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重溫歐洲老電影
那個時代,那些歷史,那些制度,那些人,那些日常,那些小情調
法國的浪漫,英國的紳士,義大利的優雅,使這個冬日回味溫暖
小編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就是在老電影中出鏡率相當高的——紳士手杖
在英國,就像他們的禮帽和筆挺的禮服。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讓步伐緩慢從而顯得有風度。
▼
這個在17世紀時歐洲紳士必備的物件,在以車代步的今天並沒有被徹底送進博物館,不少歐洲的紳士們還在堅持拄棍出門,象徵自己對傳統生活理念的堅守!
其實從17世紀開始,歐洲人就已經明確拐棍的作用,主要就是裝飾自己!
愛美愛美愛美愛美愛美,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隨著時代發展,工匠們在拐杖製作上進行革新,拐中劍應運而生。讓那些時刻提防敵人或者不得不為名譽而和對手決鬥的歐洲紳士們,隨時可以抽出武器。(老電影中的打鬥場面有沒有立馬浮現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軍方在發放養老金的同時會一起送上拐棍。英國軍方的用意是讓這些老兵,尤其是腿部受傷的人,能夠拄著拐棍,挺起腰板生活。在當時,不少拄拐棍的老兵見面時,用拐棍相互一碰表示問候。叫作「sticktostick」
正是因為一根拐棍足以代表人生,拐棍文化在歐洲一直都沒有因為先進交通工具的層出不窮,而消失不見。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開始覺得,手中有一根拐棍,或是收藏一根拐棍在家,也是別具風格。查理·卓別林的一頂禮帽和一根拐棍,如今拍賣價已經超過10萬美元。
同是一物在不同的人手中
便是不一樣的代表
對於國王來說,手杖是權力的象徵;對於主教或先知來說,手杖是宗教的代表
▼
而對於生活在滾滾歷史潮流中的大多數來說,手杖更像是一個階級標準,它用材質和體態在地面上敲打出主人的獨特個性。
也許第一位手杖收藏者是圖坦卡蒙,在他的墳墓中,人們發現了300多支手杖。
不過,法國國王對手杖的熱愛才真正讓紳士們的雙手不再空閒,手杖也隨即成為時尚的標杆
▼
手杖的柄端不僅要彰顯個性
更有用名貴材質來標榜身份
▼
▼
▼
▼
▼
▼
▼
其實歐洲的古董手杖也好,現在的工匠們製作的新手杖也罷
都證明著手杖文化根深蒂固
小李子親身示範
▼
生活中也有不少朋友喜歡持杖
▼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手杖有所疑問呢?
簡單的入門小知識與大家科普下
1、手杖應當多高?
在直立的狀態下,手臂放鬆搭於身體兩側,手杖的最高點應當不低於手腕的位置。大多數情況下,手杖的高度與身高之間相差半英尺之內。
2、用哪只手握手杖?
隨心所欲。不過,如果您腿腳微恙,應當用與感覺不適的一側相反的手握杖。例如,如果是右腿不適,則用左手握杖。反之亦然。
3、杖柄有什麼特別的講究?
杖柄通常分為「結形」、「L形」、「德比形」以及「鉤形」。其中「德比形」最防滑,而「結形」樣式簡單,提供的平衡性最差。
你今天紳士了嗎
不要羞澀對小編的喜愛
長按可添加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