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陌生人相愛的36個問題,為什麼在現實中卻不適用?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Pedro,頭圖來源:《愛在黎明破曉前》

語言有親密度嗎?如何量化並測量語言親密度?性別、社交距離和匿名性又是如何影響人際交流的?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者希望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科學技術來回答這些問題。相關工作「Quantifying Intimacy in Language」已發表於自然語言處理旗艦會議EMNLP 2020。本文為科普性質,技術細節及已開源的數據、模型請見文末項目主頁。

讓陌生人相愛的36個問題

1997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瑟·亞倫(Arthur Aron)等人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彼此詢問一些特別親密的問題,可以快速增強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親密度。

這一研究在被紐約時報報導後,也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被廣泛轉載,並被宣傳為快速讓心上人愛上你的良方。

然而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心上人的時候,卻會對這些問題大失所望,因為就像知乎上最高贊的評論所言,這些在實驗室中效果良好的問題,在真實的生活中卻很難找到合適的場景或契機。

這些問題究竟有什麼奧秘?他們同其他稀鬆平常的諸如「吃了沒」這樣的寒暄有什麼區別?又究竟有哪些因素最終影響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呢,本文將通過作者在EMNLP 2020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試圖從語言親密度和社會約束的角度來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的研究

就像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在人際交流中所使用的語言也具有親密度(intimacy) 的屬性。語言親密度受到了廣泛的社會和個體因素的約束,而違反這樣的約束則往往會造成尷尬,或者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意思是說與交情淺的人深談,是人際交往之中的大忌,這反映了社會文化中關係遠近對於語言親密度的約束。

在這一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套量化語言親密度的數據標註方法和一個用於測量語言親密度的NLP模型,並使用八千萬 Reddit, Twitter, 書籍和電影對話數據研究了性別、社交距離和匿名性對於人際交流中語言親密度的影響。

語言親密度 ( Intimacy in language )

親密度這一概念來源於社會心理學,主要被用來描述人和人之間關係(e.g. 朋友) 或者互動(e.g. 親吻) 的親密程度。在這裡作者將這一概念沿用到了語言中,用來描述人際交流中所使用語言的親密程度,比如「我今天心情真的好差」比「吃了嗎」一般來說具有更高的語言親密度,因為它涉及到了更個體化的情緒表達;而「你最糟糕的童年回憶是什麼」則比「你覺得新的蘋果手機怎麼樣」要更加親密,因為它過於私密和個人化。

那麼我們是否能夠量化語言親密度呢,答案是肯定的。作者主要使用Best-Worst-Scaling這一方法來標註人們在對話中所使用問題的親密度,並最終得到了2397條標註有親密度(分值在-1到1之間) 的文本數據,具體細節請見論文。

測量語言親密度

使用NLP模型測量語言親密度是一個回歸任務,簡單來說就是對輸入的文本,本文的模型可以自動地得出一個介於-1和1之間的親密度分值。作者在標註好的親密度數據上微調(fine-tune)了 RoBERTa模型,最終在基於Reddit上的測試集上得到了0.87的相關係數(Pearson's),說明我們可以使用微調過的語言模型來準確地測量語言中的親密度。使用這一模型,作者測量了來自Reddit, Twitter, 書籍和電影的八千萬條對話數據的親密度。

主題分析

有哪些話題更親密呢?如下圖所示,涉及到家庭、親密關係等個人化的內容往往會比生活常識性的話題更加親密,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話題的親密度往往有很大的跨度,這也說明了僅僅使用主題是無法準確地測量語言的親密度的。

性別(Gender)

作者對來自Reddit, Twitter, 書籍和電影中的對話數據進行了分析,如下圖所示,我們發現:在Twitter和Reddit這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社交媒體上,男性同男性之間的語言親密度均低於其他性別之間的對話。這說明雖然社交媒體往往可以賦予人們更大的交流自由,關於男性氣質(masculinity)的規訓仍然普遍存在於線上的人際互動中。對於書籍和電影來說,其對話並不來源於真實的個體,而存在於作家的想像,本文的分析進一步證明了廣泛存在的對於性別和語言親密度的社會期待,即男性需要保持一種不露聲色的威嚴形象,而談論情感性和個人性的話題則往往被認為是不夠man的。

(考慮到社會心理學中已有的關於gender norm的研究,我們這裡僅討論了二元性別,針對非二元性別的情況我們會在以後的研究中進行討論)

那麼是否這樣的規訓僅僅存在於男性之中呢?答案是否定的。作者進一步分析了作家性別同書籍中人物對話親密度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儘管女性作家同男性作家相比傾向於使用具有更高親密度的語言,其作品中男性同男性之間的對話始終具有最低的語言親密度,這說明對於男性氣質的社會規訓也同樣被女性所接受。

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

語言親密度天然受到社交距離的影響,因為社會心理學中的親密度本身就是社交距離的一個反映,而一般來說,更接近的社交距離往往伴隨著更加親密的交流方式和內容。然而,就像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所呈現的那樣,兩個在火車上的陌生人卻可能向彼此分享最為私密的一些信息,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火車上的陌生人」(Strangers-on-a-train)。

點擊播放 GIF 0.7M

那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期待是否會存在於線上社交中呢?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使用了 Twitter 數據計算了用戶在社交網絡上的距離,並分析了其互動的語言親密度,結果正如我們所預料的那樣,最親密的互動發生在關係最近和關係最遠的用戶對之間。

當兩個用戶之間的距離從0變為1時,也就是從直接好友變成存在一個共同好友的時候,他們往往仍然處於同一個社交圈子中,因而其語言親密度隨著社交距離的增加而顯著下降,而對於社交距離大於3(他們通過三個或更多好友相連)的用戶來說,隨著他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陌生,他們受到了越來越少的社交關係對於語言的限制,這使得他們可以不受限制地討論更加私密的內容。我們的研究在線上環境中同時驗證了兩個經典的關於社交距離如何影響人際交流的假說。

匿名性(Anonymity)

前面兩個實驗討論了性別和社交距離對於人際交流的規訓,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場景可以使得人們暫時擺脫這樣的規訓呢?答案是肯定的。在Reddit上,人們可以使用帶有throwaway或者anonymous的用戶名來給自己建立一個匿名的身份。而正如下圖所示,使用匿名身份的用戶會比其他類別的用戶提出更加私密的問題。我們同樣分析了那些不帶有任何個人身份信息的帳號(Depersonalized),結果表明儘管這些帳號具有同樣的匿名性,用戶並不會使用他們來提出更加親密的問題,這再一次表明,對於人際交流的社會約束仍然存在於Reddit這樣一個相對匿名的社區,而想要去除這些約束的最好辦法是使用一個匿名的身份。

失效的陌生人36問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在實驗室中效果良好的問題,在現實中卻不適用呢?因為人們的語言親密度受到社會關係的約束,而想要詢問這些超出關係親密度的問題則需要特定的場合或者契機。人們可以坦然的在實驗室,或者在特定的場合中使用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環境暫時去除了社會關係對於人們的語言親密度的約束。

結論

總而言之,同關係一樣,人際交流中所使用的語言同樣具有親密度這一屬性,並受到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們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語言親密度(Intimacy in Language)這一概念,並驗證了使用NLP模型來測量語言親密度的可行性,繼而分析了性別、社交距離和匿名性對於人際交流的影響。作為自然語言處理(NLP)和社會心理學的結合,我們的模型不但可以支撐社會科學的研究,同時還可以支持對話機器人等NLP任務,並且已經被應用於密西根大學今年Amazon Alexa Prize的參賽模型Audrey中。

文獻

Pei, Jiaxin and David Jurgens. 「Quantifying Intimacy in Language.」 In Proceedings of EMNLP 2020.

1. 受篇幅限制,本文省略了許多技術細節,詳情請見論文: https://www.aclweb.org/anthology/2020.emnlp-main.428.pdf

2. 數據,模型及Python軟體包均已公開,請見項目網站: https://blablablab.si.umich.edu/projects/intimacy/

相關焦點

  • 讓陌生人相愛的36個問題,為什麼在現實中卻不適用?-虎嗅網
    讓陌生人相愛的36個問題1997年,美國心理學家阿瑟·亞倫等人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彼此詢問一些特別親密的問題,可以快速增強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親密度。然而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心上人的時候,卻會對這些問題大失所望,因為就像知乎上最高贊的評論所言,這些在實驗室中效果良好的問題,在真實的生活中卻很難找到合適的場景或契機。
  • 讓陌生人迅速相愛的36個問題
    兩天前在聽達文西好課裡,正好聽到愛情專家Mandy Len Catron一篇TED演講《4分鐘讓一個人愛上你》,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主題演講,通過36個問題,可以讓兩個陌生的人
  • 36個問題愛上陌生人,靠譜嗎?
    整合心理 | 伴你成長前段時間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帖子:「36個問題讓她愛上你」「36個問題能夠讓任何陌生人墜入愛河
  • 36個問題,可以愛上陌生人?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我的提議下,我們坐在一家奶茶燒烤店裡,面對面回答36個問題。我真的對娜這個喜歡笑的小女孩產生了喜歡的情緒,並約了下次見面。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跟坐在我面前的陌生女孩雙目互相凝視,互相回答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
  • 傳說中的36個問題!讓你跟陌生人墜入愛河的心理問題!
    你會相信兩個人的遇見會是冥冥中註定的嗎?(好吧,我知道這話很老套。)         先別急著搖頭!!心理學家 Arthur Aron 及其團隊提出36個問題,名為「人際親密感產生試驗」,宣稱可以快速讓兩個陌生人間的親密度大大增加。心理學家更表示,只要選定問某個人以下36個問題,同時自己也回答這些問題,這樣做,可以讓任何人愛得神魂顛倒。
  • 心理學神奇愛情測驗:讓陌生人快速愛上你的36個問題
    ,在45分鐘內,讓他們彼此提問並回答36個問題,目的是讓彼此產生迅速產生好感。為什麼僅僅通過45分鐘的36個提問就能讓兩個陌生人產生好感?因為這種交談其實是自我暴露的過程,而自我暴露,是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的。也就是當你把自己的信息由表及裡告訴給對方的時候,無形之中你們就成為了彼此最熟悉的人,而這種熟悉會給彼此帶來安全感,從而產生依賴甚至依戀。
  • 宇宙中最具愛情魔力的36道題 陌生人也能90分鐘墜入愛河
    【宇宙中最重要的36個問題】(警告:下面的36道問題,可能會導致你愛上與你共同參與的實驗者。嗯哼,接下來你還敢嘗試嗎?)你的家庭中誰死去會最讓你困擾?為什麼?36. 分享一個你的私人困擾,並向你對面那位請求解決建議,請他(她)以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然後,再詢問他(她)對於這個問題的個人感受。
  • 亞瑟阿倫的36個問題,快速建立親密關係!
    心理學家亞瑟·阿倫(Arthur Aron)認為這個過程很簡單,只需要讓兩個陌生人互問對方36個私人問題——這36個問題被分成3組,每一組都比前一組設計得更能抵達「內心更柔軟」的地方,它們的學名叫做「人際親密產生試驗」,問完之後雙方再對視4分鐘。 20年前,他就這樣在實驗室裡成功地讓兩個陌生人相愛了。
  • 當我在相親中坦誠地回答36個問題之後……
    如何優雅又不失體面地聊天,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此時,從未如此意識到工具帶來的好處。1997年,快速交友理論的提出者,美國亞瑟·阿倫博士在實驗室研究出36個問題,可以快速有效地讓雙方加深了解,甚至陷入愛情。
  • 讓陌生人快速相愛的聊天話題,原來這麼簡單
    心理學家亞瑟阿倫通過設置36個聊天話題,找到了讓陌生人快速破冰建立親密關係的金鑰匙(話題在留言第一條)。花花對這36條話題進行了編碼,總分來說包括以下幾點:1.「假如」系列在36個問題中,「假如」系列是比重最大的,「假如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人共進晚餐」、「假如可以改變自己」、「假如重生」、「假如死亡」……人們往往對經歷過的事情通常存在兩種印象,一種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另一種是自己想像中存在的。比如有些人在現實中搞砸了一件事,就會在腦海中告訴自己這次做錯了,下次應該如何改正。
  • 問過這36個問題,你們就會愛上彼此
    心理學家阿瑟·亞倫(Arthur Aron)發現,兩個人只需通過互相詢問36 個問題,之後對視4分鐘,就可以快速拉近距離,增進對彼此的好感,甚至愛上對方,而這個過程最多只需要90分鐘。聽起來很玄妙,但實驗證明真的有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因為這36道題墜入了愛河,最後結婚了。先來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樣的題目具有如此的魔力。
  • 歡樂頌 這36個問題可能會給你一個男/女朋友
    於是,曼迪躍躍欲試,找了一個男士和她玩這36個問題。結果,曼迪還真的和這位男士相愛了。在2015年,曼迪將自己的經歷成文發表在《紐約時報》,一下子火爆全球了。曼迪故事的更多細節請觀看文末的TED演講。當然,我知道你更關心到底是哪36個問題有如此魔力,放心,小明已經為你附在文後了。
  • 36道能夠讓人愛上彼此的問題——心理學:愛情的本質是互相了解
    研究者將數名陌生人分為兩組,用45分鐘的時間,問彼此36個心理學指定的36個問題,在雙方回答完這36個問題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實驗結束後,約有30%的參與者表示,自己對同組的組員產生了好感,而這種好感甚至比自己人生中任何一段關係都要來得深刻。
  • 36個問題讓你陷入愛情!你敢試試嗎?
    找一個人,做個實驗,兩人面對面回答36個問題,然後你們就會愛上彼此!其實,這是20年前,心理學家阿瑟·亞倫(Arthur Aron)做過的一個著名實驗。最初,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如何使陌生人之間產生親密關係,結果竟發現,這些問題居然能讓參與者陷入愛情。之後有一位研究愛情的專家特地和一位男性夥伴親自驗證了一下這個愛情實驗的可行性。通過實驗之後,他們真的在一起了。
  • 愛情Hack技巧: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兩個陌生人產生愛情
    有更多人關心,如果不是高富帥、白富美,是不是就沒機會了。當然不是,這本書只是從進化的角度來考慮男女雙方的選擇策略,而細化到現實情況中還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要考慮。今天提供一種愛情Hack技巧,只需要兩個人共同回答36道問題和4分鐘的對視,就能讓兩個陌生人相愛,如果你還是單身,把文章看完,做好準備,把你的男神或女神約出來實踐一下,看看效果。
  • 為什麼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這答案很現實!
    兩個人從相遇、相識到相愛,再到互相放手,以及再愛也要道別,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掙扎,你可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
  • 36個神回答,讓你人生瞬間豁然開朗!
    (廣西民族報) 36個問題,36句回復,讀完讓你瞬間豁然開朗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13個問題(綜合)
    只是在「從寬」幅度上,不享受選擇適用速裁程序的額外量刑減讓。對於只「認罪」不「認罰」,或者表面上「認罰」,背地裡卻串供、毀滅證據或者隱匿、轉移財產,不賠償被害人損失的,則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模式處理。二、不認罪認罰的,不能有從嚴的錯誤認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認罪認罰的案件,不能產生不從寬即從嚴的錯誤認識。
  • 《麥路人》:陌生人之間的抱團取暖勝過親人之間的相愛相殺
    港片在我的印象裡除了成龍、洪金寶、甄子丹的動作片,就是周星馳、王晶的喜劇片,很少有關注社會底層人們現實生活的影片。《麥路人》這部影片則給了我不一樣的港片體驗,從小人物的命運反映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現狀,感人至深,每一個從底層熬過來的人,都會在影片中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