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中國國寶,800萬年不是白活的

2021-02-19 整點電影

文章轉載至--當時我就震驚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800萬年的樣子,熊貓就已經存在在地球上了。熊貓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

熊貓時常以一種憨厚可掬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它們有著圓圓的臉蛋和兩個大大的黑色眼圈,胖嘟嘟的身材和標誌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這些都成了他們的萌點。

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大熊貓自從走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就備受喜愛,不僅有專門的培育基地,甚至還開設了24小時的熊貓直播。

在這樣一個忙碌的工作日的下午...還有9900+的人(包括我)在看熊貓直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ipanda熊貓直播頻道。

不僅僅是咱們國內喜愛大熊貓,外國友人對萌萌的國寶也有一種近乎痴迷的狂熱。

據《紐約時報》說,每隻熊貓一天可以吃掉50多公斤的竹子,於是,很快動物園的竹子就不夠吃了。於是政府開始動員喬治亞州的住戶提供竹子,而這些住戶也心甘情願的去種竹子了。

美國人甚至把它寫進了美劇《女國務卿》中,劇中主角有句經典臺詞:「外交可以斷,但大熊貓是不會還回去的!」

在日本動漫《櫻桃小丸子》中,小丸子一家為了看熊貓排隊排的差點中暑。

為了爭奪大熊貓的入住地區,比利時還一度引發了政治矛盾。

甚至連CCTV的facebook點讚數都超過了CNN和紐約時報。原因是CCTV的facebook帳號幾乎每天都會發布滾滾的視頻和圖片。

而與滾滾相關的新聞,點讚和轉發量明顯都比其他新聞要高。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CCTV,居然靠滾滾吸粉。

那麼承載著世界各地人們喜愛的滾滾真的和它的外表一樣人畜無害嗎?

當然...不是啦。熊貓的近代名稱最初定名是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他的臉型像貓一樣的圓胖,但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

但是當時的中文書方式是直書,認讀是從右到左,而後的橫書改成了從左至右,當時在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被參觀者誤認為熊貓。久而久之以訛傳訛人們就習慣了大熊貓這個叫法。

百度百科上,大熊貓屬於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的唯一哺乳動物。

所以熊貓不是貓,是熊啊。作為一隻熊,大熊貓最開始也不是吃素的。

最初他們也是食肉動物,只是經過長期的進化現在99%的食物都成了竹子。

即使滾滾現在幾乎改吃素了,但他們的牙齒和消化道還是保持著食肉動物的特徵。沒有食草動物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複雜的胃和巨大的盲腸,腸胃中也沒有用於把植物中的纖維素髮酵成能吸收的營養物質的共生細菌或纖毛蟲。

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營養,滾滾只能不停地吃,當然也不停地拉...為了更好的儲存能量,滾滾們都不會進行消耗過大的運動,這就是為什麼滾滾都那麼懶。

為了更好的吃竹子,滾滾在腕骨上長出了一個強大的籽骨,類似於我們的大拇指,這樣就可以更好的握住竹子了。

研究人員發現當大熊貓遇到可以使用的腐肉或者骨頭時,會很樂意接受,特別是在懷著小熊貓和哺乳期。嗯,生孩子和坐月子的時候要吃點肉補充營養。

2007年,有一份研究報告的數據是這樣的:

162.2kg的獅子,犬齒的咬合力是1314N,裂齒為2023.7N:

177.8kg的老虎,犬齒的咬合力為1472N,裂齒為2164.7N;

117.5kg的熊貓,犬齒的咬合力為1298N,裂齒為1815.9N;

140kg的黑熊,犬齒744.3N,裂齒只有1003.6N。

相比之下,熊貓的咬合力比黑熊還大。

所以不要看滾滾呆萌就以為它很弱了,看看這樹幹上的抓痕。這一爪子下去,可能會沒命。

滾滾雖然還具有食肉動物的潛力,現在卻很少捕食動物或吃動物的屍體。這是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域裡,大型的食肉動物很少,如果只是吃小動物,獲取的能量還沒有消耗得多。

不是它們不想吃肉,而是吃肉的代價太大啦,所以滾滾決定當一個安靜的萌物。

靜如萌物,動如脫兔,我們熊貓傷起人來可視很兇噠!

就比如去年12月14日,大熊貓「喜妹」就將飼養員韋華咬成重傷,四肢肌肉被嚴重咬傷,雙手腕骨被咬斷,左手手掌約三分之一被咬掉。

原因是飼養員靠近了「喜妹」的幼崽,大熊貓在哺乳期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會變得非常的兇悍,絕對不允許其他物種靠近寶寶。

還有2009年,北京動物園熊貓館處,一名男子為了撿回孩子掉進去的熊貓玩具,冒險翻越圍欄。結果剛翻過去,就被受驚的大熊貓「古古」死死咬住了腿。

一般來說只要不觸犯到滾滾的底線,它們是不會主動出擊的,但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動物園或者繁育基地觀賞大熊貓的時候,還是要遵守規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你問我大熊貓的脾氣到底怎麼樣,從它能在800多萬年的物種演變中存活下來就能看出,滾滾絕對不止表面看來那麼無害,和它同時代的劍齒象、劍齒虎等動物多數已經滅絕了。

反正戴墨鏡的傢伙都不好惹,先不說了,我去看熊貓直播了。唉,好想養一隻熊貓,聽說思聰領養了一隻熊貓,叔也...好吧當我沒說

網羅天下趣事,關注叔沒有錯

相關焦點

  •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與曾經在地球生活了億萬年如今只留下骨頭的恐龍不同,看似蠢笨的大熊貓竟穩當地生活了800萬年屹立不倒,繼而成為科學家追捧的「活化石」,從此一舉奠定了其國寶級地位。然而,這個軟萌的傢伙是靠什麼活到了現在??這一切,可能歸根於大熊貓是個 吃 貨 的原因。是什麼支撐我活到了現在?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那呆萌的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點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了!當然按大熊貓的繁衍德行,想達到像豬一樣的規模,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但萬一以後技術成熟了,複製粘貼下就一隻大熊貓,它還會成為珍稀動物嗎?
  • 《國家寶藏》完美收官,中國歷史長河綿延萬年
    」故事的演繹和講解,讓古典文化「活」了起來、「潮」了起來,更「燃」了起來,第十期更是借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舞臺劇完美收官。與其說我們讓國寶活起來,不如說國寶讓赤誠匠心活了起來。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贊詠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感嘆這承載民族過往而又影響當下未來的血脈精魂,節目的魅力在於此。我們中華民族不是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字與歷史。
  • 日本廚師將成「國寶」!中國廚師卻只是「炒菜的」?
    我將是這個國家的『國寶』 」。中國廚師:「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 」 !作為世界三大著名美食國家之一的中國,廚師為什麼地位低還不被認可呢?「人間國寶」新增和食廚師、日本酒釀造師等「飲食匠人」。中國800萬廚師,為什麼活得如此「喪」?
  • 5分鐘,讓國寶「活」起來!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央視紀錄頻道播出——讓文物「活」起來,回望中國文藝的「巔峰時代」6月13日是我國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人意識覺醒的時期,而隋唐更是藝術蓬勃、國力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風骨與氣度,更有很多務實的、對後世影響重大的文明物證,為後世奠定了文明的基本框架,中華文明借著這個時代走上了包容互鑑的道路。」總導演徐歡介紹,《如果國寶會說話》製作團隊堅持「中華文明視頻索引」的觀念,從社會生活的各個角度選擇展示對象。
  • 看看大熊貓是怎麼把自己玩成一級保護動物的,網友:怪不得是國寶
    通北極熊,灰熊等體型龐大,力量驚人的猛獸大紅鷹是近親,熊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800萬年,但是今天野生大熊貓已經非常稀少了,大熊貓是無果的特有物種,因此大熊貓又被才成為「活化石」也是我們中國的國寶。大熊貓不僅在國內受歡迎,無論大熊貓走到哪裡,就能成為當地焦點的大熱門新聞,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明星,熊貓到底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為什麼這麼稀少,看完後你就知道了。
  • 「派」X 國家寶藏跨界聯名系列:讓國寶「活」起來
    現象級文博探索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於2020年12月6日赤子歸來,又一次掀起了國寶的熱潮。當下探尋中國古典文化的內涵,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方面。2021年,「PYE派X 國家寶藏」全新聯名系列將榮耀回歸,品牌將不負傳統文化與國寶精神,為顧客帶來更優質的服裝!
  • 伊利牛奶QQ星:讓國寶真正活起來
    而在央視新聞報導的畫面中,伊利牛奶QQ星所打造的「伊利QQ星國寶學堂」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了解,伊利牛奶QQ星作為首屆天貓新文創大會的首席合作夥伴,其打造的「伊利QQ星國寶學堂」還獲得了天貓頒發的「文化傳承先鋒獎」殊榮。
  • 因大熊貓殺羊,雲南農民怒殺國寶,剝皮賣肉賺33萬元,現今如何?
    因大熊貓殺羊,雲南農民怒殺國寶,剝皮賣肉賺33萬元,現今如何?眾所周知,提及我國的國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熊貓,雖然不管是物品,還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為國寶,但是很顯然對比文物等國寶,大熊貓似乎更加的讓人喜愛,因為它是活生生的動物。
  • 大熊貓,可愛的國寶,奇怪的生活習慣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數量稀少。大熊貓也是中國特有物種。它屬於熊科。與貓科動物有本質性的區別。1、形體怪異大熊貓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給人一種憨憨的感覺。它的體色為黑白兩色,有大大的黑眼圈。據說,熊貓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拍一張彩色照片。其實,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 世界上5種最萌的動物,第一名當然是我們當之無愧的國寶了!
    不是完全的草食主義,但以吃草為主。一提到小熊貓,有不少人會把它和小浣熊搞混。其實小熊貓和小浣熊非常好分辨,看顏色就行了。小熊貓是紅色的,英文叫「red panda」,身體為明亮的紅棕色,只有腿部是黝黑黝黑的;而小浣熊是灰色的,毛色只有黑白灰。3、土撥鼠同一種類的土拔鼠存在著性別上的體型差異,具體表現為雄性通常比雌性更大,但在五個不同種的草原犬鼠中這種差異的程度不一。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標誌。它憨態可掬的呆萌形象和「黑白分明」的時尚造型,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1939年,大熊貓第一次進入中國的動物園(重慶北碚公園)生活,並向公眾開放。1944年,大熊貓標本以生境復原的展覽方式,在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首度亮相。此後,大熊貓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野,一舉成為中國的國際象徵之一。
  • 800年國寶躲過抗日戰火,孤本《趙城金藏》又有新發現
    11月27日~30日,該經卷將在榮寶齋「國寶孤本《趙城金藏》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中首次公開亮相,隨後將於上海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等地巡迴展出,並於12月中旬在北京榮寶拍賣上拍。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李際寧研究《金藏》30多年,在仔仔細細觀摩後,他確認這是《趙城金藏》流傳至今的原件,「從紙張、字體、版式,乃至千字文的冥字號的寫法、刻法,都跟我們所知的一樣。」目前存世的4800餘卷《趙城金藏》,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四大專藏,與《四庫全書》、敦煌遺書、《永樂大典》齊名。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山西兩件國寶送出留言
    隨著熟悉的開場提示音響起,備受期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如約上線。來自山西的國寶——大同雲岡石窟的曇曜五窟和運城永濟唐鐵牛博物館的黃河鐵牛相繼於6月14日、15日精彩亮相,開口講故事,並接受網友們以各種精彩彈幕為列隊,夾道歡迎。
  • 本周top10中國消失的十大國寶
    子捷說每周將發布一篇盤點各大領域突出的人物、事物以及著名事件,幫助大家回顧我們曾經擁有並見證過的偉大歷史時刻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消失的十大國寶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當了4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放在他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國寶被軍閥孫殿英盜出東陵後,送於戴笠,後飛機失事,被燒毀埋於戴笠墓中。
  •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嗎?
    在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國寶中,像永樂大典、傳國玉璽、蘭亭序等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但是如果非要挑出一件頂級國寶,非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莫屬。許多人可能會不解為什麼會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其根本原因就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對我國乃至世界研究人類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寶」級動物,比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美國的白頭海雕、日本的朱䴉(諷刺的是在日本已經滅絕)等等,而我國的「國寶」就是大熊貓了。那麼,各個國家都有種類眾多的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成為「國寶」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大熊貓的「國寶」之路。
  • 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國寶」大熊貓,可愛呆萌為國爭光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也是公認的最受外國友人歡迎的動物,政治上的外交熊貓,頗有點昭君出塞的大任感,同為靠臉吃飯,同為兩國交好的大使,同為身處異國他鄉,大熊貓的貢獻也很大,呆萌形象可以治癒人們的不開心,而且他們在外交、物種研究方面也功不可沒。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提起「最中國」的動物,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國寶大熊貓:黑白相間、圓圓滾滾、憨態可掬、招人喜愛。作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曾與劍刺虎、恐龍等物種同時生存在地球上。在大自然的嚴苛選擇下,恐龍、劍刺虎早已消失,「活化石」大熊貓卻以悠然的姿態謎一般地生存到了現在。陝西秦嶺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
  •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熱播,總導演解讀:「讓文物活起來,但不能...
    長江網6月16日訊(記者萬旭明)《飛天》裡敦煌藻井紋案如海浪般律動,《紋錦》中以電腦編程展現古代二進位「經緯編織法」的奧妙……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創意的表達、精妙的畫面頗受年輕觀眾喜愛。總導演徐歡表示,「我們要讓文物活起來,但絕不是、也不能譁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