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後半生:不風流,不浪漫,倒是潦倒悲摧伴餘生
說到明朝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我們的眼前總是浮現出這樣的一個大才子形象: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浪漫非凡。他一生既有才,又有財,坐擁九老婆、三笑點秋香,逍遙快活似神仙。這個高富帥,似乎一天到晚就幹五件事:吟詩、作畫、喝酒、泡妞、旅遊!他才是人生的第一大贏家呢!
可是,事實恰恰相反:唐伯虎的一生其實既不風流,也不浪漫,而是潦倒悲摧伴隨後半生。
一、幼年時,出身富裕平民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出生於蘇州皋橋。其父唐廣德,是開酒館的小老闆,其母丘氏為當地小家碧玉。只因出生那年為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又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稱唐伯虎。童年時代,他還在自家店裡當過下手,可見他並不是什麼銜著金鑰匙出生的闊少。
二、19歲時,娶同鄉徐氏為妻——不久,徐氏因生產大出血而死,幼子沒幾天也夭亡。
三、25歲時,一年之內連死四名親人:父、母、妻、妹。
四、30歲時,坐大牢——考中解元後的第二年,29歲的唐伯虎躊躇滿志地進京參加會試,一路水運,坐船遇見了同去趕考的江陰巨富公子徐經(就是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兩個人很是投緣:緣於唐有大才,然囊中羞澀;徐有大財,然文採不足。故二人各取所需,相互照應。
那年,主考官是禮部右侍郎程敏政。這位程大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學問,故意從四書五經的犄角旮旯裡挑了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的內容,出了一道很偏的考題,偏到大多數考生都不知道怎麼動筆,還有人交了白卷!但唐、徐二人,是答完了交卷的。
有個小插曲:在開考前的頭天晚上,年少輕狂、才華橫溢的唐寅在一幹考生的眾星捧月下,正顧盼神飛,侃侃而談,在發表他的考題猜想。真是神了,第二天試卷上的真題居然十分接近!
這下子,那些落榜考生很是不服,一致懷疑二人賄考,於是聯名上書。正好諫臣華昶與主考官程大人平時就不對勁,於是也趁機舉報洩題,朝廷上下一片譁然!弘治皇帝聽後非常震怒,隨即把三人抓進大獄,用上嚴刑。結果查下來,徐的確賄賂了家童,但主考沒洩題,唐徐二人也根本沒錄上。關了一年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最後處理成:主考削職為民;二人釋放回家,終身禁考;舉報諫官降職。
五、31歲時,第二個老婆捲款跑了——經過此次牢獄之災,唐從此對人生灰心失望至極,開始遊山玩水,排遣苦悶,足跡遍布浙、皖、湘、鄂、閩、贛等省。在外遊蕩了一年多,銀子花光了,最後不得不硬著頭皮回家。到家一看,空空蕩蕩,了無人煙——第二個老婆攜款跟人跑了。他又氣又累,大病一場,性情隨之大變,縱酒澆愁,破罐破摔,狎妓聚飲,放浪形骸,自甘沉淪。
六、35歲時,娶蘇州名妓沈九娘——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他娶患難中的紅顏知己,時年31歲的沈九娘。二人賣畫為生,相依為命。38歲時,買了一處院子,修建築成蘇州金閶門外著名的「桃花庵」(今桃花塢大街)。這時期,也許是唐寅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他潛心作畫,與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飲酒對詩。後沈九娘為他生下女兒桃笙。取名「桃花庵九娘」,就是後來《唐伯虎點秋香》中衍生出來的主角。但這平靜的日子也沒維持多久。
七、42歲時,年僅38歲的沈九娘病逝——此時,他看破紅塵,再未娶妻,帶著女兒桃笙生活。後皈依佛門,自號「六如居士」。
八、45歲時,裝瘋賣傻逃大難——由於家庭的變故,他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就在這時,江西南昌的藩王——寧王朱宸濠,派人來重金聘他去做幕僚。鬱悶了十幾年的唐伯虎,覺得時來運轉了。然而,沒過多久,他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寧王要謀反!之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原來是天大的陷阱!怎麼辦呢?情況危急,人是走不掉的了。到底是有才的人,唐伯虎突然「癲癇病」發作,裝瘋賣傻:喝黃尿,吐白沫,拿著大便到處抹!1515年3月,寧王以為他真的瘋掉了,就把他趕了出去。他終於逃脫了殺身之禍。
回到蘇州老家的他,就只能靠賣畫為生,過著清貧悽苦的生活。
九、54歲時,貧病交加撒人寰——明嘉靖二年(1523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在一次朋友聚會時,看見蘇軾真跡一詞中有這二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深深地觸動其靈魂,他百感交集,回家後就臥床不支,很快走完了他風雨坎坷的一生——去世時,無錢安葬,親友王寵、祝枝山、文徵明等湊錢把安葬在桃花塢。
離世時,他寫了一首「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陰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他真的從此不在人間漂泊了。
那麼,為什麼傳說和影視把他描繪成「風流倜儻高富帥,逍遙快活似神仙」的形象呢?這跟下面四個因素有關:
一是跟他天資有關——這傢伙自幼聰敏,過目成誦,熟讀四書五經,博覽諸子百家,故在16歲時能考得全蘇州秀才第一名!一下子成了蘇州全城的當紅大咖。
正因為16歲時的神童名聲廣為傳布,當時為吳門畫派代表人物——大畫家沈周看重,收他為徒。這傢伙也真聰明,在繪畫上進步很快,畫山水,畫人物,無不一學就會。從此在畫壇上聲名也鵲起。這還沒完——
28歲時參加應天府(現南京)鄉試,又中解元(第一名)。前半生兩獲冠軍,人生如此精彩,他自然狂傲傲、飄飄然了: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發榜後,他旋即流連歌舞場中,宿妓喝酒,放浪形骸,得意忘形。好友祝允明、文徵明都勸他要注意點形象,別太傲驕。可能是失去親人、無人管束吧,此時的他,誰的話都聽不進去。
二是跟他個性有關——因為連中二元,又畫得一手好畫,如此出眾才華,名震大江南北,春風大得意,言行不免狂放。再加上他一生喜愛桃花,故人們推斷他桃花運連連,大美女多多,也合情理。
三跟「九娘」名字有關——作為江南第一大才子,文人常花心,豔遇緋聞多,自然引得人們如此推理:這傢伙風流瀟灑,人到中年娶個美眷叫「九娘」,怎麼看前面應該還有八個吧?因此社會上就誤傳他娶了九個老婆。
四跟他的遭遇有關——一年之中連死四個親人,坐過大牢,永不能參加科舉,老婆跑了,喝過尿、吃過屎,逃過大難……,人生如此一連串的巨大打擊,誰能受得了?於是索性躺倒,天天借酒澆愁,終日沉迷煙花柳巷。為了生存,他不得已賣文賣畫為生,尤其是畫仕女,甚至畫裸女,這樣可以換來更多的錢。對科舉、對權勢、對功名等封建社會所趨之若鶩的高貴价值,開始採取蔑視和對抗的態度,並有意識強化一己「狂誕」形象……這些,似乎都可理解。
後世人們其實只注意且放大了他的風流荒唐日子。所以,種種傳說便虛構開來。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三笑點秋香」的故事了——
說有一天,唐伯虎正在河邊作畫,漸入佳境時,有一美女闖進了他的視線:一位名叫秋香的姑娘站在船頭,從他眼前飄過。而且她看到唐時,還嫣然笑了一笑。這一笑,就把老唐的魂兒勾出了竅——他停下畫筆,怔怔地看著那隻載著青衫美人的小船遠去……突然,他拋下一切,租了條船,快速直追過去。
後來,為了秋香,他賣身為奴,進入華府,終成總管。在華老爺與夫人的恩準下,華家所有的丫環,任他挑選。於是,百花叢中點秋香,雙飛雙宿任飛翔。
這故事儘管迷人,可惜並不是發生在唐伯虎身上。據明人筆記,那個為了婢女賣身為奴的人,其實是嘉靖年間的書生陳立超。而華府裡的秋香,也比唐伯虎大十幾歲,是唐大媽級的阿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