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吾鄉(中)

2021-02-06 東西主義

「神馬東西」第226篇原創。抄襲太low,只做原創。

十一期間有機會去臺灣,說不清是去開會,還是去圓夢。其實我本意不想把這兩件事混在一起。第一次的臺灣之行,當然是希望全情投入於寶島,而不是還得想著開會或別的什麼亂七八糟。但是最終,在強大的吸引下,我還是在亂七八糟中奔向了海峽對岸⋯⋯

十年前說起嚮往臺灣,是個很時髦的話題。現在去過的人很多了,我作為一個有點落伍的人,已經不大好意思再去念叨自己的臺灣情結。然而,不管承認不承認,它還是在那兒——那是個人的童年底色。於是這篇就成了必須完成的作文,向時光交帳。觀光與事務相交織的臺北一帶之旅,就這樣在連連的雨水中,洇開了多年的影像記憶。


(臺北夜景 Credit: Fangfang)


時值雙十節前後,所到之處無不青天白日旗飄揚。光這一道風景,就引得我們不時地掏出相機拍啊拍。就拿會後我們漫步於淡水老街那次來說吧。我轉瞬間就忘了自己「領隊」的身份,興奮地跑過去拍下那一行夾在棕櫚樹間的飄揚旗幟,特意發給這次沒能來參會的群主。只見他在群裡秒回了一句「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其實這話臺灣人才不愛聽。每次出行,我都坐在副駕駛那個位置,跟「運將」(日語的司機師傅)各種哈拉,聽他講為了鞏固臺北的地盤先來的泉州人如何把後來的漳州人打敗,又將他們趕到桃園、新竹一帶。說起國共戰爭,他就講蔣介石殺的人太少,當統治者就得像毛澤東那樣。

我問他對小英怎麼看。他說不關我事啊,對我們老百姓來說還不是都一樣。又問他臺灣為什麼夜市這麼多。他說臺灣在商業進程中慢慢形成了外食文化。以前大家庭都是一起在家裡吃,現在都變成小家庭,很少在家裡做了。再說經濟又不好,只能這樣。


(臺灣故宮博物院 Credit:布拉)


在中原大學開會的那幾天,我們幾乎每晚流連於中壢夜市,由團裡一位中壢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熱情率隊。同伴中有一位是臭豆腐鐵桿兒粉絲,於是每晚一碗臭豆腐即成了每天的保留曲目,夜市小分隊也自然地分化成了能吃臭的一組和不能吃臭的一組。

夜市攤主們大多是五六點鐘下了班以後過來,然後視天氣而定,營業到晚上十點至十二點不等。雖然東道主一再說這個夜市很小,我們還是心滿意足地吃著炸雞排、炸魷魚、各種滷味,喝著鮮榨的芭樂汁、西柚汁、柳橙汁……不寬敞的夜市街道上穿梭著一輛接一輛的機車,街上流連的人們,除了年輕,還是年輕。


(夜市一角 Credit: Fangfang)


那些日子,雨通常是下午開始下,到了晚上準還淅淅瀝瀝著。今年颱風格外多,在我們走後即將到來的那個已是第22號。這樣豐沛的雨水,足足地滋潤著這片土地上的各樣植物--從中原大學校園裡的百年老榕樹,到五股楊梅高架橋兩側的山林,無不鬱鬱蔥蔥、茂密之極。

待到幾天之後我走在臺北的街頭,才猛然想起以前聽過的一首老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常常流連在音像店的櫃檯前,嘰嘰咕咕地商量著買誰的磁帶。除了少量歐美和香港的之外,我們大部分的零花錢都貢獻給了臺灣的唱片業。也許,對於臺灣的憧憬,就是裹在那些歌聲中,慢慢地在心底紮下根去。


(中學校園 Credit:布拉)


二十年後,當我真的踏上這座島,竟然一陣恍惚—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卻仿佛重歸故裡。從桃園到臺北那一路,即便夜色深沉、雨水漣漣,汽車一過淡水河,我還是忍不住哼起羅大佑的《超級市民》。KTV鼎盛之年,那是我自然而然就會點唱的歌:「那年我們坐在淡水河邊,看著臺北市的垃(le)圾(se)飄過眼前……」那麼多年唱過去,就好像我也曾經在淡水河邊坐過似的。

但是對於臺灣本身的關切,卻源自於電影。而其他一切都是從電影散開,閱讀也是。

九十年代中期我上初中,那時馬路邊的灌木叢中開始有人賣盜版光碟。高中以後我就去北大東門外的藍羊書店買所謂的藝術電影或作者電影,其中一部就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一個跟片中主人公差不多的年齡看到這個故事,心靈層面所受到的震撼和共鳴,我現在也不是太能說得清楚。也許就是在懵懂中對人生所產生的不祥預感得到了印證那樣一種感受。此後,破碎與斷裂成了我生命中一條如影隨形的線索。會不會是因為這樣,我才對於喪失了政治認同、身份界線模糊不清的臺灣歷史如此著迷呢?


(牯嶺街 Credit:布拉)


自打臺灣新電影登上歷史舞臺,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這一批的作者導演,無不是以個人化的視角來看待臺灣的歷史、為地位未明的臺灣尋求身份認同。與此相交織、平行的,是黃春明、吳念真、朱天文、朱天心、張大春這一條文字的脈絡。

出身於九份礦區的吳念真描繪了城市裡面中下階層的打工群像,生於宜蘭的黃春明則以農村的鄉土生活為主要創作題材,刻畫了一系列卑微的鄉土小人物。師承胡蘭成的朱氏姐妹等,代表了1949年後遷臺、居住在眷村的外省人。與他們的成長相伴的是臺灣經濟起飛、多元族群融合,以及城市生活的現代性。他們是最早用中文展現出自由的、現代的、國際化風貌的作者。總之,當時是這樣的一批文化精英合力打造出了臺灣新電影。

而我,作為一枚圖樣圖森破的青少年,一不小心被深深地打上了臺灣的烙印。我是在那時夢想著去當電影導演的,自己並不清楚為什麼。「電影導演」對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意味著不一樣的事情。現在想想,它對我來說大概意味著自由地表達心聲,從而在另外一些人的靈魂深處撞擊出砰訇的響聲⋯⋯

所以我啊,下著雨也要在臺北的一條一條街道來回穿梭,看著窗外一個一個無比熟悉的畫面,心情卻不足與外人道。


(圓山大飯店 Credit:布拉)


淡水、艋舺、西門町,這些影片裡高頻出現的地方就不用說了。看到圓山大飯店,就回想起《一一》裡面吳念真飾演的NJ一家的悲喜起伏——好像今天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任何一個小康之家所經歷的那樣。從臺北到九份的路上,路標上「瑞芳」那兩個字會讓我心跳一陣一陣加快,火車隧道那黑漆漆的洞口像是把我的魂吸了去,《戀戀風塵》開頭那叮叮咚咚的樂聲,在我耳邊編織進鐵道兩旁漫山的青翠中。汽車開到基隆,從山上下行那一段可以看到東海和雨中的基隆港,那映入眼帘的風景完全對應著《悲情城市》開頭的畫面,只是此一幅、彼一幅,中間相隔了七十年⋯⋯幾乎每一個地方對我來說都是似曾相識,因為不是在書裡讀過,就是在影像裡看過。相反,在我所生長的那塊地方,一切都變得面目全非。

站在基隆港煙雨濛濛的岸邊,望著看不見的對岸,中間的大江大浪隔著大半個世紀的天各一方。此岸的作者門所講述的故事,於不知不覺中構築了岸那邊的我對世界的想像,發酵出了我對人生的記憶,這難道不是另一種的割裂?


(基隆港 Credit:布拉)


後來在九份老街遇到一對熱情、可愛的賣辣魚乾的姐妹花。我問她們:「你們看過《悲情城市》嗎?是侯孝賢在這邊拍的。」她們一臉茫然地看著我,說:「沒聽過耶。那你看過《微微一笑很傾城》嗎?我們很喜歡裡面的楊洋。」這完全是看著動漫、玩著手遊長大的下一代了。


(九份老街 Credit:布拉)


在臺灣短短幾天,開完會也沒有刻意去安排行程了,因為無論怎麼安排也是不夠啊。只是能多在街上走一走就多走一走,到處聽一聽綜藝節目、動畫片、以及電視劇裡的「鄉音」,設身處地地感受一下南國的氣息。


(街心花園裡沉思的老人 Credit:布拉)


臨走的那個晚上,猶豫來猶豫去,最後還是打車去了牯嶺街。據說以前這一帶都是書店,現在文化氣息早就一去不返了。快走到牯嶺公園時,夜幕已經降臨,街心花園有一個老人靜靜地坐在長椅上抽菸,沉思,街燈暗淡,沒有路人打擾。我被他的側影吸引,站在一旁偷拍他。楊德昌要是還活著,樣子應該跟他差不多吧。

(未完待續)

點這裡閱讀何處是吾鄉(上)

這裡是熙熙現世中回歸本真的一隅陋室

旅行+文化+藝術+美食+影評+資訊

關注公眾號,回復「原創投稿」,加入神馬大家庭



相關焦點

  • 劍來: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身如傳設,吾鄉何處。出自蘇軾《臨江仙·送王緘》「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譯:身軀就好像傳舍一樣輾轉流離,何處才能是我的家鄉啊!--此處再引出一個猜測,舊時代的落幕不代表老一輩戰力就一個不剩,而是在變數巨大的新時代,新生力有豐富的「天數」加成,對於新一代中的豪傑/黑馬/病友來說,其加速度會遠遠大於現有的頂端戰力=各個天下的高端戰力空缺都會是新面孔=未來天下的走勢,在新時代「年輕一輩」身上。
  • 蘇軾和柔奴的精神共鳴: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一提起蘇軾,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道路坎坷和豁達樂觀,想到的是他那「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樂觀,「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泰然自若。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人生何緣不如意,只因未讀蘇東坡。蘇軾先生的精神是我們最值得去學習的。
  • 微電影《吾鄉》在永嘉古村拍攝完成
    近日,由靈動影視集團出品的具有正能量的微電影《吾鄉》,經過數天的緊張拍攝,終於在巖頭鎮源頭村順利殺青本次微電影《吾鄉》裡的小演員們和老人,都是來自我縣本土,其中,小演員李嘉瑩飾演嘉兒留守兒童一角色,在電影裡的給觀眾塑造了一個乖巧懂事,熱情活潑的留守兒童形象。據悉,微電影《吾鄉》拍攝地在巖頭鎮蒼坡古村、巖坦鎮源頭村等地,講述的是當地留守兒童與孤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再者講述如今家鄉發展起來,通過引進旅遊業等幫助當地居民生活,人文進步與發展。
  • 【最新佛教電影】《雲歸處》雲歸何處,何處是吾鄉?
    財富的多少決定了人人之間貧富的差別,在財富積累的競爭中,欲望得到無限的放大。剖析作為社會個體的一個人,我們會發現我們在得失之間迷失了自己,判斷得失的價值標準拘泥於利益的取捨之上。我們忘失了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本能的驅動下隨波逐流,形如行屍走肉。我,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 此心安處是吾鄉(美文)
    宋代大詞人蘇軾寫到: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出門看風景的時候,看的地方多了,出門的時間長了,就特別想家,內心總是煩躁不安。當你火急火燎趕回家的時候,其實一切都是老樣子,日子很閒,啥事都沒有。你想家了,其實是想一份「心安」。外面的日子再好,賺的錢再多,心神不寧,也是煩惱。心安之處,才是歸處。
  • 就地過年,讓我讀懂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就地過年,也是在「家」過年其實早在蘇軾和白居易兩位大詩人身上,我們就感受過「此心安處是吾鄉」那種隨緣而適的生活態度。公元1083年,王定國從被貶地嶺南歸來,蘇軾問同行侍女在被貶之地的生活境況時,侍女溫柔堅定地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被侍女樂觀的態度深深打動,提筆作詩一首。從此,「此心安處是吾鄉」流傳近千年,這句古詩慰藉著無數異鄉人的心靈,也傳遞了「直把他鄉當故鄉」的厚重情感。
  • 【閩寧協作奇蹟】鄭永璘:同心同向,彼鄉吾鄉
    【閩寧協作奇蹟】鄭永璘:同心同向,彼鄉吾鄉 2020-10-26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不過,在逆境中東坡居士也有著一種灑脫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此心安處是吾鄉」便是他的回答。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時任湖州知州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在坐了一百天的牢獄之災後,蘇軾被貶出京城,並且,此案還牽連到了蘇軾的好友王鞏,他也被貶出京城。在王鞏受貶時,家中原養的幾個歌女都紛紛散去,只有一位叫柔奴的歌女甘願陪著王鞏隨行到嶺南。
  • 此心安處是吾鄉!千年前一名歌姬,為無處安放的靈魂指明了方向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曼妮曾經長嘆一聲,說:我來到這個城市八年了,我到現在真的都沒有什麼歸屬感,也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在哪裡。這句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漂」們的心態。「漂」們是社會上最不安定也最沒有幸福感的一個群體。逃離北上廣還是逃回北上廣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漂」並非現代社會獨有,古人也有很多被「漂」的經歷。
  • 影評丨吳昊:此心歸處是吾鄉
    圖片來源豆瓣此心歸處是吾鄉——淺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新時代鄉村圖景和鄉愁書寫文/吳昊2020年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經上映,便在全社會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和討論。勾連起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十三億華夏兒女以及五湖四海血肉相連的同胞們集體的鄉愁,它是唱給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戀於斯的這一片的鄉土的抒情詩,它生動地詮釋了一代又一代人「此心歸處是吾鄉」的集體無意識和民族文化心理結構。
  • 【吾鄉風物】柞樹葉子在北方晴空下獵獵舒展 | 陳思呈
    其實這種食物的思路,南北皆有,只是每地的餡不同,所用的樹葉材料,當然要在當地的物種中選擇。比如在吾鄉,這種食物稱為「粿」,墊著粿的植物多數是芭蕉葉。在吾鄉鄉下比較靠山地處,南姜較為豐盛,於是墊粿的葉子,也就變成了南姜葉。    吾鄉的粿和遼東的桲羅葉餅,就像是音樂裡的一個「對位」,修辭上的互文。
  • 致敬經典 簡弘亦攜全新單曲《此心安處是吾鄉》震撼歸來
    環球動音企鵝號分享繼《小說》之後,華語金牌製作人簡弘亦又帶來了個人最新單曲《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歌是專輯《詩詞歌賦》的第三首單曲,由簡弘亦作曲,搭配蘇軾為古詞譜曲 簡弘亦致敬經典這首《此心安處是吾鄉》的部分歌詞來自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吾鄉| 重走茶馬古道 體驗千年曬鹽技藝
    回放 吾鄉 | 重走茶馬古道 體驗千年曬鹽技藝
  • 蘇東坡的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感動世人近千年,原創卻不是他
    他們的友情,被人當成罪證,使王鞏在蘇軾的「烏臺詩案」中受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蠻荒之地的賓州為官。蘇東坡的內心非常過意不去,嘗對王言:「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王鞏在賓州期間,蘇東坡給他寫過很多書信,一再表示王鞏因自己而無辜受牽連,遭受了那麼多苦難,他感到很是內疚難過。王鞏為了安慰蘇軾,在給他的回信中大談道家長生之術,說自己正在賓州修行。
  • 化用蘇軾「此心安處是吾鄉」被贊高明
    對於龍洋在上一季中的表現一:化用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喜歡蘇軾的朋友,應該對這句詞並不陌生,它出自蘇軾的經典之作《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詞寫於1084年,是蘇軾送給好友王鞏的愛人寓娘的詞作。
  • 總建面17萬方,配建9班幼兒園,中天·吾鄉新組團規劃出爐
    樂居買房訊 9月3日,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關於中天·吾鄉D2、D3組團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批前公示。中天·吾鄉D2組團1~11棟;D3組團1~4棟總圖方案及經濟指標出爐。本次審查內容為中天·吾鄉D2組團1~11棟;D3組團1~4棟總圖方案。
  • 回放 吾鄉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在石頭上「種樹開花」
    回放 吾鄉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在石頭上「種樹開花」
  • 【來賓金秀作家朱澤瑞新作】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我與金秀的情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朱澤瑞我常想,或許我與金秀邂逅是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比如世界瑤都、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而這種追溯本源的了解恰如茫茫人海中的知己從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想必這就是緣分,是我與金秀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
  • 增城的世外桃源,吾鄉石屋民宿,池塘、竹林,田園,山泉水泳池!
    吾鄉閣:院落式別墅設有休閒小院和接待室,4間一室一廳套房,每個套房都設有景觀溫泉泡池。270度視野美景,竹林、溪流、果園風景盡收眼底,是朋友、生意夥伴、家庭聚會的絕佳選擇。民宿:廣州吾鄉石屋田園度假酒店地址:廣州 增城區 派潭鎮鄧村村石屋1號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關注我,帶你玩轉大廣東!
  • 此心安處是吾鄉——密州為官,蘇軾依舊「詩酒趁年華」
    笑時應帶嶺梅香蘇軾大為感動,遂即興賦詞《定風波》,題名為《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氣與點酥娘。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下,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才女喜歡蘇軾了吧:人家會誇,字字句句都誇到美女的心坎兒上了。「清歌傳皓齒,炎海變清涼」,這是誇她的歌喉。「歸來顏愈少,笑帶嶺梅香」,這是誇他的美貌。數千裡南歸,笑容中仍有梅花之香——蘇公夠浪漫!正是帶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心態,蘇軾終生四處飄泊,卻又四處為家,於窘境中求豁達,豁達中求心安,心安處即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