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電影海報
《萬物生長》:一個「厭男症」女導演的情慾史
1.李玉拍了一部男人的故事,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某種程度上說,在《萬物生長》之前,導演李玉的所有作品中是沒有真正意義上或者說正面意義上的男主角的。她只熱愛拍攝女孩和女人,以及女性之間的情感與欲望。即使《紅顏》中有那個小兒子,《觀音山》有陳柏霖飾演的男孩,《蘋果》中有佟大為和梁家輝,但那些不過都是襯託和背景,目的還是為了襯出戲中的女人。李玉之前作品中的成年男人,大都是猥瑣、醜陋、充滿算計感的直男癌患者。但這一次,她做了一次顛覆性的調整。
2.《萬物生長》的主角絕對是韓庚。它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向男人蛻變的過程,反倒是女人和情慾變成了催化劑,讓男孩變成男人。在李玉的作品譜系中,《萬物生長》是色調最亮的一部,到處都是粉紅和翠綠的對撞,它完全不像以前那些色調幽暗,氛圍潮溼,女主角鬱鬱寡歡的早期作品。從一開場,萬物生長就透露出一副主動巴結觀眾的歡快氛圍。那些被踢散的福馬林瓶子,崩落下來的人體標本,一方面顯示了李玉仍然不願修飾生活故意留出某些重口味的藝術片痕跡,一方面也在努力用逗比喜劇的設定討好觀眾。沒辦法,沒人願意到影院被沉重和悲愴包裹,李玉似乎在這一點上認了慫,她妥協到這樣的開場,對她來說,或許是一次劇烈的內心錯動,或許是自然而然發展到此的轉變。
3.青春片是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異軍突起的一個類型,藉由年輕而精神早衰的中國電影受眾斬獲不俗票房。《萬物生長》也應該歸於此類,屬於成長主題。但是1970年代生人的青春與80後的完全不同。他們的大學生活更加粗糲,更加缺乏修飾。
4.韓庚飾演的男主角擁有的三個女人,是三重現實的隱喻。身體缺席但精神在場的小滿,她承擔的初戀女友的身份是去肉慾化的,卻又被男主角認為是因向金錢和權勢投降才離開了自己,某種程度上說,她隱喻著一個時代的轉型,從單純向「複雜」倒戈;第二個女人是齊溪飾演的大學女友,精神和肉體都依存於男孩,她是某種必須經歷但又不可能陪伴一生的過客形象。他們彼此佔有了最清亮的年華也經歷了最善變的階段,這個女孩隱喻著那個時代的當下;而範冰冰飾演的女人,是引領者的角色,代言著未來,一個主動的、肉慾化的、成熟的、帶有神秘感和侵略性的女性角色。這三個女人的在韓庚身邊的輪替,幾乎折射了中國轉型期的滾滾紅塵。人們像告別初戀那樣告別了一個清貧而單純的時代,投入了欲望的滾滾洪流。
5.像在之前的所有作品中表現的一樣,李玉在《萬物生長》中展示了獨到的調教演員的本事。她很善於把明星打回普通人的原型,無論是合作多年的範冰冰,還是出演了《觀音山》的臺灣演員陳柏霖,以及這一部中的韓庚,原本濃墨重彩的偶像,都變得家常,無論面容還是身體語言,都徹底回歸了普通。最出色的演員其實是齊溪,她有一種平實的光彩。有時蹦蹦跳跳,有時急不可耐,她闖入範冰冰家,嚼爛一嘴蝦,抹嘴的鏡頭充滿神經質的力量,那些由荷爾蒙生發出的嫉妒,她拿捏得精道。之前,她在婁燁的《浮城謎事》中出演的那個小三,就已經足夠驚豔。這個女演員非常善於演繹那些具有毀滅感的角色。
6.相比於不那麼知名的齊溪,被置於耀眼位置的範冰冰和韓庚表現得並未出乎意料。非要比較的話,韓庚給人的驚喜大一些。眾所周知,韓庚靠臉吃飯,他是偶像,不是演員。之前在《智取威虎山》中的客串充分顯示了他的逗比氣質和演技上的負才能,這一次,李玉的調教讓他向演員靠攏了一步。他不再保持那種光滑的面容,還經常需要表現一些極端的感情,在天台上和哥們喝酒、摔瓶子,發洩地大喊,這樣的戲很容易失控,韓庚算是及格了。
7.說說範爺,在和李玉合作的歷程中,這是範爺表現得最不好的一次。她演得過於用力,過於誇張。某種程度上說,風情萬種的出場鏡頭毀了她。之前,李玉片中的範冰冰之所以有意思,就是因為那完全不同於紅毯和電視劇中的範爺。但這次出場,她仍然顯得妖嬈,這突然就變得無趣了。在《觀音山》中,範冰冰飾演的酒吧歌手,讓人看到了一個家常的、也會困於瑣事的漂亮女孩,她在手機裡對母親發脾氣,在破舊的浴室裡衝澡,那些口語化的表達瞬間撕下了裹在她身上的明星畫皮,而在《蘋果》中,她陷落於逼仄的生活,在兩個糟糕的男人中抉擇,那些細微的心理戲碼和大尺度的情慾表達,都讓人心生敬意。這世上有兩個範冰冰,一個在紅毯那端、在武媚娘的低胸衣裡,那有關金錢和名聲,另一個,存在於李玉的影像中,她可以放肆、恣意,那有關成就和情懷。但這一次,她演得並不好,比如那場臨近末尾的哭戲,念叨著「要用我的風情萬種,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裡不得安寧。」鏡頭頂在臉上,她沒擔心會毀了自己的偶像顏,但效果卻過於狗血。李玉作品中的臺詞有很多都有即興的成分,讓大家鬆弛地聊天,她像個紀錄片導演一樣躲在一旁抓一些東西進行拼接。這更考驗人,對於功力不夠的演員來說,還不如對著劇本一板一眼照本宣科。之前的多部作品中,那些隨性的部分,範爺表達得十分精妙,但這一次有些做作。
8.我們來說說情慾。是的,李玉熱愛拍性。對她來說,性不是一個需要區別對待的事,它在生活中如風如水如空氣,就是身體的潮汐。但《萬物生長》中的情慾算是李玉拍得最差的一次,目的先行、做作而浮於故事,如果說韓庚和齊溪在宿舍裡的纏綿算是平實表達,那麼在實驗室和沙漠中,韓庚與範冰冰的激情戲就顯得太像20世紀初的MV了。而在此之前,李玉曾在多部作品中,把性拍得無比令人讚嘆。《蘋果》中,範冰冰和佟大為在低矮的浴室中那場長久的纏綿,她醉酒後與自己老闆在按摩床上先是拒絕後又迎接的微妙變化都足以令人稱道。你絕不會覺得那是故意做出一段出位的裸戲以吸引眼球,她把情緒鋪墊到那個位置,沒有什麼比一場床戲來得更精準。《今年夏天》中,兩個女人的纏綿與親吻,女逃犯在憋屈的宿舍床上一次壓抑的自慰,以及她調皮又絕望地把經血蹭到女伴身上,都透露著一個劇烈錯動的時代到來前最後的憋悶,更不用提《紅顏》中那個小男孩與女主角精彩而絕望的移情,那說不清道不明的親暱,看似男女間的感情投射洩露卻是被殘酷分離的親情。而在《萬物生長》中,這些都沒了。情慾變成了味精,人工感十足地向觀眾宣告「快看,我們有情慾戲,這是個賣點喲~」
9.大多數人知道李玉是從範冰冰開始成為她的死忠女主角開始的,而更多的人知道她,估計就是因為這部《萬物生長》中韓庚的加盟。但要真的理解李玉,就得從她早期那些根本沒進入市場的作品說起。《今年夏天》《紅顏》幾乎奠定了她無法改變的價值觀底色。《今年夏天》的英文名叫《魚和大象》,用動物隱喻人類是電影——尤其作者電影中的典型手法,那些困在魚缸中的熱帶魚和囿於動物園中的大象都是我們的鏡像。那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義的作品,女同性戀溫柔地抵抗著男女夫妻制度對於自身的強權,女性自主意識勃發的當口,服裝店老闆設計的那件低胸衣成為了最直接的象徵。影片中的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拼命配對兒、介紹對象的迷狂之中,只有那三個女人,有一種隨遇而安的安靜。那部電影中的人們都穿著肥大的衣服,男人猥瑣,女人醜陋,人們在街上遊蕩,無所事事,那個年代在中國經濟被注入雞血前人們百無聊賴的狀態,被絕妙地描述出來。這個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的作品,充滿了人的側臉和背影,極少有特寫,意外地出現了一種模糊卻鋒利的氣質。在那個時代,中國地下電影特別熱愛描述邊緣人的殘酷現實,女同,逃犯,殺人,即使如此,《今年夏天》也是出眾的。
10.接下來的《紅顏》,李玉顯然還未走出自己鍾愛的那種陰暗、溼冷、壓抑的故事,對於一個熱愛作者電影的導演來說,她們入行之初的作品幾乎不可避免都是這類題材。相比於具有當代性的《今年夏天》,《紅顏》突然間有一種古典範兒的開場。陰雨的封閉小鎮,因意外懷孕不知所措的男孩女孩,以及被這一切打破的穩定而壓抑的生活,嬰兒被販賣、秘密被掩蓋,所有人假裝一切都未曾發生,有人長大,有人死去,世事變遷,小鎮也變得不那麼壓抑,但最終卻發現了一個更加殘忍的真相。李玉用這種看似殘酷青春的故事,揭示中國從內部崩壞的人際關係和人性黑洞。那些看似溫良恭儉讓,看似親暱而友好的親人與朋友只是徒具人形,他們的荒蠻和罪惡被包裹在一個個俗常的軀體內,那種深入骨骼的寒涼如同那個陰雨的小鎮一樣,成為了夢魘般的存在。
11.在《紅顏》之後,李玉交出的《蘋果》或許是她個人史上最激烈的一部作品,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只要李玉不重返地下,在精神力度和視覺上,她無法再超越《蘋果》。如果說,李玉在此之前的作品都是隱忍、憋悶的,那麼《蘋果》就是慘烈的。情、性、孩子都可以成為交易,在生活的逼仄之下,一切有關尊嚴的東西都可能成為通貨,去兌換更多的生存資源。在這部電影中,範冰冰和佟大為是值得尊敬的。這兩個明星徹底放下了自己的偶像包袱,罵著髒字,裸著身子,當然,這裡面或許有裸替的部分,但佟大為把手伸進範冰冰內衣的一幕,他們舌頭交纏的一瞬,你不會覺得色情,你只會看到真實。然後,你看著佟大為用自己的孩子算計著是不是能多賣出去兩萬塊錢的時候;明明是自己的兒子卻偏要醫生把血型改到別人名下的時候;看著別人抱著自己的兒子,而他自己在旁邊稀鬆地站著的時候,殘酷感會慢慢淹沒你。《蘋果》是激烈和優秀的。
12.接下來的《觀音山》,李玉顯得舒緩了很多。這部戲有個要命的問題,就是陳柏霖的口音。即使,他的偶像顏已經被李玉改造成了一個普通而家常的青年,但他一張口,一切就都顯得滑稽。相比於前幾部作品,《觀音山》的力量是最弱的,這部散文詩一樣的電影,影影焯焯地描摹了某種情緒。一個女人失去兒子,一群孩子被父母放逐,他們聚在一起,彼此成為對方的救贖。但這個原本就容易爛俗的設定被拍得十分矯情。不知道是針對《蘋果》矯枉過正的回撤,還是在徹底用力之後,李玉自己就想給一幕散散漫漫的影像。
13.李玉的作品有時總會讓人想起婁燁,那些敘事角度以及搖晃的鏡頭都是如此,比如《二次曝光》就是特別典型的案例。和它同一年上映的婁燁的《浮城謎事》與這部電影不經意間形成了隱秘而微妙的鏡像關係。雖然故事不同,但卻滲漏出兩位導演某些趣味上的相投。李玉調教演員的功力從這部電影中已經可以得到確認了。範冰冰給出了一次繼《蘋果》之後,最優異的表演。癲狂、恣意、神經質。如果說範爺有她自己的技術,那麼馮紹峰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李玉的能力。你們看看多年之後的《狼圖騰》,馮紹峰演成了那個爛樣子,整天一副欠欠的表情,這樣的一個沒救的演員卻被李玉收拾得還算妥當,她因材制宜地利用了馮紹峰的形象,讓他出演了一個幻想出來的渣男,甚至當馮紹峰扮演年輕時的樣子,留起長發翹著嘴角的時候,都沒有讓人特別討厭。不知道是不是李玉有意識地向主流轉型,《二次曝光》有著懸疑驚悚類型片的嘗試,基本構架還是對的,但仍然有些在類型商業片和作者電影之間猶豫的痕跡,不像多年之後的《催眠大師》那樣奔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而去。相比於《蘋果》的高峰,《二次曝光》顯得平庸了許多。它沒有顯露任何深入精神內裡的野心,只是流於講述一個有關情感傷害的懸疑故事。
14.李玉作品中的男人,基本沒一個好東西,每一部都如此,他們或者缺乏擔當,懦弱,自私,或者猥瑣而醜陋,《今年夏天》中那些相親的男人、《紅顏》中拼命想姑娘便宜的各色老闆、《蘋果》中的佟大為和梁家輝,《二次曝光》裡的馮紹峰,不一而足。這或許是李玉的下意識,男人都是假想敵或者真小人。只有在《萬物生長》中,這個有些「厭男症」的女導演,才第一次讓男人被正常表達。與此相對,李玉作品中的女人們都有一種隱忍、堅韌、即使成為受害者也保持堅強的狀態。
15.女人是李玉作品中的肉身,而性就是她作品的骨骼。在李玉的電影中,性是常態,性可以成為事故的肇始,可以成為故事的起因,也可以變成生活的解決方案。它可以累積殺意也可以釋放壓抑。李玉的電影史基本是一部情慾史。這在中國女導演的譜系中是十分罕見的。
16.客觀地講,《萬物生長》在李玉一直以來的線索中是一次「溢出」,它和之前所有作品的調性太不一樣。或許是馮唐作品中隱含的情慾力量打動了她,或許是她看到了某些商業的可能性。一個作者電影的導演碰到了一個噴髮式增長的電影市場,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或許會徹底吞沒她,或許會一舉成就她。誰知道呢?
17.最後說一嘴方勵。一個與李玉合作了11年的製片人。不但是製片人,他還是編劇,多部電影都與李玉聯合擔任編劇,不但是編劇,還是演員。可能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銀幕上的他。他家常、隨意的演技從未讓人失望。他演過有錢任性讓人厭惡的鄉鎮企業家,演過窩囊無奈的父親,也演過夜總會裡喝大酒的土豪。從李玉的電影裡找方勵,是個樂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文章為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原創稿件,轉載務經授權。
投稿或版權合作: ✉ yulina@chinanews.com.cn
有意思 | 反觀 | 肚子問題 | AutoMan
財迷 | 大人的玩具 | 劇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