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陰陽五行看運氣學說

2020-12-24 祁老師講易經

我們知道中醫講究陰陽之氣的運行,各個臟腑都保持著陰陽之氣的平衡,才保持著人體的正常與健康。

人體與大自然是一體的,互為影響的。宇宙天體的運動,海洋的運動,氣象的變化都在陰陽之氣的變化中做運動。大氣做大動,小氣做小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我們人從一出生,就像有無數條傳送帶一樣,每分每秒都降落在不同的傳送帶上。而這些傳送帶都受大自然的陰陽五行之氣影響著,每時每刻的生克變化是不一樣的。傳送帶就是運,包圍自然的陰陽之氣合到一起就稱之為運氣。所以,每個人的起程不一樣,運氣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抽獎的時候總是說看看運氣,試試手氣。這就是你的運和氣在既定的時間段所處的狀態。這在易經象理稱之為「生,旺,死,絕」之狀態。就像看股票的漲跌一樣,人的一生也是一個趨勢圖。

相關焦點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五行學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對五行學說的應用太牛了
    一切盡在五行中,是在戰國時期達到鼎盛了,還是……——一位奇門遁甲研習者運用五行學說,對文明與文化關係的闡述我們為什麼會研究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系統之上?他最主要的根基是什麼?奇門遁甲來自於陰陽學說和五行文化首先,學說是什麼?學說就是一種學問,一種說法。中國的漢字具有表意、象形,另外音也有表意的作用,漢字是多種寓意的一個綜合體。我們在解釋母語的時候,按字意大致就能夠追溯到他的根基。陰陽五行學說是預測學的理念依據,陰陽包含著五行,五行中又包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屬性都可以分為陰陽兩類。
  • 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但中國思想認為天地之別不過是陰陽之分。何為陰陽?陽源於太陽,陰來源於月亮。由此而來,陰陽是事物存在的兩種本性。它幾乎不可以明確地規定,但常常被解釋為肯定和否定、積極和消極、主動和被動等。《周易》認為陰陽是宇宙中兩種不同的元素和力量。但陽的代表就是乾元,即天;陰的代表就是坤元,即地。乾元的特性是崇高偉大,坤元的特性是寬廣厚重。
  • 運氣學說:概念、天幹甲子
    一、運氣的概念 五運六氣,主要是由「五運」和「六氣」兩部分組成的。什麼是五運呢?五運,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運動。什麼是六氣呢?六氣,即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候的變化。因為暑和火性質相同,所以運氣學說中的六氣是指風、君火、相火、溼、燥、寒。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探尋未來什麼是陰陽?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古人認為:很久以前,天地混沌未分叫做太極,太極後生兩儀,兩儀具有陰陽對立與並存性質的兩種因素或事物,兩儀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
  • 中天易學論陰陽五行
    我們知道天幹地支和陰陽全部是易學的基礎!即使命理的基礎又是風水易學的基礎!還是其他等等易學學科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第一講就講易學的第一講陰陽學說!陰陽是一個概念!他是一個詞彙!定位的詞彙!把男人定位陽!女人就為陰!這是相對的!如果南邊定位陽!北邊肯定是陰!手背定位陽!手心肯定陰了!這就是定位的五行概念!陰陽的概念!首先我們了解的就是陰陽!所有的易學的知識就是陰陽五行來結合進行推算的!
  • 陰陽五行八卦圖
    陰陽五行八卦理論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幹、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陰陽家作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屬於小眾化、邊緣化的學說。架構在術數思想基礎之上的陰陽家,具備諸子百家中最為接近當代科學的理性思想萌芽,且以五行四時等理論對自然事物運行做了較系統化的解釋。在後世發展過程中,陰陽家經歷了以兵陰陽為表現形式的全盛時期後,逐漸淪為一種邊緣文化,且不被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圈承認。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這種認識經歷了許多輝煌的歲月,也遭受了許多扭曲和誤解。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陰陽五行的本質
    五行的本質是五星。為什麼說五行的本質是五星呢?因為「行」通「星」。以《素問·天元紀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孔子家語·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素問·五運行大論》:「天地動靜,五行遷復……五行麗地」,《韓非子·飾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非數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臺數年在東也。」
  • 陰陽—五行—八卦系統的特徵
    2.八卦與五行都分陰陽,遵循陰陽之道。《黃帝內經·素問》說得好,「陰陽者,萬物之綱紀」。3.八卦與五行都納天幹地支五行學說,採用取象比類的方法,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為五類,將具有相似屬性的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並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五行規律解釋和說明事物或現象的聯繫及變化。五行學說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而這種聯繫促進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規律,生克規律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觀點。
  • 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今天我將跟大家共同學習中醫理論五行學說。首先讓我們來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人一生氣就會胃痛、胃脹,甚至會出現唉氣頻頻?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人會越累越睡不著?這個人通常會描述已經精疲力竭,但就是睡不著。要回答上述的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中醫理論五行學說中去尋求答案。五行學說,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學習。首先是五行的基本的概念。
  • 十二地支配陰陽五行
    十二支是取地上的五行構成的,地上有十二節,即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一晝夜)有十二時。以五行配十二節、十二時,就是十二支,所以十二支又叫地支。以五行配十二節、十二時是:亥、子為水;寅、卯為木;巳、午為火;申、酉為金;戌、醜、辰、未為土。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何為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地萬物理解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開啟宇宙萬物的一個秘密通道或者說鑰匙。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核心
  • 太陽曆與陰陽五行——「太陽與中華文化」之一
    「科玄之爭」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被眾多研究者忽略了,這就是:文化本土派,也視陰陽五行為玄學。肯定中華文化,否定陰陽五行,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徵。請看以下例證:   1.梁啓超先生批陰陽批五行。梁先生在《陰陽五行說之來歷》一文中說:「陰陽五行為兩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直至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今當辭而闢之。」
  • 中醫學哲學觀之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五行的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認識世界、解釋宇宙變化的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的系統論與方法論。一、五行的概念與歸類(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屬性及其運動變化。二是推演絡繹法,是根據已知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其五行歸屬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屬木,而肝和膽相表裡,在形體上與筋關係最密切,開竅於目,其華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膽筋目爪在五行均屬於木。(2)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 周易陰陽五行太極八卦
    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中。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如果說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陰陽是內容,五行是形式。陰陽互存互變,五行相生相剋,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陰陽五行」哲學觀對中國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醫學和武學等影響巨大。比如,雷電被解釋為「陰陽相激為電」;地震被認為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在中醫中,有「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心屬火」的五行觀。
  • 來看八字測命的基石:陰陽五行
    上一篇已經給大家介紹了什麼是四柱八字,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和八字息息相關的屬性,即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一個總稱。陰陽學說最早見於《國語·周語》,是我國古代的對立統一論,五行學說則是我國古代的唯物論,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將二者相融合,於是就有了陰陽五行。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五行」有沒有過疑問,為什麼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呢?
  • 一個圓圈帶你了解陰陽五行
    在中醫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裡,最難以理解,也最受現代科學詬病的,恐怕就是陰陽五行學說,有人說它是迷信,有人說它是最高哲學,其實本質上,它不過是古人研究這個世界的一個分類法,沒那麼神秘,也絕不是迷信。清朝御醫黃元御被後世醫家認為是對五行理解得最深透的一位大家,故有「學醫不讀黃元御,五行生剋迷蹤趣」的說法,今天咱們就跟著黃宗師的指點,了解一下陰陽五行吧!其實很簡單,它就是一個圈兒:首先是脾胃,脾胃屬土,它的位置在中間,就是圓心。脾主運化,它消化了食物之後呢,運化成了氣血,就把它送到左邊的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