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月神》折射的教育意義:讓孩子獨立,擁有自己的人生

2021-01-18 徐文聊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總是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其實這樣說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我們的同學朋友,還是周邊遇上的人,都能夠從他身上看到他的父母對他的影響。

比如說一個非常有己見的,獨立自主的人可能在他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他的影響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要泯然於眾人。

而有的人則是我們所謂的媽寶男,事事都以自己的母親為主,總是我媽怎麼樣,我媽怎麼樣,甚至到了三十好幾的年紀還是離不開母親。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平常的教育更是極為重要的。無論我們在什麼時候父母都有可能是被需要的,但是就像弗洛伊德的一本書中提到的那樣,我們應該明白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

在需要的時候出場,在不需要的時候就應該自覺主動的離開。我們這兒的需要和不需要並不是指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幫助就去依賴他們。當我們長大之後,不需要父母就踢開他們。

對於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沒有能力或者是能力不足的時候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

但是當我們完全有能力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可以再依賴父母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孩子獨立,讓他們有自己的人生。

一、《月神》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被提名奧斯卡的動畫短片——《月神》,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祖孫三代的故事,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教育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吧。

在這部短片中,故事的主角是祖孫三代,爺爺,爸爸和小男孩,三人被派去月球上打掃月亮。在打掃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分歧。三代人三種不同的思想,在碰撞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種佔據主導。

作為長輩的爺爺和爸爸都想用自己的想法去主導孩子的思維,但事實上,隨著故事不斷的發展,我們發現,最終的結果並不是長輩佔據主導,而是作為小男孩兒的自己擁有了獨立的思想。

這部短片被提名為奧斯卡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故事唯美,其中的教育也令人深思。祖孫三代的故事上有我們平常教育的身影。

作為家長們,我們總是想要將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但事實上,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求同存異。

二、《月神》故事的意義

通過這部短片,我們可以得到兩個關於教育方面的意義。而得到的這兩個意義,其實都是根據現實情況來反思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話讓我們明白其實無論是什麼片子都是根據人們的生活來反射的。而《月神》這部短片則是對我們平常教育的映射。

1.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其實從這句話我們就能夠看出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哲學家貝爾曾經說過,關於教育,我們需要理解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一棵樹和另一棵樹,一種靈魂思想和另一種靈魂思想的碰撞。

我們平常說,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重大的影響,言傳身教也是這個意思。因為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是一張白紙,具有非常強大的模仿能力。因此不論行為的好壞都會被孩子一舉一動地模仿下來。

小孩子總是渴望成長的,在他們的世界裡,大人世界是非常神奇的。他們總是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來將自己看作是大人。好像這樣就可以深刻體會到大人的世界。

就像這部短片中,小男孩兒總是模仿爺爺掏耳朵,模仿爸爸摸鼻子。孩子在無形之中會學會很多東西,還有很多小小的喜歡,而這些有一大部分都是在跟著父母的時候學習的。

現在人們總是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如果想要讓孩子安心閱讀,應該是和他一起閱讀。這個就是言傳身教的意義。當父母把著手機玩的時候,孩子自然是不想學習的。

因此,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早就想糾正的時候,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行為。如果有,那麼就需要追根溯源來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2.來自長輩的經驗之談

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總是會受到父母的各種說教。父母為孩子提供各種意見,甚至是決策,他們常常說,走過的路比孩子們吃過的米還要多。

這樣好像就有了替孩子做決定的能力,因為自己有經驗,因為自己是過來人,所以孩子們應該聽自己的話去做每一件事情。

但是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小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慢慢接觸世界的過程中也擁有自己的思維。

或許有時候真的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我們要知道,孩子們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他們需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真正的成長。

就像在這部影片中小男孩戴帽子的時候,被爺爺和爸爸教育用不同的方式戴帽子。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他喜歡的。

他們在清理月球上的星星時,從挑選工具到清理方法,爺爺和爸爸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小男孩。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小男孩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被認同。

三、通過短片學到的東西

這部極具教育意義的短片教給我們很多東西,而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下面就讓我們去提來了解一下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吧。

1.孩子的成長需要不停的探索

前人的經驗只能是借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軌跡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從零開始。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不停地探索而不是不斷地借鑑別人的經驗,就像影片中的小男孩,雖然爺爺和爸爸給了他很多經驗,但他還是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了解決辦法,這就是慢慢探索的結果。

2.用鼓勵和肯定來建立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的成長中,最重要的是信心。當他有信心的時候就有了探索世界的勇氣。在短片中,小男孩兒害怕的時候得到了爺爺和爸爸的鼓勵,最終戰勝了害怕,勇往直前。孩子們的成長就是這樣,需要父母的鼓勵才能不斷的向前。

3.家長們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代替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他替孩子做決定,但事實上,他們的決定並不是孩子需要的。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代替作用。

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也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在教育方面都應該切記做引導,而不是代替。我們教給孩子的是他面對這個世界的盔甲,還不是離開了父母之後的無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動畫《鷸》:父母教育和培養的目的是讓孩子走向獨立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畫面精緻而又溫馨,暖暖的背景,一段6分鐘的動畫,一隻萌化了的小鷸寶寶,講述出了父母養育孩子時許許多多的感悟。故事講述了一隻飢餓的小鷸,為了尋找食物,幾次被海浪拍打回沙灘,最後克服心理的恐懼以及種種困難,奔向更深的大海。
  • 豆瓣9.0的短片《月神》:在月亮上打掃星星的成長童話
    2011年,皮克斯短片《月神》上映於法國昂西動畫節,並且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在豆瓣的短片榜單上排名第八,超過58%的人打出了五星好評。不過,這篇簡短的故事不僅僅美在它的想像力,更美在它背後的教育意義——好的童話,從來都不只是給孩子看的
  • 《晴朗的一天》:他所折射出教育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晴朗的一天》:他所折射出教育的意義,你真的看懂了嗎?晴朗的一天,有一隻狐狸穿過一片大森林,當它走出那片森林時感到非常口渴。這是在《晴朗的一天》中的一句古詩。故事似乎在告訴孩子:「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動用他人物品可能要付出嚴重的代價。哪怕只是無心之舉。但作者在教育時,選擇了溫和的態度。被割下尾巴的畫面中沒有任何血腥的表現,小狐狸也並沒有哭叫著喊疼,作者有意地避開了挫折的疼痛,在提醒我們一種無痛的教育方式。」
  • 《伴你高飛》:教育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動物對自己的孩子也有著愛,我們人類與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還會去教育孩子。這教育存在的最大意義,就如這部影片所反映的那樣: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下面我將具體結合影片內容,向大家解釋為什麼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便是教育的最大意義。
  • 5部最具教育意義的電影,陪孩子一起看吧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終身事業。父母除了平時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之外,還可以通過陪孩子們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哦。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5部最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一起看看吧!推薦一:《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 疫情期間,給孩子推薦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疫情期間還有大部分的學子沒有進入校園,網課的學習枯燥乏味,一點一線的生活毫無生機,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國產影片,極具有教育意義,在釋放壓力的同時也必有收穫。一、老電影《天堂回信》至今仍然感動人心,平凡而偉大的一部電影,對於80後一代人影響深遠。
  • 奧斯卡提名動畫《月神》品月盈虧圓缺之更迭 賦孩探索選擇的權利
    身材矮小但精神矍鑠的爺爺,健壯魁梧的爸爸,和擁有清澈透明眼眸的孩子。想必這天是孩子首次登月的日子,爺爺贈予孩子一頂具有家族象徵的帽子。這儀式感的一幕標誌著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步成長和蛻變。確定了他已具備了月神的資格。
  • 「我自己來!」孩子的第一次獨立宣言,你真的理解背後的意義嗎?
    孩子開始什麼事情都想要自己做,儘管他們可能剛剛學會走路,說話都還奶聲奶氣的,行為能力基本為零,但這卻是寶寶面向這個世界、面向凡事都喜歡越俎代庖的父母所第一次發出的獨立宣言!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過:「凡是孩子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
  • 中國式教育,註定培養不出獨立的孩子,原因要知道
    因此,有很多人說:在中國教育制度下,是非常難以培養出來性格和思想獨立的孩子,然而眾人所說的中國式教育,有著這些無法忽視的顯著特點。【中國式教育有哪些特點】1、寵溺孩子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都是非常寵溺孩子的,在孩子小時候不敢放開手腳,擔心孩子在學走學跑的過程中磕到碰到。
  • 教育專家推薦:6部超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疫情期間陪孩子看看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漫長假期,學生在完成網課之餘,不妨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幾部超有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休閒娛樂的同時學習做人的道理。富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您又陪孩子看過幾部呢?下面是教育專家所推薦的6部極具教育意義的動畫電影,快去陪孩子一起看看吧!
  • 讓孩子看懂成長,讓家長看懂教育,這3部奧斯卡動畫短片你值得一看!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孩子和家長都參與其中的話題。蘊含教育意義的電影有不少,而哪些是讓孩子看得懂、讓家長看得明的好片子,奧斯卡有自己的選擇。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總是偏愛那些教育題材的作品。雖然沒有最佳影片的受到的關注度高,但是這些優秀的作品總是能出其不意的惹小編哭一鼻子。今天要說的這三部動畫短片,展現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和親子相處模式。
  • 東西方教育利弊的探討:教育,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基於教育,我們似乎一直對他存在著誤解,總是以為只有進入學校讀書、被老師灌輸知識才是教育。而對於讀書,每個家長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解,總是認為這是孩子唯一獲得自己人生的機會,拼命在乎孩子的考分,更是把高考看得重於一切,以為這是人生唯一一次可以改變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
  • 不是所有動畫片都適合孩子,真正有意義的還是這幾部
    註:18個月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看電子產品。到了18個月或者2歲以後,可以讓孩子適當接觸電子產品,家長儘量陪同孩子觀看,每天不要超過1個小時。迪士尼動畫電影一直是衝擊奧斯卡的熱門候選,出了很多經典之作,這個假期,帶著寶寶一起重溫一下也不錯。
  • 解析《2+2=5》:「標準答案」是毀滅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元兇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來的後果,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覺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有一個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需要迎合世俗的目光,找出的答案並不適合自己,而只是符合社會上的刻板要求。  白巖松曾經說過:告訴孩子標準答案,好奇心就沒了。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的眼睛裡閃爍著好奇心,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就要教育孩子跳脫出標準答案的思維。
  • 家長:如果老師像鍾美美所模仿的那樣,孩子上學的意義何在?
    如果做父母的對孩子教育乏善可陳,孩子一定會壞毛病一大堆。這就是孩子上學的第一個意義:反面意義!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父母對他的教育缺失或不良;在學校,又遇到了一個乃至幾個言行不那麼盡善盡美的教師,那他上學的意義何在?
  • 研學旅行的意義,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研學旅行,又名研學實踐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提升核心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集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文化體驗、資料搜集、專家點評、集體活動、同伴互助、文字總結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 作為孩子的父母,您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嗎
    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呢?每一個孩子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狀態和目標的權利,可是這個權利被父母剝奪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生有些家長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完成的目標,強加給孩子,強迫孩子學習不喜歡的興趣、專業,報考不喜歡的學校,父母安排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找了一個父母安排的對象,成立了一個沒有感情的家庭,想一下,這是多麼可怕
  • 讀書 | 6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教會孩子勇敢與愛(附觀影連結)
    也是這個星球上時光的記憶更是孩子成長的饕餮大餐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小學時,女兒總是不喜歡看語文課本,非常擔心她以後會不喜歡閱讀,後來才發現孩子僅僅是不喜歡課本裡改編後的文字。」有些不是專門給孩子的動畫,他們反而會更喜歡。這9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相信無論孩子還是爸媽都會收穫良多~ ♥回憶積木小屋穿越飽含記憶的磚塊,講述家庭這裡是海裡的小鎮,上漲的海水一天天淹沒著人們的小屋,淹沒著人們的過往。
  • 《晴朗的一天》:狐狸找尋尾巴的歷程中,折射出教育的意義
    《晴朗的一天》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家長應當積極引導孩子端正行為習慣小狐狸因為偷喝牛奶受到了懲罰,老婆婆答應給小狐狸一個補救的機會,設置了一個關卡讓小狐狸來通關,為了拿回尾巴,他擦乾了眼淚,勇敢擔起責任。
  • 霍啟剛曬3個孩子吃早餐引熱議:教育的意義,不是只追求物質享受
    亦或是年紀尚小的豪二代,如擁有獨立遊樂園和滑雪場的安迪。雖然這些富二代、豪二代都讓人提起來羨慕嫉妒,但這家的豪二代,只會讓人驚喜,因為這簡直是豪門二代的「一股清流」。帶孩子去嘗試農田生活,參加公益活動,尤其是母親郭晶晶的所作所為無不影響孩子的點點滴滴。對待孩子教育更是親力親為,自己能為孩子做的事情,都有父母親自來,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