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法妙明心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其中的般若指的是無上智慧,而波羅蜜多指的的是出世間之法。雖然只有260字,卻是字字珠璣,不但詮釋了這本經的核心更是將修行中如何地去歸正自己的「真心」。
心經中先是從五蘊皆空開始,緊接著是六塵和四諦,然後到十二因緣,最後用無智亦無得總結出如何讓自己才能真正的「無掛礙」多年研究心經的人方能看得出來它各種的深意,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將之稱為般若部經之首原因。
眾所周知,《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在淨土中持戒修行的人,不但可以念阿彌陀佛的佛號,亦可以去奉持《心經》。因為心經書雖然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實際上是阿彌陀佛的法,真正的原因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表述,因此修持淨土的人如果常年誦念心經,效果和念佛號是一樣的。《心經》中4句經典佛語,如法受持,可得無上智慧。
02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雖然說修行的道路上沒有榜樣,只能依靠個人的悟性的毅力,但是卻是可以參考。這句佛語雖然說的是菩薩修行路上的經歷,但是卻是在告訴人們當你修行波羅蜜多到一定火候的時候,你的內心就能夠進入一種真正的「空」,這時候再去看事物時候發現外相全無。
當然也是在告訴你,你如果不勤加修行,是做不到五蘊皆空的,從佛陀的弟子阿難就可以知道,他雖然是多聞第一,卻是在佛陀涅槃之後都沒有證得阿羅漢,所以常看佛經也應該實踐到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上去,這樣你才能增進自己的智慧。
0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指的是物質的相,而是空指的是空相。人們總是喜歡探究什空相,究竟如何才能讓自己脫離相從而進入到空相中去。這個是因為人們在世間法的時候,認為這兩者之間是對立的關係。
但是在佛菩薩的層次就會看到色和空兩者不僅不會對立,反而是一體的,只是隨緣而生,隨緣而滅,這就是所謂的緣起性空。這句佛語觀世音菩薩實際上是想告訴諸弟子在世間法修行的時候,不要為世間的表象所迷,因為表象再怎麼真實也是短暫的。因此希望修行者保持清淨心就可以。
04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為何而說諸法空相,法都是空的該如何修呢?要明白這是菩薩對已經在阿羅漢果的舍利子說的話,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明白佛法的本質也是空的,也叫一切皆空。
只是在世間法的人無法真正地明白空和色的關係,所以就有以上的疑問,要知道在天人界或者是其他「空間」。佛陀說法是沒有人這裡的文字的,而是用一種手印或者是其他方式,這就是佛法的本質也是空的緣故。但是在塵世間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那麼也就必須要有實質的經書去指導修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05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這句話是對人們的一種告誡,希望人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有所感悟或者是有所得,也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要將自己的心放在這上面去,比如有人天目打開後看到很多美妙的東西,於是就喜歡去追求這樣的能力,實際上就已經是讓自己陷入了一種執迷中了。
要明白無論是能力和智慧,是你本身就具備的,只不過是你原本迷失了,現在不過是重新拾起,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加的緣故,你的本來就是如來智慧德相。所以在修行過程中,一切皆是虛妄唯有一個勇猛精進之心。願大家大願得成,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