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4句經典佛語,如法受持,可得無上智慧

2021-01-18 法妙明心

01文/法妙明心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其中的般若指的是無上智慧,而波羅蜜多指的的是出世間之法。雖然只有260字,卻是字字珠璣,不但詮釋了這本經的核心更是將修行中如何地去歸正自己的「真心」。

心經中先是從五蘊皆空開始,緊接著是六塵和四諦,然後到十二因緣,最後用無智亦無得總結出如何讓自己才能真正的「無掛礙」多年研究心經的人方能看得出來它各種的深意,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將之稱為般若部經之首原因。

眾所周知,《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在淨土中持戒修行的人,不但可以念阿彌陀佛的佛號,亦可以去奉持《心經》。因為心經書雖然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但是實際上是阿彌陀佛的法,真正的原因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表述,因此修持淨土的人如果常年誦念心經,效果和念佛號是一樣的。《心經》中4句經典佛語,如法受持,可得無上智慧。

02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雖然說修行的道路上沒有榜樣,只能依靠個人的悟性的毅力,但是卻是可以參考。這句佛語雖然說的是菩薩修行路上的經歷,但是卻是在告訴人們當你修行波羅蜜多到一定火候的時候,你的內心就能夠進入一種真正的「空」,這時候再去看事物時候發現外相全無。

當然也是在告訴你,你如果不勤加修行,是做不到五蘊皆空的,從佛陀的弟子阿難就可以知道,他雖然是多聞第一,卻是在佛陀涅槃之後都沒有證得阿羅漢,所以常看佛經也應該實踐到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上去,這樣你才能增進自己的智慧。

0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指的是物質的相,而是空指的是空相。人們總是喜歡探究什空相,究竟如何才能讓自己脫離相從而進入到空相中去。這個是因為人們在世間法的時候,認為這兩者之間是對立的關係。

但是在佛菩薩的層次就會看到色和空兩者不僅不會對立,反而是一體的,只是隨緣而生,隨緣而滅,這就是所謂的緣起性空。這句佛語觀世音菩薩實際上是想告訴諸弟子在世間法修行的時候,不要為世間的表象所迷,因為表象再怎麼真實也是短暫的。因此希望修行者保持清淨心就可以。

04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為何而說諸法空相,法都是空的該如何修呢?要明白這是菩薩對已經在阿羅漢果的舍利子說的話,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明白佛法的本質也是空的,也叫一切皆空。

只是在世間法的人無法真正地明白空和色的關係,所以就有以上的疑問,要知道在天人界或者是其他「空間」。佛陀說法是沒有人這裡的文字的,而是用一種手印或者是其他方式,這就是佛法的本質也是空的緣故。但是在塵世間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那麼也就必須要有實質的經書去指導修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05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這句話是對人們的一種告誡,希望人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有所感悟或者是有所得,也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要將自己的心放在這上面去,比如有人天目打開後看到很多美妙的東西,於是就喜歡去追求這樣的能力,實際上就已經是讓自己陷入了一種執迷中了。

要明白無論是能力和智慧,是你本身就具備的,只不過是你原本迷失了,現在不過是重新拾起,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加的緣故,你的本來就是如來智慧德相。所以在修行過程中,一切皆是虛妄唯有一個勇猛精進之心。願大家大願得成,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如是受持讀誦《金剛經》獲無量般若智慧,可秉承如來佛的無上聖智
    經典是學佛的根本,學之教具,初入佛門的學子一般都能認真讀誦,只有那些略有一點知見的人,常常存有懈怠的妄念情緒。常言道:「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書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自然得智慧。在沒有開悟見性之前,不讀經典、不聽高僧大德的講解,怎麼去修行?
  • 佛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
    佛經浩如煙海,在無數的佛經中,人們都在尋找自己喜歡的佛經,進行誦讀、受持。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歡的佛經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佛經,對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由的佛經讓人智慧充滿,有的佛經讓人心底空明,有的佛經則讓人明心見性、甚至頓悟成佛。《金剛經》中說,只要有人能受持此經中的一個四句偈,其福德無量無邊。縱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 《金剛經》經典佛語——感悟佛法最高的智慧!
    《金剛經》僅僅五千餘字,卻是佛教中流傳最廣、持誦最多、名氣最大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所體現的佛法智慧,不同於世間的聰明才智。如果經常讀誦《金剛經》,可以幫助大家看破人生,放下煩惱,對世俗的工作事業也有很大的幫助,可謂是福慧雙修。《金剛經》佛意玄奧,深不可測,末學自不量力,鬥膽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還望各位大德多多包涵,不吝賜教。
  • 佛經中經典的四句佛語,句句發人深省,讀懂了有大好處
    在佛經中,有四句經典的佛語,句句發人深省,直指佛法的核心,讀懂了有大好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句佛語出自於《心經》,佛家認為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空」,不單皮相是「空」,連帶著受想行識,都是「空」。什麼是五蘊?即構成人身之物,「色」是皮囊外相,而受想行識則是人生來而有的感受。什麼又是「空」?
  • 這句咒文是無上佛部佛寶,是法中之王(宣化上人)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這句咒文是無上佛部佛寶是法中之王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無上佛寶法中王:此句咒文亦是無上佛部佛寶,是法中之王。警策生善滅諸惡:他們警策眾生令其生善心、種善根,而滅除一切諸惡,改惡向善。
  • 受持般舟三昧經典的功德利益
    他們的戒行,沒有一絲的塵垢,沒有一絲一毫的染著,本心很清淨,猶如一面鏡子,可以照天照地,照人照物,來無所粘,去無所留,不生染著。這個鏡子的比喻很好啊!來了,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一絲不留,所謂鳥過無痕,雁過無聲,鏡過無影,這叫不染著。【誰當受持是三昧。多聞深廣無邊涯。
  • 心經釋疑:心經如何念
    念誦心經,大家要是知道怎麼念誦的話,不僅能讓自己對心經有更多的感受,還可以增長智慧,但是你念誦心經,要知道如何念誦才會有更好的作用。供養誦心經前,清潔雙手身形端莊,在佛或菩薩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或點上一支香做供養。頂禮向佛像頂禮三拜。稱念佛菩薩名號三稱,若沒有條件頂禮的,可合掌念三次。一聲南無,意即皈依、皈命、頂禮。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而且在心經的讀誦儀軌中,讀誦心經最後的時候,讀誦心經的心咒是二十一遍的。 心經讀誦儀軌:(1)上香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也可默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3)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觀世音菩薩:如是誦持大悲咒,殊勝無比,得無上智慧
    佛子要學會放下煩惱習性,不住形式,一心領悟佛菩薩無上的般若智慧,用智慧去證悟一切,解脫一切。佛子對大悲咒緣分都很深,皆耳熟能詳,只是受持讀誦的方法不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經中指出了,受持讀誦大悲咒最殊勝的方法。如是讀誦大悲咒,殊勝無比,得無上智慧,消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 經中之王的加持,末學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福報,絕對真實!
    4、我表弟高考,我讀《法華經》進行回向,回向表弟超常發揮。結果表弟在考場上非常鎮定,考了614分的好成績。被北京工業大學錄取。5、我每次讀《法華》寶經,都回向姥姥身體健康、長壽無病。結果,我姥姥這幾年來沒得過任何疾病,甚至都沒去過醫院。
  • 抄寫和念誦《心經》的好處
    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心經》。據佛經上記載,念誦《心經》的功德,不亞於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被提及,言其殊勝功德遠優於造塔供佛,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佛弟子常說,「沐手抄經如面佛」,佛經裡也說:「書寫經之一行半句,能夠成就大願。」這即說明抄經功德之殊勝!
  • 《金剛經》中5句經文,頓悟如來佛境!勤加誦持定生佛心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立宗經典之一,相傳六祖惠能大師得以頓悟佛理,便是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句的緣故。此句經文的意思是說,要想了悟無上智慧,心中便要無世俗之累明心見性心無所住。可見《金剛經》的經義是何等玄妙。
  • 大年初九,把《心經》放在朋友圈可度一切苦!
    現存異譯本6種:1、唐法月譯《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唐般若、利言等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3、唐智慧輪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4、唐法成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5、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6、宋施護譯《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最早的英譯本是畢爾(Samuel Beal)於1864年依玄奘漢譯本所譯。
  • [《心經》翻譯(大智慧,受益無窮)]
    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麼是心?什麼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淨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經文為顯說,咒句是密說,無上妙用
    般若智慧光明,橫豎皆徹,輝天鑑地,耀古騰今,能破生死長夜痴暗,故稱大明咒。般若如大火聚,四邊不可觸,觸之即燒。世出世間,無有何法,超過般若,故稱無上咒。般若稱為佛母,出生一切諸佛。諸佛依此,而得究竟極果,故稱無等等咒。無有何等之法,可與齊等。此中所言咒者,即此般若便是。【真實】即真空實相之理體。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一般的經典中,總是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為經文的開端;而以與會大眾「信受奉行」,宣告經文的結束。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
  • 末學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福報!絕對真實!
    4、我表弟高考,我讀《法華經》進行回向,回向表弟超常發揮。結果表弟在考場上非常鎮定,考了614分的好成績。被北京工業大學錄取。5、我每次讀《法華》寶經,都回向姥姥身體健康、長壽無病。結果,我姥姥這幾年來沒得過任何疾病,甚至都沒去過醫院。有點小病痛,也是迅速痊癒。
  • 心經:常誦心經的好處
    菩薩執取六度萬行諸法,以為確有智慧可得,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羅蜜的行相,微細的法見不曾淨,所以不到究竟涅槃地。從前阿難問佛如何是煩惱地獄種性?佛說行六波羅蜜行是煩惱地獄種;如我能布施,因見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厭惡,是煩惱地獄種;我能持戒等等,因見別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厭恨,是煩惱地獄種。這就是彌陀經上說的見濁,是名染法,染糊塗了。況且有智無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別為二。
  • 《心經》最精華的八句話,值得你一生品味!
    《心經》又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鳩摩羅什譯,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心經解釋:心經怎麼讀
    心經很多人都能讀,但是大家讀誦心經,不僅要能讀,還要知道怎麼讀誦,才能更加深入心經的智慧,明白心經說了什麼。下文是念誦心經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都幫助。一、供養在佛、菩薩的像(塑像、畫像、照片,沒有的心裡想一下他們的樣子也可以)前供上一杯清水。水用純淨水、白開水、茶水、飲料都可以。有條件的擺上水果點心,沒有的可以省略。點一到三支香(或燒一盤香)即可,不必多燒。如果沒有質量好的香,寧可不點,不要汙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