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喪》

2021-02-21 十一號信封

何為喜喪?

   「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電影名字叫做喜喪,大半夜守在電腦旁看完,幾度哽咽,其中摻雜諸多情感,不僅僅是心酸,還有深深的無力感,感受最多的卻是真實,太真實了,感覺電影中出現的那一幀幀畫面,一幕幕場景,都像就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發生在我們村裡的一樣。

    這部 電影整體上剔除了粉飾,將心酸真實的現實問題近乎赤裸的展現。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加持,但是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像利劍一般深深扎進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以喜襯悲,令人唏噓!

    電影開頭是86歲的老奶奶林郭氏由於腿腳不便在門檻處摔倒了,由此便引出了之後一系列的故事。其實說實話,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這也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因為之前從鄰居大爺大娘口中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繼續往下看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強烈的窒息,無奈,以及哽在喉嚨裡想說卻說不出的深深無力感。老奶奶在各個兒女家被中轉伺候時的種種事情,兒女的種種舉動都令人氣憤又心酸。記憶最深的是老奶奶的女兒問她:「娘啊,你想死嗎?」老奶奶低著頭說著「不想死也得死啊」。她的兒女們在生存的壓力下近乎泯滅了人性,一句一句扎心的對話,言語間對於老人存在的多餘。難道他們都是惡人嗎?他們都罪不可赦嗎?答案似乎也沒有辦法完全肯定。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被生活蹂躪到麻木恣睢的可憐之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生活中都有跡可循,並不突兀。其中可悲又極具諷刺的是,老奶奶得了「笑病」,就像《小丑》中的亞瑟一樣,情緒一激動她就沒有辦法,控制不住地發出瘮人的笑聲,這笑更像是一種極端痛苦下的無力反抗,哭笑不得的嗚咽。最後已經住在牛棚裡的老奶奶在問到養老院第二天會來接她時,她似乎已經想好了自己的歸宿,她把身上值錢的東西都給了兒孫們。她看著跪在自己跟前懺悔的兒子,依舊低著頭,嘴裡一直說著,不怪我兒…最後她從懷裡掏出一沓子鞋墊,說讓他們兄弟幾個分了。最後的那個夜晚,她把自己的臉洗乾淨,梳好了自己的頭髮,可以看出她一生也是個體面人,雖然不能體面的活著,但是她想著體面的走,忽明忽暗的那盞燈,似乎也暗示著老奶奶最後的歸宿。她拿起兒子放在板子底下的老鼠藥。還依舊跪在地上,對著被兒子摔碎的觀音像,一遍一遍的祈禱著,願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

     天亮了,最後一次她倒在了牛棚的地上,手上攥著的是他們一家人的全家福。

    看見的人沒有詫異,沒有哀悼,沒有任何別的反應,所有人都是漠然,漠視,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故事很真實,但結果卻是沒有能夠喚醒那些早已腐朽不堪的靈魂。即使最後的最後,組長厲聲質問幾個子女以後,大家也依舊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忘記了這一切。在喪宴的臺子上跳著豔舞,臺下的人麻木的歡笑著覺得很開心。結尾處,那個二媳婦已然也到了遲暮之年,同樣的過程,她也摔倒在了門檻處,至此故事戛然而止。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一切並沒有結束,這是無法逃脫的循環,命運。明天故事依舊周而復始……

     故事不長,這也不是杜撰所得,它是許許多多農村也包括城市真實發生的事情,這種現實到近乎赤裸的劇情,也許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許這一切此時此刻就正在發生著……

    「葬禮的喧囂現實恰如夢境般的恍惚,而夢魘的無序雜亂又正像現實際遇的迷亂」

相關焦點

  •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2020-11-02 20:56:11 來源: 高廣銀 舉報   「喜喪
  • 《喜喪》:一部獲獎卻不敢大肆宣傳的電影背後藏著怎樣冰冷的人性
    這個場景來自於一部名為《喜喪》的電影,這是一部在豆瓣上擁有高達8.6的評分,卻依然少為人知的電影。電影的開場,伴隨著鑼鼓喧囂,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出現在畫面中,老人名為林郭氏與林郭氏平靜離開相反的,是她熱熱鬧鬧的葬禮,因為林郭氏愛聽戲曲,村裡請來了所謂的戲曲表演者,喧鬧的音樂和老人黑白照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村民沉浸在節目之中,無人傷感,這就是所謂的喜喪
  • 喜喪:老人去世兒女面露悅色,看似荒誕的電影,是對人性的諷刺
    最近看了這樣一部電影,文藝片,《喜喪》。觀影后,我個人的感觸還是很大的,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希望點開文章的你,給我幾分鐘的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單看電影的名字,很多人會認為這講得是一個長壽老人的故事,畢竟「喜喪」是有特定受用對象的。
  • 【電影】《喜喪》自欺 | 娘,你恨我不?
    《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清稗類鈔》《喜喪》是2015年12月上映的一部電影,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並不多,但在豆瓣上的評分卻高達8.4.這部電影的投資成本很低,演員也是非專業的,但導演以偽紀錄片的形式還原給我們一個很真實的故事,將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堂而皇之的放在陽光下接受洗禮。
  • 《喜喪》:最殘酷的鄉村養老圖景
    第70屆坎城電影節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展映的華語片《喜喪》首爆片段。近幾年,《心迷宮》、《中邪》等小成本鄉村題材的電影質量上乘口碑不錯,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喜喪》可能在各個方面更類似徐童的紀錄片「遊民三部曲」。
  • 喜喪
    《清稗類鈔》「喪祭類」載:「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老北京人謂「喜喪」是「福壽全歸」。即全福,全壽、全終。此基本條件缺一不可:全福系生前自家門內「螽斯衍慶」,人丁興旺,形成一大家族;全壽系亡人滿八九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全終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
  • 農村辦喜喪,3個條件必不可少,缺一不算
    農村辦「喜喪」的並不少見,那種場面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唱歌跳舞又是禮花炮,這樣的喪事一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辦喜喪,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喜喪是有條件的,如果不滿足3個條件這喪就不能算是「喜喪」!據了解:喜喪的第1個條件就是亡人需滿80歲或以上,即便是最低也要超過「古稀」70歲,但這也只能算是勉強,亡人的年齡越老就越符合「喜喪」。那麼第2個條件就是亡人的家族一定要人丁興旺,已經是一個大家族,而亡者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第3個條件就是「善終」。
  • 【電影】《喜喪》——生活的窘迫讓人忘記了如何去愛
    好久沒有給大家推薦過電影了,這不,這兩天小編又看到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喜喪》,來與大家分享。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其實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面,人的平均壽命非常的短。根據數據統計,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們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所以現在人們稱之為喜喪是有一些條件的,不是所有去世的人都能達到這樣的條件。首先年紀必須是在90歲以上,其次必須是無病無災的的情況下去世,再有就是家裡至少四世同堂,最後他們去世的時候,自己的兒女都還在世。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稱之為喜喪。  當然,其實在農村裡面,有時候一個老人去世,很多人也會這樣死了比不死好。這是為什麼呢?
  • 苦命與喜喪:農村老人最後的畫像|故事FM
    今年上半年,我們的製作人梁珂在一場放映會上認識了獨立電影導演張濤(微博@張濤導演),張濤所分享的是他的長片處女作
  •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這幾天,韓國的一部電影《老婦人》可謂是近期最熱的一部電影了。無論是電影題材本身,還是關於這部電影自身的故事,都很值得讓人好好討論一番。《老婦人》這部電影老孟之前也聊過,講的是一個69歲老人被29歲的助理理療師侵犯後的故事。
  • 97歲的老人離世,我們老家叫「喜喪」
    圖文:朱迅翎在我們蘇北農村沛縣老家,白事分痛喪、悲喪、喜喪。痛喪乏指幼年夭折;悲喪,死於非命;喜喪,年邁高壽老人。今天,奔喪大屯的大嫂,她高壽九十七歲。見面,說出口的一句話,九十七歲了,喜喪!喜喪!喜喪呀!喪屋喪棚哭兩聲,也沒人拉,自動起身。出離喪屋喪棚,又說又笑,天南海北,胡扯一通。假如是痛喪,白髮人送黑髮人,跟著傷心流淚,痛心疾首,捶胸頓足!我有理由相信,大嫂此刻已經風風光光的在天堂的樂園裡,因為,她這一輩子,與人為善,活得問心無愧。大家在閒聊中,禁不住又想起她生前的許多好處來。
  • 《喜喪》86歲的老人被逼著喝老鼠藥自殺,可憐又可悲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子孫滿堂的老人年滿八九十歲後自然死亡,可以稱之為喜喪。子孫後代們會請團隊搭臺子,跳舞唱歌,喪事喜辦。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喜喪》:86歲老太,6個子女,晚年被迫住牛棚,吃老鼠藥自殺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給二大媽推薦了一部國產高分電影《喜喪》,在這部電影裡雖然沒有一位專業演員,但是裡面呈現的故事卻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中最自私醜陋的一面。電影《喜喪》的主人公是一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她和孫子住在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她一共有子女六人,可是丈夫卻在她35歲那年去世,當時她最小的孩子才9個月,最大的那個13歲,從那以後她就靠要飯,一人撫養6個孩子長大。
  • 電影《喜喪》,值得一看
    按照老風俗,兒孫們給她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喜喪。生活重新開始,又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
  •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腦筋急轉彎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如果是老爺,那說明他是一個老人。老爺當中加了一個「太」字,那就不得了,那就表示這位老人已經很老了,德高望重,在家族中很有地位。嗯,高老太爺已經一百歲了,在一百歲的時候死了。
  • 大媽在殯儀館前跳廣場舞送別老人 這能理解成……喜喪嗎?
    大媽在殯儀館前跳廣場舞送別老人 這能理解成……喜喪嗎?時間:2020-10-23 14:07   來源:大河報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媽在殯儀館前跳廣場舞送別老人 這能理解成喜喪嗎? 一群大媽穿藍衣紅褲在殯儀館跳舞,大媽們統一穿著紅褲子藍上衣,伴隨著音響設備放出的音樂翩翩起舞,神情放鬆。
  • 電影裡的「道」:《喜喪》的無法直視,輪迴的沉重之業
    電影《喜喪》講了一個老太太的故事。老太太年輕時候老公去世,靠乞討養大了6個孩子。老了以後,電影圍繞養老的問題進行。大概的劇情就是老太太老了,子女們安排她去養老院,手續都辦好了,但床位不夠,老人自己也不願意去。暫時由子女輪流照顧。後來終於有了床位,老太太在進養老院的頭一天晚上自己自殺了。
  • 《喜喪》:毫無修飾的鏡頭下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甦醒的禮義孝道
    《喜喪》是70後導演張濤的成名之作,他作品不多,大部分是刻畫現實生活的作品,而這部《喜喪》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是國產影片中的佼佼者,說它好並不是因為它得了多少獎,或者評分有多高,而是看完之後內心被它的真實感所震撼,和一種似曾相識的感。這部影片的劇情名義上是虛構出來的,但你我都知道這是千萬事實的縮影。影片裡的角色包括主角大多沒有姓名,或者說他們的名字叫「你我身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