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先生及舊京的古琴修復

2021-02-19 律和古琴研習社

編者按:舊時文人,多一專多能。撫琴者會修琴之人並非少數,京城如汪孟舒、管平湖、吳景略等老一代琴家均亦能修琴。今見此文主要講管平湖先生以及老琉璃廠蕉葉山房張蓮舫家古琴修復往事,這裡轉載以饗讀者。

今時古琴修復店極少,周末京西律和古琴研習社往往琴友人頭攢動,修軫換弦者絡繹。我經常自嘲律和古琴研習社成了古琴4S店。

本周日(26日)下午2點後繼續值班,歡迎各位琴友蒞臨律和。

編者按:王寧

清帝退位之後,舊北京在北洋政府時代似乎勉勉強強的維持著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風貌。民國政府遷都南京之後,無論在於經濟還是文化,舊北平時期可以說是千年以來燕京最為蕭條、頹廢的年代。

舊京的古琴圈子繼一代古琴宗師楊宗稷先生之後,幸而有管平湖先生不僅承襲發展了黃勉之先生的琴學衣缽,還弘揚、發展了聞名遐邇的「九嶷琴派」,而且一生修斫傳世古琴十數床、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琴道遺珍。

「無論是經歷了千百載的傳世古琴,還是近現代的新斫琴,往往用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些毛病。如弦下因斷紋出現音,或雖是古斫而音韻未能盡善盡美,新琴因木材原因,或因琴弦磨損,或音響不夠均勻。只有經過修理、臻於完善,演奏家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將古代著名曲目佳妙入神之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從而獲得圓滿的藝術效果。」—鄭珉中先生語錄

周紹良先生說過:輔仁大學的陳垣教授和朱啟鈐前輩請管平湖先生修復過一些文房用的大漆器物,修補的很好,很難看出來是補過的。北平一帶的古琴家有不少都請管先生修過老琴,但管先生並不是像坊間傳說的那樣是因為生活所迫做的油漆匠。周老說管先生主要的生活來源是靠畫畫兒,他是在榮寶齋掛筆單的。

金北樓先生

關於管平湖先生的古琴修斫之術,大約是與湖社有關。

1926年金北樓先生去世,其子金蔭湖會同其父的入室弟子陳梅湖、惠拓湖、趙明湖、陳昇湖等在錢糧胡同14號組織畫會,因北樓生前為其入室弟子都取「湖」字為號,故以「湖社」稱之(管先生名為平,師承金老後取號「平湖」)。

當時張學良將軍也曾捐款支持畫會,並且參加過畫會的活動。「湖社」成立之後,許多著名畫家如王雪濤、吳鏡汀、胡佩衡、汪慎生等相繼參加,人數最多時達四百餘人。社會上各界名流也慕名而至,如齊白石、陳半丁,梅蘭芳、言菊朋等都與「湖社」有交往。

前清養心殿造辦處的漆作及油木作高手劉永恆、多寶臣師徒與北樓先生家、王繼增(王世襄先生父親)家有淵源,據袁荃猷先生回憶管平湖先生曾為湖社的成員做過不少的漆活兒、所修的器物除了古琴之外,大多為文房物品,大一些的器物多由劉永恆師傅帶到作坊裡修復。

管平湖先生

斫琴家皆能修理琴器,他們中間有的人可能不擅長修理傳世古琴,但一定能修理自己斫制的新琴,有的修琴家雖然對於重修調音無能為力,但對於修補面漆卻十分擅長,當然也有精通補刻、填刻的高手……

管平湖先生為楊時百宗師大弟子,據稱曾斫仿各式古琴十餘張。管先生曾為故宮博物院修理清宮舊藏「大聖遺音」,清除了數十年間因屋漏流淌琴面的泥水鏽汙,使之恢復了金徽、琴面的本來面目,而無絲毫的傷損。

舊北平時代,和平門外的琉璃廠裡是有幾家經營古董琴的古玩買賣的,其中有修補古董漆器的義元齋主人張虎臣曾為李伯仁修過唐琴「飛泉」。據管平湖先生描述:「張氏修補斷紋古琴去盡九徽以下之龜紋斷,重補新漆,不及一年而斷紋如故,他人不能也。」

另有蕉葉山房專司收售古玩古琴,兼及琴弦、軫足等舊配件。山房主人張蓮舫先生家是舊京斫、仿及修復古琴的世家,據傳張蓮舫先生的先人曾防制潞王琴出售,聲音在真潞王琴之上。據北京的穆斯林古琴收藏家馬俊昌先生回憶:「張家創製了與眾不同的紅木軫足,其所售之琴多有用之。」

坊間傳聞張蓮舫最善於修補古琴的漆面,其新補之處與舊漆無異,毫無修補痕跡,但張先生不擅長調音、其修復的琴具音色達不到藏家的要求。

「猿嘯青蘿」古琴

「而管平湖先生曾得到夏蓮居舊藏、清唐凱改斫的「猿嘯青蘿」琴,亦因其發音不圓,管先生為之剖腹重修,今日仍可演奏《廣陵散》、《幽蘭》、《秋鴻》等大曲。「

「管先生平日為門人修琴很多,如李伯仁舊藏的「飛泉」琴,程寬初得時發音異常細微,經先生修後再現了溫勁而雄之音。蔡氏得連珠式琴,而發音欠圓,先生將其改為「獨幽」的形式後,解決了按音不圓的問題。」(鄭珉中先生語)

我國修理古琴已有千年的歷史,我覺得那肯定是與撫琴、斫琴的歷史相併存的,這不僅僅見於歷代文獻記載也為傳世重修過的古琴實物所證明。

我國修復古琴的工作在兩宋時代已經很普遍了,經歷了元、明、清、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現代。一千年間,修琴家與撫琴家、斫琴家一體,不斷湧現出燦若星辰的巨匠,他們共同為華夏民族的文明孕育傳承了寶貴的財富。

文:盛瀾

微信公眾號ID :lvheguqin

淘寶店名:王寧古琴工作室

北京地址:海澱區八裡莊路61號院1號樓4單元472(海澱五路居地鐵站C口南約80米)

成都地址:高新區劍南大道小區9棟

聯繫電話:18811059496(微信同)

相關焦點

  • 管平湖回憶錄
    聽過古琴獨奏曲《流水》的人們,一定會想起中國已故的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1977年8月20日,美國發射的「航行者」號太空船上,放置著一張可以循環播放的世界名曲唱片,其中包括管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使中國古琴第一次響徹太空。管先生的藝術成就如一顆鑽石,永遠放射著燦爛的光芒,不會因歲月的流逝和風塵的覆蓋而埋沒其光彩。
  • 管平湖古琴演奏欣賞-《獲麟操》(音畫)
    管平湖▍管平湖(1897—1967),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畫家;祖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一個藝術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號平湖,自稱門外漢;清代名畫家管念慈之子;從小隨父學習繪畫、彈琴,幼年喪父後國後,管平湖先生被聘為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門從事於古琴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績卓著;已成絕響的古譜《廣陵散》、《幽蘭》經他打譜後,又重放異彩;此外《大胡茄》、《小胡茄》、《獲麟操》、《烏夜啼》、《長清》、《短清》、《離騷》、《白雪》等琴曲也是經過管平湖打譜整理的。他還撰有《古指法考》一書。
  • 管平湖除了琴,還有~
    如果你沒有聽過管平湖,就不能說聽過古琴。整個20世紀留有錄音的古琴大家中,他的藝術成就得到了琴界內外的普遍公認,就像梅蘭芳在京劇中一樣。他已經變成了古琴的一個代表性符號。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相繼載入美國旅行者2號及旅行者1號探測器上的銅製磁碟唱片,目前旅行者1、2號均已飛出太陽系,管平湖先生的音樂也成為唯一一首傳播入宇宙空間的中國音樂。
  • 管平湖:古琴不單是用手彈,更要用心彈
    平湖先生認為古琴藝術應當適中和諧,不贊成偏激怪誕,與儒家中和哲學有密切關係。管平湖與王迪  平湖先生先後拜楊宗稷、武夷派悟澄和尚和川派秦鶴鳴道人等出世高人為師。他們不僅給平湖先生的古琴音樂技法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而且對其藝術思想也有潛移默化作用。
  • 古琴大師管平湖
    也有人會提到,1977年,美國宇航局向外太空發射了一艘空間探測器,上面裝有一張珍貴的鍍金唱片,裡面的音樂代表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其中來自中國的音樂就是管平湖先生的《流水》。當年旅居美國的華人音樂家周文中先生建議選取這首音樂,並堅持不能有任何裁剪,結果,管先生的這首長達七分三十一秒的《流水》就成了這張鍍金唱片中最長的一首曲子。
  • 月露知音話古琴
    乾隆非常熱衷於收藏曆代名琴,他曾請侍臣梁詩正、唐侃將宮中所藏曆代古琴斷代品評,分等編號,這張「月露知音」琴的地位,便是琴盒上所書的「頭等十六號」。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乃知孤鶴情,月露為知音。」或許琴的舊主人即是以此為意,命為琴名。龍池上部陰刻填金乾隆御題詩云:「月露與琴,是一非三,滅分別相,成無底籃,元酒既淡,尺帛渾素,誰知音者,唯問月露。」
  • 他自稱「琴奴」,為了一張古琴竟變賣家產
    青玉軫足,細鏤絛結,為明朝所制。王世襄「變賣家產」買下了它繼鮮于樞之後,「大聖遺音」可知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北京古琴名家錫寶臣,錫寶臣之後,便是王世襄先生。王世襄雖謙稱自己「全無欣賞音樂的能力,聽琴只能當一頭牛」,但他與眾多古琴大師皆有往來,諸如管平湖、楊葆元、汪孟舒、溥雪齋、關仲航、張伯駒、潘素、張厚璜、程子榮、鄭珉中、吳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陣、楊新倫、吳文光等,這些文化名人和琴家,一直都是王世襄夫婦的師友和儷松居的常客。
  • 古琴九嶷琴派介紹
    王迪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古琴會副會長,曾參加查阜西先生帶領的古琴採訪小組,是《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的特約編輯。李天桓(公元 1942 年-- ),原籍河北,生於北京,後遷回唐山,現代九嶷派琴家。李天桓為九嶷派李浴星之子,少承家學,隨李浴星習琴,並曾受教於管平湖、查阜西等琴家。其擅長《良宵引》、《歸去來辭》、《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 為了收藏這張出身「大唐名家」的古琴,差點讓王世襄傾家蕩產……
    △青玉軫足,細鏤絛結,為明朝所制。王世襄「變賣家產」買下了它繼鮮于樞之後,「大聖遺音」可知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北京古琴名家錫寶臣,錫寶臣之後,便是王世襄先生。王世襄雖謙稱自己「全無欣賞音樂的能力,聽琴只能當一頭牛」,但他與眾多古琴大師皆有往來,諸如管平湖、楊葆元、汪孟舒、溥雪齋、關仲航、張伯駒、潘素、張厚璜、程子榮、鄭珉中、吳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陣、楊新倫、吳文光等,這些文化名人和琴家,一直都是王世襄夫婦的師友和儷松居的常客。
  • 田青先生談現代古琴氛圍
    現在,我們的古琴專業是放在音樂學院裡學,他們也學打譜,但他們所彈的,更多的是已經翻譯成五線譜或簡譜的曲子。比如彈管平湖的譜子、或者彈查阜西的譜子。他們彈的管平湖的《流水》,與管平湖一個音都不差。這也恰好違背了古琴音樂最本質的東西,或者說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強調說傳統的中斷,實際上就是指的這種現象。
  • 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 ——訪著名作曲/指揮家關乃忠先生、古琴演奏家喬珊女士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無需多言,這場音樂會,我們用音樂來回應時代;今天的我們,藉由古琴,要交給歷史一份怎樣的答卷呢?請您駐足、靜聽……——音樂製作人、著名藝術家鄭濟民先生文 | 蕙妧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在線收聽《琴詠春秋》之《詠梅》
  • 他自稱「琴奴」,為了一張古琴竟變賣家產,其中包括母親的遺物!
    青玉軫足,細鏤絛結,為明朝所制。琴身遍體蛇腹紋因為袁荃猷師從汪孟舒和管平湖先生學琴,且琴藝高超,王世襄便自稱「琴奴」,並四方搜尋材料,為袁荃猷精心製作了一張黃花梨琴案。王世襄雖謙稱自己「全無欣賞音樂的能力,聽琴只能當一頭牛」,但他與眾多古琴大師皆有往來,諸如管平湖、楊葆元、汪孟舒、溥雪齋、關仲航、張伯駒、潘素、張厚璜、程子榮、鄭珉中、吳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陣、楊新倫、吳文光等,這些文化名人和琴家,一直都是王世襄夫婦的師友和儷松居的常客。
  •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2020年10月24日,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北京京瑞大廈舉行。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常務副會長畢可煒先生;中國琴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副會長兼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楊青老師;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浙江音樂學院教授徐君躍老師;中國樂器協會器樂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秘書長金巖先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海南太極文化書院導師韓傑老師;《中國樂手》,《樂器空間》雜誌社主編趙文廣先生以及徐小穎的親朋好友、同門
  • 如何給古琴換弦
    只要您對我不離不棄,我定對您盡心盡力琴弦舊了會影響音色,壞掉則需要更換,如何更換古琴弦是一門手藝,很多剛學古琴的朋友們可能不了解,今天由樂坊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更換琴弦。第二步是把新的弦打上蠅頭之後,穿進絨扣裡,再把舊的弦抽出來,這樣就不必擔心絨扣散掉或者掉出來。第三步把新的弦張上。順序如第一步所說的,一二三四和五六七。而上弦的順序又可以分成幾個步驟:
  • 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其按音的運用,完全服從於描摹自然這一主題,相信聽過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的朋友,會認可這一看法。 但這位琴人所演繹的《流水》,卻因為按音吟猱技法運用上的錯誤,把《流水》的意境給破壞了,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 5歲適合學古琴嗎?三十歲適合學古琴嗎?古琴大家幾歲學琴?
    有許多人想學琴,但他們有的方總角,有的已弱冠,他們都有種疑惑,在他們這個年齡是否可以學古琴?事實勝於雄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近代部分古琴大家們學琴的年齡便不言自明了。査阜西:13歲查阜西(1895~1976),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拙、典雅。
  • 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四場主題,中山音樂堂)
    ,領略中國古琴之和、靜、清、遠的獨特意境2017年10月20日 周五 19:30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之一傳世清音—紀念管平湖先生120周年誕辰專場音樂會古琴:李祥霆 喬珊 李鳳雲 楊青
  • 新年丨古琴曲《四大景》--萬木競秀,春歸大地
    》古琴曲,王仲皋傳譜,管平湖改編,顧梅羹傳授。曲譜最早見於清代《張鞠田琴譜》,原曲目為《四大景》,但曲譜僅「春景」一段,後《琴鏡》亦有刊載,此本系王仲皋傳出,名《杏花天》,復經陳天樂、管平湖整理改訂而成。該曲一氣呵成,在琴曲中別開生面。新年的腳步已經來臨,春風拂面,柳翠花明,萬木競秀,欣欣向榮之感。
  • 民國的古琴大師,原來是這樣上課的
    後,魏武(曹操)因與邕有舊,命大將軍贖文姬歸漢,二子留胡中。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唐董庭蘭善為「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原文見《神奇秘譜》)。其他各譜解題均同,但曲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