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至--當時我就震驚了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800萬年的樣子,熊貓就已經存在在地球上了。熊貓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
熊貓時常以一種憨厚可掬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它們有著圓圓的臉蛋和兩個大大的黑色眼圈,胖嘟嘟的身材和標誌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這些都成了他們的萌點。
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大熊貓自從走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就備受喜愛,不僅有專門的培育基地,甚至還開設了24小時的熊貓直播。
在這樣一個忙碌的工作日的下午...還有9900+的人(包括我)在看熊貓直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ipanda熊貓直播頻道。
不僅僅是咱們國內喜愛大熊貓,外國友人對萌萌的國寶也有一種近乎痴迷的狂熱。
據《紐約時報》說,每隻熊貓一天可以吃掉50多公斤的竹子,於是,很快動物園的竹子就不夠吃了。於是政府開始動員喬治亞州的住戶提供竹子,而這些住戶也心甘情願的去種竹子了。
美國人甚至把它寫進了美劇《女國務卿》中,劇中主角有句經典臺詞:「外交可以斷,但大熊貓是不會還回去的!」
在日本動漫《櫻桃小丸子》中,小丸子一家為了看熊貓排隊排的差點中暑。
為了爭奪大熊貓的入住地區,比利時還一度引發了政治矛盾。
甚至連CCTV的facebook點讚數都超過了CNN和紐約時報。原因是CCTV的facebook帳號幾乎每天都會發布滾滾的視頻和圖片。
而與滾滾相關的新聞,點讚和轉發量明顯都比其他新聞要高。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CCTV,居然靠滾滾吸粉。
那麼承載著世界各地人們喜愛的滾滾真的和它的外表一樣人畜無害嗎?
當然...不是啦。熊貓的近代名稱最初定名是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他的臉型像貓一樣的圓胖,但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
但是當時的中文書方式是直書,認讀是從右到左,而後的橫書改成了從左至右,當時在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被參觀者誤認為熊貓。久而久之以訛傳訛人們就習慣了大熊貓這個叫法。
百度百科上,大熊貓屬於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的唯一哺乳動物。
所以熊貓不是貓,是熊啊。作為一隻熊,大熊貓最開始也不是吃素的。
最初他們也是食肉動物,只是經過長期的進化現在99%的食物都成了竹子。
即使滾滾現在幾乎改吃素了,但他們的牙齒和消化道還是保持著食肉動物的特徵。沒有食草動物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複雜的胃和巨大的盲腸,腸胃中也沒有用於把植物中的纖維素髮酵成能吸收的營養物質的共生細菌或纖毛蟲。
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營養,滾滾只能不停地吃,當然也不停地拉...為了更好的儲存能量,滾滾們都不會進行消耗過大的運動,這就是為什麼滾滾都那麼懶。
為了更好的吃竹子,滾滾在腕骨上長出了一個強大的籽骨,類似於我們的大拇指,這樣就可以更好的握住竹子了。
研究人員發現當大熊貓遇到可以使用的腐肉或者骨頭時,會很樂意接受,特別是在懷著小熊貓和哺乳期。嗯,生孩子和坐月子的時候要吃點肉補充營養。
2007年,有一份研究報告的數據是這樣的:
162.2kg的獅子,犬齒的咬合力是1314N,裂齒為2023.7N:
177.8kg的老虎,犬齒的咬合力為1472N,裂齒為2164.7N;
117.5kg的熊貓,犬齒的咬合力為1298N,裂齒為1815.9N;
140kg的黑熊,犬齒744.3N,裂齒只有1003.6N。
相比之下,熊貓的咬合力比黑熊還大。
所以不要看滾滾呆萌就以為它很弱了,看看這樹幹上的抓痕。這一爪子下去,可能會沒命。
滾滾雖然還具有食肉動物的潛力,現在卻很少捕食動物或吃動物的屍體。這是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域裡,大型的食肉動物很少,如果只是吃小動物,獲取的能量還沒有消耗得多。
不是它們不想吃肉,而是吃肉的代價太大啦,所以滾滾決定當一個安靜的萌物。
靜如萌物,動如脫兔,我們熊貓傷起人來可視很兇噠!
就比如去年12月14日,大熊貓「喜妹」就將飼養員韋華咬成重傷,四肢肌肉被嚴重咬傷,雙手腕骨被咬斷,左手手掌約三分之一被咬掉。
原因是飼養員靠近了「喜妹」的幼崽,大熊貓在哺乳期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會變得非常的兇悍,絕對不允許其他物種靠近寶寶。
還有2009年,北京動物園熊貓館處,一名男子為了撿回孩子掉進去的熊貓玩具,冒險翻越圍欄。結果剛翻過去,就被受驚的大熊貓「古古」死死咬住了腿。
一般來說只要不觸犯到滾滾的底線,它們是不會主動出擊的,但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動物園或者繁育基地觀賞大熊貓的時候,還是要遵守規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你問我大熊貓的脾氣到底怎麼樣,從它能在800多萬年的物種演變中存活下來就能看出,滾滾絕對不止表面看來那麼無害,和它同時代的劍齒象、劍齒虎等動物多數已經滅絕了。
反正戴墨鏡的傢伙都不好惹,先不說了,我去看熊貓直播了。唉,好想養一隻熊貓,聽說思聰領養了一隻熊貓,叔也...好吧當我沒說。
網羅天下趣事,關注叔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