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愈發嚴重,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持續走高,近期多次突破該國歷史紀錄。
同時,也已多日在新增確診病例方面超過巴西,位居全球第二。
加上累計確診也突破百萬大關,已接近120萬,現有確診病例也不斷上升,國內醫療資源捉襟見肘,可謂是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方面開始向各個國家、組織和機構求助。
不過目前來看,似乎並沒有哪個國家伸出援助之手。
唯一給予印度幫助的,還是我們大力支持的亞投行,此前曾先後向印度提供累計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用來幫助印度度過難關。
據媒體報導,7月中旬,印度在提交給聯合國高級別政治論壇的自願審查報告中,強調了疫情給印度社會和經濟帶來的衝擊和挑戰,重申發達國家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的義務,尤其是為緩解氣候變化和諸如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等全球公共危機。
雖說事實如此。但是要知道,現在的歐洲不比以前,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
歐盟剛擺脫了義大利的債務問題沒多久,因為義大利由於一段時間前的經濟封鎖而欠下巨額債務,所以整個歐盟都對義大利感到擔憂。
而曾經統治印度的英國,同樣陷入了疫情的漩渦無法自拔,加上脫歐之後,和歐洲聯繫減少,獨立抗疫的日子也不好過。
所以,歐洲發達國家自然無力幫助印度這樣的國家。
而美國的疫情更是個已經引爆的連環地雷,何時停下尚未可知。
新增病例紀錄不斷被打破,累計病例即將達到400萬,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幫助任何國家。
另外,美國最近甚至退出了世界衛生組織,就更不存在義務去幫助其他國家了。
因此,美國也不會有所動作了。
反觀只有我國有餘力去援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但是印度一個接一個令人寒心的行為,就算最終要幫,順位也得往後一靠再靠。
原本印度想走和我國對抗的路線,通過禁用我國APP等手段,贏得西方國家的歡迎,事實上的確效果還不錯。
但是為何現在疫情如此嚴重,資源如此短缺,卻為何「屢遭嫌棄」,沒有好朋友肯出手相助呢,是否還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嗎?
首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印度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看中了自己口袋裡的銀子,西方國家只願意向印度出售武器來獲得利益。
所有國家都把印度視為土財主,一旦錢沒了,所有國家都會嫌棄他。
其次,西方各國自身難保。
之前也提到了,疫情之下,世界經濟不景氣,各國GDP都在下降,鮮有倖免。
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本身就危機四伏,比如歐盟自己也在制定史詩級的救助計劃,他們能管好自己國家的事,保持執政黨的地位已經要燒高香了。
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力再向外部提供援助,因而印度就更難獲得外國的援助了。
第三,印度抗疫不利,卻頻頻挑事
亞投行給了印度錢之後他們幹了什麼?
印度最近瘋狂採購武器,並接連和四個鄰國發生衝突,擺出一個好戰的姿態,想要顯示在軍事上的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更沒有哪個國家會傻到給印度更多的錢,以防止他們再次用去購買武器,成為戰爭的幫兇。
所以,印度的動作頻頻,給他的求助之路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最後,遠親靠不住,近鄰得罪光
就是印度的那些好朋友,本質上是嫌貧愛富的國家。一旦發現印度經濟陷入困境,基本上也就對他愛答不理了。
另外,這些好朋友本來就是把印度當作是一個工具,讓它衝在前面,只有利益關係,並不是所謂的盟友關係。
加上印度從來都無法正確擺正自己國家的位置,高種姓人一直認為自己是西方人,高人一等,因此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不太好。
這時,當西方國家不把印度視為自己的兄弟,印度再想起「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也就太晚了。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印度好歹也有十多億人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看看我們許多企業都可以轉做口罩工廠,為國家做出貢獻,你們也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啊。
有多餘的時間去邊境搞小動作,還不如安心管好自己的疫情,才是重中之重。
這次,莫迪可以依靠的只剩下自己了,真正考驗他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