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戰場·記憶)——記為中國抗戰犧牲的美國飛行員詹姆斯·布朗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詹姆斯·布朗和他飛越「駝峰航線」時駕駛的飛機(圖畫)。

鮑勃·威勒特提供

1942年9月28日,21歲的吉米乘坐航班離開邁阿密。10天後,他與另外5名飛行員一起,加入了飛「駝峰航線」的中國航空公司。11月17日,吉米駕駛的飛機在執行任務途中失蹤。這位年輕的勇士,從此長眠在他曾多次飛越的大地上。

「我最後一次見到吉米是在1942年9月,在他即將前往中國的時候。」吉米的表弟、現年90歲的鮑勃·威勒特對本報記者說,吉米對能去中國真的感到很興奮,他當時一直在研究中國戰場,並渴望成為一名為中國運輸物資的飛行員。

吉米最愛飛行,希望到中國戰場發揮作用

吉米的全名是詹姆斯·布朗。鮑勃說,表兄風度翩翩,是父母的寵兒,家裡人習慣把詹姆斯·布朗叫做「吉米」。

飛行是吉米的最愛。鮑勃回憶說,1941年5月,20歲的吉米剛高中畢業就去了英國。「吉米整天與水上飛機打交道,主要職責是把飛機從製造廠和碼頭開到英國皇家空軍在不列顛島上的機場。那段時間,他駕駛過各種各樣的飛機。」

1942年3月,在英國工作10個月後,吉米回到位於美國伊利諾州溫內特卡的家中。鮑勃說,當時泛美航空公司主動聯繫吉米,他們急需飛行員,駕駛道格拉斯C—46和C—47等機型,執飛從印度汀江到中國昆明之間的航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駝峰航線」。當時,主要承擔這條航線上運輸飛行任務的是中國航空公司和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

鮑勃說,當泛美航空公司飛行隊長斯威特和吉米談起,中國因物資補給通道被切斷,面臨基本口糧都無法保障的困境時,吉米覺得自己可以在中國戰場發揮作用,中國人民需要他這樣的人去飛,以運送他們需要的物資,所以就決定去「駝峰航線」執行任務。吉米的父母對他的決定非常擔心,因為他們知道他將駕駛的飛機不僅沒有任何武裝防護,而且速度較慢。然而,吉米最終成功說服父母,讓他們相信他會平安無事。

那是盟軍在亞洲戰場最艱難的歲月。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先是轟炸香港和仰光,接著切斷了滇緬公路,大量援華物資無法運進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中美兩國決定在中國航空公司昆明至印度加爾各答航線的基礎上,開闢後來被稱為「駝峰航線」的空中補給走廊,用這條航空線路來代替滇緬公路,為中國提供抗戰物資。這條空中通道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等進入中國雲南和四川,全長約800公裡。

69年後,親人找到吉米駕駛飛機的殘片

1942年10月7日,吉米抵達印度,隨即加入了飛汀江至昆明航線的中國航空公司。

「駝峰航線」要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邊緣飛行,海拔高度接近當時飛機爬升高度的極限,此外還有日本軍機的攔截,再加上沿途的山脈經常雲霧繚繞,飛行相當危險,眾多飛行員因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吉米就是其中的一員。

「1942年11月17日是我們最後一次知道吉米的情況。」鮑勃說,當天,吉米的父母接到一封從昆明發來的電報,說吉米的飛機在從昆明飛往汀江的航線上失蹤了。「6個月後,美國國務院籤署了死亡證明,說沒有飛機和機組人員被發現的跡象。據推測,包括吉米、一名中國通信兵和另外兩名美國飛行員在內的4名機組人員均已經死亡。」那一年,吉米21歲,已經訂婚,他的父母哈麗特和赫伯特·布朗永遠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1993年,我從銀行退休,開始尋找關于吉米飛行的記錄。」鮑勃說,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2010年9月,鮑勃和他的妻子率領由17位中國航空公司協會成員組成的團隊來到雲南,花了大部分時間在昆明、片馬和大理尋找相關線索。在昆明,他們見到了撰寫「駝峰航線」故事的年輕中國作家劉小童。劉小童在研究中發現,吉米駕駛的飛機曾經發送兩條電臺信息,通過這些信息能夠確認飛機失蹤時的飛行路徑。2011年10月,鮑勃籌集足夠的資金回到中國繼續失蹤飛機的找尋之旅。他在大理蒼山馬龍峰,發現了中國航空公司編號為60的飛機殘骸。那是一塊標記有4681號碼的殘片,與道格拉斯飛機記錄相吻合,它來自吉米駕駛的那架失蹤飛機。

希望發掘飛機殘骸,把吉米帶回家

2008年11月,鮑勃出版了《一家戰爭航空公司:泛美中國航空公司及其飛行員的故事》一書,講述了鮮為人知的中美飛行員在戰爭年代共赴生死的故事。他說,大約有150多名機組人員為中國航空公司的發展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其中一部分是美國人,但大部分是中國人。

據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駝峰航線」聯合部署搜索救援案件文件的不完全統計,「駝峰航線」共損失飛機563架,其中有107架失蹤,損失的機組人員超過1500人。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駝峰航線」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33477名戰鬥人員。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鮑勃說,在二戰中,中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即使付出了極大的生命代價也不願放棄任何一寸土地。中國拖住了100萬以上的日本軍隊,讓日軍無更多精力顧及太平洋島嶼戰事。中國與日軍的血戰,讓盟軍能夠抽出力量率先對德國軍隊實施攻擊。毫無疑問,中國從盟軍獲得的援助最少,但卻在抗擊日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鮑勃說,他的兒子湯姆和他將到北京參加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之後希望能夠去大理。「儘管我們已花了4年時間嘗試搜尋吉米及其飛機的殘骸,但一直沒有成功。我們希望對飛機殘骸進行發掘,把吉米帶回家。」

(本報紐約8月30日電)

相關焦點

  • 抗戰期間擊落日機最多的王牌飛行員,妹妹嫁給國家主席,他卻去了美國!
    擊落日機最多的中國飛行員,92歲病逝美國,有個妹妹叫王光美!擊落日機最多的王牌飛行員,妹妹嫁給國家主席,他卻去了美國!
  • 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
    1933年5月3日,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出生。說唱、嘻哈和迪斯科等音樂類型的奠基人。布朗一生錄製了逾50張專輯,單曲超過119支。1933年5月3日生於南卡羅萊納州的巴恩韋爾縣,從小在貧困的環境下成長,童年主要在喬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度過。
  • 抗戰記憶不滅,僑鄉精神永存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回顧抗戰歲月,有苦痛,但也有更多值得我們傳承和銘記的東西。為了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近日,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組織全國主流網媒追尋江門抗戰印記採訪團走進江門活動。
  • 「抗戰時期'飛虎隊'不求回報,中國欠了美國天大的恩情」?真相是……
    還有一些人對「飛虎隊」懷揣特殊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認為他們是因對中國抗戰同情而不遠萬裡來華的「國際主義戰士」,因此中國應對美國「感恩」。歷史果真是這樣的嗎? 不可否認,「飛虎隊」的確為中國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史上,這支存在時間不滿1年的「飛虎隊」,主要作戰行動是圍繞保衛滇緬公路進行的。
  • 重走東縱抗戰路|「虎口」營救美國飛行員,締結了戰鬥友誼
    在展廳內,記者發現了一個寫著「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字樣的臂章,它是當年美國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所戴臂章的複製品。館長曾慶香告訴記者,這個臂章是東江縱隊營救美國大兵、與盟軍合作反抗法西斯的歷史見證。
  • 美國放克(Funky)音樂之父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
  • 不忘9.18,黃山人民抗戰期間犧牲很大,付出極多!
    抗戰期間,黃山人民遭受日寇帶來的極大傷害,死傷無數,黃山人民為抵抗外侮犧牲極大,付出極大,也當銘記。一、日寇飛機轟炸、機槍掃射,造成死難無數!抗戰期間,黃山男兒踴躍參軍,他們有的在外輾轉參加了八路軍,有的參加了新四軍(紅色遊擊隊),有的參加國民黨抗日軍隊。僅是1944年4月25日,屯溪街懸旗鳴炮,歡送了400多青年學生參加中國遠徵軍,對日作戰。與日寇作戰,犧牲很大。他們中,有擊落敵機四駕的抗日英烈吳範,有英勇作戰的高炮手洪春生。
  • 在抗戰中,犧牲的林徽因的「9個弟弟」
    在抗戰中,有一段往事椎心泣血,被歷史塵封,不為人所知。抗戰之中,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家與中國空軍有著深切的感情勾連,便是她和「9個弟弟」的一段往事。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後一批戰鬥機飛行員,他們是:中國空軍飛行員。 中國中央航校學員1937年11月,日軍第一次轟炸長沙,從北平逃難到長沙的林徽因、梁思成一家險些遇難,航空炸彈在離她家只有十幾米的地方爆炸。
  • 抗戰中國空軍無人被俘,平均犧牲年齡20歲,他受到日本全國敬仰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9月一天,日本本土報紙《每日新聞》刊發了一則報導:「我將士本擬生擒支 那空軍飛行員,但對此悲壯之士最後予以打倒,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此少年空軍勇士之亡,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允……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該文最後感嘆:「中國已非昔日的支 那。」這篇報導因中國一名飛行員而感慨中國已經不是昔日之中國。
  • 男神級顏值的抗戰烈士一天擊落三架敵機,犧牲後被徹底毀容
    不久後盧溝橋事變和八一三淞滬抗戰讓中國對空軍飛行員的需求量激增,周志開在1938年2月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分配到英雄單位高志航大隊擔任見習飛行員,自此英雄少年展開了空中保家衛國的歷程。1939年12月初,日寇攻佔了廣西崑侖關,周志開所在的空軍第四大隊以蘇聯援華航空隊也奉命抵達柳州和桂林基地參戰。
  • 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
    圖為市民在參觀大觀駝峰紀念館劉冉陽攝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 題: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作者 杜瀟瀟位於昆明市中心的大觀商業城內,細心的人能從一堵不高的圍牆外看到一截「探」出的機翼。這段機翼,承載的是有關「駝峰航線」的記憶。
  • 八十一年前,那個要打下一百架日本戰機的中國飛行員
    這個飛行員就是劉粹剛,二戰中國最為出色的空戰英雄之一,在1937年抗戰爆發時,他被認為是中央航校飛行技術最優秀的學員之一劉粹剛是二戰中擊落日機最多的兩個中國飛行員之一,其優秀的駕駛技術使他成為當年空軍的精神領袖之一。
  • 為了抗戰勝利,1700名剛畢業的空軍戰士英勇犧牲,平均年齡23歲
    其中就有1700名剛剛畢業的空軍戰士,他們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全部英勇犧牲,平均年齡僅有23歲。當時超過20萬的百姓前來觀看,當看著一座座飛機變換著隊形,飛翔在南京的上空時,所有的百姓都為之歡呼。
  • 八十一年前,那個要打下一百架日本戰機的中國飛行員 | 寧南山
    這個飛行員就是劉粹剛,二戰中國最為出色的空戰英雄之一,在1937年抗戰爆發時,他被認為是中央航校飛行技術最優秀的學員之一。劉粹剛是二戰中擊落日機最多的兩個中國飛行員之一,其優秀的駕駛技術使他成為當年空軍的精神領袖之一。
  • 我軍又一名飛行員壯烈犧牲!這,就是中美軍人的不同!
    又一名優秀的英雄飛行員犧牲了……據央視新聞消息 ,4月26日,某陸航旅特級飛行員查顯偉壯烈犧牲。,為避免地面人群密集區出現較大傷亡,保護更多群眾,兩名英雄飛行員並沒有選擇自己跳傘逃生,而是選擇操縱飛機迫降,犧牲自己保護了更多群眾。
  • 2004年,77歲美國老兵來到中國,為何對92歲老婦單膝跪地
    ——《莊子·山木》上個世紀40年代,一場戰爭的戰火蔓延了大半個地球,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陸上主戰場之一,中國士兵在戰爭中表現出的英勇無畏,讓世界各國人民動容。那個時候,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還不算惡劣,抗日戰爭期間,美國也派出一部分空軍援助中國,其中就有著名的美國飛虎隊。
  • 美籍華人捐贈抗戰文物:飛虎隊空軍夾克藏「血符」
    這批文物涉及二戰美國航空隊、陳納德與飛虎隊、駝峰航線、抗戰中的蔣介石等多個主題,不少在國內都是首次公開。  當天,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聞慧斌告訴記者,這批文物史料系一個月前,由該局許國慶巡視員一行赴美親自接收,共8個主題的豐富文物和史料,其中包括:中國民眾熟悉的陳納德將軍和飛虎隊的軍裝、照片和多封寄回美國的家書;二戰時期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大量罕見照片、雜誌和抗戰勳章、獎章等;以及二戰期間美軍航空隊的軍裝、公文包、頭盔、紀念章等比較特殊的文物。
  • ...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 呂岱
    ,堅持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1998年11月,24萬字的《中國空軍抗戰史》艱難成稿,而這一本書的寫作,他足足用了10年多時間。這也標誌著他的研究真正起飛。令他感動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飛行員、著名空軍戰鬥英雄韓明陽(曾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國家體委軍事體育局局長等職)為該書作了序。唐學鋒永遠記得,他去醫院拜見韓明陽的那天,北京剛下了這一年的第一場大雪,而第二天,韓明陽就將上手術臺治療。老英雄連夜趕完了這篇序言。
  • 全面展示上海抗戰全歷程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將推出《艱苦卓越...
    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邀請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檔案館、相關高校和知名抗戰史專家,多次就淞滬館的基本陳展內容進行反覆論證,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圖片說明:《申江戰焰圖》此次主題展將以上海人民的抗戰精神作為主線,從「全國救亡運動的前期中心、侵華日軍法西斯暴行的重創地、對日作戰的軍事戰略要地、全民族抗戰的重要基地、抗戰文化的發祥地、國際互助的橋梁和紐帶、迎接抗戰的最後勝利」七個部分,以「吶喊」、「煉獄」、「硬土」、「堡壘」、「怒吼」、「同盟」、「凱歌」為題,真實再現上海抗日戰爭的崢嶸歲月與光輝記憶
  • 上遊夜雨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1998年11月,24萬字的《中國空軍抗戰史》艱難成稿,而這一本書的寫作,他足足用了10年多時間。這也標誌著他的研究真正起飛。令他感動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飛行員、著名空軍戰鬥英雄韓明陽(曾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國家體委軍事體育局局長等職)為該書作了序。唐學鋒永遠記得,他去醫院拜見韓明陽的那天,北京剛下了這一年的第一場大雪,而第二天,韓明陽就將上手術臺治療。老英雄連夜趕完了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