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福建省第11批援寧工作隊隊員,現掛職同心縣,任縣委常委、副縣長
鄭永璘,福建省第11批援寧幹部。
兩年來,從東部到西部,從福建省永春縣到寧夏同心縣,鄭永璘謀劃實施了62個閩寧協作項目,累計爭取資金過億元,惠及群眾6.5萬人。特別是,把產業扶貧作為閩寧協作幫扶的治本之策,先後引進閩寧綠豐農業、福建來三斤等10多家企業,累計投入資金12.17億元,帶動群眾發展特色養殖、菌菇種植、香料生產等產業,讓群眾在家有產業、出門有就業,讓農產品在家能加工、出門有市場,讓貧瘠的黃土「流金淌銀」。
同心縣是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也是自治區確定的「五縣一片區」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重、壓力大。
2019年初,鄭永璘第一次踏入同心縣。顧不上左腿傷病,他馬不停蹄奔赴鄉鎮、進村入戶,利用半年時間走遍了全縣12個鄉鎮、142個行政村。到貧困群眾家中,到田間地頭,了解縣情,熟悉鄉情,體察民情,與幹部群眾交流致富經驗、脫貧思路,與農民工話扶貧就業、生產需求。
詳盡的田野調查,成為他熟悉鄉情、體恤民情、問診把脈、精準扶貧的重要開端。他在調查中意識到,同心縣受自然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基礎弱,產業單一,脫貧難度大。要想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就得從產業發展入手,形成產業鏈,增強貧困地區的產業帶動力。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永春,來到十年九旱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鄭永璘不僅爭取來資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確立發展思路,認準堅持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著力在扶貧產業培育上下功夫。
在了解到當地群眾有過種蘑菇但失敗的經歷,鄭永璘數次造訪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曾仲明,促成他到同心投資成立了寧夏閩寧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的生產模式,讓農戶參與到企業實際生產當中來,構建起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確保了貧困戶有生產場所、生產設施、生產物資,產品有銷路。今年預計以60萬棒平菇、50萬棒香菇帶動80戶農戶發展種植,每戶農戶可實現淨收入1萬元以上。
永春有「中國香都」美稱,香產業技術成熟、市場穩定。在同心工作期間,鄭永璘引來閩商張連興在同心投資成立了寧夏閩興香業、寧夏閩臺香業、寧夏三發香業3家公司,投資3100萬元購置10條全自動制香生產線、一套自動一體化烘乾設備,並於今年1月正式投產,帶動貧困人口100多人,也填補了西北香產業的空白。
項目一個個落地,鄭永璘依舊忙碌著。九牧石膏產業園、迎福牛羊肉深加工、夏影文化電影院綜合項目等有望近期落地投產……
2300公裡的距離擋不住協作之路。鄭永璘紮實踐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閩寧協作理念,他說:「同心縣廣大幹部群眾始終團結一心,牢記黨的初心使命,戰天鬥地、吃苦肯幹、不畏艱難的精神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同心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身為一名扶貧幹部,為群眾栽下『搖錢樹』,幫群眾拔去『窮根子』,我責無旁貸。」(左文婷)
來源:《中國扶貧》2020年18期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閩寧協作奇蹟】鄭永璘:同心同向,彼鄉吾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