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草原,你可曾聽過百靈鳥的歌聲,婉轉優美,似天籟之音,百聽不厭。當藏家人舉起酒杯,捧起哈達,遠方的朋友,請你來做客,聽一聽這百靈鳥動聽的歌聲。
//////
華銳藏族民歌
01
華銳藏族民歌是流傳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及周邊的一種藏族民歌形式,是華銳藏族人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盛行在各種集慶宴會和多重性質的生活場合裡,它內容豐富、體系完整、分類齊全,涉及面從宗教文化到歷史地理,再從風土人情到社會生產,體現了華銳藏人在民族變遷歷程中對生命悲劇成分的深度包容,以及他們對和諧自然的廣泛認知。在敦煌文獻資料的藏文殘卷中,古代藏人的語言交流就有用民歌作為表達語言的習慣。到了公元11世紀「勒」體民歌作為安多藏區群眾最為喜愛的民歌形式之一逐步繁衍開來,而華銳藏人又作為安多藏人的一支,繼承並發揚了「勒」體民歌的形式和內涵,並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新的多重民歌形式。2008年6月華銳藏族民歌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屬傳統音樂類項目。
02
華銳藏族民歌是集娛樂性、藝術性、地方性、自發性和民族性於一體,代表了華銳藏人的主流文化,同時也涵蓋了華銳藏人的邊緣俗文化,已成為包容文學、音樂、舞蹈、說唱乃至民族認同、宗教信仰等各種文化成分和文化形態的同義詞。它的內容涉及到宗教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社會生產及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也有言及婚姻愛情生活,以及濃厚神話色彩的特點,更具有廣泛的文化身份認同的意義。華銳藏族民歌的節奏、旋律、調式及結構複雜龐大,包括獨唱、對唱、齊唱、載歌載舞及問答式等多種演唱形式。在基本框架下的自由放任是華銳藏族民歌別開勝面的獨到之處,各歌唱套路間的不斷更替又是它旗幟鮮明的表達方式。在詞曲上其中既有意味深長的精湛表達,又有短促精煉的明快節奏,更派生出瞬息萬變的辭賦更替。華銳藏族民歌主要包括敘事曲、情歌、哭嫁歌、諷喻歌、勸解曲、詼諧歌、迎賓曲、歌舞曲、讚歌、酒歌、問答曲、報恩歌、吉祥祝福歌、擠奶歌、兒歌、瑪尼歌、送亡歌等。內容除讚頌神明之外,大多以反映生活為主,其曲調、節節奏、韻律、秩序和諧優美,歡樂激昂,動作莊重大方,舒展豪放,在舉行賽馬會的日子裡人們邊歌邊舞喜氣洋洋。
01
遊天祝
天祝三峽——河西走廊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02
吃天祝
酥油糌粑
"糌粑"是青稞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就一定會給您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色的酥油和奶黃色的曲拉。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麵、曲拉和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勻,然後捏成酥油和炒麵混合的長形小團食用。這就是吃法別致的"酥油糟耙",簡稱"糟耙"。它加工簡單,攜帶方便,長期儲存又不易變質,很適宜牧區經常移動的放牧生活。
03
購天祝
白犛牛肉
來到天祝,不嘗一下這裡獨有的白犛牛肉您算是白來了,不買點白犛牛肉帶回家也算是遺憾了,天祝白犛牛產業正在大步發展,各色白犛牛產品層出不窮,犛牛肉、犛牛骨、犛牛肉乾、醬肉、骨髓等食品包裝精美、攜帶方便,趕緊買點給家裡人嘗嘗鮮。
04
住天祝
猜你喜歡
■
■
■
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跟著非遺遊武威 || 草原上漾起百靈鳥的歌聲——華銳藏族民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