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曾列出了一份致癌物清單,多達數百種,並且其中多數致癌物常存在於日常食用的食物中。
肝臟是負責人體解毒、代謝的重要器官,它還能參與1500多種的化學反應,不過肝臟還是一個較為脆弱的器官,日常生活中,你若有經常食用不健康食物的習慣,就會影響我們肝臟健康。
世衛組織曝光:3種食物吃太多,肝臟或會"遭殃"勸你少吃
食物1:泡菜
泡菜屬於醃製食品,經常吃會傷害肝臟。
泡菜製作時間可短可長,一般醃製3~7天就能完成了,食用起來也非常地方便,不過醃製食物不建議大家經常食用。
泡菜經過醃製後,會產出有害肝臟健康的成分(亞硝酸鹽)若經常食用,肝臟很容易受損。
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本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但經過氧化後,會產出大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最終會轉化成有毒的硝酸銨,硝酸銨會對肝臟細胞造成毒害,增加肝臟病變機率。
食物2:油條
建議不要經常食用油條,經常食用對肝臟有害。
大部分商家在做油條的時候都加入明礬,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晶體。
若經常食用油條,會導致人體長期攝入明礬,明礬這種成分對肝臟的損害非常大,長時間食用,肝細胞容易遭到毒害,日積月累,肝臟就易發生病變。
食物3:久泡木耳
"木耳"是一種菌類食物,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涼菜。
不過有部分人或許還不知道,木耳經過常見的浸泡,易產出毒素(米酵菌酸),危害肝臟健康。
木耳在水中泡的久了,受環境的影響下,會出現大量的細菌,隨之而來的就是木耳被汙染,最終產生大量的毒素(米酵菌酸),進入人體後,肝臟解毒時會受到損害,增加肝臟病變機率。
肝病患者常見3大症狀
症狀1:鞏膜發黃
黃疸是肝病的典型症狀之一,出現此症狀後,或是肝臟已經病變嚴重。
肝細胞出現損傷後,它的代謝功能將會受到影響,這時血液中的色素(膽紅素),會沉積在眼部,出現鞏膜發黃。
症狀2:牙齦出血
肝病患者中,牙齦出血是一種較為多見的症狀。
此外,牙齦出血常被人們誤解為口腔問題,很少有人知道嚴重的肝損傷也會出現牙齦出血,若自己多次治療口腔沒有效果,建議儘早做肝檢查。
肝損傷嚴重後,在合成體內凝血因子的過程中會出現異常,隨之導致凝血因子含量降低,此時人體內參與凝血時效率較低,就易發生牙齦出血。
症狀3:右上腹疼痛
右上腹疼痛是肝病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此症狀來臨後,通常是較為頻繁的,並且常會被人誤解為消化道的問題。
肝損傷嚴重後,會引起肝臟發炎、腫脹、增大等現象,肝包膜在受到影響後,就會出現疼痛感。
保護肝臟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
首先,多喝水
經常補充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很多益處,硒元素、菊甙、類黃酮都屬於微量元素,經常補充有益肝臟健康。
類黃酮可以減少體內的垃圾、毒素,抑制毒素損害肝臟健康;
硒元素對損傷的肝臟有很好的修復作用,還可減少毒素對肝臟的損害,降低肝臟病變機率;
菊甙可促進脂肪的溶解,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含量,抑制脂肪在體內大量堆積。
雲臺冰菊中含有以上微量元素,溫水泡服,容易人體吸收。
其次,多吃蔬菜
中醫上講:"肝喜綠",大致意思說的就是,綠色的蔬菜更容易被肝臟代謝掉,能一定程度上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保護肝臟健康。
西藍花、芹菜、茼蒿、黃瓜等蔬菜,經常吃不僅能幫助肝臟排毒、解毒,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肝臟代謝負擔,提升肝功能。
建議每天食用蔬菜的含量保持在500g左右,堅持食用,可減少體內毒素堆積。
小知識:
定期檢查肝臟
肝臟內缺少痛感神經,在發生病變的時候,多數人並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感,因此導致肝病持續惡化,一拖再拖,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形成肝癌。
建議肝臟不好的人,日常生活中要勤做檢查,保持每年2次的頻率,就能很好地抑制肝臟病變。
正常情況下,每年檢查的次數也要保持1次,堅持下去,可抑制肝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