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城中村:湖南人成主流,到處都能在「湖普」
在我國吸納外來人口能力最強的幾座城市中,「同鄉聚集」的現象非常普遍。所謂「同鄉聚集」,指的是中國的城鄉流動中存在同一籍貫或同一來源地的農村流動人口,在就業和居住等方面選擇聚集的現象。研究表明,雖然同鄉聚集者的收入又是收到異質性和自我選擇性等影響,但越傾向於同鄉聚集的農民工,在同鄉聚集中獲得的收入回報越高。
廣州的三元裡就是一處「同鄉聚集」現象顯著的城中村。很多外地人對三元裡最大的印象就是「三元裡抗英事件」,畢竟這件發生在鴉片戰爭期間的事件曾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今天的三元裡村位置在廣州市北邊,轄區呈倒錐形,面積6.8平方公裡,內有三元裡中學、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以及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等。
我們從三元裡的人口組成中就能看出這裡對外來人口的強大吸納力:常住人口8.5萬,外來暫住人口2萬,常年流動人口10萬(以上數據都是約數)。三元裡的外來人口組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整個廣州的外來人口成分:湖南人佔大多數,此外還有不少來自其它地方的外地人以及數量可觀的外國人,可以說,三元裡就是一個湖南人「同鄉聚集」之處。
湖南人在三元裡的聚集發酵出不少有意思的現象,最明顯的就是「湖普」盛行。有網友對此作出評價:當湖南人聚集在一起時會大聲說話,從他們身邊經過有時候不自覺就得雙手捂住耳朵。「湖普」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不是用自然的嗓音說話,而是用胸音或喉音,有時候一些經典的口頭禪還會伴隨著高頻顫音。
雖然網友認為「湖普」聽起來挺可愛,但還是直言這樣說話有時候會對其他人造成一些影響,晚上有人在街道上說話的時候還會聽到鄰居大喊「請說話聲音小一點,都幾點啦!」其實湖南人對三元裡的繁華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讓這裡不僅成為廣州最繁華的城中村之一,還成為不同地域甚至是國別的文化交匯處。
我們印象中,大多數城市的城中村都是外來打工人員聚集的地方,而生活在三元裡的外地人,卻有不少是在做服裝生意的,兩湖地區的服裝、紡織行業放眼全國都頗有知名度。這些聰明的湖南人,將服裝生意做到廣州,不僅能輕鬆找到更多的原料來源,同時也面向了更大的市場,可謂是一舉兩得。
湖南人成主流的三元裡,具備著廣州城中村最突出的特點,這裡的絕大部分區域都是緊密相連的「握手樓」,而在這些「握手樓」裡,就是所有外來打工者故事發生的地方。而三元裡北邊和西邊,是環城高速和三元裡大道,靠近道路的建築都相對現代化,反映出廣州城市繁華現代的氣息。
三元裡的東邊,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商業街,這裡的門面多類仿古建築,也是三元裡最熱鬧的地方。三元裡側邊還有一條韓國人居多的遠景街,這裡不僅街道寬敞整齊,而且韓國美食店非常多,品類也很齊全,對於喜歡韓國美食的朋友來說,這裡很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