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8天長假已經接近尾聲,想想就要上班、上學了,有沒有感覺到焦慮、失眠、疲憊、坐立不安、頭暈眼花......
如果有,那麼「恭喜」你。
有一種不舍,叫假期別走。
有一種難過,叫不想上班。
醫生表示:這是病得治
醫生表示,國慶假期,不少人從緊張的工作和學習狀態一下子過度到全面放鬆的休閒狀態,也有的人忙於聚會、暴飲暴食,打破了原先的起居規律,引起身體失衡,出現「疲勞綜合症」「網絡綜合症」,統稱為「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不適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假期症候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困困困!
跟小編一樣提前上班的網友表示,其實還想放假,難受難受難受
有網友表示
「只想退休,終於體會到寒暑假的快樂了」
還有網友在徵集,治療假期症候群的方法
有些從事教師職業的網友表示
除了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還得解決學生的假期症候群,太難了。
已經上班和即將上班、上學的你們,感受到「假期症候群」的症狀了嗎?
醫生表示,如果想平穩渡過這一時期,不想以這種糟糕的狀態去迎接上班,可以通過提前調整的方式,做好心理建設的同時,也做好常規的準備。如果本身在長假之前,情緒狀態都是正常的、穩定的,那麼這些症狀,大多是因為長假過程中,打破生活節奏,出現的節後情緒遺過的症狀。如果之前情緒就有問題,有抑鬱的狀態或者說是亞健康狀態,那這個長假的紊亂,可能會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呈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鬱的情況。
假期症候群到底該怎麼應對?
專家給你支招
飲食宜清淡
過節期間少不了各種大魚大肉的聚餐,這些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的攝入,會使腸胃負荷加重,消化不良,出現異常的飽脹感、食慾減退。節後要注意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稀飯等「清火」食品,還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得到休息。
注意調整作
假日期間,有的人會熬夜,有的人會通宵打牌,還有的奔波在旅途,生物鐘被打亂,導致上班後整日精神不振。補救措施之一是調整作息,儘量早睡早起,有條件的話可以適當午休。如果晚上難以入睡,洗個熱水澡會有助於睡眠。
適度運動緩解壓力
節後提不起精神、沒有胃口怎麼辦?適度的運動或許可以幫你。「吃」與「動」是兩個方面,運動有助於使胃口調整到正常狀態。運動不僅能緩解壓力、控制體重,還能促進睡眠。可以在下班或放學後進行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慢跑、遊泳、跳舞、羽毛球等,使疲勞的身體得到積極休息,更有活力地開展節後工作。
節後工作強度不宜過大
節後短時間內不宜開展強度過大的工作,而應循序漸進,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避免出現焦慮、抑鬱等問題。
學會調節自身心態
長假後,大家在進行工作時應循序漸進,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採取一些適合自己的方式調節心態,例如通過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讀書閱報等方式保持輕鬆自然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