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2020-12-27 暮城煙雨遙

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六十二歲的蘇軾被好友章惇打壓,貶至海南島。進入人生中的最後幾年,蘇軾垂老投荒,布衣蔬食,生活條件變得十分惡劣。

再加上愛人王朝雲於上一年去世,身處瘴煙蠻雨之中,面對絕境之時,蘇軾內心卻十分坦然。他用極短的時間就接受並愛上了海南島,在三年之間,創作詩詞文章共306篇。

唱和陶淵明,用大量筆墨深情歌頌海上風光,身體力行地做到了「心安處即是吾鄉」。下面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在海南時期融入民歌風格創作的一首「立春詞」。

一、《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賞析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北宋·蘇軾春牛春仗,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詞作意譯:又見泥塑的耕牛和打牛的「勾芒神」,這是象徵著春天來到了海島之上。我只想祈求春天的神靈,把桃花全部都染成肉紅的顏色。

男子祭起春天的幡旗,婦女剪起春勝為戲,一陣春風吹散了我的酒意。看見漫天飛舞的楊花好像雪花,便不覺得自己身在天涯。

「春牛春仗」是古代立春時的一種習俗,農民用泥巴塑成泥牛,找人扮成「勾芒神」,立於牛後鞭打祈福。

蘇軾看到這種景象,認為和中原是一樣的。他意識到春天馬上就要到來了,於是希望春神顯靈,把周圍的桃花全都染成肉紅色。

為什麼一定要染成肉紅色呢?因為被貶儋州之後,喜歡吃肉的蘇東坡很久都不知肉味兒了《蘇軾文集》中說他在那裡過的是「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野人一樣的生活。

從前在被貶在惠州時,窮得沒錢吃肉,還可以買別人不要的羊脊肉來啃。但是到了海南這種蠻荒之地,羊脊骨也沒得啃。好不容易過年了,當然盼望能看到一些「肉色」。

這首詞的上、下兩闕開頭兩句,都是在寫春天的事物和春風。海南島自古人煙稀少,是朝廷流放重犯之地。海南島居民大多是從內地遷徙過來的,所以把內地立春的習俗也一併帶過來了。

比如在立春到來的時候,男子們會豎起綠色的春幡,婦女會剪戲為戲,或剪戲來做頭上的裝飾。蘇軾也跟著大家一起飲酒作樂,忽然來了一陣春風把酒吹醒了。

他看到楊花漫天飛舞起來,感覺像家鄉二月間天空裡飄著的雪花。於是說,這裡像家鄉,不像是在天涯。

蘇軾在儋州三年,作了很多唱和陶淵明的詩歌。年老時他的詞風已臻化境,以我手寫我心,顯得非常隨意。比如在這一首詩中,他非但不「避復」,一連在八句詞中用了七個「春」字。

並且詞意也非常淺近直白,上、下兩闕的結構也相同。都是第一句寫立春的風俗,第二句春風,最後以一片赤子之心,書寫內心中的樸素、簡單的欲望。

作為一位資深「吃貨」,「東坡肉」的發明者,他愛桃花,但更喜肉香。他思念家鄉,可是看到楊花也能當成雪花。六十二、三歲的蘇軾,還是和他青年時代一樣,令人覺得可親、可愛。

二、宋詞英雄,一生樂觀豁達

蘇軾是宋朝難得一見的「全才」,他青年時代與弟弟蘇轍同科及第,宋仁宗看了他們的策論,馬上斷定這兩兄弟是「相才」。

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代君主都欣賞蘇軾的才華,這樣的榮耀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經過「烏臺詩案」的打擊後,蘇軾有意無力地遠離朝堂。

但是他一身傲人的才華,卻令他無處可藏。皇帝一會兒召他回京城,一會兒把他貶謫到地方上,如此「七上八下」,簡直如同家常便飯。

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皇帝親政之後,「新黨」重新上臺。蘇軾的「至交好友」為相時,居然首先拿他開刀,把他貶到惠州為官。

在惠州任上,蘇軾最後一位紅顏知己王朝雲去,。身邊只有兒子蘇過一位親人。但是好在他是文壇領袖,身邊的朋友不少。加上性格豁達,所以也能苦中作樂。

宋代有一本叫《艇齋詩話》的書中說:一次蘇軾寫了一首叫《縱筆》的詩,講自己半夜在一間寺廟裡睡覺。睡到五更天,將要打更的時候,更夫知道他在休息,就只是輕輕地敲了幾下梆子。

章惇看到這首詩後,覺得蘇軾在惠州過得太舒服,於是又把他貶到了海南的儋州。剛開始被流放海南時,蘇軾自比商朝的箕子,情緒比較低落。

到了儋州,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城東學捨去,想看看能不能給人講課。結果發現一個學生都沒有。蘇軾後來又發現,當地人比較懶散。

他們將田園荒廢,不肯耕種,平時只吃點薯芋雜米對付一下就算完事了。於是他就來了勁兒,非要勸農。當時,他窮得只能住在儋州城東的一個道觀裡。

他在道觀中填寫詩詞,拼命勸說海南人民發展農業生產,重視教育。不過短短三年,他就這樣深切地愛上了海南島。前文中提到的《減字木蘭花》,就有人說是他的一首勸農之作。

儋州生活條件艱苦,吃不上肉的並不止他蘇軾一人。想念中原家鄉的,也必定不止他蘇軾一人。於是他通過創作民歌風味的小詞,勸說海南人熱愛生活,積極春耕。

三年之後,他在北返途中去世。臨終之前,在路上遇到了當年迫害他的章惇的兒子章援。聽說章惇被貶去海康,他還向章援介紹當地的氣候,以及可以用到的藥材。

並告訴對章援,自己與他的父親相交四十年,雖然政見不同,但始終當他是朋友,「交情固無所增損也」。

結語

世人都知道「東坡肉」是蘇軾發明的。有一次看電視節目中介紹說,當年蘇軾被貶黃州時,趕上當地鬧瘟疫。瘟疫消失後,本地人仍不敢吃豬肉。

於是身為團練副使的蘇軾,為了打消百姓的顧慮,自己買來五花肉切成大方塊用香料烹食,這一道菜也因此而出名。

蘇軾在晚年被貶後,就很少有機會吃到香噴噴的「東坡肉」了。桃紅李白,是富貴閒人眼中的春天景色。對於是一個愛吃肉的人來說,桃紅哪裡有肉紅好看。

至於詞的下半闕將春風吹起的漫天楊花比喻成白雪,也不是因為它看著風雅。而是因為在他的眉山老家,二月氣溫比海南來得低。春寒未盡之時,楊花未開,有時候尚在飄雪。

進入暮年的蘇軾在創作詩詞早臻化境,比壯年以前更接地氣。春光是多麼的美啊,它總是能讓我們想起,我們真正需要並熱愛的那些東西。

用赤子般真誠的態度來創作詩詞,這樣的蘇軾讓人覺得像一個老小孩。章惇本是他的至交好友,卻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幾次三番地迫害他,想把他置於死地。

宋徽宗繼位後,他才得到大赦,然後聽到章惇落難,馬上就原諒了對方。並表示他們有四十年的交待,永遠是朋友。這樣樂觀、豁達的心胸,也屬世間罕見了。

相關焦點

  • 秦觀夢後寫的一首詞,如仙似幻,蘇軾讀後卻潸然淚下
    所以當蘇軾讀到秦觀的「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才會那樣傷感,而秦觀最後的結局又應了詞中所言,更為這首詞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這首詞名為《好事近·夢中作》,全詞如下: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蘇軾最早的一首詞,妙不可言,與偉人《卜算子·詠梅》異曲同工
    根據施宿《東坡年譜》載,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時,開始填詞,但當年並無作品。根據朱孝臧、龍榆生編校的《東坡樂府箋》來看,蘇軾最早的一首詞乃是一首《浪淘沙》,作於熙寧五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這首詞。
  • 蘇軾最落寞的一首詞,開頭7個字,便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說起蘇軾的詞,很多人都會隨口吟出他的驚世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這是他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首句。這首詞是在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抒發了作者宏偉的政治抱負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寓娘的一首詞。蘇軾在徐州任職時,王定國去拜訪蘇軾,兩人遊泗水,登魋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可見交情之好。由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蘇軾的許多好友都受到了牽連,王定國被貶到賓州,在"烏臺詩案"的20位案犯中,他是被貶得最遠、責罰最重的。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蘇軾一首描寫梨花的詞,最是暮春展英姿,清香梨花獨芬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四川眉山人。蘇軾一生活了六十四歲,但其文學成就卻是熠熠生輝,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才華這方面的確是無可挑剔,南宋姜夔在才華上也與蘇軾具有一定重合度,雖名氣不顯但也不多見),可謂集才華與知性於一身,20歲中進士,可謂是年少得志的代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汴京花」。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蘇軾遊赤壁後寫下一首詞,全詞氣勢恢宏情感充沛,成為千古名作
    在金山寺的畫像前,蘇軾一時間感慨萬千,他追憶了自己一生的經歷,於是他寫下了一首《自題金山畫像》的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北宋李公麟·《蘇軾畫像》在這首詩中,蘇軾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將貶謫生涯視為「功業」,這有自嘲的味道,其實也寫出了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在他的貶謫生涯中佔據的重要位置。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所描寫的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其詞開豪放一派,更提升了詞境與詞的美學品味。蘇軾的詞現存三百餘首,其中經典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
  • 蘇軾抄襲偶像的詩,改寫成一首春天的詞,表示要趁著年輕去拼搏
    韓愈是唐代人,蘇軾是宋代人,兩個人之間相隔數百年,而且韓愈是蘇軾的偶像,就像現代人崇拜古人一樣,蘇軾對於韓愈也是崇拜之極。蘇軾是一位千百年來難得一遇的天才,他既有李白的豪放灑脫,也有杜甫的憂患情懷,他精通詩詞和書法,還是一位美食家、釀酒師。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被改成很多首歌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蘇軾出生於書香世家,並且他本人也聰明過人,能力突出,很早就進入了仕途之中,因此行文大多慷慨激昂。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千古流傳的佳作也屢見不鮮。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 蘇軾很惆悵的一首詞,詞中「佳人」嫵媚神秘,中間7字成千古名句
    這首詞大概的創作時間是蘇軾任密州太守的日子,密州和蘇軾的關係,大多數人想到的應該還是「左牽黃,右擎蒼」的豪壯,傷春惜春之類的感傷,似乎並不在蘇軾的創作列表裡,無論多大的挫折,在蘇軾這裡都是一句「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可是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蘇軾縱然曠達,但還是逃不了文人的善感。
  • 居然出自蘇軾的一首詞
    可能會有人聽過這首歌,但極少有人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其實是出自北宋蘇軾蘇東坡的一首詞。這首詞名為《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而在寫這一首詞時,蘇軾遭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變故。當時的蘇軾,給宋神宗寫了一封信,而蘇軾是詩人,即使是這種公文,也難免不帶些個人的感情色彩。於是,就有新黨來毀謗蘇軾,甚至誣陷蘇軾對皇帝不忠。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但是,蘇軾到了43歲的時候,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捲入了「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正是在此次詩案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交了一位朋友,叫王鞏。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說起宋詞豪放派的代表,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軾蘇東坡,他既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哲人。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
  • 蘇軾一首最落寞的詞,僅四句便寫出世間最深的孤獨,被傳頌千年
    然而是命運作弄,亦是性格使然,在他的幾十載仕宦之中,蘇軾有的卻是貶謫、貶謫、再被貶謫,幾乎一生都在被貶謫的路上,貶謫之地最遠甚至在今天的海南,而烏臺詩案之中他更是險些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