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淚的牽掛:異鄉山東人 思鄉情切

2021-01-14 山東頻道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帶淚的牽掛,讓我不敢給家人打電話

新華社西寧1月31日電題:帶淚的牽掛,讓我不敢給家人打電話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已有9個年頭,韓浩沒有回家過年了。他說,對於春節,其實就像過周末一樣,心裡會有期待,但過完了還得調整心態,回到訓練的主業。

28歲的韓浩來自山東棗莊,目前是青海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體工一大隊的運動員,訓練項目為自由式摔跤。2014年,他曾獲得該項目全國冠軍賽125公斤級季軍。

農曆大年初三,記者到多巴基地採訪時,韓浩正和隊員們一起踢足球。「因為自由式摔跤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項目,除了力量訓練外,足球訓練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增強我們的身體協調性和體能。」韓浩說。

自由式摔跤隊教練薛品邦說,從大年初三,整個隊伍就恢復了訓練。早晨6點,隊員們就要出早操,9點起開始實戰對抗和體能訓練,下午3點進行力量和身體協調性訓練等。春節期間,隊員們每天訓練的時間約為6小時。

韓浩說,因為春節只有兩天的假期,隊裡外地的隊員們都不能回家,大年三十,約50名外地的隊員們聚在一起過春節。

「平時還好,想家的時候能忍,到了春節,特別想家裡的父母,大年三十晚,隊員們一起唱歌、做遊戲、跳舞,但狂歡後回到宿舍,感覺內心是孤單的,哪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好啊!」韓浩說著,表情有些失落,「以後等我退役了,一定要回到父母身邊,好好孝順他們,感覺欠他們的太多了。」

韓浩的隊友盧玉瑩是哈尼族,來自雲南紅河州綠春縣,13歲起練習自由式摔跤,10多年前,在教練的推薦下,從雲南來到青海訓練。

「剛開始來這裡很不適應,那時候也小,很想家,訓練4個月後,我還想『逃回』到雲南,最後被教練發現了,鼓勵我好好訓練,如今,青海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盧玉瑩說。

相關焦點

  • 一首羈旅思鄉詩,孤身遠行,只是少年,卻漂泊繁華外鄉,格外悽涼
    因此,產生了文學詩詞上的一大類,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主要是羈旅客居他鄉的遊子所寫,用以表達漂泊流浪之感、蒼涼孤獨的心境以及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意。羈旅思鄉詩有許多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等。
  • 家,讓異鄉打拼的腳步忙碌而踏實
    家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溫暖,還讓異鄉打拼的腳步忙碌而踏實。     無論在哪,家是牽掛     2月12日,杭州。無論走多遠,家,始終是心裡那份深深的牽掛和眷戀。     路途雖遠,回家過年     車窗外,景物越來越熟悉。看到高速公路前方「距離牡丹江12km」的指示牌,原本在副駕駛上半躺著的劉東坐直了身板。此時,廣播中熟悉的薩克斯經典曲目《回家》,讓哥倆不禁相視一笑。
  • 永遠的《思鄉曲》
    思鄉,是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過的一種情緒體驗,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悠揚、宛曲、卻帶點兒悲涼的旋律,勾起人無限的思緒。這是一個離鄉者在一條河邊的思念,是一個遠遊者看到月圓時的惆悵,是一個漂泊者聽到秋蟲響起時的感傷。
  • 李子恆的思鄉曲
    提起李子恆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陌生。這位臺灣著名音樂人曾為小虎隊、紅孩兒、蔡幸娟、江蕙、蘇芮、姜育恆、王傑等歌手寫下了傳唱甚廣的歌曲。李子恆後期的那些思鄉音樂,比起他寫過的那些流行歌,似乎熱度消減了不少。經過多年的沉澱,後期李子恆創作了《母親的容顏》、《落番》、《回家》幾張反映臺灣景象與傳遞思鄉情懷的專輯,李子恆借著他的音樂,向人們講述一個遊子的思鄉之情。李子恆,金門人,十六歲離開金門乘船前往臺灣就讀,此間由於思鄉情切,曾回到金門就讀過一段時日,後又去到臺灣繼續學業。
  • 關於思鄉的詩句詩詞帶白話文意思
    ——白居易《望月有感》白話文意思: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二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白話文意思: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三、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桐搖落故園秋。
  • 《三十而已》異鄉工作感觸深 江疏影劇中淚思鄉情
    跟《三十而已》中所飾演的王漫妮同樣異鄉工作報喜不報憂,江疏影追夢路上認清目標、時刻保持清醒,確保自己不「迷路」。被角色打拼經歷觸動江疏影被角色的異鄉打拼經歷觸動,勤奮獨立、有責任感及對待感情寧缺毋濫,並且能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她認為自己跟王漫妮的性格共同之處。不同的是,她自認比王漫妮更理性,現實生活若遇到像梁正賢這種劈腿的「渣男」,態度會更強硬,不會給他花言巧語的機會。
  • 思鄉的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賞析  這首是宋之問(此詩作者一說是李頻,此從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鑑賞辭典》)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詩意在寫思鄉情切,但卻正意反說,寫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消息,擔心聽到壞的消息,而傷了好的願望。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三首詩詞賞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異鄉:他鄉、外鄉。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佳節:美好的節日。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 永遠的《思鄉曲》——夢牽魂縈故鄉情
    馬思聰,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而馬思聰的名字,往往同《思鄉曲》聯在一起。 馬思聰早年曾就讀於法國的巴黎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 思鄉,是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過的一種情緒體驗,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
  • 張籍思鄉情最濃的一首詩,寥寥數語寫盡濃濃鄉愁,不愧為千古名作
    秋思張籍在這首古詩當中,委婉的傾訴了對於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但是在看似輕描淡寫之間,卻又表達出了一種非常難以割捨的牽掛,在平平淡淡中含帶著滿心的深情。同時這也體現出了,他作詩的高超境界,褪盡浮華,始見真章。不用任何修飾的言語,只寫心中最真實的感受,和一些最自然的舉動。如此便構成了,這首寫盡鄉愁的千古名作,真可謂是功夫在詩外。秋思唐代: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 異鄉闖蕩,牽掛的是家,家是溫馨的
    首先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身體健康,父母的健康是對子女最大幸福,為了生活每年和家人相聚的時間很少,希望在異鄉的人們抽空多回家陪陪父母,父母年紀越來越大,需要的是陪伴,讓父母的晚年能夠開心快樂,這麼多年在異鄉闖蕩著,和家人的相聚很少,每個父母理解,因為每個家庭都要生活,但父母心裡多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離自己近點
  • 《風語日記》李誠儒盧星宇獨白筆者思鄉之情
    網易娛樂2月2日報導 只有身在異鄉才會體會到思鄉之情。在外的人和物就像飄在空中的風箏,線的另一端總有人在牽掛著你,也有著你所思念的人事物……將於2月3日播出的由湖北衛視聯合北文傳媒製作播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風語日記》第七期節目中,李誠儒、王志飛、盧星宇、張師僮四位日記獨白者將為觀眾帶來「月是故鄉明」主題的日記故事。
  • 虎牙哥——這一首《老山東》唱出多少思鄉情!
    由梁宏達老師為愛徒虎牙哥監製的主打歌曲《老山東》全線發行,表達了虎牙哥漂泊在外多年,對故鄉的摯愛和對親人的牽掛之情。這首歌唱出了山東人的豪情,仗義,熱情和歷經的滄桑感。作詞:徐嘉陽作曲:喜波/徐嘉陽出品:胡希星策劃:孫旭東統籌:陳元波/馬中成推廣:焦亞紅/許國彥/張曉鳴/陳盒發行:青島光合影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裡有煎餅卷大蔥這裡有打虎的英雄這裡有鐵道遊擊隊打他個漢奸鬼子兵這裡的人吶說話直
  • 白冰冰推國語新歌《思鄉人》 深情演繹兩岸情
    作為此次專輯的首波主打歌,白冰冰也首度破天荒演唱國語新歌《思鄉人》,在這一首溫情又充滿鄉愁情懷的歌曲裡,白冰冰用動情的歌聲演繹出一段長久以來縈繞在兩岸,那濃濃而又感人的思鄉情愁。作為新專輯主打歌之一,《思鄉人》就是這樣一首極具白冰冰個人風格的溫情歌曲,在曲風上這首歌曲有著昔日「臺式歌曲」的印記,旋律響起的那一刻仿若將人帶回昔日美好的年代,那段漸漸遠去的時光。
  • 中秋節思念親人的詩句古詩說說 中秋表想家思鄉的句子
    中秋節思鄉的句子     8.蘇軾: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9.米芾: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10.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飄啊飄,搖啊搖,無根的野草」——草根女孩漂泊異鄉的清明哀思
    很奇怪,老天爺總是愛在這個時節下雨,孤獨的人兒也總會在這個日子思鄉流淚,尤其漂泊異鄉的草根女孩,比平日增添更多惆悵和憂傷。漂泊異鄉的草根女孩,不像穩定在家鄉的女孩們,可以隨家族父兄長輩們一同去給故去的親人掃墓,不論有沒出嫁,只要心中有懷念的人,每年的清明都有機會去憑弔、去寄託哀思,想說的話、想敘的舊、未解的結和未了的情,都能有寄託之處,仿佛親人們不曾離開,在同一片天空繼續關愛著你。
  • 關於思鄉的古詩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李頎:《古意》) 12、南山截竹為篳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飈風中自來往。枯桑老柏寒颼遛,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當時,安祿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杜甫的幾個弟弟都分散在這一區域,由於音信不能相通,在憂慮和思念下,才寫出了這首詩。※譯文街上傳來宵禁的鼓聲,也傳來秋天邊塞的大雁孤鳴。轉眼就到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在故鄉看上去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