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領域 新挑戰:中醫參與危重症搶救

2020-12-2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為北京市最早的3家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收治醫院之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以下簡稱「佑安醫院」)自1月21日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截至3月16日,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已經有90餘名患者康復出院,醫務人員零感染。

  佑安醫院成立了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8個組,其中,醫療救治專家組實行雙組長制,由抗疫「老將」、學科帶頭人、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和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汪曉軍任組長。截至目前,該院中醫藥臨床治療率超過92%。

  中醫藥專業人員全程參與救治

  據佑安醫院醫務處處長胡中傑介紹,該院一貫堅持中西醫並重。「中醫跟西醫理論體系不同。中醫偏重從機體本身進行辨證治療,西醫偏重從疾病角度進行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能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實際上,這些年來,對一些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包括SARS、甲流、手足口病等,我們的中醫都參與其中,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胡中傑說。

  據介紹,此次該院的中醫治療組由北京市級專家、學科帶頭人李秀惠教授任組長,在參考國家和北京的診療方案的基礎上,治療組結合以往防治呼吸道傳染病的經驗,制定了中醫診療方案。

  疫情初期,汪曉軍及其同事第一時間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中醫四診資料的收集,詢問病人症狀、體徵、診脈、看舌象,在治療方案的協定處方基礎上,針對每一個患者進行微調,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精準施治。「對患者來講,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汪曉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於體質不是特別弱,病毒感染不太重的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從疫毒襲肺角度來考慮,該院制定了「佑安新冠一號方」,以宣肺、解毒、利溼為主。「從臨床應用情況看,對很多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效果都非常好,這些患者轉成重症的比例不高,平均住院日大概在13天左右。」汪曉軍說。

  對於重型患者,院內外專家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佑安新冠二號方」。在治療中,體現了中醫的「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我們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症狀、體徵、舌象、脈象的綜合情況,結合北京的季節、地域特點,包括患者的個人體質特點等,進行辨證加減,不是說一個固定的方子就一成不變的用於不同人。」汪曉軍說,「這個階段仍然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我們講究中醫和西醫能夠形成合力,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位患者剛入院時,除了發燒只是稍微乾咳,被診斷為輕症患者,但經過中醫辨證,發現他舌苔特別厚、燥,脈象非常滑數,舌質呈紅絳色。從中醫來講,是熱入營血(指由於感受火熱毒邪或恣食膏粱厚味,臟腑蘊熱——記者注),當時判斷其病情可能會加重,因此我們中醫治療時就按重症病例予以對待,辨證處方。其後,該病例果真迅速出現明顯喘憋、肺部影像的「白變」,呼吸困難,轉變成重症患者。因中藥介入早,該病例雖然病情加重,但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下,病情很快穩定且逐漸向好,沒有轉成危重型。「這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的非常好的效果」。

  由於中醫的介入,相對降低了重型向危重型轉變的患者比例。對於危重型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同時,給予中藥湯劑鼻飼「佑安新冠危重方」進行「回陽救逆」「通腑存陰」治療,但汪曉軍坦言,由於ICU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處於鎮靜鎮痛狀態,神志不清,呼吸機、血濾機、ECMO等輔助生命支持設備下,氣管插管令醫生難以全面地看到舌象,脈象也與病情的自然狀態下有區別,又沒有太多前人經驗可循,對於中醫來說,參與危重症搶救是一個新的領域,「是挑戰,也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汪曉軍告訴記者,對於危重症患者,要辨病和辨證相結合。根據能夠收集到的舌象資料、脈象資料,根據其疾病演變的狀態和之前的狀態,進行辨證,儘可能使中醫的辨證更準確一些。「其實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在ICU危重症治療方面,我覺得應該是能夠協調配合的。這是個積累的過程,值得探討。對於中醫參與危重症治療,我還是有一定信心的。」汪曉軍認為,至少中醫治療在調節患者胃腸道功能、循環等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通過中藥的治療,能夠改善患者胃腸道狀況,促進營養吸收,對患者免疫功能的穩定和調節有所幫助。

  設立新冠肺炎隨訪門診,制定中西醫恢復期方案

  針對臨床治癒的出院患者,佑安醫院慢病管理中心與中西醫結合中心協作,自2月17日起,佑安醫院在一個騰空的病區裡,開設了獨立的、北京第一家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隨訪中西醫結合門診。

  佑安醫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李雪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隨訪門診由隨訪診療、標本留取兩個單元構成,中西醫結合隨訪貫穿全程。

  在隨訪門診,患者不用東奔西跑,內科、中醫、抽血、採集咽拭子標本一站搞定。「這是一件集全院力量來做的事情。」李雪梅說。

  隨訪門診採取線上、線下隨訪相結合的服務模式。線上包括使用「呼叫平臺」及「新冠隨訪App」,線下建立隨訪門診,跟蹤觀察每位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居家休養,解除患者心理負擔。為防止交叉感染,隨訪門診制定了詳細的《患者隨訪複查注意事項與流程》,對包括隨訪門診行走路線在內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儘量減少對其他患者的影響。這都是在院感科指導下進行的,「我們院感處非常認真,是非常負責任的一個科室。」李雪梅說。

  呼叫平臺的工作人員會在患者出院一周後,打電話詢問情況。出院隔離滿14天第一次複查前,工作人員會再次打電話叮囑複查的注意事項和來隨訪門診的行走路線。

  汪曉軍說,患者雖然叫臨床治癒,但並不是徹底康復,只是症狀體徵都明顯好轉進入穩定狀態了。「針對出院以後的這部分患者,我們還是建議他們一定要繼續治療,尤其是繼續中醫治療。因為西醫針對這部分患者暫時沒有特別好的康復治療手段」。

  根據出院患者的疾病特點和病情症候演變,針對肺部炎症尚未全部消退,還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和乏力等症狀的出院患者,制定了「佑安新冠3號方」;對於症狀非常輕,肺部病變也非常輕,恢復良好的患者,針對其熱病後氣陰不足、心陰受傷,出現乏力口乾症狀,給予益氣養陰的「佑安新冠4號方」。在規定的14天、28天兩個線下複診節點,隨訪門診的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尤其是肺部炎症吸收情況和核酸情況,對藥方給予適當調整。

  隨訪結束後,患者可下載App與隨訪醫生溝通交流,並可隨時上傳檢驗、檢查結果及舌象,由醫生給予解答和指導,免除來回奔波之苦。

  隨訪工作開展以來,已線上隨訪260餘人次,線下隨訪110餘位出院患者,佑安醫院還承擔了其他定點醫院出院患者的隨訪工作。「這樣,患者能找到我們,我們也能找到他們,工作就形成了閉環。」李雪梅說。

相關焦點

  • 「慢郎中」是誤解,「治療急危重症是中醫的優勢」
    再一次,中醫打破了「慢郎中」這個傳統印象。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人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不能治療急症、危重症。而實際上,歷史上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往往以急症,尤其是急性、烈性的傳染病的暴發為契機,治療急危重症是中醫真正的優勢。而最近百餘年來,中醫急症理論的「萎縮」則是近代化的產物。
  • 婁底市中心醫院實施ECMO手術搶救危重症患者
    所幸,在以該院急危重症醫學中心總負責人楊吉軍為首的ECMO專家團隊的全力救治下,嚶子終於轉危為安,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據悉,嚶子是自婁底市首臺體外膜肺氧合ECMO落戶婁底市中心醫院以來,成功實施的第一例清醒狀態下ECMO的患者,標誌著婁底市危重症患者急救水平再上新臺階。
  • 中醫=慢郎中?中醫治膿毒症就有新辦法、新思路
    這一高水平研究成果,也揭示了傳承千年的中醫並不就是慢郎中,應對急危重症時,同樣有辦法。應對急性心梗在這裡門診——血管開通僅需47.5分鐘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作為中醫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郭力恆參加了在廣州、佛山等地的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救治,還曾進駐廣州市第八醫院隔離病區,治療外籍新冠患者。面對疫病,中醫強調「顧護正氣、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工作期間,郭力恆曾使用中醫藥為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治療。他說,在他經手的病人中,90%的病人最終沒有出現症狀,陽性率更低。
  • ...記「龍江好人」、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於家興
    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MICU主任醫師、市呼吸專業學科帶頭人,省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感染學組成員、省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委員、省醫師協會內鏡專業委員……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身兼多職的於家興。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曾參加過甲流和非典兩次戰「疫」,並取得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的於家興作為我市呼吸學科領域帶頭人,要求科室立即實行「一人一護、減少探視、嚴守房門,分發口罩」等一系列措施,在院內外開展各類新冠肺炎的講座及培訓。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西醫聯手救治危重症,大有可為
    4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介紹了中醫藥治療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作用和效果。葉永安介紹說,中醫藥在這次武漢抗疫中間非常重視並積極參與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組織專家也制定了三版重症、危重症的診療方案,並且推薦了4個方劑和8個中藥注射劑,在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均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它起到的作用是,減緩、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促使危重症轉為普通症,從而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死率。
  •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
    自疫情發生以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盡銳出戰,有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有駐守家園的防線守護者。他們搏擊疫魔、分秒必爭,寫就了幾多催人淚下的故事、捨生忘死的事跡、大愛大義的善行。同心抗疫,守護家園每年除夕過後,益陽市中心醫院都會迎來呼吸道感染病人就診高峰期,大年初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已接近滿負荷運轉。
  • 兩地遠程會診:這家中醫醫院這樣挽回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生命
    重症、危重症患者越來越多 黃石亟需支援  1月21日,黃石市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面對突發的疫情,黃石市中醫醫院首當其衝,成為黃石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集中收治醫院。  「疫情一發生,醫院便專門成立了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中醫藥第一時間介入防治工作。那時,我們最多的時候一天收治80多個危重症患者。」
  • 頭條丨一度瀕死,寧夏首例接受插管治療危重症患者,成功拔管!
    米奶奶是寧夏採用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後成功拔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她也是全區首位拔管成功的危重症患者。經所有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3月7號上午早晨9點多成功拔管。目前,她已脫離危險,轉為使用高流量氧療儀進行進一步治療。
  • 鍾南山宣布:歷經125天,廣州最後一位新冠危重症患者出院
    5月27日,經過多學科專家集中會診後,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集中收治的廣州最後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核酸檢測和影像學均達到出院標準,意味著廣州市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瘋搶雙黃連」純屬鬧劇,真正的中醫是這樣治新冠的
    這支中醫醫療隊很特殊,由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組成,主要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急危重症患者。截至2月14日12時,累計收治86名患者,其中重症65例,危重症兩例。目前已出院33人,其中八人為純中醫治療。黃璐琦表示,33名出院患者(包括中西醫結合與純中醫治療)與醫院裡的西醫治療組做了對照觀察,結果顯示「在發熱、咳嗽、乏力、咽幹、心慌、食慾減退等十個症狀,比西醫組有明顯改善」,而且「中西醫結合組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於西醫組」。
  • 總臺記者獨家跟拍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以來,從全院抽集臨床經驗豐富的黨員、專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參與全院危重患者搶救指導和應急情況處置。插管、搶救、穿刺、上ECMO等急難險重任務往往是他們衝在最前。  近日,總臺央視記者跟隨這支突擊隊走進紅區,與「死神」近距離交鋒。
  • 市中醫醫院產一科主任張勝軍:產科危重病人「保護神」,成功搶救...
    她,就是臨沂市中醫醫院產一科主任醫師張勝軍。自參加工作以來,張勝軍主任一直堅守在產科臨床第一線,擅長產科疾病的診治,熟練掌握婦產科各類手術的操作,尤其在產科危急重症的搶救治療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行醫29載,她親手接生過12000餘名新生兒,成功搶救1000餘例危重病人,作為一名產科醫生,從未出現醫療差錯及事故,她以纖瘦的身姿扛起守護生命的重擔。
  • 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有多兇險?紀錄片《生命·呼吸》展現生命的...
    該片以呼吸為題,把救治危重症病人這樣專業性很強的醫療過程,融合進了普通人最熟悉的呼吸行為中,讓觀眾能清晰地理解醫生們複雜的專業術語和治療方案。 與《生命·方艙》一脈相承地採用了多視角口述的方式和敘事的情景,《生命·呼吸》把武漢危重症病人收治的兇險展現在了觀眾面前。其用第一人稱的語態進行講述,讓觀眾感覺更加貼近危險的ICU病房。
  • 首家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將掛牌!武漢全市中醫藥治療參與度近90%
    抗疫之戰,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湖北省、武漢市不斷加大力度,提升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參與度。3 月 3 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武漢市衛健委獲悉,目前在武漢市中醫藥參與度為 89.96%。不僅如此,中醫藥還覆蓋了新冠肺炎治療的全流程,湖北首家新冠康復門診即將在湖北省中醫院正式掛牌開診。  設立新冠康復門診,中醫全流程參與治療  截至 3 月 2 日,湖北省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468 例,治癒出院 267 例。湖北省中醫院副院長李曉東介紹,該院所有患者治療中,中醫藥的參與率達 100%。
  •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總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醫治重症,為啥...
    4月24日,最後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癒,武漢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  中醫藥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組織專家制定三版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中醫診療方案,推薦4個方劑和8個中藥注射劑,精準施策,多管齊下,減緩、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促使危重症轉為普通症,從而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
  • 通訊:湖北荊門危重症新冠肺炎康復者千裡「探親」:從此改名「新生」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5日電 題:湖北荊門危重症新冠肺炎康復者千裡「探親」:從此改名「新生」  「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從此我有了一個新名字--賀新森(諧音『新生』)。」5日,湖北省荊門市危重症新冠肺炎康復者賀冰潔與內蒙古自治區馳援湖北醫療隊員們一一話別。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了古銅色
    當地時間3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s更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Clinical pathology of critical patient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最早於2月27日發布第一版)
  • 特價推廣《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原價25元現價5元,請分享給家人朋友,共同進群學習!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是2006年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李可。本書主要講述李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面對病人生死存亡之際,他從不考慮個人安危得失與風險,像孫思遙、邈所稱道的蒼生大醫那樣「一心赴救」,並常以數百克附子,挽救病人於無何之鄉!使劇毒之品變成了救命仙丹。無怪乎廣東一位老中醫贊李可為中醫的脊梁。
  • 【育兒】說說三種兒童新冠肺炎危重症
    我國新冠肺炎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反應差、呼吸急促。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出現類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或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等,多發生於恢復期。主要表現為發熱伴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壓或休克、凝血障礙、急性消化道症狀等。
  • 「衛健要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進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與管理
    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與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中醫經典病房主攻病種中醫參與治療率應達100%,主攻病種中醫為主的治療率應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