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十年了,南京「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1-02-20 江蘇新聞廣播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樣一條內容。

近年來,路人對遇險者作壁上觀的類似新聞不斷在各地反覆上演。 「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

原文如下:

近日,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河南駐馬店一女子過馬路時,被一輛計程車撞倒在地,事發後,被撞倒女子橫躺在馬路上一動不動,其間多輛汽車和多名人行道過,無一輛車停車查看情況,也無一人上前施救,一分鐘後,該女子遭到另一輛汽車二次碾壓。不少人在感慨、悲嘆世態炎涼、路人冷漠的同時,卻將眾人的冷漠歸過於十年前的「彭宇案」。


近年來,路人對遇險者作壁上觀的類似新聞不斷在各地反覆上演,而每當類似新聞出現,「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一時間,「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甚至這個話題還上了春晚。其實,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我們不妨重新回到「彭宇案」案情本身。


該案中,從法律真實看來,彭宇在第二次庭審時承認「我下車的時候是與人撞了」,但否認是與老太太相撞。第三次開庭中,原告方提供了一份主要內容為彭宇陳述兩人相撞情況的筆錄照片,雖然這份筆錄因警方失誤丟失客觀上無法提供原件,但也得到了當時做筆錄的警官的確認。結合彭宇自述曾經與人相撞卻說不清與何人相撞以及經警方確認的筆錄照片,這就構成了優勢證據,一審法院認定彭宇與老太太相撞並無不妥。而從客觀真實看來,事過多年後,彭宇也承認了當年確實和老太太發生過相撞。


遺憾的是,當年一些媒體一邊倒地將彭宇「人設」為被冤枉的「好人」,畢竟「好人蒙冤」的劇情要比「撞人該賠」的現實更加能夠撬開讀者的眼睛,撩動他們互動的欲望。而不得不說的是,或許是人性的自私因子使然,我們習慣於為自身在眾人中的冷漠去找到一個客觀而冠冕堂皇的藉口,「以訛傳訛」似乎總比真相走得快一些。這就造成如今遺憾又尷尬的局面,人們對於該案的誤解、誤讀越陷越深,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堅信著彭宇僅因施救而被判賠償的假象。


實際上,對於「扶不扶」問題,法律早有答案。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可見,如果被扶者不能證明扶人者將其推倒,扶人者則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嚴格意義上,我國司法實踐中,也並未發生過一起僅因扶人而讓扶人者擔責的判例,或許也正因此,每每發生類似事件,一些人只能拿出一件十年前被誤讀的「彭宇案」來唏噓不已,感嘆世風日下,乃至為冷漠尋找藉口與出口。


值得強調的是,即將正式實施的民法總則再次重申了法律對見義勇為的態度,「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即便施救行為對受助人造成了一定損害,救助人也無須擔責,更何況,損害本非救助人所致。而這些年,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國家與地方對「義者」的獎勵、保護長效機制正在日趨完善。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所提倡的高尚道德品質。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顆「老人老、幼人幼」的善心,而同時又有著一顆趨利避害的私心。而當我們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當我們在「扶不扶」問題上左右徘徊、桎梏不前時,我們必須在內心上確信,救助行為永遠不可能成為侵權的證據,「彭宇案」不能再成為我們逃避的藉口,法律始終站在善者那一邊。

(來源:新華社、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十年了,南京「彭宇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6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 發了一條長微博,題為【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短文寫道:近年來,路人對遇險者作壁上觀的類似新聞不斷在各地反覆上演。不少人在感慨、悲嘆世態炎涼、路人冷漠的同時,卻將眾人的冷漠歸過於十年前的「彭宇案」。
  • 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
    近年來,路人對遇險者作壁上觀的類似新聞不斷在各地反覆上演。在再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發表了評論文章《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正面回應輿論焦點直到如今,恐怕很多人還是對彭宇案有著錯誤的(媒體)「記憶」。最高法能夠重提此案,對於推動社會進步,有著積極作用。文章說——該案中,從法律真實看來,彭宇在第二次庭審時承認「我下車的時候是與人撞了」,但否認是與老太太相撞。
  • 【熱點】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最高法官微這樣說
    幾天前,河南駐馬店市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討論。在每次討論這一話題之時, 「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樣一條內容——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回顧:彭宇和老太的確相撞文章首先回顧了彭宇案。文章說:該案中,從法律真實看來,彭宇在第二次庭審時承認「我下車的時候是與人撞了」,但否認是與老太太相撞。
  • 別再瞎傳「南京彭宇案」了,真相是:彭宇承認撞人了!
    肇始於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國家。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的四起典型案例中,就有兩起被指為翻版「彭宇案」。而這,只是近年來全國各地不同版本「彭宇案」的縮影。司法個案屢遭傳媒輿論圍觀,成為學界對於這一現象的註解,有學者甚至提出「司法不必直面媒體」的主張。
  • 「南京彭宇案」,還原案件真相
    發生於13年前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國家。  近年來全國各地仍頻頻上演不同版本「彭宇案」。
  • 「南京彭宇案」法官遭撤職?彭宇承認撞人了嗎?評「南京彭宇案」
    案件細節2012年1月16日,南京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劉志偉接受專訪時指出,輿論和公眾認知的「彭宇案」並非事實真相,由於多重因素被誤讀和放大的這起普通民事案件,不應成為社會「道德滑坡」的「標誌性事件」。據介紹,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南京政法部門已徵求了有關當事人及親屬的同意。劉志偉綜合當事人陳述和法庭調查介紹了「彭宇案」的基本事實。
  • 十年「彭宇案」,一把雙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十年之後,最高法院公布了這個備受關注且又影響深遠的案件真相,令人唏噓不已。然而,這能逆轉如今路人冷漠的行徑嗎?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良的一面,而善良的一面是大於無情的,這點無需質疑。「彭宇案」及類似案件,其實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是冷漠無情的路人,面對弱小傷者不予救扶,而明天,我們可能就是那個期待被救起的弱小。一如最高法發文所言 「彭宇案」不能再成為我們逃避救助行為的藉口,法律始終站在善者那一邊。我們在呼籲群眾善行的時候,執法者是不是更應深刻思考今天的因果?
  • 【正義之聲】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
    不少人在感慨、悲嘆世態炎涼、路人冷漠的同時,卻將眾人的冷漠歸過於十年前的「彭宇案」。  近年來,路人對遇險者作壁上觀的類似新聞不斷在各地反覆上演,而每當類似新聞出現,「彭宇案」就會被再次納入公共討論的範圍。一時間,「扶不扶」仿佛成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式難題,提供救助怕被對方反咬一口,不提供救助又將面臨良心上的譴責,甚至這個話題還上了春晚。
  • 彭宇案真相大白了嗎?
    相信在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民事案件像南京彭宇這樣臭名昭著、世人關注、婦孺皆知。200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全國兩會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採訪時透露,南京彭宇案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並且申請撤回上訴,最後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且雙方當事人對案件處理結果都表示滿意。至此案結,但事未了。結合相關披露的信息,我個人之見,彭宇案離真相大白還有很大距離,彭宇案有許多真相還待發掘。
  • 【聚焦】法律人、記者們,別再瞎傳「南京彭宇案」了,真想大白:彭宇承認撞人了
    ■翻版「彭宇案」頻上演:都是媒體惹的禍?作為中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法在去年7月24日公布四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許雲鶴案和吳俊東案。這兩起案件分別被輿論冠以天津版和金華版「彭宇案」,一度引發關注。其實,這只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頻頻上演的不同版本「彭宇案」的縮影。
  • 中國大案紀實——南京彭宇案
    診斷結果出來後,徐壽蘭向彭宇索賠醫療費,遭到拒絕,並在各種調解失敗後,在鼓樓區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彭宇則稱自己好心幫助那位老太太,將她扶起送她去醫院,卻反被誣。案件被媒體曝光後,迅速成為熱議的網上話題,一些網友表示相信並支持彭宇,並感慨現在好人不好做。對於以後遇到有老人摔倒的情況是否上前救助,網上展開了激烈辯論,這一案件被網友稱為南京彭宇案。
  • 11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是今天所有見死不救的開始
    彭宇案之後,類似案件越來越多,江蘇的張黃立案,天津的許雲鶴案,西安的張衡案……單是維基百科列出的被媒體曝光並產生社會影響的案例就將近70起。在一項「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眾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的調查中,55.6%的參與者選擇直接走開,僅有5.4%的人選擇毫不猶豫主動扶起來。2011年8月22日下午,天津,跌倒老太王秀芝聲稱被許雲鶴撞倒。
  • 揭秘丨彭宇案最終真相:因一人面子欺騙了民眾五年
    但是,這個真相卻晚來了近五年,歸根結底,他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掩蓋了真相,沒有及時向公眾說明,同時,法院為了他的個人隱私,也沒有公開向社會說明事情的真實原委。當然,媒體也難辭其咎:過度的幹擾司法公正,在沒有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錯誤的引導民眾,這都是我們該沉思的問題。
  • 老人摔倒不敢扶怨南京彭宇案?你錯了
    現在只要一提到扶老人,大家就會想到南京的「彭宇案」,事情究竟是怎麼變成這樣的?▼這便是之前飽受一些媒體誤導和歪曲的「南京彭宇案」。今天,許多人,甚至媒體在提起「南京彭宇案」的時候,仍然會認為這是一起好心扶老人卻遭反咬的案子。但遺憾的是,這些人真的都被當年一些媒體的報導所誤導了。
  • 這才是彭宇案的真相!別再拿它當見危不救的擋箭牌 | 內參快評
    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轉發了《人民法院報》一篇文章,題為《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麼?》
  • 彭宇、真實、法律(修訂版)
    這是一篇舊文,但最近屢屢看到法律人群體爭論什麼是法律真實,法官和輿論誰能接近真相,等等話題,我不禁 感覺法律人受到的邏輯訓練太少了。因因此把本文編輯重發一下。南京彭宇案是體制內法律人心中永遠不允許碰觸的怨恨心結。這些年,凡有體制內法律人盤點「潑向法官的髒水」,南京彭宇案必在其中;凡有人敢用南京彭宇案臧否中國司法,體制內法律人也必群起而攻之。比如前些天,南京虐童案的代理律師在辯護過程中提及彭宇案,於是,諸多體制內法律人便又一次膝跳反射一般地通過各種渠道怒吼:「彭宇承認撞人了,這是無良媒體對法官的惡意抹黑。」
  • 【央視評論】彭宇案式的"媒介審判"或讓媒體自傷公信力
  • 彭宇案:應對社會輿論壓力 依法獨立公正審判
  • 從彭宇案反思媒體與司法如何良性互動
    原標題:通過判決公布真相,才能更好引導輿論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和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題為「媒體與司法:如何建立良性互動?」的筆談會,專家學者圍繞彭宇案等熱點案件,就輿論監督與獨立審判的關係發表看法。
  • 「天津彭宇案」:警惕事故引發的道德滑坡
    不少網友直呼這是翻版的「彭宇案」。鳳凰衛視8月28日《文濤拍案》,以下為文字實錄:竇文濤:列位。本周有大事,利比亞的卡扎菲,請看本臺各檔新聞節目;歐美的金融危機,請看本臺各檔財經節目;謝霆峰、張栢芝離婚,看本臺娛樂節目,基本上我可以下班了,那哪能呢,還得幹。人家說了,那聽你說什麼呀?我沒有什麼大事,我要講的是兩件小事,可是這個小事釀成了上法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