錄。在與老人鬧上法庭6個月後,彭宇突然開始改口,宣稱自己沒有撞老人,而是做好事。而在一些一味追求熱點,而不顧真相的媒體煽風點火的作用下,彭宇案更成功忽悠了大眾…

不過,因為他根本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是做好事,最終還是被法院判了賠償。但由於公眾對彭宇案已經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認知,認為彭宇是做好事被冤枉,因此彭宇案的判決,也令很多人都誤以為,如果你證明不了你扶了老人,就只能被訛。

▲南京市民彭宇

彭宇之所以要在法庭上拿出證據證明自己扶了老人,是因為「扶老人」的說法,是他在第二次開庭時,才提出的【新主張】。那麼,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彭宇當然要承擔找證據證明自己是在做好事。

可悲的是,由於當時媒體忙著炒作「扶老人被訛」這個更刺激的話題,竟完全忽視了【彭宇改口】這個細節,以及其中他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造成了公眾的誤解。

而更詭異的是,在彭宇案之後的8年裡,在幾乎所有「扶老人」的案件中,新聞媒體又大多只是簡單的在炒作「道德層面」的問題,做「道德批判」,卻幾乎從未深入探討其中的法律條文,不僅沒有普及【民事案件】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理,反而也法盲一般地在宣稱什麼法律缺失,不保護好心人,這更進一步加重了公眾的誤解,以為扶老人的人得自己找證人。最終,弄得大家面對扶老人時都不敢出手…

實際上,一些基層派出所處理此類案件時,也可能存在著因為不懂法,或是為了儘快解決糾紛,就誤導當事人的情況。

比如,在這次的小袁的案件中,小袁就宣稱,警方曾告訴她,如果她找不到證據,就只能自認倒黴。目前這一說法還尚未得到警方回應。但如果警方真是這麼說的,那麼說出這句話的警察無疑是個法盲。如果警方真讓小袁去找證據,這才是違背了法律。

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扶老人」的案件中,也存在著警方雖然如實告知了當事雙方舉證的責任,但一些確實想訛人的老人,為了要錢竟耍無賴,天天騷擾另外一方的情況。而大多數情況下,受害者往往會選擇花錢息事寧人。這背後暴露出的其實是公眾法律意識淡薄,執法機關懶政,以及維權成本(時間、精力、金錢)高的問題。

但不論如何,今天我們至少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的法律條文,其實完全是保護「扶老人」的人的。

而如果你遇到真正遭反咬的情況(註:不針對小袁的案子),

1、如果老人一方跟你說要你拿證據,你不要搭理他們,就讓他們去起訴;

2、如果警察讓你拿證據,你可以去投訴他法盲;

3、如果警方要調解或老人一方要鬧事,你也不要輕易答應或屈從,不要為了圖省事,就放棄法律對你的保護。

最後,希望小袁一案可以最終通過法庭去解決,讓這類民事案件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通過此案深入人心,徹底破除被歪曲的「彭宇案」,對我們的社會所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

是不是看到了不一樣的」彭宇案「?快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真相吧!

來源:環球時報(ID:hqsbwx),南京那些事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南京彭宇案」法官遭撤職?彭宇承認撞人了嗎?評「南京彭宇案」
    案件細節2012年1月16日,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劉志偉接受專訪時指出,輿論和公眾認知的「彭宇案」並非事實真相,由於多重因素被誤讀和放大的這起普通民事案件,不應成為社會「道德滑坡」的「標誌性事件」。據介紹,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南京政法部門已徵求了有關當事人及親屬的同意。劉志偉綜合當事人陳述和法庭調查介紹了「彭宇案」的基本事實。
  • 中國大案紀實——南京彭宇案
    判決結束後,彭宇一臉鬱悶地站在法院門口2006年11月20日上午9點30分左右,在南京市83路公交車水西門廣場站,兩輛83路車前後進站,南京市民彭宇在第一輛車上,車進站後,後門打開,他第一個走出車門。66歲的老人徐壽蘭拎著保溫瓶,趕去搭乘第二輛83路車,她行至彭宇所乘坐的那輛車的後門附近位置跌倒。
  • 別再瞎傳「南京彭宇案」了,真相是:彭宇承認撞人了!
    肇始於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國家。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的四起典型案例中,就有兩起被指為翻版「彭宇案」。而這,只是近年來全國各地不同版本「彭宇案」的縮影。司法個案屢遭傳媒輿論圍觀,成為學界對於這一現象的註解,有學者甚至提出「司法不必直面媒體」的主張。
  • 十年了,南京「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一時間,「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甚至這個話題還上了春晚。其實,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我們不妨重新回到「彭宇案」案情本身。
  • 「南京彭宇案」,還原案件真相
    發生於13年前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國家。  近年來全國各地仍頻頻上演不同版本「彭宇案」。
  • 【聚焦】法律人、記者們,別再瞎傳「南京彭宇案」了,真想大白:彭宇承認撞人了
    伴隨這些案件而來的,是令人不寒而慄的一系列見死不救的報導——杭州、福州、北京、武漢等多地發生「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現象,其中,2011年發生在佛山的「小悅悅事件」,更引起整個社會對人性的拷問。而在所有這類事件的報導和評論中,幾乎無一例外地連結或指向了南京彭宇案。
  • 11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是今天所有見死不救的開始
    如果老人認為是彭宇撞了自己,那麼她必須在法庭上證明自己提出的這一主張,而不是被起訴的「扶人者」證明自己沒撞人。然而老人並未提出能夠有效彭宇撞人的證據,理應被判處敗訴,卻最終勝訴。2007年9月彭宇因不服判決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因該案社會影響惡劣,二審判決前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因此不了了之,但做好事反被誣告卻因為影響廣泛而被人銘記在心,給社會上留下負面示範效應。
  • 彭宇案確實撞了老太太,大家卻只記得「不是你撞的為什麼去扶?」
    彭宇案對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本來樂於助人的老百姓變得不敢隨便扶人了。直至如今,公眾提及本案依然能異口同聲的說出同一句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去扶?」彭宇案一定程度上成了社會道德滑坡的標誌性案件。明明這份判決書的判決結果是客觀、公正的,判決鵬宇承擔40%的補充責任也沒有任何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才導致這個案件淪為一個「反面教材」呢?
  • 揭秘丨彭宇案最終真相:因一人面子欺騙了民眾五年
    被指顯現我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的指標性事件彭宇案四年後波瀾再起,南京官方稱彭宇承認與當事人發生碰撞,官媒紛紛報導官方解析的新版本,但再度引發中國民眾熱議,成為微博最熱話題。2007年事發南京的「彭宇案」曾被視為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案例。貼著「好人難做」的標籤,7年多來「彭宇案」在全國被反覆提及。
  • 老人摔倒稱不會誣賴人被路人扶起 見家人後改口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翻版「彭宇」,劉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時候,請周圍的幾位路人為自己作證。「姑娘,我不會賴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後,老人對劉女士很是感恩。然而,當老人被送到醫院後,卻改了口,稱是劉女士撞了他。
  • 彭宇案法官並沒有說過,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大家都冤枉他了?
    或許連原南京王法官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份民事判決書會激起那麼大的民憤,且對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本案,徐老太太、彭宇和彭宇的律師高律師和王法官四個人沒有一個是勝利者這個案件過後,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 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
    「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文中沒有提及的另一點是,一審法官究竟有沒有說過「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
  • 見到路人摔倒扶不扶,網友已給出了答案!
    ch8820:老人倒了,你又不會治病,扶起來有什麼用,腿斷了更不能扶,一扶老太太更疼,打個120就行了。扶人被訛,也是自己逞能。田木子他爸:今個又看到女學生扶老人被訛的新聞!如果沒有照片作證,是不是扶人者又要被訛了?那現在證實了是訛人,訛人者是不是應該被罰?
  • 最高法:十年了,南京「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一時間,「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甚至這個話題還上了春晚。其實,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我們不妨重新回到「彭宇案」案情本身。該案中,從法律真實看來,彭宇在第二次庭審時承認「我下車的時候是與人撞了」,但否認是與老太太相撞。
  • 「天津彭宇案」:警惕事故引發的道德滑坡
    內容提示:兩年前,許雲鶴駕車經過天津紅旗路時發現67歲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馬路中間的護欄後摔倒,他隨即停車叫來120並將老人送往醫院,不料老人事後一口咬定是許雲鶴撞傷了自己。其後,天津紅橋法院一審判決:許雲鶴承擔40%的責任,賠償費10萬多元。法院判決的理由是,「老人因被車主突然駛來的車輛驚嚇而摔倒。」不少網友直呼這是翻版的「彭宇案」。
  • 江安老人過馬路摔倒,路過的人卻不敢扶?
    老人摔倒,是扶還是不扶?相信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今日(11月30日),橙鄉網接到網友姜先生的爆料,昨天在劇專大道一個小區的2樓幫一家住戶修理東西時,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劇專大道與南街交界處紅綠燈路口斑馬線上,沒人去攙扶。當時,姜先生正在一位住戶家裡幫他修理東西,突然聽到住戶大喊,一位老人倒在劇專大道與南街交界處的斑馬線上了,都沒人敢去扶他。姜先生往窗外一看,看見一位老人背著背篼暈倒在斑馬線上,周圍的人都只看著暈倒的老人,不敢上前去攙扶。
  • 彭宇案真相大白了嗎?
    繼2012年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在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的訪談中批露出了一些真相後,最高法院民一庭負責人2014年7月25日又專門提及該案。這自然引發了網絡新一輪的彭宇案探究熱潮。先簡要介紹一下該案,要不相信大多數老百姓都說不清楚。
  • 寶雞一老人摔倒,兩護士急忙上前去扶,為什麼現在人們不敢扶老人
    如今天氣冷了,路面結冰了,走路很容滑倒,尤其是老人,可是老人要買菜要趕公交,如果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到底扶不扶呢?近日寶雞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位老奶奶在寶雞金臺大道,東嶺附近一公交站摔倒了,當時老人看到公交車來了,急忙跑去趕公交車,結果不小心踏空了,摔倒了。老人倒了,有人扶嗎?果真有人來扶了,而且還是推著車子來了,原來是兩名護士,推著輪椅來扶老奶奶了。
  • 彭宇、真實、法律(修訂版)
    >這是一篇舊文,但最近屢屢看到法律人群體爭論什麼是法律真實,法官和輿論誰能接近真相,等等話題,我不禁 感覺法律人受到的邏輯訓練太少了。因看到如此多的體制內法律人群情激奮地控訴同一件事,並且這些控訴人中不乏中國最高司法機構的從業人員,我真心遺憾這些體制內法律人的法律常識在多年的體制生活之後都已經異化了。一、即便彭宇承認了,彭宇案的判決依舊是邪惡的沒錯,有媒體報導彭宇在案發後承認撞人了,但就算是彭宇真的撞人了,就能證明判決沒錯嗎?絕對不能。
  • 你給我跪下!司機斑馬線前急剎車嚇到老人,對方一句話令網友怒了
    近日,四川成都發生了一起老人逼人下跪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司機在斑馬線前急剎車,這一舉動嚇到了正要過馬路的老人。老人急了,在車窗旁不讓司機離開,並大吼道:你給我跪下。司機哀求說:已經道過歉了,就不需要下跪了吧。但是老人不依不饒,最後司機無奈,下車單膝下跪向老人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