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 《小王子》導讀與賞析

2021-02-07 BetterTeachers

 

    飛行員因為飛機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杳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上。於是,作者認識了一位來自一顆很小很小的星球上的小王子,他純潔而憂鬱,愛提問題。小王子因為和一朵玫瑰花兒的感情糾葛而負氣出走,在各個星球中漫遊,那裡住著滿是控制欲的國王,愛慕虛榮的自大狂,矛盾重重的酒鬼,唯利是圖的商人,忠於職守的燈夫,教條主義的地理學家.小王子不明白他們都在追求些什麼,權力,虛榮,利益還是僵化的知識?他最後來到了地球,遇到了蛇、更多的玫瑰花兒和狐狸,小王子最終決定回到自己的星球上,回到自己的玫瑰身邊。為了回到自己的星球,小王子捨棄了自己的身軀……當他離開地球時,作者非常悲傷。他一直非常懷念他們共度的時光。他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部小說。


   聖埃克蘇佩裡(1900—1944),法國裡昂人,作家。他首先是一個出色的飛行員,其次才是一個作家。1921年到1923年,他在法國空軍中服役,先是後備飛行員,後成為民航駕駛員,參加了開闢法國——非洲——南美洲國際航線的工作。他在各種艱苦條件下都飛過,還曾經因為飛機失事被困雪山七天。平常他抓緊時間在各種艱苦的條件下寫作,成就斐然。

1939年,德國法斯西入侵法國。儘管聖埃克蘇佩裡曾多次負傷,被醫生認為不能再入伍,但他堅決要求,終於被獲準編入2/33空軍偵察大隊。1940年法國潰敗,他所在的部隊損失慘重,被調往阿爾及爾。他復員後流亡美國,在美國期間,他繼續寫作,發表了《戰機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以及童話《小王子》。儘管身體狀況不太理想,年齡也偏大,但他還是繼續請纓為受法西斯蹂躪的法國作戰。1943年,他來到了法國在北非阿爾及爾的抗戰基地。上級只讓他執行五次飛行任務,他卻主動要求增加到八次。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出航執行第八次任務,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犧牲時,年僅四十四歲。

2000年,一個漁夫打撈到一條手鍊,上面有聖埃克蘇佩裡的名字和送他手鍊的出版商的名字。在法國一處海岸,人們又找到了他所駕駛的飛機殘片。多年來人們一直傳說,聖埃克蘇佩裡像小王子一樣回到了B612星球,這當然只出自人們的美好想像,現實是,他確實是像一個英雄一樣為國捐軀了。

法國人一直把聖埃克蘇佩裡當作民族英雄,在他逝世五十周年之際把他的肖像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而對世界各地的小讀者來說,他的盛名來自《小王子》。這篇20世紀流傳最廣的童話,從1943年發表以來,已被譯成一百多種文字,還被拍成電影、搬上舞臺、灌成唱片。據說《小王子》在全世界的銷量僅次於《聖經》,當然,這個說法未必準確,但讀者多年來的熱愛和追捧卻是確鑿無疑的。


   《小王子》的作者首先是一名飛行員。因而有著非常廣闊的視野,這使他對世界有著獨特的思考;當時是第二次大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法國淪陷,作者被迫流亡美國,這場不僅破壞人們生活、也摧毀人們很多美好信念的戰爭,對作者有著極大的震撼。

聖埃克蘇佩裡寫《小王子》時,自己為小說畫了插圖。插畫拙撲稚氣,夢境迷幻。《小王子》中那幾句不無幽默的獻詞是理解這本書的鑰匙。隨著歲月的推移,《小王子》的寓意在嚴酷的現實中愈來愈明顯。

    在二戰中,作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茫茫宇宙中,目前知道只有一個星球有一個人類文明,人的感情全部傾注在這個星球上。在這個孤單的地球上,人既堅強而又脆弱,文明既可長存又易毀滅,這取決於人的智慧。作者提出,物質豐富彌補不了精神匱乏,人不能忘記精神實體。這些都融入到這部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小作品中。


   聖·埃克蘇佩裡在這部童話小說裡,通過一顆小星球上的一個小王子旅行宇宙的經歷,表達了對人類「童年」消逝的無限感嘆。作者以小王子的眼光,透視出這些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

在這個奇特的隱喻中,人們所有的衡量事物的尺度都走樣了:火山,我們覺得是很大的,可是在小王子的星球上,捅火山就象捅爐子,其中一座活火山還能用來做早點。如果在小王子的B612號小行星上暫住,就會搞亂我們所有的時間觀念,小王子只要把椅子挪動挪動,每天就能看到四十三次晚霞。我們被弄得暈頭轉向,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在這個世界裡,死亡意味著什麼呢?

死亡僅僅意味著拋棄遺骸、拋棄外表,向著一顆星星,向著愛情,向著自己的使命升去。所以,通過對小王子秘密身世的一步步探尋,作者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隱藏的種種醜惡,也悟到了美好的追求真摯友誼、博大情懷的理想境界。

小王子:「本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應該用心靈去追求真理,而他正是靠心靈才發現了以沙漠中的水井為象徵的生命之泉的。

    流浪中,小王子看到了世間百態,形形色色的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迷失著本性。權利、虛榮、貪婪、懦弱滋生在人們的心裡。我們向欲望屈服對物質頂禮;因為墮落而痛苦,因為痛苦而愈發的墮落;背負著知識的重擔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人們一點想像力都沒有。他們只是重複別人對他們說的話…」


小說的敘述者是個飛行員,他講述了小王子、以及他們之間友誼的故事。飛行員坦率地告訴讀者自己是個愛幻想的人,不習慣那些太講究實際的大人,反而喜歡和孩子們相處,孩子自然、令人愉悅。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裡遇見了小王子。

飛行員寫下這段故事是為了平靜自己與小王子離別的悲傷。那次與小王子的相遇,讓飛行員既悲傷,然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小王子,小說就是以他命名的,他是一個神秘可愛的孩子。他住在被稱作B-612的小星球上,是那個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離別自己的星球和所愛的玫瑰花開始了宇宙旅行,最後來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說的敘述者飛行員,並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說中小王子象徵著希望、愛、天真無邪和埋沒在每個人心底的孩子般的靈慧。

國王是小王子在離開自己的星球後拜訪的第一個小星球325上僅有的居民。

這個國王稱自己統治所有一切,他的統治必須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實上他只是徒有虛名,他只能讓別人去做別人自己想做的事。

愛虛榮的人居住在小王子訪問過的第二個星球。他堅持要大家崇拜他。愛虛榮的人對別人的意見充耳不聞,他聽見的只是一片讚揚聲。

酒鬼是小王子離家後遇到的第三個人。小王子問他為什麼整天喝醉著酒,酒鬼回答說是為了忘記自己感到難為情的事,什麼事讓他難為情呢?因為整天喝醉酒。

商人是小王子遇見的第四個人,一個滑稽的大人。他坐在那裡為屬於自己的星星計數,忙得連抬頭時間都沒有。他認為他擁有星星, 使他富有。可  是,他對星星沒做過任何有益的事。儘管小王子已見過怪得沒治的大人,但商人是小王子唯一批評過的大人。

點燈人是小王子遇見的第五個人,也是一個較複雜的形象。點燈人起初好象是另一個行為荒謬的大人;然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小王子的讚嘆。點燈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個被他認為可以做朋友的大人。

小王子在地球遇見扳道工,扳道工調度著來來往往的火車,火車載運著對自己呆的地方永遠不會滿意的大人們。他同意小王子的觀點:孩子們是唯一懂得欣賞和享受火車奔馳的美的人。

地理學家是小王子在到達地球之前見到的第六個人,也是最後一個。地理學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學問,他知道哪裡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了解自己所在的星球,並拒絕自己去勘探,因為那是勘探工作者的事。他勸告小王子去訪問地球,因為地球遐爾聞名。

「狐狸」在這裡是「純潔、友情、智慧」的化身。作者借狐狸之口,道出了交往的秘訣:要想獲得友情,就必須經過「馴養」,建立聯繫,同時要樹立責任感,要對身邊的一切負責。小王子通過狐狸的話明白了愛的真諦。

作者在這章裡告訴我們,沒有愛的世界是一個單調乏味的世界。「人們總是到商店裡買現成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一家商店販賣友誼,所以,人類沒有真正的朋友。」這是作者借狐狸之口對人類社會的批評。

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人物;也是他最終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訴小王子自己在人間很孤獨,使小王子認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訴小王子自己掌握著生命的謎。他告訴小王子,他之所以謎語似的說話,是因為他知道所有的謎底。 

在書裡,蛇是死亡的象徵,是一個永恆的謎,讓人想起聖經故事:亞當和夏娃被蛇引誘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

一朵喜歡賣弄風情的花,她的自負和幼稚沒能讓小王子明白她對他的愛,反而令他無法忍受離家出走。在分開的日子裡,她卻時時出現在小王子的思想和心裡。

小王子看到一座盛開的玫瑰園時,他非常傷心。因為他的玫瑰對他說謊說她是宇宙中一朵獨一無二的花。不過,在狐狸的引導下,小王子認識她們和他的玫瑰雖然類似,但因為他給他的玫瑰蓋過罩子,因為他給她豎過屏風,因為他給她除過毛蟲,因為他聽過她的埋怨、吹噓,甚至她的沉默,所以他的那朵玫瑰在世上是惟一的!

在第四章提及的這個土耳其天文學家,在1909年通過望遠鏡首先發現了一顆叫B-612的小星球,敘述者相信小王子來自這顆星球。當土耳其天文學家第一次在國際天文會議上論證他的發現時,沒人相信他因為他的土耳其服裝。數年後,他穿著一套雅致的西裝又做了一番相同的論證。這次,大家附和了他的意見。土耳其天文學家的兩次不同待遇揭露了無知人們的恐外症和狹隘民族主義的危害。

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的這個商販是販賣解渴藥的。吃了這藥就不需要再喝水,這樣一來,一星期可節省五十三分鐘。象徵著現代世界因過分強調省時而走歪道捷徑。小王子說他寧可花那時間悠閒自得地去找一口水井。 �為地球遐爾聞名。

三枚花瓣的花孤獨地長在沙漠裡,偶爾看見商隊從旁走過,她就錯誤地告訴小王子,地球上就這麼六七個人,他們沒根,他們隨風飄零。

    《小王子》是20世紀流傳最廣的童話,被譯成100多種語言,電影、唱片,甚至紙幣上都可以看到本書的影子。其出版量和閱讀量僅次於《聖經》。《小王子》情節別致而曲折,行文富有詩情和哲理。法國評論界認為它是一部充滿詩意的童話,是作者對友情的眷念。作品所刻意追求並表現出來的想像力、智慧和情感,使所有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樂趣和益處,並且隨時能夠發現新的精神財富。

首先,《小王子》是一個童話,但是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童話。它充滿了對人類生活狀態的思考,是一個所謂「哲理童話」。但它沒有講任何大道理。它甚至沒有「娓娓道來」地講任何道理。它與說教無關。一切都蘊藏在這個如詩如畫的故事裡,蘊藏在星星、沙漠和清泉裡,蘊藏在小王子銀鈴般的笑聲裡。它就像真理本身那麼樸素動人。合上書,你會覺得甜美而憂傷,也許還會有點想哭呢。有人說這是一個沉重的童話。也許是吧。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這正是一切好故事的品質。

其次,《小王子》語言非常簡單優美,不僅能讓小孩子聽懂,讀懂,也很適合大人閱讀,幫助大人重拾好的語言習慣——大人的語言世界常常是混亂和不潔淨的。

說到《小王子》的成書背景,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聖埃克蘇佩裡的飛行員生活。

他曾經因飛機故障降落在撒哈拉沙漠,書中提到的茫茫沙漠、恐慌、口渴,都是他親身體驗過的,所以才會寫得這麼真實。

當一個人總是從三萬英尺的高空俯瞰芸芸眾生,他對這個世界自然有獨特的思考。他的視野是如此廣闊,相比之下人的狗苟蠅營卻顯得那樣渺小。頭上是浩瀚的星空,心中是澎湃的感情。

二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二戰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作者被迫流亡美國。這場不僅破壞人們生活,也摧毀人們很多美好信念的戰爭,對他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他重新思考人存在的價值,思考人對物質的追求和被蒙蔽的心靈。

三是他自己的生活。那朵惹人喜愛卻令人心碎的玫瑰,其實是作家深愛的妻子的一個投影。當然,蘊涵了那麼深的哲理,這朵花就不能被單純看作作家的妻子了。但他告誡我們:愛的執著,是來自於一次次的澆水、呵護和傾聽。「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費了時間,才使她變得這麼重要。」

在行動上,在思想上,在語言上,聖埃克蘇佩裡都是一個巨人。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寫出這麼質樸又意味深長的作品。

通過這個童話,聖埃克蘇佩裡帶著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接觸生活的本質,而不是像小王子看到的那些「大人」,為權勢、虛榮、職務、學問之類表面的東西忙忙碌碌。那個自以為很權威,其實卻成了對權威的追求的犧牲品的國王;那個要求別人向他不斷脫帽和鼓掌的自負的人;那個為喝酒感到慚愧,為忘記慚愧而拼命喝酒的傢伙;熱衷於統計星星數目的商人;自己從不出門的地理學家;拘泥於職責的勞累的點燈人……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真正美好的東西忽略掉了。

小王子說:「使沙漠如此美麗的,是它在某處藏著一眼泉水。」

也許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簡單理解為:使生活如此美麗的,是我們藏起來的真誠和童心。

《小王子》陪伴很多孩子成長,成為他們人生中一個美好的印記;也影響了許多成年人,觸動他們深藏的童心。

小王子說:「這就是我的秘密。其實很簡單:我們用心才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見本質的東西的。」

對於廣大讀者來說,這也是指出了讀這本書的一個秘密。用眼睛,也要用心去看。

還有,我們都願意相信,小王子還活著,和他的玫瑰、他的小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起來聲音像銀鈴一樣。


聖埃克蘇佩裡(1900~1944)是法國最早的一批飛行員之一,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夜航》《人的大地》是寫飛行生活的傑作。可是一直「寫飛機」的聖埃克蘇佩裡寫了一篇童話《小王子》,引起了人們的驚奇。看他以前的作品筆調硬朗,呈現出孤獨而博大的英雄氣質;而《小王子》的主角,那位來自某小行星的小王子,確是一位有著金色頭髮的溫柔小人兒。可這個小人兒卻徵服了全世界讀者的心,《小王子》成為聖埃克蘇佩裡最負盛名的作品。據說它創造了發行史上的奇蹟,成為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一部書。而我所看到的中譯本,也已有四個以上(本文所用的譯本是馬振騁先生的)。一部短短的僅僅五萬字的童話,它憑什麼打動了那麼多人的心呢?

孩子式的語言,深沉的智慧,或許是這奇妙的結合產生了神奇的吸引力?可是,從我所看到的一些解讀文章來看,真正看懂了這個童話的人不多,大多數是局部了解,比如說有的人從中讀到了「星球意識」,有的人從中讀到「童趣」(因為是從外星來的小王子),有的人感到每一個意象都有很深的寓意,甚至每個寓意都分析出來了,但這些寓意顯得支離破碎,沒有整合感。我想,真正的傑作都是這樣的,不一定要懂得十分透徹,但依然對你有無限的魅力。它的魅力會導引你向它可能的深度挺進。但是,我有一個看法,就是一般的讀者都不會無聊到故意用一些意象建立起意義的迷宮的程度,更何況如此樸素的作家。一定是非常貼近心靈的因素使得他一改過去的風格,寫出了這部簡約卻複雜的童話。通過一遍遍的揣摩,通過閱讀聖埃克蘇佩裡的其他作品和資料,這部模糊隱約的小書終於在我眼前透明起來,我覺得我找到了「抓住」這部書的一個非常親切的角度—從某種程度上,我把它看作聖埃克蘇佩裡心靈的自畫像。他是一個有著成人外殼心卻拒絕長大的人,那個小人兒就是他最深心靈的外化。而他的這幅心靈圖,也喚醒了我們每一個也已長大成人的人的「大人們」心靈深處潛伏的童年,使我們在反觀童年的時候反省已成習慣的世俗生活。這部擁有廣泛讀者的童話才因此是最個人的,又最普遍的。

書的扉頁是一段饒有趣味的獻詞(獻給他的朋友萊翁·維爾特),可以充當我們打開這部奇妙的童話的一枚小小鑰匙:「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了一個大人。」本來嘛,童話天然的讀者是孩子們,可作者卻把他獻給一個大人。為什麼呢,因為這的確是一部寫給大人的書,一部以孩子的單純心靈為參照來提醒「大人們」不要迷失心路的書,也是一部只有「大人們」才能真正理解真正領悟其妙處的書。當然孩子們一定會對其中的某些元素感到興趣,比如它有趣的漫畫,它的擬人的手法,它的樸素的語言,而且主人公還來自外星球,可孩子們的心還只是一味的單純,而不是曾經沉溺世俗而後返璞歸真的單純,他們還不懂得成人的心路歷程和成人心靈的結構,所以他們不能會心的理解這本書。

童話裡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從小行星上來的柔弱小王子,有著金色頭髮的憂鬱的小人兒;一個是身陷絕境的飛行員「我」。在我看來,這就是聖埃克蘇佩裡的兩個自我。在現實生活裡,聖埃克蘇佩裡就是一個出色的飛行員,是這個地球上最早的一批飛行員之一,他曾經多次身線險境,其中一次就是在非洲的大沙漠,這一次的經歷他寫在著名的小說《人的大地》中。所以飛行員(「我」)的形象就是聖埃克蘇佩裡的現實形象。從他迷戀在當時看來非常危險的飛行事業並且屢獲功勳,並且在四十三隨「高齡」身上多次負傷還要求最後再飛八次(第八次犧牲了)的行為看,現實中聖埃克蘇佩裡是個勇者、強者,充滿了硬漢精神和英雄氣質。可是,這位行為上的硬漢子卻又敏感細膩的內心和憂鬱柔曼的個性,他曾經在給他母親的信中提到,他不願長大,希望回到童年的單純時光。這種對童年的留戀,實際上就是對成人世界厭倦的一種表現。正如在《小王子》這部書中描寫的:在大人們中間「落落寡合」,「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據說,自從那次沙漠歷險以後,聖埃克蘇佩裡就喜歡在餐館、咖啡酒吧的提花餐巾紙上,在給親友的信紙上下意識地塗抹一個「孤獨的小人」的形象。這就是小王子形象的雛形。在我看來,,他就是聖埃克蘇佩裡內心最深最柔軟的那個部分的化身,是他那部分心靈的對象化。在絕望時刻,這個縹緲的「小人兒」現身了,並與「我」——飛行員展開了心靈的對話。這是兩個「自我」之間的對話,一個是不得不長大的「我」,現實處境裡的我;一個是拒絕長大的「我」,內心裡的「童年自我」。整個作品的主要內容就是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對話。通過這個交流與對話,聖埃克蘇佩裡展現了他最本質的人生觀。

小王子最先使「我」感到詫異的是他的靈心彗性。「我」六歲的時候畫的那幅蟒蛇圖,從來未被「大人們」看懂過,他們愚笨的說那不過是一定帽子,還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可小王子一眼就看出來了:「不!不!我不要蟒蛇和大象。一條蟒蛇,太危險了。一頭大象,又太佔地方。」這樣的話,讓我第一次使「我」有如遇知音的感覺,簡直驚喜萬分。當「我」不勝其煩,敷衍地給他畫了只四方箱子,說綿羊就在裡面,小人兒竟然笑逐顏開,他真能「看到」裡面的羊!而「我」已經看不到了。這就是成人與小孩子的不同。從這樣對比看,小孩子是更聰慧,更靈通的一種生物,又一種似乎與生俱來的直覺透視力。而年齡漸長之後,我們的這一「靈孔」就慢慢閉塞,一直什麼事情都要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給他們解釋」,解釋了還不懂,還自以為是地訓斥人,真是頑冥不化。按我前面的說法,小王子是作者的另一個自我,那為什麼小王子能看到的東西(比如箱子裡的綿羊)「我」已經看不到了呢?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意味的安排。小王子在一般情況下是隱形的,只有在遠離世俗的情景中才現身,才如此活躍,正如我們看到自己身上潛伏的童年天性異常活躍地發揮時,我們都會發現那與慣常的「我」有多大的區別啊,那不是慣常的「我」了,那是另一個孩子,不在受「我」的壓抑,他以自有的方式和能量行動,「我」只有驚奇旁觀的份。童話種的小王子於「我」的關係就類似於此。聖埃克蘇佩裡借另一個「我」即小王子的嘴,說出了多少與成人世界的慣性體驗不同的東西啊!

從「小王子」斷斷續續透漏出來的消息看,小王子的價值觀與成人世界世俗功利的價值觀是格格不入的。小王子是以愛、美與詩意為價值中心的。比如他在給地理學家將他的小星球時。說:「我還有一朵花。」地理學家說:「花我們是不編錄的。」小王子的回答是:「為什麼?花最美了!」他的價值觀判斷落在「美」於「不美」上。在「我」卸載發動機的時候,他執拗地問著一個問題:「花長刺幹什麼?」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問題,而且是在「我」搶修發動機的緊張時刻!便敷衍說:「刺長了沒什麼用,完全是花的心眼兒壞!」小王子看出了「我」不認真,很生氣。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甚至比生命還重要。他是一個和愛有關的問題,是愛的困惑。「幾百萬年來,花身上長刺。激百年來,羊還是吃花。花費那麼大功夫長一些沒用的刺,弄明白這件事不正經嗎?」他對什麼事「正經」什麼是「不正經」有和大人們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他對那些「真驚人」有很尖銳的嘲諷,「我到過一個星球,那裡有一位紅臉先生。他從來沒有嗅過一朵花。從來沒有望過一顆星星。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除了加法以外,從來沒做過別的事。整天像你一樣反覆說:『我是個正經人!我是個正經人!』神氣活現,自命不凡。但他不是個人,是個蘑菇!」小王子每天的正經事就是打掃他的星球、給他的玫瑰花澆水,憂鬱的時候看落日。可大人們呢,整天在幻想著金錢、權利、榮譽,茫茫然追求著這些身外之物而不知所終。可是仔細想起來,生命裡還有比愛、美和詩意更有價值的東西嗎?還有比享受星光、泉水和日常勞作更美麗的事嗎?大人們在忙忙碌碌中忘記了生活中這些最簡單最本真的享受,是多麼不明智啊!他們是些「不懂生活的人」,沒有正確的價值判斷的人,正如書上有一段所說的,是寫出了對數字以外對什麼都沒有感覺的人。「比如說你對大人說:『我看到一幢漂亮的房子,紅磚砌的,窗前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想像不出房子是什麼樣的。要是說:『我看到一幢房子,價值十萬法郎』他們會驚呼:『多漂亮啊!』」大人們就是些這樣的人。

作品以很大的篇幅寫了小王子在眾星球和地球上的遊歷,這實際是進一步展示大人們在世俗生活中多麼的走火入魔、迷途忘返的情形。在途中,小王子遇到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等,這可以說是聖埃克蘇佩裡本人人生閱歷的寫照。只不過以從外星球來的小王子為視角,這些人的滑稽和荒唐被放大了,產生了陌生化的效果。細想一下,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視角,聖埃克蘇佩裡如果不從本身分裂出這樣一個視角,他所看到的荒誕就不能做如此誇張和變形,也就產生不了這樣的既幽默又震撼的效果。這些認識什麼人呢?權力幻想狂、自我崇拜礦、孟想發財狂、不能自拔的沉溺者、盲目忠於職守者、教條主義者,用小王子的話說,「大人們真是怪的沒法治了」。可他們也是世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物類型。待這失望與好奇,小王子來到了「遐邇聞名」的地球。地球是個什麼概念呢?文中介紹到:「地球可是顆不同凡響的星球!地球上有一百一十一位國王(當然沒有忘記算上黑人國王),七千位地理學家,九十萬個商人,七百五十萬個酒鬼,三億一千一百萬個愛慕虛榮的人,也就說是差不多二十億個大人。」從前面的描寫看,我們知道這樣的介紹無異於說地球是個可怕的「怪人集中營」了。作品接著寫到兩個地球人。一個賣解渴丸的,廣告詞是吃一粒可以一星期不喝水,節省「五十三分鐘」,這是對我們地球上所有的科技發明的絕妙諷刺,因為所有的發明都是向著高效省時的的方向努力,可是小王子問道:「省下這五十三分鐘幹什麼用呢?」那人說:「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小王子說:「要是我省下這五十三分鐘,我就悠閒自得地朝一口水井走去……」這是一個有趣的循環。他提醒我們有的科技的發明是與人性、人的詩意的棲居背道而馳的。小王子與扳道工的對話,也同樣有趣。令小王子奇怪的是,這些來去匆匆的旅客,他們在找什麼?他們在追什麼?扳道工說他也不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他們追什麼。盲目的乘客,盲目的匆忙,這不是一個很深刻的象徵嗎?我們每一個來到道世間的人不就是這樣的來去匆匆的旅客嗎?讀到這裡,我覺得聖埃克蘇佩裡對於他筆下的芸芸眾生的描畫,是相當的悲憫了。事實上,即使他在寫權力幻想狂國王等形象的時候,也從來不是冷酷刻薄的,而是幽默的,溫和的,待著悲憫的語調。正如小王子所說的:「你們這裡的人,在一座花園裡培植了五千朵玫瑰花,還找不到自己尋求的東西」,「他們蜷縮在快車車廂裡,但是不知道尋求什麼。於是焦躁不安,團團打轉……」他們是些可憐的人!

小王子對他們的感受九十聖埃克蘇佩裡對成人世界的感受。他們就這樣在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離真正的生活也越來越遠。我們看,不管是國王、商人還是酒鬼,他們追逐的東西都是得不到的,水月鏡花,自欺欺人而已。什麼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秘密途徑?智慧的狐狸對小王子的其實實際就是聖埃克蘇佩裡對我們這些成人的啟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這篇童話一個有趣的安排就是,小王子對所有的人,除了飛行員「我」外,都感到陌生、怪異,而對自然萬物卻感到親切。他的最深刻的體驗是在和花、狐狸、蛇的關係中得到的。與花的關係是愛的關係。在他的星球上,有一隻不知來自何方的玫瑰花,妖嬈多姿,散發香氣,小王子非常愛她,細心的照顧她。可這又是一朵愛使小性子和做作的花,為了獲得小王子更多的愛,她故意裝作弱不禁風,還誇張地說她的四根刺是用來對付老虎的,像極了那種以自己的柔弱和美麗作為武器來索取無盡的愛憐的有心計的女人,小王子被她弄的不知所措,不勝煩惱。這也是肖萬字之所以出走,在孤獨的遠行中重新思索愛的真諦的原因。據一些資料記載,這多玫瑰花就是聖埃克蘇佩裡的妻子康素愛羅森琴的寫照。聖埃克蘇佩裡曾經狂熱的追求過她,但生活在一起後並不和諧,他也像小王子一樣一次次的從她身邊逃開,但離開後又非常眷戀,幾乎每天都有給她的書信。聖埃克蘇佩裡也是一個在愛的矛盾和痛苦中煎熬的人。愛的困惑在小王子看到盛開的花園裡有五千多幾乎一模一樣的玫瑰,朵朵都與他的那一朵相似時達到了頂峰,他傷心得哭了。這時候位大的狐狸走來了,他請求小王子「馴養」他。他說,「馴養」就是建立感情就是建立感情聯繫。在馴養之前,「你對我來說不過是一個男孩子,跟成千上萬的男孩子毫無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不需要我。我對你不過是一隻狐狸,跟成千上萬知狐狸毫無兩樣。但是,你要是馴養了我,咱們倆就會互相需要。你對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對你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小王子就此明白了那朵玫瑰花對於它之所以獨特唯分珍貴的原因,因為他被她「馴養」了,所以「單她一朵就比花園裡五千朵都寶貴」。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我們為什麼愛一個人是因為他(她)比別人更漂亮、更富有、更出眾嗎?在一般人眼裡,你愛的這個人實在是普通的很;同樣,為什麼我們被愛,也不是因為我們多麼出類拔萃,而是我們之間建立了獨特的「馴養」關係,彼此的奉獻和付出使對方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狐狸還非常有詩意的說道,本來他對麥子沒興趣,因為他不吃麵包。可小王子馴養他之後就不同了,他會喜歡風吹麥田的聲音,因為麥子的顏色黃澄澄的,像小王子的頭髮。這真是愛屋及烏,及整個世界。凡是與所愛的人兒聯繫的上的東西,都能引起幸福的遐想。所以小王子最後跟「我」告別的時候,也非常深情的說以後當他們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有五億個小鈴鐺,我有五億口井」。愛,是世界變得多麼美好和詩意!當然,也「冒著流淚的危險」。


相關焦點

  • 每周一講 | 賞析《小王子》音樂劇 重溫經典童話
    5月18日,社會文化公益講壇第五十期「音樂劇《小王子》賞析會」在青島市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如期舉辦。
  • 《小王子》讀後感及賞析1000字
    《小王子》讀後感及賞析1000字:看完小王子,感覺自己在童話故事裡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裡面用一個個小小的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 賞文學 丨 文學賞析:安託萬 · 德 · 聖 · 埃克蘇佩裡《小王子》(節選)
    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重返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二戰時期的一次飛行任務中(1944年7月31日),他駕駛飛機駛上湛藍的天空,從此一去不復返。《在沙漠中心》(選自《人類的大地》)被選入中學課本。
  • 經典名著《小王子》賞析
    在《小王子》中,作者將兒童敏銳的直覺加以放大,通過小王子對世界的不斷認知以達到探尋生命「本真」意義的目的。「作者給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兒童的純真,以兒童的身份和視角,出入成人世界,來講述兒童成長過程中被忘卻的曾經遺失的美好」,以達到「訴求現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園」的目的。小王子孩童般的無邪視角穿透淺易的生活表象,直達生命內裡,深入發掘源自靈魂深處的、最淳樸的生命之真。
  • 《小王子》中英金句賞析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 《白先勇紅樓夢導讀》
    深度解讀曹雪芹創作理念及文學之妙,帶你讀懂紅樓夢、賞析古典文學之美。《紅樓夢》是一本天書,有解說不盡的玄機、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終究是一部偉大的小說。白先勇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小說藝術的「現代性」:神話構架、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裡伏筆,檢視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髮揮到極致,並遠遠超越它的時代,甚至比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更早、更前衛。
  • 【中日雙語】《小王子》經典暖心語錄賞析
    人民網東京10月22日電(陳思)  《小王子》是法國飛行家兼小說家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完成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講述了一位迫降在撒哈拉沙漠的飛行員遇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的故事。過去70年裡,《小王子》已經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聖埃克蘇佩裡與小王子的肖像甚至被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10月16日,電影《小王子》在中國上映,眾多媒體平臺稱讚影片「從臺詞、配樂、每一幀畫面都催人淚下」,「電影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本文摘錄了中日文譯本中經典的暖心語錄與大家分享。
  • 名著導讀31|《古文觀止》,名句賞析
    【背景】本文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論述了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階層「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九、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出處】《曹劌論戰》(作者:左丘明)【大意】作戰靠的是勇氣。
  • 電影《小王子》經典臺詞彙總賞析 溫暖又觸動人心
    3D動畫電影《小王子》今天(10月16日)全國上映(小王子插曲匯總、小王子影評、小王子經典臺詞)。電影版《小王子》講述了一個處於媽媽嚴厲督促學業的高壓下的小女孩,結識了隔壁的老飛行員並與他成為朋友,這個老頑童也將自己珍藏的「小王子」的故事與她分享。  《小王子》曾經帶給我們的感動,一部分來自平淡溫暖的文字,一部分來自回味無窮的記憶。
  • 【對譯】《小王子》經典暖心語錄賞析
    《小王子》是法國飛行家兼小說家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完成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講述了一位迫降在撒哈拉沙漠的飛行員遇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的故事。過去70年裡,《小王子》已經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聖埃克蘇佩裡與小王子的肖像甚至被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10月16日,電影《小王子》在中國上映,眾多媒體平臺稱讚影片「從臺詞、配樂、每一幀畫面都催人淚下」,「電影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本文摘錄了中日文譯本中經典的暖心語錄與大家分享。
  • 《小王子》狐狸給小王子的成長課: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去愛
    這是一篇重寫的《小王子》的書評,去年曾經在某平臺寫過一篇,得到了很多點讚與評論,而我自己這兩年來也時常重讀《小王子》,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觸,今天又重新整理了,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如果讀過法國作家安託萬·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你會發現,《小王子》這個童話毫無疑問,它確實就是在營造夢境的同時又不迴避現實,它的確是真實的。《小王子》裡寫於1943年,迄今被譯成一百多種語言出版,在全球銷量僅次於《聖經》。
  • 名著導讀26|《浮士德》內容簡介與賞析
    往期文章推薦:名著導讀01|《紅樓夢》人物簡述、中高考專項訓練題匯總名著導讀02︱《水滸傳》10個精彩故事情節及其考點總結名著導讀04|《三國演義》知識梳理,史上最全名著導讀0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知識點梳理與複習名著導讀10|《童年》,在苦難中長大名著導讀24|《儒林外史
  • 電影《小王子》是怎麼殺死小說《小王子》的?
    電影《小王子》是怎麼殺死小說《小王子》的?文/魏智淵走出電影院,我想,這次,《小王子》大概的確是死了。
  • 我們該怎樣讀懂《小王子》 中文版譯者李繼宏專訪
    2003年,大學畢業的李繼宏在廣州東山區的出租屋裡第一次讀到了《小王子》,這成為他日後翻譯《小王子》的緣起。回憶初讀時的感覺,李繼宏說彼時那個身在出租屋裡的自己,對作者聖埃克蘇佩裡通過飛行員這一角色所傳遞出的孤獨感深有感觸。
  • 英語臺詞賞析:經典電影《納尼亞傳奇》
    導讀:英語,與生活與時俱進,而電影大多取材於生活,所以有英語學習需求的朋友,可以通過賞析英語電影,領略英語的各種接地氣的用法。今天,AAE(美國英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English,簡稱AAE)帶大家賞析《納尼亞傳奇》的精彩片段與臺詞。【備註:《納尼亞傳奇》目前上映的電影有三部,以下選取的英語片段取自三部內容】1.
  • 日文版《小王子》:你有多久沒讀過童話了?
    「心でなくちゃ、よく見えない」《小王子》是聖埃克蘇佩裡生前創作的短篇小說,於1943年首次出版。迄今為止,這部作品已經被翻譯成兩百多種文字,約5億人閱讀過《小王子》。1944年7月,法國飛行員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在執行任務時失聯,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就像他筆下的「小王子」一樣。
  • 《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解讀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研究
    為了改變詩詞誤用的現象,普及中國詩詞與中國文化,李定廣教授參與了《中國詩詞大會》的命題製作,並編選、評註、賞析500餘首,跨越中華3000年的經典詩詞,將其記錄在《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一書中。在《中國詩詞大會》熱播,掀起全民詩詞狂歡的同時,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也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
  • 再讀《小王子》:小王子和玫瑰的愛情,是歡喜
    關於人生的真諦,我不想多做評價,因為《小王子》表達之深刻,以我的人生閱歷,怎麼去理解都顯得有些淺薄。但是小王子和玫瑰的愛情,卻將我深深吸引,所以願意用自己所想所感,淺顯地聊一下。初讀《小王子》,完全理解不了小王子和玫瑰的感情。玫瑰驕傲做作,為什麼小王子依舊對玫瑰念念不忘?小王子那麼愛玫瑰,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星球,將玫瑰獨自遺落?
  • 《小王子》:小王子與狐狸,為何不能是一個「分手後遇到更好的人」的故事呢?
    比如《紅樓夢》、《圍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麼,說說我最近一讀再讀的書:《小王子》。對,依舊是小王子。《小王子》全書中文譯本不過二萬多字,其實我寫過的關於這本書的評論與感悟都已經比書的字數更多了。
  • 秋帆導讀:走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歡樂頌》詩作者德國詩人席勒為了能讓大家有更好的演出體驗,本期秋帆導讀,就將帶大家一起,更加詳細地賞析《貝多芬第九交響曲》。1997年至今在北京三聯《愛樂》雜誌發表樂評70萬字;2008年至今,在上海《看電影》雜誌發表影評110萬字,為該雜誌專欄作家;2014年至今,主持寧波電臺音樂頻道古典音樂特別節目《相約秋帆,洗耳恭聽》300期;2015年至今,主講寧波市圖書館古典音樂文化講座《秋帆樂話,如是我聞》100期;2018年8月至今,主講寧波交響樂團音樂季推廣普及講座《寧波交響,秋帆導讀》5期;著有樂評集《洗耳恭聽》(北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