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拆橋?俄助印度推進國防自主,翅膀硬了的莫迪卻要買美國飛機

2020-12-24 排頭博覽

據《印度教徒報》消息,日前美國波音公司宣布,已經完成了"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的滑躍起飛試驗,並充分驗證了這種美制主力艦載機與印度航母的兼容性。美國目前正在極力爭取贏得印度海軍航母艦載機的競標合同,取代俄羅斯戰機的地位。

作為最早使用現代航母的國家之一,印度在航母作戰領域一度走在了亞洲的前列。二戰結束後不久,作為全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印度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實力都算是較為強勁的。不過,雖然擁有航母的"使用經驗",但並不意味著印度也有航母及艦載機的自研能力,這也極大限制了該國海軍的發展。

一直以來,印度的武器裝備極度依賴進口,向世界各國大量採購。而不甘心只做"萬國武器庫"的莫迪政府,通過對超百種武器裝備下達進口禁令,旨在實現"自力更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莫迪有心想要實現武器國產化,卻依然需要通過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來實現。不過現實情況卻是,美國、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國家雖然和印度有武器交易,但他們只是看中了印度的腰包,將印度看作一個可以源源不絕拋出武器訂單的"土大款"。畢竟,如果幫助印度實現自主生產,簡直就是"自斷財路"。

作為印度一直以來的"大客戶",俄羅斯卻願意幫助印度完成"自己的夢想"。印度已在國內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俄制國防工業體系。只不過,俄羅斯如此大動幹戈地幫助印度,結果並沒有換來莫迪政府的投桃報李,印方反而試圖用美國"超級大黃蜂"替代俄制艦載機。

事實上,近年來印度海軍頻繁抱怨俄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故障率高、航程有限和電子裝備老舊等問題,美國則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推銷美海軍現役主力艦載機。

如果印度政府最終選擇用"超級大黃蜂"替代俄制艦載機,勢必會嚴重衝擊俄羅斯對印軍售乃至印俄關係。要知道,俄羅斯之所以仗義地幫助印度,就是為了防止其倒向美國,從而壯大西方陣營的勢力。屆時,莫斯科方面或憤然終止與印度的深度軍事合作,莫迪"國防自主"的目標能否實現,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了。

究竟是從美國手裡買成品,繼續充當他國軍火商的提款機,還是說抱緊俄羅斯的大腿,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本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就看莫迪怎麼選了……

相關焦點

  • 莫迪戲謔川普:我當你是兄弟,你卻要睡我……
    這個段子很能夠形容當下美國和印度-川普和莫迪的關係。但是,印度保持了低調。這是否意味著印度心目中有了上面那個梗?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國防部長埃斯珀來到印度,與印度外長蘇傑生和防長辛格舉行「美印2+2」戰略與安全會談,意圖夯實美國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然後,印度和美國籤署了一項共享敏感衛星和地圖數據的協議。按照協議,美國將向印度提供敏感的軍事偵察衛星數據,並輸送無人機、飛彈等武器裝備。
  • 川普首訪印度:與莫迪的「化學效應」難掩美印利益分歧
    艾哈邁達巴德是莫迪的故鄉,世界多國領導人在訪問印度的旅程中都曾到訪此處。川普印度之行首站從這裡開始,無疑是在展現莫迪與川普間的「密切關係」。2月24日,在印度艾哈邁達巴德莫特拉體育場,印度總理莫迪(前右)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川普(前中)及其夫人梅拉尼婭(前左)參加歡迎活動。
  • 原來我們一直被誤導了,這才是印度頭號對手,向莫迪發出威脅信號
    近日,據媒體報導,印度頭號對手付出水面,不是巴鐵也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它向莫迪發出威脅信號,要求放棄俄羅斯武器,否則將會影響影響到與美國的國防合作,對此有網友感慨道:原來我們一直被誤導了,這才是印度頭號對手
  • 有人買嗎?印度放開出口花30年研發完成自產地空飛彈,還學美俄削弱...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印度斯坦時報》30日報導,印度內閣30日召開會議,決定可以對外出口該國自行研發的「阿卡什」(Akash)地對空飛彈系統。報導稱,以印度總理莫迪為首的內閣在會議上決定,可以向友好國家出售該飛彈系統。
  • 臺灣「自主國防」的前世今生
    蔡英文嗶哩吧啦吹喇叭,還有國內一些「自媒體」幫著吹噓,喊著需要「小心提防」的所謂「自主國防」到底是個什麼貨色。今天去看了一下臺灣「中山科學院」參加馬來西亞航展時發的一段視頻,在介紹自己的「輝煌歷史」的時候,強調:「五十年前,我們曾被全世界孤立……」這句話可以說是臺灣「自主國防」一切的一切的起源,裡面包含了臺灣軍工業界滿滿的苦水。
  • 花錢也買不到真朋友?美英加澳多國支持印度農民,莫迪大失所望
    看來即使花錢也買不到真朋友,美英加澳多國支持印度農民,莫迪大失所望。不過比起失望,莫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如果不儘快解決農民團體的訴求,那麼影響的不光是農業,還會使新冠疫情傳播得更加兇猛。印度農民"起義"近段時間,印度農民團體大鬧新德裡的事情在國際上引發了廣泛關注。
  • 印度明知沒法實現自主生產,還非要禁止進口
    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輸入國,每年都需要引進大量的軍火,在2020年的時候更是猛引進,如此現實,連印度人自己都不滿意,一直在叫喊著國防自主,尋求軍工產品對外依賴的終止,為此目的在2020年8月的時候,印度公開禁止引進101種軍火,如果看一下的相關情況的話,讓人感覺,這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 莫迪終於給拜登打電話了,猛「秀恩愛」,硬是攀上一門印度親戚
    據《環球時報》報導稱,當地時間17日,印度總理莫迪與拜登舉行電話會談,祝賀拜登在美國大選中獲勝,並重申印度與美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堅定承諾。在交談中,莫迪還向拜登競選搭檔哈裡斯表示了祝賀,並稱「哈裡斯的成功是印裔美國人的驕傲」希望她「能夠加強與擴大美印戰略合作關係」。
  • 美國又開始在盟友背後捅刀?印度爆發全國混亂,莫迪被「逼宮」
    除此之外,印度國內還爆發了大規模暴亂,這讓印度政府頗為頭疼。印度內亂再起印度爆發全國混亂,印度農民從全國各地前往印度首都新德裡,他們對於印度政府所頒發的政策相當不滿,認為這種政策侵犯了印度農民的權益,希望印度政府能把該政策撤銷。
  • 美國先後四次拉攏莫迪,給世界各國提了個醒
    如果要問世上誰最能理解美總統感受的話,估計無人能出莫迪其右。 截至7月31日,美國確診人數超過463萬,印度也達到164萬,美印這對難兄難弟,一個穩居全球第一,另一個暫居世界第三,並大有後來之上反超美國之勢。當然,如果印度檢測試劑夠用的話,莫迪沒準早就打出了讓世界為之側目的「王炸」。
  • 梟雄莫迪,草根逆襲的印度一號人物
    偏狹的譏諷毫無意義,「老仙」式的戲謔也於無事無補,了解莫迪的崛起和逆襲歷程,我們能一窺時代的冥冥天意。莫迪沒有汽車,沒有別墅,除了工資什麼也不要,砍起臃腫扯皮的機構來自然理直氣壯,把剩下的資源和經費都拿去支持民族工業,古吉拉特邦從一個農業畜牧業大省,一躍為工業產值佔到全印度1/5的工業大省。 第四,縱容民粹主義,激發所謂的凝聚力。2002年2月27日,吉拉特邦爆發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大衝突,而堅持印度教至上的莫迪理所當然的站在印度教徒一邊。在
  • 剛被美國盯上就要「抱團取暖」?莫迪打腫臉充胖子,要給越南送禮
    據《印度斯坦時報》12月21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當天將與越南總理阮春福舉行線上視頻會晤。報導稱,為了更好地建立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屆時雙方將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籤署一系列的雙邊合作協議。涉及國防、能源、醫療等多個領域。印度甚至不惜"打腫臉充胖子"自己出錢為越南提供軍事援助。印度真捨得為越南砸錢?
  • 日本軍費創新高成美國無密碼提款機,印度軍費世界排第三卻不夠花
    印度就不一樣,印度部隊多、人員多、開支多,再加上印軍喜歡搞事情,與周邊國家幾乎都沒能搞好關係,要對峙、要衝突甚至要打仗,哪一項不要花錢呢。我們都知道,印軍的疫情目前正處於不可控,每天都是大量的人感染並死亡,這已經對國防預算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
  • 印度媒體出惡搞視頻「莫迪雙槍擊斃中國APP」 胡錫進:令人震驚
    《今日印度》發布了一段題為「莫迪:App獵人」的惡搞視頻。整段視頻中的「莫迪」雙手持槍對這些象徵被禁中國App進行「無差別射擊」,事後還「略為陰險地笑」。 9月8日,《今日印度》發布了一段題為「莫迪:App獵人」的惡搞視頻。
  • 中印邊境緊張之際,莫迪卻一再冒險越境?果然是美國從中作梗
    新民晚報1月3日報導稱,目前印度當局似乎並不想用以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管中印雙方進行了多少次軍長級別的談判,也不管談判中都達成了什麼共識,印度一線部隊的冒險行動一直都沒有停止。2020年的印度可謂內憂外患兼具,新冠疫情在國內瘋狂肆虐,而莫迪政府不考慮如何減輕民眾的痛苦,反而接連與多個國家發生衝突,試圖藉此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這種手段在國際上雖然非常常見,但是奏效者卻並不多。2020年5月以來,印度前線部隊就一再採取冒進行動,不斷在中印邊境地區搞事情,導致雙方摩擦不斷。
  • 美國支持印度內亂,莫迪看清現實了?外媒嘲:金錢不是萬能的
    美國作風一向都是唯恐天下不亂,這次也沒有例外。近期,印度爆發內亂,原因是新修改的法律沒有得到農民群體同意,所以後者開始反抗。令莫迪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內亂中,農民竟然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印度的討好根據專業人士分析,印度之所以會在這個關鍵的時期爆發內亂,主要是莫迪政府不顧及國內農民利益,一意孤行想要出臺新農業法律,才會造成印度數十萬農民進軍新德裡,促使該地交通癱瘓,大家紛紛罷工罷學,印度一度處於混亂當中。
  • 有人要把莫迪搞成懂王
    2020年,中印邊境對峙時,印度的軍工企業在鬧罷工。原因在於,莫迪要改革軍工。迄今為止,莫迪最大的動作,便是嘗試改革印度農業賴以生存的「曼迪斯體系」。印度農民無權向「曼迪斯體系」以外的求購者出售自己的農產品(哪怕價格更高),但是可以從政府那裡拿到補貼,保障一個底線。莫迪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打破「曼迪斯體系」的桎梏,讓農民可以把糧食賣給任何人。——這是印度建國之後劃時代的一幕,堪稱印度版土改。任何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建設過程中都要經歷土改。英國搞羊吃人圈地運動。
  • 20萬印軍缺乏棉衣,關鍵時刻美國雪中送炭,莫迪卻高興不起來
    先前還有多名印度士兵,因為氣溫過於低而被凍死。從莫迪政府當前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並沒有撤軍的打算。 想要跟中國本國在高原地區長期對峙,那麼勢必要解決保暖裝備這些問題,之前印度從美國進口了11,000套防寒裝備。明面上來看是雪中送炭,但是卻背地裡又坑了莫迪一把,莫迪也高興不起來。
  • 選票、經濟、克什米爾:莫迪、川普和印裔美國人各有所需
    在莫迪為期一周的訪美行程中,美印兩國領導人氣氛融洽,這從莫迪此次美國之行的首站就可見一斑。當地時間9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美國休斯頓參加了一場迄今為止「為訪美外國領導人舉辦的最大規模的一次集會」。美國總統川普陪同莫迪,手牽著手走上了集會講臺,拉開了由印度裔美國人組織的大型歡迎集會「你好莫迪」(Howdy Modi)的序幕。
  • 邊境對峙消耗巨大,印度叫停多個國防項目,卻贈送一國12艘軍艦
    因為沒有做好疫情防控,印度感染人數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2。目前,印度的經濟大幅下滑,嚴重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大批工商企業停工,讓在城市打工掙錢養家的普通民眾,失去主要的經濟來源,有的連吃飯都成為問題。疫情失控,導致印度民眾的生活很困苦,莫迪政府面臨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