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上班的日子是度日如年的話,那麼放假的日子簡直就是度年如日。春節前的歸心似箭,好像就在昨天:
逛街購物買買買
朋友聚會吃吃吃
放假在家玩玩玩……
可是,為什麼快樂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眼睛一閉一睜,短暫的春節就溜達過去。當一切又回歸正常生活時,你是否感覺身體無法回歸了?很多人表示,長假過後總感到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紊亂、滿臉油脂和青春痘……自己仿佛得了怪病,久久不能痊癒,非常影響工作和學習。恭喜,你中招了傳說中的「節後症候群」。
人們習慣從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事置之度外。一到雙休日或法定假期,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這樣的安排,把原先的工作與學習的狀態破壞了。待到假日過後的上班日,大家就必須全身心重新投入於工作,即必須重新建立或恢復已被破壞了的工作與學習的狀態,這就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即所謂「節後症候群」。
1.睡眠紊亂,精神萎靡
表現: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2.代謝紊亂,消化不良
表現:長假期間胡吃海喝,由於身體攝入過多的高脂肪或熱量高食物,加重腸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表現為腹脹、腹瀉或便秘。
3.神經性厭食
表現: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
4.退潮憂鬱症
表現: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出現感覺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5.眼睛不適,沉溺網絡症候群
表現:假期沉溺於網絡,只覺得頭重腳輕,眼睛發乾,澀痛不適,看東西發花,還成了雙影。
6.疲憊燥熱,旅遊後遺症
表現:旅途勞頓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體力,人體的免疫力降低,有些人會有全身燥熱、感冒發燒、角膜發炎,還伴有牙痛、口腔潰瘍等。
7.恐懼上班
表現: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還有些不適應,一些上班一族還出現了焦慮、鬱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的心理。
1.充足睡眠
應對:合理安排起居,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節日的最後一天,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睡前不要讓大腦太興奮,可以用音樂靜心。
2.做做運動
應對: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運動,如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出出汗,做做有氧運動。
3.儘早收心
應對:假期的最後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參加聚會等容易讓人興奮的活動。可以給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後要儘早收心,加強自我調節。
4.放鬆閱讀
應對:可以是未讀完的一本小說,或者是一本感興趣的雜誌,總之閱讀可以讓你靜下來,漸漸回復到思考的狀態。
5.睡前泡腳
應對:睡前用熱水泡腳,按摩足底腳趾對疏通經絡、調整臟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均有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6.收拾整理
應對:把你旅遊帶回的行李物品、紀念品收拾妥當,把積攢下的髒衣服清理乾淨,給家裡來次清掃,整潔的環境可以平復你的焦慮。
7.提前寫寫「要做的事」
應對:突然回到工作狀態,可能會有些手忙腳亂,把接下來要做的事寫下來,按優先級排序,做到心裡踏實處事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