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死前求曹操放過兒子,9歲兒子說一句,成千古名句

2021-02-23 墨海一齋

據《後漢書·孔融傳》中記載:『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大家在很想的時候就曾聽說過,但是對於孔融長大後的故事,就很少有人了解了。孔融曾死前求曹操放過他兒子,孔融才9歲兒子說了8個字,竟成千古名句!

孔融言辭激烈抨議時政,讓曹操痛恨不已。


孔融,字文舉。他是魯國人,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便有異才,且他勤奮好學。


在漢獻帝即位後,他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以及北海相,時稱為孔北海。他在任六年,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之後兼領青州刺史。


孔融性好賓客,但又喜抨議時政,並且其言辭相當的激烈,而後還因此而觸怒了曹操而被殺。孔融究竟做了什麼讓曹操如此痛恨呢?

曹操曾想要封國,當時對於曹操,漢獻帝是沒有能力說不得,然而孔融卻偏偏要給傀儡漢獻帝上奏,並說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潁川、南陽、陳留以及上黨等郡不封分給諸侯。然而,上述地方正是曹操打算要的地盤。


對此,曹操也明白孔融的意圖,那就是想要找些理由來鉗制他,不讓他擴大地盤從而自立為王。因為這些,記仇的曹操與孔融結下了梁子,而事情並沒有這樣就結束。

多次與曹操針鋒相對,曹操忌憚其才名沒有出手。


長期以來,劉表都藐視朝廷的權威,並且還不按時的呈送貢品,因此包括曹操在內的不少朝臣們都是主張討伐的,而孔融卻說劉表雖然是昏僭惡極,但是考慮到整個國家的安全,是不能去幹削弱國力的事的。

對此,而曹操也是心知肚明,他知道孔融這是在想方設法保留漢室宗親的諸侯力量,並以此來牽制他。

除此之外,孔融沒有停下與曹操的紛爭。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後操討烏桓,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徵,蕭條海外。昔肅慎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時,年飢兵興,操表製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由於連年徵戰不息,導致田地荒蕪,白骨遍野,百姓們的生存是越來越困難。而曹操站在一個政治家的高度,便以「酒可亡國」為名,頒布了禁酒令,公正的說這確實是利國利民的決策。


然而,孔融卻又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禁酒書》來反對曹操,文中說堯不喝千鍾酒的話,就不會建立太平治世,而孔夫子不喝上百觚酒的話,就不會成為大聖人等。


孔融與曹操無論是在私交上,還是在政事上,都是水火不容的,始終無法調和,只不過一直以來,曹操都忌憚孔融的才名,不敢動他。


孔融被誅九族,兒子死前說出8字成千古名言。


之後,御史大夫郗慮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一看機會來了,於是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以及「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孔融當時被判了死刑,還株連九族。他既然敢於同權臣曹操爭鬥,就證明他是不怕死的,但是株連九族是孔融沒有料想到的,因此當曹操來孔融府上抓捕他的時候,孔融向曹操請求,希望他能夠放過自己的兒子。


當時孔融的兩個孩子,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兒子,兩人正在院中下棋,他們看見父親低聲下氣求情的樣子,孔融九歲的兒子說了八個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兒子的這句話讓一旁的孔融愣住了,是啊,作為父親的孔融是一個家裡的頂梁柱,若是頂梁柱都塌了,那麼這房子還怎麼能夠保護裡面的孩子呢?是自己護子心切了,竟然連這點事都想不明白,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

據《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記載: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在臨刑之時,這孔融的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卻令在場的大人們都敬佩不已,他們「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表現出來他們那個年紀所沒有的骨氣,令人既驚嘆又惋惜。

小結


孔融九歲的兒子在面對死亡時,看得比自己的父親還要清楚,他那種絲毫不懼怕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大家都說:「不愧是名門之後,有此氣度,實在是難得」,而孔融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兒子所說的這句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千古名言。

相關焦點

  • 孔融哀求曹操放過他9歲的兒子,兒子平靜說出8字,成千古名言
    孔融知道此事後,二話不說,直接寫信給曹操,上書: 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 意在諷刺曹丕不知羞恥,勾搭少婦,兒子這樣,當爹的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對曹操這個人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知道,他的脾氣,可不算好,孔融的行為,無異於在刀尖上跳舞。 公元208年,曹操終於忍不了了,他借丞相軍謀祭酒路粹之手,狀告孔融,一下子將「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等罪名全部扣在孔融頭上,很快,孔融被捕入獄,即將被處死,但即使到了這種時候,孔融仍然不願向曹操低頭,直到聽到曹操要株連他全家時,孔融才慌了。
  • 孔融死前哀求曹操放過子女,9歲兒子說了9字,曹操大怒:一個不留
    後來孔褒獲罪,16歲的孔融也因此讓人覺得很有擔當,不少人都稱讚他,此外孔融在十三歲時,他的父親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要人扶才站得起來,因此鄉裡鄰居都誇孔融孝順。
  • 孔融被殺前求曹操放過子女,他9歲兒子說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老師在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之後,一般就不會再講孔融之後發現的事情了,甚至連孔融最後是怎麼死的都絕口不提。這是因為一旦講了,那麼孔融「光輝」的形象就會瞬間坍塌了。
  • 孔融被滿門抄斬,乞求曹操放過兒子,九歲兒子說出八個字流傳至今
    相反,其死於一代奸雄曹操之手,並株連九族。但死前其子的一句話,卻成為千古名句。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呢?第一、孔融生性正直,在曹操麾下多次言辭激烈,引曹操不快。孔融,字文舉,魯國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而開頭我們便提到了,孔融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家學淵源不可謂不深厚。而孔融本身更是少有異才,不僅尊敬師長,更尊老愛幼,與人為善。
  • 孔融臨終哀求曹操放過孩子,9歲兒子說了9字,曹操怒道:一個不留
    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孔融是我國東漢末年非常出色的文學家,才華橫溢,堪稱天下才子鳳毛麟角之人。但是就是這麼一位有著極高文學造詣的名士,卻有著十分悲慘的結局,被曹操親手殺害。在臨死前央求曹操放過他的孩子們,結果卻因為9歲兒子的短短9個字,全部遇難。公元153年,孔融出生在東漢的官吏家庭裡。
  • 孔融讓梨不算啥,孔融死前他九歲兒子的一句話卻顯示了高情商
    所以孔融4歲能讓梨,並不能說明他有多麼高的情操,然而孔融的兒子在9歲幹的事,確實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位神童。這是怎麼一回事,還是得先從孔融說起,孔融長大之後也成為了一方大儒,後來在曹操帳下,也做了一名大官,然而雖然身處曹營,孔融本人對於曹操,卻非常不滿。一方面孔融也看得懂局勢,曹操你名為漢臣實為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
  • 孔融死前求曹操,放過他兩個孩子,女兒卻說了8個字,流傳至今
    孔融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來因為觸怒了曹操而被殺。 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張儉的好友,於是張儉便去投奔他。不巧的是孔褒不在家,家裡面只有十六歲的少年孔融。 看到孔融年齡尚小,張儉並沒有告訴他實情。見到張儉行色慌張,或許是家教使然,孔融便把張儉留下了。
  • 孔融:曹操你好壞
    於是氏儀就成了是儀。孔融這新穎的思維大大啟發了雍正:雍四爺火眼金睛,楞是從「維民所止」中看出「雍正無頭」,然後大開殺戒。孔融在北海逍遙了一陣,被曹操喊回了朝廷。曹操幹掉了董卓,一時成為功臣。起初孔融與曹操的關係還算不錯。 兩人年齡相近,又是文學homie,頗有過推心置腹的溫馨時光。
  • 孔融為何被曹操殺害?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可惜的是名士孔融,卻得罪了曹操而被處死的,其實是因為他的「不孝」觀點,受到社會譴責。當時的曹操是「國家元首」,處死他只不過小菜一碟。孔融與曹操一直不大對付。略舉兩例:史載:當時,年景逢災歲,又加兵禍戰亂,曹操頒布命令禁止釀酒,孔融屢次上書反對,並且書中多有侮辱輕慢之詞句。看來這聖人後裔還兼著高陽酒徒的業餘愛好。
  • 讓梨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殺掉,歷史上有哪些諷刺的真相?
    千古名句,鐵板釘釘地把曹丕塑造成欲圖謀害手足的禽獸兄長。學界一般認為,曹植境遇改變的轉折點是曹丕繼位,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之後。但其實,曹植寫得更多的詩是表達對曹丕的仰慕和愛戀啊。曹植寫過《雜詩》,有人曾經考證說,這是曹丕出徵的時候曹植寫的。詩描寫的是一個獨守空閨的少婦,因為丈夫從軍在外,在家沒心思織布,又嘆氣,又悲嘯。
  • 曹衝到底是怎麼死的 曹操最小的兒子曹衝死亡真相
    歷史上曹操最小的兒子曹衝是怎麼死的?曹衝(196-208),字倉舒,曹操最小的兒子。曹衝稱象的事情流傳千古,曹衝在稱象時不過六歲。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的這一年,曹衝夭亡,年僅十三歲。曹衝死的時候,曹操痛苦不已,哀嘆道:「如果華佗不死,倉舒不會死。」  曹衝 (196年—208年),字倉舒,是曹操兒子之一,由環夫人所生。  曹衝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
  • 曹操為求得賢才,寫下一首表明心志的詩,開篇就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
    但其實在曹操心中,他始終是一個忠於漢室的臣子,這從他的經典代表作《短歌行》中就可見一斑,這首詩是他為求得賢才,也為表明自己心志而寫下的,開篇就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
  • 劉備的兒子為啥不如曹操的兒子,但活的比曹操兒子長
    @VIP.qq.com============================閱讀引語作者:秦四晃來源:我們愛歷史-轉發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太子曹丕,曹魏的真正創立者,從父親手裡接過魏王和相國的權柄,一把扯掉曹阿瞞羞答答的偽裝,直接將漢政權更名為魏,自封文皇帝,給父親一個武皇帝的尊號,理直氣壯地坐了江山。三兒子曹植,武不能建功,文卻名傳千古,建安文學的當然代表,後世贊其「才高八鬥」——天下的「才」一共只有十鬥耶!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
  •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撿骨幹的兩位來說。
  • 孔融讓梨,我們從小就知道的孔融,長大後的結局是什麼樣呢?
    作為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的必讀故事,孔融讓梨可謂家喻戶曉,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聽過媽媽講過這個故事。孔融讓梨的故事插畫孔融,生於東漢末年,對,就是你知道的漢末三國時期,和曹操不但是一個時代,還在曹操手下當官呢。當然,名義上是在當時的皇帝——漢獻帝手下當官。只是當時的漢獻帝,不過是曹操手裡的牽線木偶而已。
  • 九歲小孩被皇帝賜死,臨死前說了一句遺言,成千古名句,世人常感慨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能是對古代帝王將相成就霸業最好的形容了,任何帝王將相成就霸業,無不是踩著千萬枯骨而成的。在古代皇帝為了成就帝業,在這千萬枯骨中,兄弟父子都是很常見的,曹植那首《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說的就是如此。
  • 名儒孔融被曹操所誅,是曹操殘暴的原因嗎,曹操:你看他幹了什麼
    ,感受到的只是徹骨的寒意;一代名士孔融,這個從小就被人熟知的天才,生命將定格在這酷熱的一天,孔融黃泉路上並不孤獨,因為他連同全家老小,一起被曹操處死;當屠刀砍向五十六歲孔融脖頸的那一瞬間,不知他心中是否悲憤難平,是否為自己之前的種種作死行為,以及為了連累全家無辜老小而感到後悔,但無論如何,這位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生命就此終結..
  • 王開東:千古有趣第一人
    曹操的個性,在他與幾個兒子的關係中顯露無疑。蘇軾說得好,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的確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孔融4歲讓梨,曹衝7歲稱象,孫權9歲為使。但令人錯愕的是,曹衝13歲就夭折了。那麼,曹衝怎麼會夭折呢?司馬懿曾經評價過曹衝,說這孩子鋒芒太露。但這是一把雙刃劍,一個庶出的孩子如果不鋒芒畢露,曹操怎麼會發現他?怎麼會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