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經濟下的季播真人秀節目主體變遷淺析(一)

2021-02-13 收視中國

季播真人秀作為電視平臺孕育出的碩果,在我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及眾、從粗至精的發展歷程,成為當下最為吸睛的節目類型之一。本文依託近年來季播真人秀的播出收視數據,梳理其參與主體變遷特徵以及收視情況。

近年來,隨著制播分離、廣電合併、媒體融合等改革的推進,電視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節目類型多樣並舉,節目內容豐富多彩,節目創意推陳出新,可以說電視仍然是眼球經濟時代的第一平臺。季播真人秀作為電視平臺孕育出的碩果,在我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及眾、從粗至精的發展歷程,成為當下最為吸睛的節目類型之一。2013年其播出量首次超過100檔,近幾年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每年數量均超過了200檔。下文依託近年來季播真人秀的播出收視數據,梳理其參與主體變遷特徵以及收視情況,並積極探尋真人秀參與主體在不同時期的變遷原因。

根據節目參與主體的不同,真人秀節目一般劃分為素人真人秀、明星真人秀以及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早年風靡一時的《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為素人真人秀,近年來以《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為代表的一批明星真人秀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成績,另外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有《中國新歌聲》《媽媽咪呀》等。

參與主體數量變遷特徵

2003年8月廣東衛視借鑑《倖存者》而策劃播出了《生存大挑戰》,拉開了我國季播真人秀的序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季播真人秀有了長足的發展。CSM-TVPRISRS軟體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年上星頻道播出季播真人秀超過100季以來,季播真人秀每年播出季數呈現出爆發增長的趨勢,2016年累計播出了237季;2017年截至8月19日,已經累計播出148季真人秀節目。

依據參與主體的不同,梳理不同真人秀播出數量,可以看出參與主體數量變遷特徵表現為:以綜合真人秀為緩衝區,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數量呈波輪式周期變化。2006年以前,由於季播節目概念剛剛萌芽,季播真人秀總量較低,各臺以市場試水和培育市場的角度切入,素人真人秀成為市場主流;2005年《超級女聲》取得極大成功後,季播真人秀進入高速發展期,明星真人秀和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開始出現,真人秀進入了初期探索階段,綜合真人秀開始大量湧上螢屏 ;2008年以後,模式類節目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引進模式類節目引發了電視真人秀的兩極分化,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數量、佔比均有明顯提升,壓縮了綜合真人秀的數量及比例,2013年季播真人秀數量首次突破了100季,但綜合真人秀比例僅佔23%。

經歷了2003至2013年十年的發展,真人秀節目數量呈爆發性增長,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明星真人秀逐漸成為市場主角,數量比重逐漸擴大,2015年更是達到了歷史最高的39%,與素人真人秀平分秋色,現象級的明星真人秀也不斷湧現,如浙江衛視播出的《奔跑吧兄弟》、深圳衛視播出的《極速前進》、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上海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等。在明星真人秀帶來高收視的同時,其不斷推高的成本、劇本化的內容也成為大家的吐槽點,因而2015年明星真人秀數量比重有所下降,綜合真人秀比重則提升較快,節目制播單位也對明星真人秀節目熱情降溫,探索更多有效途徑吸引觀眾。2017年以來,明星、素人和綜合類真人秀數量呈現相對均衡的狀態,參與主體數量又進入新一輪的周期調整中。

真人秀是近年來電視市場的熱點節目,季播的方式易於鎖定觀眾注意力,培養穩定的觀眾群體,「播出季」就相當於是商業上的一種限量發售,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一種超常規的動作獲得一種超常規的品牌效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對同類資源的極度開發也形成了我國季播真人秀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點:如一年多季、一季多臺、一季一年播出的現象均有出現,短期內耗幹了節目潛力和品牌影響力,涸澤而漁的行為對節目市場和節目品牌均有不小傷害。剔除一年多季和一季多臺播出的重複節目後,每年播出的不同參與主體非重複真人秀數量逐年提升,截止到2015年,素人、明星和綜合真人秀數量均表現為穩步提升,明星真人秀比例增幅最為明顯;2016年開始,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比重不斷擴大,素人真人秀數量明顯下滑,節目主體開始進入調整期。

參與主體收視變化特徵

收視表現是節目的風向標,通過收視率數據能夠直觀地反映節目在觀眾心目中地位以及變化,觀眾的選擇為節目的製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據。歷年不同主體真人秀收視數據顯示: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是素人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的緩衝區和變革點。在真人秀發展的初期,素人真人秀佔據主體,收視不斷走高,2005年收視已經超過了1%。2006年,節目研發拓展至各類參與主體真人秀,但由於節目數量相對較少,三種主體真人秀節目收視差異明顯,明星真人秀收視明顯領先,綜合類真人秀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面對市場中出現的越來越多的真人秀節目,觀眾注意力被各類參與主體真人秀吸引, 2003至2009年,素人真人秀收視要高於其他類型真人秀,佔據市場主體;2010年至2012年,素人真人秀收視則持續走低,節目市場迎來新的調整和探索,星素結合的綜合真人秀開始突圍,收視領先於其他真人秀;2013年開始,明星真人秀憑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在真人秀競爭中一路領先,而素人真人秀則狀態低迷;進入2017年,電視市場又出現了明星真人秀收視走弱而綜合真人秀收視走強的苗頭。真人秀收視總體特徵表現為,在素人真人秀或者明星真人秀收視佔據主體地位時,綜合真人秀一直作為開拓創新的緩衝,為下一次參與主體變革提供試驗區和積蓄力量。

不同參與主體的真人秀收視表現能體現出節目競爭力差異,同時也可以反映出觀眾對節目的收視喜好。但由於每年各參與主體真人秀數量不同,筆者通過估算收視總量來反映整體收視市場中不同參與主體真人秀節目的收視影響力及不同參與主體真人秀的收視變遷特徵。數據表明,2010年前,真人秀還處於低速發展階段,不同參與主體真人秀總收視量不超過10%;2011年至2013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收視總量接近30%;2014年以後則進入了成熟發展期,收視總量進入穩定調整區間。在不同發展時期,綜合真人秀的緩衝調整現象明顯:在低速發展期,素人真人秀和綜合真人秀交替領先;在快速發展期,素人真人秀繼續保持前期的優勢;而在成熟發展期,明星真人秀率先發力領先其他類型真人秀,綜合真人秀也有較快增長。

[1] 2003-2008年採用35中心城市數據,2009年-2017年使用71中心城市數據。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

獨家稿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焦點

  • CSM數據:現象級真人秀中,最火的竟是《爸爸去哪兒3》
    季播真人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節目數量由少變多,節目質量不斷提升,現象級節目如《超級女聲》、《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舌尖上的中國》、《爸爸去哪兒了》、《奔跑吧兄弟》等也不斷湧現。:美食類、文化類、親子類等等,央視的加入也是季播真人秀全面深化的必然結果;在爆發期,現象級節目不斷湧現,明星真人秀開始大量活躍螢屏,《全員加速中》被譽為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陣容,《女神新衣》則是季播真人秀TV+的成功實踐,真正實現了收視率直接變「現」。
  • 看內地真人秀節目23年變遷
    從1991年開播的《今晚我們相識》,到2014年的《來吧孩子》,作為「90後」的內地真人秀已經23歲了。這期間,它登過高峰、走過低谷,爆發過也慘敗過,本期《貴圈》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回味一下個中變化。楊光這樣介紹《今晚我們相識》。那會兒,她不僅要做節目,還要負責組織線下的相親活動,甚至還得主持通過節目成功聯姻的新人婚禮。據楊光說,通過這個節目成功結婚的新人不下千對。
  • 致敬時代經典 同唱如歌青春——音樂季播節目《青春的旋律》即將...
    《青春的旋律》將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播出。一、經典金曲重新演繹,彰顯青春個性,飛揚時代風採在1930年上映的電影《野花閒草》中,演員阮玲玉在片中演唱了歌曲《尋兄詞》,震驚四座。這便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歌曲。時光流轉,歲月有聲,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誕生了一部又一部電影佳作,也把一首首金曲鐫刻在一代代觀眾內心深處。唱不盡的時代變遷,歌不完的崢嶸歲月。
  • 《各位遊客請注意》的素人主體真人秀方法論
    跟所有真人秀節目一樣,你設定一個規則,把他們放到一個天生的矛盾衝突環境,自然有故事發生。」作為一檔從零開始的新節目,《各位遊客請注意》得到全網注意是從張雨綺所在的旅行團玩「你最討厭的一個人」遊戲開始的,但風暴的中心並不是張雨綺,而是旅行團中的幾位素人。誠然,素人天然缺乏迅速吸引眼球的能力。不過一旦在素人身上挖掘到大眾情緒,背後的聲量是巨大的。
  • 真人秀是秀下限還是秀真實?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原標題:真人秀,秀下限還是秀真實?  如今的電視螢屏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節目,或搞怪,或賣萌,或煽情,無一不在使盡渾身解數來吸引眼球。有人說「不作就不會紅,已經成為了真人秀節目的一個重要規律」,於是,各種「男女神經」代替「男神女神」出現在秀場,各種奇葩驚嚇橋段代替感動與感觸,一次次突破人們的承受能力並試探著社會的道德底線。這真的是真人秀節目的意義嗎?我們不禁要思考,真人秀到底應該秀什麼?  最近《中國夢之聲》這個真人秀節目的名頭挺火。
  • 人民網評:真人秀節目要把觀眾往哪裡帶?
    但是,這種做法無疑不能鼓勵,使真人秀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助長了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風氣。真人秀離不了明星,但不可過度依賴明星,普通群眾同樣應該有展現才華的空間。 將更多的鏡頭對準普通人,將舞臺留給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更能看出真人秀節目的價值內涵。事實上,哪怕在發達國家,他們的真人秀節目也不是惟一線明星是舉,正如有學者所稱,西方的真人秀是「素人秀」,一線明星基本不參加真人秀。
  • 大陸真人秀節目路在何方?
    一、一個中心點:情感附加值高的好故事「與晚會和遊藝相比,真人秀更加生活化,是對生活的精妙模仿,同時又蘊含著陌生於生活的戲劇性。」可見,好的真人秀節目首先是一個有戲劇衝突的好故事。而對於大陸真人秀而言,除了要有戲劇衝突,極高的情感附加值也是節目成功的關鍵。這一點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關,筆者將在稍候作出詳細論述。
  • 王可欣受邀大型季播文化節目《成語天下》
    近日,由河北衛視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節目和上一季相比,今年除了深刻的舞美呈現,還增設了許多新環節,比如「戲說成語」這一特色環節給觀眾帶來妙趣橫生的成語大戲。將成語典故用情景劇展示出來,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其中在第三期節目戲說成語環節中,一個熟悉的面孔,一個可以在百度詞條搜索出來的極具表演天賦的小明星演員——王可欣來了!
  • 湖北衛視:構造節目矩陣 推動全面創新
    節目資源方面,在升級《如果愛》、《我為喜劇狂》、《非正式會談》、《今天不煩惱》、《大王小王》等品牌欄目的同時,將主要圍繞「1234矩陣」創新布局,全新構建三大季播節目帶:周一「TV+」節目帶,周四社會觀察類真人秀節目帶,周日競技挑戰類真人秀節目帶。
  • 中國綜藝節目版權正在碰觸天花板:今後拿什麼比拼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綜藝節目不但成為各大衛視的「香餑餑」,而且在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平臺上都創造了高人氣。據藝恩諮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綜藝節目數量在2014年創下新高:除常規綜藝外,全年季播綜藝多達87檔,平均每個季度都有超過20檔節目開播。  從時間類型上看,季播類節目佔據著當下綜藝節目主流市場。
  • 真人秀種類有多少,中國第一個真人秀節目是什麼
    真人秀節目是一種源自西方的節目新樣式,它在英文中被稱為「reality show」,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真實的電視節目,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已經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不過,對於國內的觀眾來說,我們所看到的國內真人秀節目大多還都是模仿或引進國外模式的節目,相比之下,中國人自主編創的真人秀節目卻少得可憐,而且在收視率和影響力方面也遠遠不如引進的國外節目。
  • 鄭爽素顏參加真人秀節目?粉絲髮文拒絕宣傳節目
    為什麼參加真人秀節目的時候是素顏出鏡的?鄭爽參加的這檔《讓生活好看》的真人秀節目,就是記錄明星獨居生活狀態的節目,鄭爽素顏出鏡的效果並不理想,讓人覺得她的狀態有點差,還有些許的油光。這應該不是明星參加真人秀應該有的狀態吧?有人說,參加節目不化妝,這是希望後期給你修圖出鏡嘛?也有人覺得,騰訊視頻是故意這麼做的,可是,這檔節目的中心位好像是鄭爽啊,騰訊這麼做出了能夠吸引眼球,其他的也只會給自己招黑。
  • 原來國內的「真人秀」節目都有劇本?真人秀的本質就是「秀」?
    導語:國內「真人秀」都有劇本?真人秀節目的本質就是「秀」?近年來,中國大陸颳起了一股「真人秀」的風潮,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紛紛推出「真人秀」相關節目,也收穫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尤其是這兩年頗為火爆的《奔跑吧兄弟》、《嚮往的生活》、《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偶像來了》等等,其實在觀眾極其關注的節目中的「突發情況」和「矛盾衝突」其實都是有劇本大綱的。
  • 《走在回家的路上》如何尋找真人秀正向的價值落點?
    日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推出的首檔大型情感戶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播出兩期。《走在回家的路上》淡化了人為的劇本設置,將更多主動權交給真人秀主體,以追求「紀實性」、「新聞性」、「真實性」的鏡像體驗,受到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一致好評。
  • 大型少兒真人秀節目《潮童向前衝》走進崇左太平古城
    2020年11月21日-22日大型少兒真人秀《潮童向前衝》節目的小玩家們來到了崇左太平古城。小玩家們將被分成紅、黃、藍、橙四個隊伍,以古城合影,運球達人,拜師學藝等形式進行為期兩天一夜的節目錄製。《潮童向前衝》是零零後文化傳媒產業集團廣西分公司煌星文化傳媒斥巨資打造的一檔少兒真人秀節目, 是一檔寓教於樂的大型少兒戶外真人秀節目。節目集旅遊、遊戲、職業體驗於一體,將走進廣西本地各人文景區、歷史古鎮進行拍攝,以樂遊的方式帶領小朋友們進入自然、歷史、人文、科普的世界中。
  • 當「眼球經濟」遭遇「負面偏好」
    鎂光燈下,一切都會被放大,無論是好還是壞。基於人們對信息的負面偏好,相比明星的正面新聞,眾人更喜歡關注的卻是明星的醜聞。一個醜聞往往可以毀掉一個明星。看看因為出軌而遭受渣男罵名的文章,又或者因為耍大牌而被封殺的周杰,因吸毒醜聞而一蹶不振的柯震東。但中國有一局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醜聞就一定是不好的麼?
  • 美食+真人秀+紀錄片是綜藝節目的新嘗試
    【今日看片】在各種真人秀節目充斥螢屏的當下,各家都在想方設法通過規則、嘉賓陣容和眼花繚亂的後期剪輯製作,讓節目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但是韓國這檔《街頭美食鬥士》卻另闢蹊徑,在真人秀中成為一股清流。前兩集關於成都和香港街頭美食的節目一下子吊起了中國觀眾的味蕾。
  • 全裸、被蛇咬、吃袋鼠肛門,這些真人秀節目簡直喪心病狂!
    節目規則相當嚴苛,不能攜帶生活必需品,只能用20樣東西在偏遠農村、沙漠等條件艱苦環境下過極簡的生活。知情人稱,其中,漂流過程需經歷13個彎道和下坡,嘉賓韓雪中途被嚇哭。「雪姨」王琳難忍如此狼狽,再加上身體不適,一上岸便怒斥攝製組太過分,隨後與經紀人一起憤然離開,沒有完成最後的錄製。
  • 淺析,歐美美食節目,經典的節目樣態!
    到了物質膨脹的現代社會,無論社會經濟如何動蕩、如何衰退,美食依然無法遠離人們的視野。而電視美食節目正是藉助大眾媒介,將人類本能的欲望無限擴大,外化為一種傳播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影響到電視節目形態的變化,而且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