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兩大咖啡品牌究竟孰對孰錯?

2021-02-12 品牌內參

後臺回復「廣告」免費領《20000幅最經典的廣告合集》

作者 | 葉子棟(品牌內參主筆)

來源 | 品牌內參(ID:brand180)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最近,市場傳出消息,瑞幸咖啡計劃在香港尋求IPO,相關投資銀行已開始為其準備上市資料。

再說到連咖啡。

市場傳出連咖啡在上海一些核心地區的日單量,從每日的兩三百單下滑到50多單,並且還爆出拖欠供應商貨款。

儘管連咖啡的創始人回應稱「純屬子虛烏有」,但可以確定的消息是,連咖啡將在全國關閉30%的門店,不禁還是讓人浮想聯翩。

難道這場網際網路咖啡的爭奪,瑞幸贏了?

瑞幸「燒錢」,錢來自哪裡?

瑞幸為什麼要選擇上市?

因為就在前不久,瑞幸剛完成了2億美元的B輪融資,整體估值達到了22億美元。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看瑞幸「燒錢」的速度。

在完成了2000家門店的布局之後,瑞幸咖啡計劃2019年再開設2500家門店,總計達到4500家。

儘管表面上看,瑞幸稱虧損是一種戰略選擇。可是,如果按照2000家門店一年虧損8.7億元計算的話,那麼4500家門店的虧損額可能達到20億元。

這可不是比小數目。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燒錢」速度,瑞幸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得啟動下一輪融資。

明白了這點,也就能夠理解為何僅僅成立兩年的瑞幸,就迫不及待的啟動上市計劃了。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即使瑞幸未來可以賺錢,但必須得熬過「燒錢」這個冬天。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看,2019年或許是經濟環境最惡劣的一年,所有的投資機構都會「勒緊褲腰帶」。

所以,瑞幸急需資本市場為其「輸血」。

第二、一旦上市成功,就意味著瑞幸咖啡的內部問題,成為了公眾問題。有了社會投資者的入場,即便瑞幸連連虧損,也會有人為之買單。

第三、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時,為原有投資者建立起退出機制。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瑞幸只有不斷的狂奔,才能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只有獲得了更大規模的融資,才能反過來繼續狂奔下去。

這是宿命。

燒不起錢的連咖啡,只能「盈利當先」

想必很多人會問,既然速度可以解決虧損帶來的問題,那為什麼連咖啡不選擇「燒錢」?

原因其實很簡單,你來時的選擇,就已經決定了未來的路。

儘管2014年,連咖啡就已經在上海正式成立。但是,連咖啡最初的角色其實只是一個為星巴克、Costa等咖啡提供外賣服務的外送平臺。

直到2015年底,才開始成立自有的咖啡品牌。

在那個網際網路咖啡風口還未興起的大背景下,連咖啡採用的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略方針。依靠一線城市咖啡市場的增長和日益成熟的外賣生態,連咖啡在2017年底實現了整體盈利。

但沒想到的是,瑞幸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在瑞幸咖啡的壓力下,連咖啡在2018年3月份宣布完成了1.58億元的B+輪融資。不過,相比於「燒錢」的網際網路咖啡而言,這筆融資只是杯水車薪。

過去這一年,儘管連咖啡也加快了開店的速度,不過相比於激進的瑞幸來說,還是更強調穩紮穩打。但即便如此,B+輪的融資早已經所剩無幾。

在瑞幸咖啡的「補貼」和星巴克布局外賣業務的雙重打擊下,連咖啡原有的業務也由盈利轉為了虧損。

此時連咖啡面臨的問題是:

如果加快開店速度,那麼對於原本資金就吃緊的連咖啡來說,無異於自尋死路;如果收縮防守優化門店,那麼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

不過,從目前看起來,連咖啡選擇的是「戰略收縮」。

從近期的官方回應中,連咖啡透露了這麼幾點信息:

第一、主動關閉那些不符合連咖啡的品牌需要,經營效率不高且虧損的門店,大概涉及門店總數的30%-40%。

第二、 由於連咖啡在過去幾年裡更強調的是「線上社交+線下配送」的模式,說白了就是外賣比較多。也正因為此,即使關閉了很多覆蓋半徑重合的門店,但是總體的虧損有限。

但不管怎麼說,戰略收縮本身就是一步險棋。不僅意味著放棄了「開疆拓土」的機會,而且即便是讓現有業務重新盈利了,可是在競爭者的壓迫下,這種盈利又可以持續多久呢?

至少目前,還是個難以回答的問號!

瑞幸向左,連咖啡向右

2019年,無論是瑞幸咖啡的擴張戰略,還是連咖啡為了盈利實現的收縮,其實都繞不過去的就是「錢」。

因為缺乏資金,被消費者稱之為 「民族第一咖啡品牌」的雕刻時光,已經在今年一月正式倒閉;

也是因為缺乏資金,咖啡陪你在華的合作企業在遭遇了多年債務危機後,如今也已經全面崩潰。甚至於說,連創始人不堪重負在家自殺身亡。

還有我們熟知的上島咖啡,已經陸陸續續從很多城市退出,3000家門店所剩無幾;Costa則索性賣身給了可口可樂。即便是像星巴克這樣當之無愧的巨頭,也感受到了業績下滑帶來的沉重壓力。

這一切,都加重了中國咖啡業的「寒冷」。

如今,在為數不多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裡,瑞幸和連咖啡是最有代表性的。我們暫時不得而知,玩命狂奔的瑞幸,是否最終也會陷入資金枯竭的境地;我們也不得而知,戰略收縮的連咖啡會不會就此慢慢消亡。

但可以確定的是,瑞幸和連咖啡都還遠遠沒有到可以喘口氣休息的時候。

最後我想說,瑞幸的競爭對手未必是星巴克,連咖啡的競爭對手也未必是追求速度的瑞幸。因為,雕光時刻和咖啡陪你的慘痛教訓,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

真正的對手其實只有自己。

也就是說,瑞幸未必會贏,連咖啡未必會輸。究竟孰對孰錯,還需要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今天,你給品牌內參小星星了嗎?

只需3步,就可以點亮小星星

第一時間收看我們的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成於資本,敗於內鬥?
    公開報導顯示,瑞幸咖啡對外宣稱陸正耀是其天使投資人。瑞幸咖啡早期資金來自於陸正耀、錢治亞、陳敏。招股書顯示,2017年,陸正耀控制的公司、錢治亞、陳敏分別向瑞幸咖啡提供了9470萬、5000萬、1000萬元無息貸款。2018年,陸正耀家族公司又向瑞幸咖啡提供了1.476億無息貸款。上述貸款此後均已結清。
  • 瑞幸咖啡的狂傲
    線上線下、大數據、病毒式傳播、拉新、裂變、流量、新零售……瑞幸咖啡的身上匯集了眾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網際網路、新經濟的標籤。看上去,把網際網路營銷的常見方法論全部重做演繹了一遍。長期虧損,甚至放言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10億元,請明星代言、樓宇分眾廣告、掃碼免費品嘗、曬朋友圈、買一贈一、快速跑馬圈地、開通外賣、狀告星巴克……這是我們看到的瑞幸咖啡。
  • 小藍杯瑞幸咖啡:塑造「智慧化」咖啡品牌
    近年來,在新零售浪潮的推動下,咖啡行業發展日益多元化,交易場景也日益碎片化。在這種趨勢下,咖啡品牌也一步步地將多場景、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融入到消費者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中,小藍杯就是最好的代表。
  • 瑞幸咖啡翻車記 || 品牌剖析
    攜10億元入局的錢治亞,一開始就將對手直接瞄向了星巴克,「我會把網際網路的競爭帶進咖啡市場的,星巴克們很快就要感受到了」,她曾在一場媒體飯局上如此說道。對於星巴克和大多數看客來說,2017年的瑞幸咖啡只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角色,而對於錢治亞和其背後的神州系團隊來說,卻是一個能助其實現擴張大夢的棋子。
  • 瑞幸咖啡優惠券停發之後,這幾個品牌的低價咖啡賣火了
    最像瑞幸的咖啡品牌「這家連鎖品牌的咖啡,口感是星巴克的水準,價格卻是瑞幸的水平!」這樣的評價是給本土咖啡連鎖品牌Manner Coffee的。在瑞幸陷入財務危機前夕,這家低調的咖啡品牌悄然進入了擴張通道,從2019年末到2020年初,Manner走出上海,先後在蘇州、深圳、北京,成都開出連鎖門店。
  • 瑞幸咖啡,品牌營銷的歷史選擇?
    2020年4月3日 天氣晴 | 西柚weekends 第6期瑞幸咖啡SEC公告全文: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股價從26.2美元,最低跌至不到5美元,暴跌80%。這樣的慘澹情況,可能比鼎盛時期的樂視稍微好點兒。
  • 瑞幸咖啡停牌,「東方咖啡故事」講不下去了
    ▲瑞幸咖啡打出的大屏廣告(圖片來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就算如此,中國咖啡市場仍有剩餘。瑞幸曾多次表示,未來的方向是下沉至中國三線以下的城市,因為在那裡,還有好多人沒有喝過咖啡。 1.中國咖啡有市場,不假瑞幸的咖啡故事告一段落,但中國的咖啡故事卻仍有後續。也許中國的咖啡市場並沒有瑞幸們鼓吹的那麼龐大,但至少是處於上升階段的,否則在過去的幾年裡,也不會有多家國外知名的咖啡企業擠進來了。更別提世界上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將中國當做除了美國外的第二大消費市場。
  • 老易侃品牌:瑞幸咖啡自爆式自殺,到底是被誰害的?
    來源:老易侃品牌剛剛瑞幸咖啡出來發布道歉聲明了,全文如下:對於此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及其所造成的極惡劣影響,瑞幸咖啡在此向社會公眾致以最誠摯的道歉。瑞幸咖啡小哥哥:「今天沒問題。」老易:「你們瑞幸咖啡出問題了嗎?」瑞幸咖啡小哥哥:「我們不清楚,如果需要了解,可以向其它渠道了解。」老易:「是你們老大不讓你們說嗎?」
  • 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沒有了資本的加持,曾經被揶揄為「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這七個月過得異常低調,失去了當初2VC經營模式、18個月美股上市的光環。   平平淡淡的瑞幸,也許才是真的。中國咖啡行業在趟過了瑞幸的大雷之後,也沒有如外界論斷,走向消亡。
  • 從「民族之光」到「民族之殤」,瑞幸咖啡究竟錯在了哪? ​
    一、一杯咖啡的暖與冷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瑞幸咖啡的興衰始末,那麼:其崛起之快,爭議之大,熱度之高,暴雷之響,懲罰之巨,影響之壞,在中國企業史上,前所未有。同時,瑞幸在資本市場多輪融資大輸血下,推出的海量補貼、滿減優惠、新客免單等等讓人直呼「真香」的攬客手段,都讓中國各大CBD辦公區垃圾堆裡,充斥著白藍相間的小鹿杯。
  • 瑞幸咖啡與星巴克差距在哪?
    「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以其快速的擴張能力,迅速佔領了國內咖啡市場,僅次於星巴克。瑞幸咖啡「燒錢式」推廣玩法:低價格,各類補貼,店鋪快速擴張,網際網路營銷等各種手段讓瑞幸咖啡迅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的重大隱患。2020年4月2日,瑞幸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股價盤前暴跌近80%,盤中六次熔斷,截至收盤,跌幅75.57%。
  • 燒了10億的瑞幸咖啡,勝算有多少?
    ▲瑞幸咖啡押注的,是咖啡市場的需求「真偽」所以雖然瑞幸咖啡喊著打敗星巴克,但與星巴克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事實上,瑞幸咖啡真正的對手,是連咖啡旗下的CoffeeBox。我認為:中國咖啡市場的基本矛盾,是剛需客群基數太小與市場期待過高之間不匹配的矛盾。中國咖啡市場的基本需求,在可預見的3-5年,將仍然停留在場景消費而非高頻剛需消費階段。
  • 瑞幸咖啡堅持無限場景品牌戰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瑞幸咖啡堅持無限場景品牌戰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目前,人們對於咖啡有了全新的理解。作為咖啡行業裡的新勢力,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購買需求,瑞幸咖啡創新性地利用了網際網路與大數據,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方式,覆蓋了無限場景。
  • 連咖啡歸來、瑞幸不倒、Tims逆勢擴張……咖啡品牌數位化有多香
    數位化成咖啡品牌必修課深圳南山區航天科技廣場,一場「反常」的競爭揭開序幕。強調社交空間的星巴克,將華南首家數位化門店啡快落地於此,而正對面的另一家咖啡店,是強調網際網路屬性的瑞幸咖啡。但這一次,瑞幸選擇了開「大店」做社交空間。
  • 瑞幸咖啡劫後重生?
    之後,公眾對瑞幸的猜測和爭議也接連不斷,許多人甚至懷疑瑞幸咖啡會資金鍊斷裂,倉促離場。然而目前看來,瑞幸咖啡的門店業務並未關閉,業務也一直在進行中,因此,其財務數據也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備受關注的財務數據日前,瑞幸咖啡的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了首份報告,其中透露了今年以來瑞幸咖啡未經審計的最新財務信息。
  • 瑞幸過境後,中國咖啡沒有贏家 | 深氪lite
    而且,連咖啡憑「代購星巴克」配送服務,僅2014年中至2015年中一年時間,就累積了大幾十萬的用戶數據。連咖啡團隊越發覺得這筆生意能成。 於是連咖啡轉變角色,從配送運營商,轉為獨立的自營咖啡品牌:2015年5月,連咖啡上線美團和餓了麼,成為國內第一家提供外賣服務的咖啡品牌,而連咖啡第一家Coffee Box門店也在線下開張。
  • 瑞幸咖啡與卡通品牌LINE FRIENDS達成合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3月30日,瑞幸咖啡宣布與國際卡通形象品牌LINE FRIENDS 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手推出食品等多品類聯名商品,並將打造瑞幸咖啡LINE FRIENDS線下主題店。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MO楊飛表示:「此次瑞幸咖啡與LINE FRIENDS達成戰略合作,意在瞄準年輕人的興趣喜好和消費需求,帶來更多樣、更個性、更時尚的產品組合,引領消費潮流,並藉助LINE FRIENDS的IP影響力輻射更廣的消費人群,進一步深化瑞幸年輕、時尚、數位化的品牌形象」。
  • 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是神州優車集團原COO錢治亞創建的國內咖啡品牌。2018年創立,總部在廈門,入駐13個城市,開設門店超過4507家,要知道星巴克在中國也只有3000多家門店,但是星巴克開設這麼多門店花費了20年的時間,瑞幸咖啡卻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那麼瑞幸咖啡是怎麼做到的呢?
  • 小藍杯,誰不愛,支持瑞幸咖啡的理由很簡單
    從2017年銀河SOHO的第一家門店,到2019年瑞幸咖啡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以僅僅不足兩年的時間內,瑞幸以「穩、準、狠」的手段,直擊消費者心理,快速形成品牌,創造了咖啡營銷史上的奇蹟,成為可以直接碾壓星巴克的國產品牌。 上市過後的瑞幸,如魚得水,以每股17美元,共募集資金5.61億美元。
  • 瑞幸咖啡股價反彈近70% 連跌3日又迎暴漲
    喜歡喝咖啡的人不少,這瑞幸咖啡應該是很多上班族經常購買的。近段時間,瑞幸咖啡的消息引起了多數人的關注,現在有消息稱瑞幸咖啡股價反彈近70%,該公司的股價連跌3日又迎暴漲,具體是怎麼樣的呢?瑞幸反彈行情 瑞幸咖啡是一個新零售咖啡連鎖品牌,在不同的城市中都能夠看到瑞幸咖啡門店,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業務發展不少投資者都有在關注,特別是這瑞幸咖啡股價的漲跌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