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肝臟被稱為「五臟之首」,負責人體的代謝、解毒、合成等工作,對維持人體正常運轉,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世衛組織調查統計,我國肝病患者總數高達2億,佔全球總數的50%以上,造成這種局面,與國人的日常飲食息息相關。
食物是我們人體運轉的能量來源,但不良的飲食卻會傷害我們肝臟。
醫生提醒:已被拉入「黑名單」的3種傷肝食物,勸你遠離
1、油炸食物
油炸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烹飪方式之一,油炸食物外焦裡嫩,很受人們歡迎,油炸時,油溫不宜太高,因為食物經高溫油炸時會產生苯並芘。
早在1773年英國人就發現了苯並芘的致癌性,後來被世衛組織列為了I級致癌物。
苯並芘隨食物攝入人體,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損害肝臟細胞的完整性,容易引起肝功能下降,甚至會引發肝癌。
2、黴變食物
食物發黴後會產生大量黃麴黴毒素,其早已被世衛組織列為了I級致癌物,具有耐高溫、強致癌的特點。
如發黴農作物、發黴水果、發黴的飯菜等,都會滋生大量黃麴黴。
例如發黴花生,人們通常會把黴變的一些挑出來,剩下的通常還會食用。
食物一旦發黴,即使不存在黴菌的部位,也會被汙染,若是攝入人體,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破壞肝臟細胞,引起肝臟病變。
食物不可放置時間過長,容易滋生細菌和黃麴黴毒素,要儘量保持入口食物的新鮮。
3、醃製食物
食物經醃製時,會產生亞硝酸鹽,它會與人體蛋白質中的胺類發生反應,產生亞硝胺,這種物質在世衛組織「黑名單」之內。
醃製食物在我國比較多見,如鹹菜、臘肉、黃豆醬等。
這種食物食用過多,會導致亞硝胺在體內合成,亞硝胺傷害肝臟,久而久之肝臟會病變,甚至會衰竭、癌變。
建議:少吃對肝臟有害的食物,要保持營養均衡,保持營養物質的攝入,保持入口食物的乾淨、衛生、安全。
養護肝臟,除了要少吃上面這3種食物外,還要了解肝病來臨時的症狀,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調理。
肝病來臨時,身體會出現幾種異常,發現後,應早查肝CT
◆ 消化不良、腹瀉——膽汁分泌不足,在腸道中含量變少,不能及時消化食物;
◆ 精神不振、乏力——膽鹼酯酶合成能力下降,不能作用於神經系統與肌肉相結合;
◆ 肝區疼痛——肝臟發炎腫大或出現腫瘤,擠壓周圍器官和隔膜肌;
◆ 面色蠟黃——膽紅素代謝不及時,隨血液循環至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
◆ 蜘蛛痣——雌激素不能及時滅活,雌激素刺激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引起充血。
生活中堅持4件事,或對肝健康大有裨益
1、多喝水
水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多喝水可以及時補充水分、滋潤肝臟、保證肝臟有溼潤工作環境。
單瓶清菊產自懷菊之鄉(焦作修武縣),含有豐富的硒元素、胺基酸、菊甙等營養元素,是普通菊花不能比擬的。
喝水時,放入單瓶清菊,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吸收。
醫學研究證實:
硒元素:肝臟被稱為「硒庫」,肝病人群血液中硒元素含量會低於常人,多補充,有利於修復肝臟損傷,還可以幫助肝臟排毒,減少毒素在肝內沉積。
菊甙和胺基酸:對於代謝肝內脂肪,避免脂肪在肝臟堆積有良好的作用,還可以抗擊肝組織氧化,抑制生成脂褐素。
建議90℃熱水悶泡,更利於吸收。
2、多運動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也越來越懶,尤其是很少有人會堅持運動。
運動對維護身體健康極為有益,經常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出汗時,部分毒素會跟隨汗液排出,減輕肝臟負擔。
可以選擇瑜伽、太極、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要儘量避免做劇烈運動
3、多吃蔬菜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如胺基酸、膳食纖維、稀有礦物質等。
經常食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時補充肝臟所需的營養物質,間接地減少了油膩食物的攝入,避免肝內脂肪堆積。
建議可以食用西藍花、胡蘿蔔、茼蒿等營養元素較多的蔬菜。
4、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好處多多,可以幫我們及時發現身體疾病。
尤其是肝病患者,肝病早期症狀不易察覺,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肝臟異常。
正常人建議每年做2-3次體檢即可,建議肝病患者最好每年要做4-5次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