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喜喪?
「喜喪」,「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電影名字叫做喜喪,大半夜守在電腦旁看完,幾度哽咽,其中摻雜諸多情感,不僅僅是心酸,還有深深的無力感,感受最多的卻是真實,太真實了,感覺電影中出現的那一幀幀畫面,一幕幕場景,都像就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發生在我們村裡的一樣。
這部 電影整體上剔除了粉飾,將心酸真實的現實問題近乎赤裸的展現。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加持,但是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像利劍一般深深扎進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以喜襯悲,令人唏噓!
電影開頭是86歲的老奶奶林郭氏由於腿腳不便在門檻處摔倒了,由此便引出了之後一系列的故事。其實說實話,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這也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因為之前從鄰居大爺大娘口中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繼續往下看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強烈的窒息,無奈,以及哽在喉嚨裡想說卻說不出的深深無力感。老奶奶在各個兒女家被中轉伺候時的種種事情,兒女的種種舉動都令人氣憤又心酸。記憶最深的是老奶奶的女兒問她:「娘啊,你想死嗎?」老奶奶低著頭說著「不想死也得死啊」。她的兒女們在生存的壓力下近乎泯滅了人性,一句一句扎心的對話,言語間對於老人存在的多餘。難道他們都是惡人嗎?他們都罪不可赦嗎?答案似乎也沒有辦法完全肯定。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被生活蹂躪到麻木恣睢的可憐之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生活中都有跡可循,並不突兀。其中可悲又極具諷刺的是,老奶奶得了「笑病」,就像《小丑》中的亞瑟一樣,情緒一激動她就沒有辦法,控制不住地發出瘮人的笑聲,這笑更像是一種極端痛苦下的無力反抗,哭笑不得的嗚咽。最後已經住在牛棚裡的老奶奶在問到養老院第二天會來接她時,她似乎已經想好了自己的歸宿,她把身上值錢的東西都給了兒孫們。她看著跪在自己跟前懺悔的兒子,依舊低著頭,嘴裡一直說著,不怪我兒…最後她從懷裡掏出一沓子鞋墊,說讓他們兄弟幾個分了。最後的那個夜晚,她把自己的臉洗乾淨,梳好了自己的頭髮,可以看出她一生也是個體面人,雖然不能體面的活著,但是她想著體面的走,忽明忽暗的那盞燈,似乎也暗示著老奶奶最後的歸宿。她拿起兒子放在板子底下的老鼠藥。還依舊跪在地上,對著被兒子摔碎的觀音像,一遍一遍的祈禱著,願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
天亮了,最後一次她倒在了牛棚的地上,手上攥著的是他們一家人的全家福。
看見的人沒有詫異,沒有哀悼,沒有任何別的反應,所有人都是漠然,漠視,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故事很真實,但結果卻是沒有能夠喚醒那些早已腐朽不堪的靈魂。即使最後的最後,組長厲聲質問幾個子女以後,大家也依舊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忘記了這一切。在喪宴的臺子上跳著豔舞,臺下的人麻木的歡笑著覺得很開心。結尾處,那個二媳婦已然也到了遲暮之年,同樣的過程,她也摔倒在了門檻處,至此故事戛然而止。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一切並沒有結束,這是無法逃脫的循環,命運。明天故事依舊周而復始……
故事不長,這也不是杜撰所得,它是許許多多農村也包括城市真實發生的事情,這種現實到近乎赤裸的劇情,也許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許這一切此時此刻就正在發生著……
「葬禮的喧囂現實恰如夢境般的恍惚,而夢魘的無序雜亂又正像現實際遇的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