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品油出口配額,山東地煉翹首以盼!
時隔多年後,民營煉化企業將再獲成品油出口配額。近日有消息稱,浙江石化和遼寧華錦兩家獨立煉廠將在2020年底前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所得配額是通過五大國營石油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中化和中航油)2020年未使用完的餘量進行調配。而就在今年7月份,商務部批覆,浙江石化成為第一家獲得成品油出口資格的民營煉油企業。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成品油出口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未來民營煉化一體化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速度將明顯加快。「現在我們就是羨慕,也希望借此機會明年能獲得出口資質和配額,尤其是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了的這個大背景下。」16日,山東一家地煉企業的副總經理董鑫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民營煉廠再獲出口配額
「能不羨慕嗎?」董鑫說,「現在市場不好,競爭激烈。」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早在幾天前,有消息稱,浙江石化和北方華錦將在2020年底前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所得配額將通過今年的持有者——四大國營石油企業2020年未使用完的餘量進行調配。這也是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出口配額臨時轉移給民營煉化企業,之前這種情況僅出現在國企之間。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趙桂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主營出口配額完成進度緩慢,而且出口利潤不佳,雖然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但依然不容樂觀,因此會勻出部分給獨立煉廠。
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下,國內成品油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出現萎縮。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成品油出口總量3419萬噸,同比跌幅超過14%,完成配額率僅達6成。
而2020年中國成品油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大幅萎縮,主要是由於國際疫情蔓延,導致成品油出口訂單減少。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疫情迎來拐點,對成品油出口的需求呈現一定提升,但國際汽柴油價格仍處低位,作為出口主力的中石化、中石油難以扭轉虧損局面,因此下半年出口量有所恢復,但仍未拉回高增長勢頭。
董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從他了解的信息看,兩大民營煉廠的出口產品不同,遼寧華錦以出口柴油為主,計劃量為5萬噸左右,而浙江石化出口產品為汽油,具體數量尚未透露。
「在當前國內需求轉弱的情況下,出口無疑給了波瀾不驚的市場一劑強心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市場行情,緩解當前過剩壓力。」董鑫說道。
周邊國家空出市場
「現在市場行情不是很好,雖然國際原油在幾天內拉漲12%,但實際上,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變化並不是很大,每噸也就是漲三五十塊錢。」山東一家煉廠的銷售經理張健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現在是柴油換號,銷售情況相對好一點,汽油已經開始走弱了。」
「現在重新給我們出口權和配額,無論對我們還是對國家都是利好,尤其是RCEP剛剛籤署的大背景下。」董鑫說,「新協定籤訂後貿易壁壘的破除,有利於促進成品油的出口。」
正如董鑫所說,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我國煉油能力不斷提高,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5%。2019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9.05億噸/年,同比增長2.61%。在產能不斷提高的同時,國內成品油產量也在不斷增加。但由於「十三五」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我國成品油需求增速並不理想。卓創資訊數據跟蹤顯示,近5年來我國汽柴油供需失衡現象逐漸明顯,供過於求的現象一直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因此,出口逐漸成為緩解國內供過於求的有效手段。
而另外一家地煉企業負責人周峰則認為,現在對民營煉廠放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搶奪國際市場。「今年周邊國家不少煉廠都要被關停,空出的市場可以爭一爭,這都是機會。」周峰說道,「9月底,日本石油公司已經按計劃永久關閉了位於大阪煉油廠的11.5萬桶/天的原油蒸餾裝置;殼牌菲律賓公司永久關閉其日產11萬桶的Tabangao煉油廠;紐西蘭煉油公司計劃關閉紐西蘭唯一一家煉油廠,將其改造成一個燃料進口終端。」
「希望相關部門能將出口權和配額進一步開放,讓民營煉廠出海競爭。」周峰和董鑫給出了同樣的期望。
在趙桂珍看來,重新放開出口權,標誌著中國成品油出口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未來民營煉化一體化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速度可能明顯加快,成品油出口主體向多元化發展,形成並保持成品油貿易領域適度競爭格局,促進國內能源企業提質增效,進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