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皇帝上朝坐上皇位,底下的文武百官就會恭恭敬敬的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再淡淡說聲:「眾愛卿平身。」
歷史上,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伯溫無疑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而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心氣高。
劉伯溫幫朱元璋打下了江山,聽到民間給予的評價後,認為自己的作為應當比諸葛亮還高,還曾親自去諸葛亮的武侯墓一探究竟,這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朱元璋對劉伯溫的評價也頗高,常稱劉伯溫「吾之子房也」。
朱元璋剛登基為帝那會頗為依賴「錦囊」劉伯溫,劉伯溫自知能力高,無人能敵,在朱元璋面前也不遮掩自己的心氣,一回上朝,皇帝說完「眾愛卿平身」後,文武百官紛紛起身,唯獨劉伯溫一人沒有絲毫動靜。
朱元璋十分納悶,心想「嘿,這劉愛卿又要作甚?」納悶歸納悶,朱元璋還是很有耐心的說:「劉愛卿平身。」劉伯溫依然沒動,只說:「臣不敢起身。」朱元璋心中就更鬱悶了,問道:「愛卿為何不敢起身?」
劉伯溫就說:「微臣剛說出一上聯,陛下還未對出下聯,微臣不敢起身。」朱元璋就問:「是何上聯?」劉伯溫面色不改的說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這時就立即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敢情這愛卿是在揶揄皇帝啊。
朱元璋心中不滿,但面上還是保持和氣,不緊不慢的對出下聯:「平身,平身,平平身。」巧妙的化解了朝廷上的尷尬,劉伯溫也不再為難朱元璋,便起身了,開始一天的早朝。
在歷史上,「萬歲」的稱呼能夠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臣子叩見皇帝,呼三聲萬歲則是漢代時期的事了。《事物紀原》記載:「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而「萬萬歲」則是與女帝武則天有關,一天武則天給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武則天出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眾學士各顯才能,但武則天都很是不滿,這時一位善於奉承的學士則說:「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武則天也就是心滿意足,此後,萬萬歲也就出現在了朝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