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妹我住在十三寨,隔山那個隔水又隔崖,土家那個喜鵲喳喳叫啊,蝴蝶雙雙落花臺。」簡單質樸的詞句,沒有伴奏,沒有話筒,拍手打著節拍,聽眾們卡著間隙,齊聲吆喝「嘿!嘿!嘿!」。一個長相甜美,身著土家族傳統服飾的女孩,以一曲《么妹家住十三寨》獲得滿堂喝彩。她的聲音清麗高亢,將土家女孩的明豔俏皮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一時間刷屏抖音,短短16秒的音頻,被超過100萬個抖音視頻使用,引發全民模仿熱潮。
視頻中的女孩就是《么妹家住十三寨》的原唱,來自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的一個普通農家女覃誠芳。此前不久,她被推選為重慶土家十三寨的女寨主。(十三寨由十三個寨子組成,它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的較完整的原始土家族和苗族村寨,是中國第一座土家族生態博物館)。
抖音網友紛紛評論:「唱得真好,高手在民間」「清唱都這麼好聽」「「原汁原味的真唱,為你點讚。」像百靈鳥一樣清脆動聽。」「簡直聽醉了,回味無窮,好想再聽到這歌聲。」這次,網友不僅僅滿足於評論叫好,更是親自上陣也當了一回「么妹兒」,穿著土家族服飾在山水間蕩著鞦韆唱著歌,山谷間的迴響讓鳥兒也開心了起來;或是在小橋流水旁載歌載舞,少女的歡脫俏皮盡顯無遺;就算不具備這些條件,神通廣大的抖音網友也會通過平臺的特技功能,帶上土家頭飾,過一把「么妹兒」癮。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詞與樂曲結合而構成的同一體民歌,是文學與音樂交會的產物。歌詞屬於語言藝術,可以表情達意、被人感知;樂曲則以聲音的外化形式,直接作用於聽覺,產生優美的抒情效果。土家族民歌的歌詞多用比擬、襯詞,表現出語言的藝術之美。曲調優美真摯,形式富有變化,節奏裡穿插著濃厚的民族風格。2014年11月11日,土家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了更好地發揚土家文化,推廣土家歌曲,覃誠芳從去年9月開始玩「抖音」,把自己唱的山歌放到平臺上,沒有精緻的布景,也沒有專業的設備,覃誠芳就是憑藉自己的一副好嗓子,徵服了眾多網友,獲得土家「山歌女神」的稱號。她的演唱風格不受拘束,既能駕馭潑辣、高亢的山歌,又能低音淺唱,僅顯女兒家的柔美與羞澀。除了這首紅遍抖音的《么妹住在十三寨》,《借個月亮對山歌》、《紅玫瑰土家妹》等也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其實和她一樣,致力於傳承非遺文化,推廣民族文化,藉助抖音斬獲大批粉絲的人不在少數,90後古琴女孩白無瑕、瀘州油紙傘傳承人餘萬倫、皮影戲藝人王熙等都是很有名的博主。今年4月,抖音正式宣布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希望通過加強流量扶持、提高變現能力、打造非遺開放平臺及開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培養挖掘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好奇心,幫助發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真正「活」起來,激發文化創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