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不倒的郭敬明,依舊在霸屏。
郭敬明永遠不缺關注度,受到的大張旗鼓的反對也越來越少了。但與其說這是一種慕強,不如說是人們認清現狀的躺平。
誰不想站著把錢掙了?但多少人是既沒資格站著,又賺不到錢。
由郭敬明執導的電影《晴雅集》終於上映並出豆瓣評分了,開畫有6分,之後不負眾望一路跌到5.1分。
有郭敬明的地方就少不了熱鬧。一會兒是#郭敬明叫晴雅集官博滾#,一會兒是#郭敬明說不要因為我而不喜歡鄧倫#。路人還在納悶這人又演什麼戲,接著就刷到了「網飛買下《晴雅集》版權輸送海外」的消息。
郭敬明揚眉吐氣了?
看成績似乎確實不差。74%的大V推薦,首日票房即破億,粉絲還留言提醒郭導「小心別被偷票房」。
4年前,史航說過《爵跡》「絕對不能算爛」,後來《爵跡》豆瓣評分3.8。
差不多的劇情,月初早已上演過一遍。
改名為《冷血狂宴》的《爵跡2》,由院線改為網播。豆瓣評分3.9,參演演員的粉絲們也沒有多少幫著吆喝的意思。但賺的錢應該不少,畢竟郭敬明已經宣布:不用賣房就有望拍《爵跡3》。
點進#郭敬明什麼時候賣房子拍爵跡3#話題頁,一水兒都是期待。
幾日前由編劇宋方金等人發起的「抵制於正郭敬明」倡議,熱度已經漸漸下去了,倒是結結實實給郭導新電影做了嫁衣。而郭敬明那頭風雨不動,上映前還在直播。
從口碑來看,郭導以往的作品撐死夠個及格,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如人意。但從流量和流水來看,除了於正,怕是再難有第三個像郭敬明這麼能打的老營銷家了。
無奈嗎?是挺無奈的。可是對於觀眾來說,看郭敬明鬧騰了這麼些年,是著實沒什麼心力懟了。甚至連不看,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
鄧倫粉絲請醫護人員看《晴雅集》。
一個郭敬明站起來
多少個創作者沒錢賺
郭敬明可恨嗎?在那156位聯名抵制的編劇眼中,顯然是的。
那份公示全網的檄文裡,清楚寫著他們的委屈與憤懣:「文賊」受追捧,劣幣逐良幣。
他們的呼籲也很簡單:停止對「劣跡從業者」的宣傳與炒作,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言語間不忘提及因吸毒嫖娼和其他道德問題被封殺的藝人,以此突出抄襲的嚴重性。
雖然他們或許早已知道,這呼籲可能還是免不了石沉大海。
郭敬明的抄襲史,博主蘿貝貝整理過一番:《幻城》文字抄襲《聖傳》,插畫抄襲《浪客劍心》;《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了《圈裡圈外》的人設和《頑主》的對白;《夏至未至》抄襲《NANA》……
法律也早已蓋章認定。
《夢裡花落知多少》於2003年出版,12月莊羽就找上門來。郭敬明一審敗訴,上訴被駁回,最終賠償了莊羽20萬元的經濟損失。
彼時,他的作品已經給他帶來了數百萬收入,當然不會介意這點賠償金。
但郭敬明堅決不公開道歉。巧的是,隔壁於正也這麼幹。
十多年後的今天,莊羽在接受採訪時聲稱,自己與郭敬明的個人恩怨早已畫上句號,但出於對創作的熱愛,她依然籤署了聯名抵制書。
2007年,王朔接受採訪時談及郭敬明。
不僅禍禍同輩乃至前輩,郭敬明顯然也沒對後輩太客氣。
最近,編劇汪海林發現《無量》的演職員表中,出現了「副編劇」的崗位,故而將之嘲諷為「本世紀最大發明」。而類似的頭銜,在郭敬明導演的所有作品中均有出現。
這在業內是非常詭異的現象。按編劇宋方金的說法,參與創作的話可以是聯合編劇或助理編劇,參與事務性工作的叫編劇助理。
而編劇趙強認為,郭敬明生造一個頭銜,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不給編劇升咖,以低薪酬留住創作者。如果大家都這麼幹,以後要當編劇,還得先邁過副編劇的坎。
說白了,這還是一種壓榨。
但你能拿郭敬明怎麼辦?人還在綜藝裡堂而皇之給面癱演員發S卡呢。
當郭敬明成為宗教
這156個編劇想剝奪的,正是郭敬明亂發S卡的權利。
但別說平臺買不買帳了,粉絲都不敢見郭就反。
委屈如四字弟弟的粉絲,最大的不滿在於《冷血狂宴》給的鏡頭太少,愛豆淪為宣發工具人。但看《晴雅集》主角鄧倫的粉絲,可是連包場電影都給醫護人員安排上了。
你看,這還是分到多少蛋糕的問題。
當年郭敬明抄襲案告一段落後,同為80後作家的張悅然曾在博客上先後發布了《當郭敬明成為宗教》和《80後:一場「奧斯維辛」悲劇》兩篇文章,痛斥全社會對抄襲的漠視。
14年過去了,見過郭敬明出醜的人長大了,沒見過郭敬明出醜的人也長大了。
魯迅說過: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後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苟,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乾乾淨淨;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
不信你看,經典退潮,新「經典」上岸,郭敬明的書都能被拿到檯面上了。
在部分95後00後眼裡,郭敬明比金庸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演員請就位》出了兩季,每季都有年輕演員對郭敬明頂禮膜拜。
還真的有人以演《小時代》的顧裡為榮。
一部分十幾二十歲的人,不僅把郭敬明的書奉為經典,還哭著喊著要他接著拍。
你看看你說的話有邏輯嗎?
《晴雅集》預告片放出來的時候,豆瓣熱評裡滿是對中二文案的不適。「逃離人間兩小時」的宣傳口號更是令人不解:敢問看哪部好電影不會令人產生同樣的感觸呢?
但就是這種熱血而直白地營造理想化氛圍的話術,輕鬆擊中了涉世未深的少年人。
永遠有人年輕,那麼郭敬明就永遠熱淚盈眶。
所以郭敬明在2003年出版的《幻城》裡寫下「我將我所有的防護都給了你」,在2020年上映的《晴雅集》裡依然高呼「陰陽師的真諦不在於降服而在於守護」,正是少年人充沛情感的投射。
所以那麼多人批判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靠廉價筆觸喚起廣泛共鳴,他仍能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國第一部講校園霸凌的電影」,因為這就是少年人的生活。
所以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裡明知李誠儒質疑的是評級標準,卻還梗著脖子說出「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還是請允許它的存在」,演的是少年人的無理由叛逆:「憑什麼不能按著我的性子來?」
事實證明,他成功了。有數據顯示,郭敬明的受眾平均年齡在26歲左右,但在00後群體中的影響力,已經快和TFBOYS不相上下了。
只要中二過,就別想逃開郭敬明給你挖好的坑。
「只把郭敬明當戲看
我還不至於那麼生氣」
對於老讀者,或者說老「看客」而言,郭敬明或許還能激起他們的吐槽欲,卻再也不能激起他們的抵制欲了。
誰年輕的時候沒喜歡過如今不願承認的人?但又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回頭視奸?何況這個人還天天在你跟前晃蕩。他越是不按常理出牌,你越是心痒痒想罵。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黑粉也是粉。所以各平臺才不會放棄郭敬明們。
《我就是演員2》裡趙薇爾冬陞陳凱歌三個人,隨便挑一個,實力都遠超郭敬明。但三個人加起來,話題度都不及郭敬明。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罵不倒。
何止郭敬明罵不倒。從小韭菜成長為打工人的我們,連身邊的心機同事都扳不動。
熬夜爆肝出方案,最後被同事搶盡風頭;任勞任怨一整年,臨升職時空降了領導。
打開新聞,上學靠房,實習靠買,老賴之家出愛豆。上哪說理去?
誰不想站著把錢掙了?但多少人是既沒資格站著,又賺不到錢。
公序良俗可能只是傳說,想靠努力往上爬,或許沒到半山腰就被程咬金踹到山下。
說到底,郭敬明才是真正適應「規則」並改變規則的那個人。
成名立業前,他被嘲個子小、像女人,被嫌棄穿得不體面,吃過沒錢的苦……但他沒被嚇倒,「你是沒有辦法靠一己之力改變這個社會的,但是你可以去學懂它的規則,然後去玩死他們。」
他「報復社會」的方式,是走捷徑獲取名利,並把他遭受過的不公原樣奉還。
所以他偏要頂著全場的反對之聲給何昶希發S卡,所以他抓住各種機會侃侃而談所謂的「電影理論」,甚至不惜說著前後矛盾的話,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他已經掌握了話語權。
這麼說來,郭敬明還挺「勵志」的。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小鎮青年逆襲的投射,雖然投歪了。
所以郭敬明永遠不缺關注度,受到的大張旗鼓的反對也越來越少了。但與其說這是一種慕強,不如說是人們認清現狀的躺平。
畢竟大多數人顯然無法做到像他那樣,為了錢活成一個小丑。
156位編劇的憤怒,平臺不會回應,於正郭敬明不會回應,公權力也不該動輒出馬封殺。缺位的,是制約各方勢力、遏制不良現象的工會。
但工會這東西,別說我國的影視行業沒有了,各行各業都沒有。所以靠什麼抵制「劣跡從業者」呢?
既然罵不倒他,那不妨繼續行使觀眾的權利,在內卷之餘看郭敬明今天又出了什麼笑話,解一解疲憊絕望生活的乏。
《郭敬明,一個大寫的不要臉》,蘿貝貝,2015-07-07
《被嫌棄的郭敬明的一生》,肖瑤,南風窗,2020-11-06
《副編劇:當編劇也有了「副職」》,網視互聯編輯部,網視互聯,2020-12-07
《莊羽回應抵制於正郭敬明:不抵制抄襲就是毀滅原創》,新浪娛樂,2020-12-24
《演員遲遲不能就位,郭敬明都成演技點評大師了》,蘿嚴肅,2019-10-12
《90後老了,郭敬明能靠00後翻身嗎?》,魏妮卡,娛樂硬糖,2020-11-12
《「營銷大師」郭敬明》,姚素馨,在公關,2020-12-24
✎作者 | 晏非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