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則關於「洗稿」的消息,讓人大跌眼鏡。說是目前市面上的「洗稿」軟體和一些做「偽原創」的網站,可以在不改變語意的情況下對文章進行拆解,自動對段落中的文字順序進行調整、對詞語進行刪減替換,實現「洗稿」。這不就是典型的玩弄文字嗎?而且還被玩成了機器「智能原創」洗稿的程度。
這與想要通過閱讀和寫作提升自己的方法和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千萬不要去做這種傻事。
就像《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所說,讀者在分析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需要判斷作者的主旨時,首先要求讀者能讀懂那些包含主旨的複雜句子。但怎麼才能知道你讀懂了這個句子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也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每當讀到觸動自己的地方,需要就此寫讀書筆記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作者的話。需要注意的是,用自己的話重述,並不是僅僅在前後順序,或者用詞上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如同上文的「洗稿」所做的那樣;也不是用一些個人風格化的口語來改寫。這一點我自己就曾陷入過誤區,但其實這也只是玩弄文字的一種而已。
為什麼能真正用自己的話重述就是理解了作者的意思呢?
因為,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重述,意味著你真正地接收到了作者想要傳達給你的思想;更意味著你不僅讀懂了作者字面的含義,還理解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潛臺詞;甚至意味著你能夠舉一反三地加以運用,或舉出例證。
比如,「除了實際存在的事物,沒有任何東西能發生作用。」對這句話進行重述,就可能是:「如果某個東西不存在,就不能有任何作用。」它的潛臺詞可能是:「如果發生了某種作用,這個事物一定真實地存在。」。再進一步舉一反三:「只靠可能會下的雨,青草是不會生長的」。這才是真正地理解了作者的意思。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書上的複雜句子並找出它的主旨呢?
那就是運用你現有的文法和修辭知識去理解一個句子,如果文法和修辭都不能讓你徹底地理解它,就可以用上拆分的方法。把一個複雜的句子拆分成儘可能多的短句子,就能看清它到底包含著幾層意思,再套用上關係詞,就能徹底地理解了。
比如,還是舉上面那句話為例,「除了實際存在的事物,沒有任何東西能發生作用。」這句話拆分開來就是:
①有實際存在的事物。
②實際不存在的事物。
③有東西發生作用。
④沒有東西發生作用。
套上關係詞:除了……沒有……
這就推導出了如下幾個層次的句子:
①有實際存在的事物——有東西發生作用。
②實際不存在的事物——沒有東西發生作用。
③有東西發生作用——有實際存在的事物。
④沒有東西發生作用——實際不存在的事物。
句子理解到這一步,還可以進一步聯繫實際,舉一反三地理解這句話包含的主旨。如:「只靠可能有的儲蓄,一個人的存款帳目是不會增加的」;「只靠可能會下的雨,青草是不會生長的」等等。
總之,對書中重要的句子,進行重述時,僅僅在前後順序,或者用詞上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並不是真正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要想盡辦法去真正地理解作者原句子意思,才能真正地找到句子裡面包含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