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將官刀一定比尉官刀質量好?軍博展陳日本軍刀觀賞指南與銘牌糾偏

2021-02-14 中華刀劍

軍博對軍刀的認識為:「軍刀作為一種手持冷兵器,是軍人用的各類刀的統稱。長度寬度和形狀不等,單面或雙面刃,刀柄常配有護手。步槍的出現使其失去原來的軍用價值,現在多以配飾的形式出現。」而裝修加固前的軍博刀劍展陳,往往被國內外刀劍收藏界視為詬病,原因不外有二:保養不力和標牌錯誤較多。造成這兩項原因一是因為徵集上來的刀劍本身就卻乏保養,徵集後也沒人整理。二是當時信息閉塞,人才匱乏,刀劍展覽疏於管理。新加固裝修開放後的第二個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標牌的錯誤明顯減少了。多數刀劍出鞘陳列,比較方便參觀。

本文則主要介紹軍博所展示在抗戰時期我軍繳獲的大量日本刀劍。軍博的日軍軍刀按外裝型號排列,雖然從專業的角度看仍然存在些小問題,但不能不承認軍博刀劍展陳建設已經逐漸走上正軌。軍博展陳繳獲日本刀分為軍刀和武士刀兩類:軍刀:按使用級別分為軍官刀和士官刀。日本軍官使用的軍刀又分舊軍刀和新軍刀。舊軍刀是指明治—大正期間仿製西洋刀劍外裝的(明治)八年、十九年式軍官(日文漢字寫作士官)刀,分指揮刀和實戰刀兩種。指揮刀比較細弱,刀條寬2釐米左右,長度不等,筆者個人認為軍刀長度是和使用者身高有關。機制指揮刀沒有經過摺疊鍛打及淬火,使用西洋鋼條一體鍛造,有的刀刃上以電鍍假刃紋作為裝飾。舊軍刀佩帶明治四十五年式刀緒。刀緒分略緒和正緒。正緒是黃色金屬絲編織用於禮儀,略緒是黑色棉線編織戰場使用。舊軍刀以刀緒形制和刀柄背金花飾區分尉、佐(校)將等軍階。下為非實戰指揮用尉官刀。

舊軍刀實戰刀條部分使用較為寬厚的機制刀條,開單槽(日文漢字為棒樋)減重。也有使用日本古刀期的刀條或明治、大正期間新制手工刀條。相對新軍刀而言,明治-大正的舊軍刀更注重禮儀性。下為實戰騎兵用佐官刀。

新軍刀則是昭和時期的仿日本傳統刀裝的陸軍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三式及海軍的太刀型刀裝等。新軍刀的官階主要以刀緒區分。這點軍博集中展示並標註明了,較比過去而言相當有進步了。

下為新軍刀九四式帶佐官緒。

新軍刀的外形來源於日本鎌倉時代(1185—1333年)的兵庫鎖太刀,是日本軍人恢復古代武士面貌的精神象徵。

軍官刀是軍官私人根據規範購買而非配發,所以新舊兩種軍刀一直混用至1945年日軍投降。歷史照片中也常能看到佩帶不同制式軍刀的日軍軍官出現在同一場景。

 

應該注意到的是,除了機制刀外的舊軍刀和新軍刀,都是指的是按規範製作的軍刀外裝,而手工刀條是可以自由選配的。日本刀,刀是刀,裝是裝,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很多人誤認為官階越高刀越好,其實將官刀裝中可能會裝廉價機制條,尉官刀裝中裝也許會有較好的武士刀,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多見的。另外,部分軍友簡單的認為,日軍刀裝裡配裝的是家傳在銘古條就是好刀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家傳古刀在日本武士家族中並不罕見,而年代久遠、歷經多次磨礪的日本刀性能會衰減。除早期的個別靖國刀,作為消耗品的軍刀通常不會選用太好的刀條。就算在日本狂熱的「軍刀報國」的口號鼓舞下,軍方發現徵集到的名刀也會不輕易作為軍刀使用,而是多半會退回原主。新軍刀也是分指揮刀和實戰刀。存世的新軍刀指揮刀也是細弱的機制條但數量比較少,軍博沒有收藏展示,從略。本文主要談新軍刀的實戰刀:首先談九四式新軍刀,這是日本1934年2月15日通過鑑定定型的軍刀外裝規範。1934年是日本所謂皇紀2594年。

九四式外裝明顯特點是有兩個佩環。其中後面的第二佩環做成可摘脫型。

在日軍穿著禮服時,使用雙佩環;在騎兵乘馬訓練和穿常服時只用第一佩環。1934年到1937年間,帶一個佩環的九四式軍刀遠遠看上去,和1938年以後的九八式軍刀是沒什麼區別。下圖為1937年穿常服的日軍少尉佩帶單佩環的九四式新軍刀合影。

     

        

歷史上從沒出現過掛三個佩環制式的日軍刀,軍博加固前後,都有一把三佩環的新軍刀展示,這個應該是老佩或者是哪位刀主人DIY的吧。

九四式和九八區別主要在細節。日式新軍刀裝的主要亮點在鐔(日文漢字寫作鍔),也就是護手。九四式全部使用透鐔,在收藏界一般認為用料紮實的大厚透鐔是早期的作品。

最早期的94軍刀的鞘口(日文稱作口金)櫻花花葉和中晚期的花葉方向是相反的,刀首(日文稱為兜金)和猿手孔採用是分離式狀態,這些在軍博展陳的軍刀中沒有體現,這也是正常的,因為最早期九四式存世數量很有限。在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日軍大禮服廢止後,九四式軍刀徹底去掉第二佩環。演變成我們比較熟悉的九八式軍刀。

自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起,新軍刀的需求量大增,日本陸軍刀的外裝的用材和刃體的質量也每況愈下。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漸變的過程在軍博收藏的日本刀上都可以看到。軍博輕武器展廳陳列展示九四式、九八式軍刀共計34把。其中有軍屬(文職)軍刀1把。

下為帶軍屬刀鐔98式軍刀

單翼飛輪標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刀兩把(這個以前被軍博誤認為是空軍刀的錯誤已經更改)不過軍官刀掛士官皮緒,如是原配可能是準尉軍官佩帶。

軍博藏九四、九八式刀鞘材質分鐵、鋁、木質包魚皮塗大漆、木質包馬皮略裝等幾種,鞘漆顏色有帶青茶褐色、茶褐色、朱色等幾種。鐵鞘按噴塗工藝分有光澤漆和半光澤漆兩種。部分正裝刀鞘外包馬皮防護。鋁鞘鞘漆脫落較為嚴重。

軍博展陳三式軍刀兩把。三式是日軍舊日本陸軍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根據戰場上九八式軍刀的使用反饋,同時也為了節約成本、簡化了九八式上的精美刀飾部件,以更注重實戰的一貫卷的卷柄及簡約外形正式地登上歷史舞臺。軍博收藏為標準型三式鐵鞘黑塗漆。下為軍博三式軍刀展品,相對九四、九八式而言三式軍刀裝已經非常簡陋了。

軍博展陳1937年定型太刀型海軍軍刀5把,均為黑研出鮫皮卷木鞘,不鏽鋼刀身。太刀型海軍軍刀外裝分一等裝和二等裝兩種。戰爭期間的日本陸海軍分屬不同體系,相對陸軍刀而言,戰爭前後期的太刀型海軍刀的變化不大。下為軍博太刀型海軍刀展示,其中20號刀後纏柄卷、刀首為陸軍刀刀首應該是後佩,這個現象在軍博加固前的展覽就有。

海軍刀緒和陸軍的不同,不論級別只有一種形制。值得注意的是軍博太刀型海軍刀編號為19號刀誤掛陸軍尉官刀緒。這個在歷史上是不可能出現的,應該後期收藏中搭配失誤。下圖為誤掛陸軍尉官刀緒的太刀型海軍刀。

  

      

軍官刀外還有士官刀(日文漢字寫作下士官)最主要供騎兵、 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使用是配發的機制刀。刀刃採用陸軍刀劍鋼,油淬。雖然沒有燒刃,但堅固耐用。軍博展示收藏(明治)三二式3把三二式軍刀定型於明治三十二年8月23日。有兩個型號:長身型為甲是騎兵專用刀,一直使用到1945年日本投降。短身型是乙,供輜重兵、步兵和憲兵使用。 

軍博的另一把三二式錯誤的標註為「中國造馬刀」,並胡亂佩了一把俄國刀鞘。(可能是徵集來的繳獲後改裝品。原主人也不知道具體出處)

細節

而這個鞘的主人仍然按加固前的老名字命名為戰刀,孤零零的掛在西洋刀劍欄中

這個也難怪,這刀基本未見文字資料。之所以我認為是俄國刀是因為我在實物收藏中見過這樣的刀上有俄文字母,在中國東北偶爾會見到這樣的軍刀。這種刀也並非罕見,老電影《戰火中青春》男主人公就佩帶這樣一把刀。

九五式陸軍士官軍刀(8把)1935年三二乙被九五(日本皇紀2595年)式軍刀替代。九五式陸軍士官刀中有稀少最初期型銅柄(鞘後佩)1把,據說銅柄九五隻生產了6000把原配的銅柄九五刀,鞘尾沒有蹄鐵石突。

軍博展陳的鞘後配銅柄九五刀

最初期型銅柄和初、中期鋁柄、末和最末期木柄的九五式不同,銅柄九五式只有一個猿手穿釘固定刀身,而沒有目釘孔。

軍博展陳的其他九五式士官刀:初期型銅鐔鋁柄4把;中期型鐵鐔鋁柄3把。

除制式軍刀外軍博展陳武士刀6把。其中太刀1把,刀裝為絲卷太刀,為日本古代騎兵武將刀裝。

打刀5把。按日本打刀的攜帶方式即擺放方式來看打刀的擺放應該是刀刃朝上的

下圖被日本刀劍界譽為「新刀位列上作」的元祿時期(1688-1704年)西海道筑前名刀工信國吉次之子吉包的作品,銘文為「筑前住源信國吉包」,製作年代當為1688-1716年間。  

所以,軍博的這些打刀都擺反了,不過部分打刀的木鞘被裝上掛環覆上馬皮革,被當做異種軍刀使用,這種裝具在日本刀裝中叫半太刀裝。嚴格的說九八式軍刀也是半太刀裝的變形。

除日本軍刀外軍博的其他刀劍標牌大多語焉不詳,如英國的1897式步兵劍,也只能標出英國造指揮刀。

但其實這也挺難為他們的,英國的1895和1897步兵軍官刀的辨識區別就就是護手鏤空的形狀。不知道不瞎寫也挺好。軍博也就能寫出國別寫不出型號,這個也不能勉為其難,因為西洋刀劍在中國懂得人更少了。

編後語:六一快到了,本文最大的希望,是諸位冷兵器愛好者屆時或未來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參觀一下,然後通過本文,大家能在孩子目前顯示一下如數家珍、知識淵博的身影,也為冷兵器研究所培養下一代讀者……

掃一掃沈師傅二維碼,了解更多兵器知識

相關焦點

  • 罪惡滔天的「98式軍刀」隨著日本的投降,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日本帝國主義在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中犯下了累累罪行,這使得他們佩戴的軍刀成為了魔鬼和法西斯的象徵,我們至今仍然能夠在銀幕上看到窮兇極惡的日本軍人揮舞起罪惡的軍刀屠殺中國同胞的情景
  • 軍刀上的日本,細節上的歷史,從岡村寧次的假軍刀說起
    (軍博館藏品,岡村寧次軍刀)二、帶你認識日本軍刀的前世今生說來也怪,刀,作為一種冷兵器,在近代火炮戰爭中,為何能得以存在,不被淘汰呢?這是由戰爭的特點決定的。雙色絹絲流蘇,一定是尉級、佐級或將級軍官;單色皮製的,一定是低級軍官。刀鞘末端是鐵片型石突的,確定無疑是低等軍官;馬蹄狀黃銅鏤空套上去的,一定是高級軍官。
  • 見證受降的日本軍刀回寧!9月9日起將在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展出
    與同時期舊物光譜相吻合,漂泊輾轉回歸南京眼前這把98式日本將官軍刀重1400克,長99釐米,刀鞘為皮質,刀柄鎏金,刀鞘上有一塊3釐米×6釐米的銀質銘牌,上面刻著「蕭蔘謀長毅肅存念,凱旋,民國卅四年九月九日於南京,廖耀湘敬贈」等27個字。刀柄上還刻有刀匠名字和製作日期——昭和十七年,由此可見這把軍刀鍛造於1942年。雖然距今已近80年,但這把刀依舊寒光逼人,鋒利無比。
  • 沾滿血跡的九八式軍刀
    就拿眼前的這把九八式日本軍刀來說,雖然如今它已改換殺伐徵戰的面目,成為一種鑑證歷史的文物藏品,但強悍的外表、陰寒的光亮,尤其是殘缺的刀刃,無不顯露出嗜血本性,以及曾經揮舞它們瘋狂砍殺中國人的日本侵略者殘暴、猙獰的嘴臉…… 刃口殘缺的屠刀 記者眼前的這把「九八式」日本軍刀,是日本專為陸軍、海軍將佐級別官員提供的佩刀。
  • 700萬沒人賣,買家多是日本人
    文|書生抗日戰爭時期,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人把指揮刀看得比命還重,所以中國軍隊繳獲的日本指揮刀數量並不多,每一把都是日軍殘暴罪行的鐵證,現在都價值不菲,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天價。侵華日軍陸軍尉官以上的佩刀一般是94式軍刀和98式軍刀,由日本政府指定刀匠手工鍛造,質量也好很多。一般而言,日軍指揮刀外形都差不多,主要通過刀穗顏色來區分級別,尉官刀穗為褐藍色,佐官為褐紅色,將官為紅黃色。
  • 日本刀到底有多少種,軍刀與武士刀又有什麼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期間,日本曾在東京器支廠製造了一種軍刀。它和過去的刀不同,其刀盤呈圓形為鋼製,刀柄為鋁製,刀柄和刀身的結合是靠一螺釘來完成的。這種軍刀在刀身處刻有「東」字和刀號。左起:空軍軍刀、海軍軍刀、陸軍軍刀圖2陸、海、空軍刀另外在我國繳獲的日本軍刀中,還有這樣一種軍刀,它是日本將佐軍刀,刀全長為955mm,刀身長875mm,刀刃長665mm。
  •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七十一期】要砍蔡英文的日本軍刀來頭很大:刀主竟是從沒被發現的百人斬惡魔(歷史系列第138講)
    上圖是博物館裡的這把軍刀。在軍馬移交完畢後,日軍聯絡官代表向餘鴻成上交了10把軍刀,以表示繳械。回去以後,餘鴻成每把刀都抽出來看過,猛然發現這把刻有「南京之役殺107人」的兇刀。這把軍刀樣式明顯與其它的刀不同,他深信這把兇刀不吉利,不可留。他請軍工兵營李營長,將這把刀和其餘四把一同上交軍部。這把刀,被當時任16軍中將副軍長的魏炳文(耀鬥)留下來收藏,輾轉帶到了臺灣。
  • 砍傷「憲兵」的日本軍刀是偷來的,刀柄上還刻有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呂姓男子從軍史館偷的「南京大屠殺軍刀」警方:砍傷憲兵用刀為「南京大屠殺軍刀」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稱,今天上午約10點15分,一名呂姓男子闖入臺「總統府」南苑車道口(近博愛路),執勤憲兵衛哨依標準程序警示制止,呂姓男子不從,隨後迅速被一線協勤衛哨官兵制伏,阻止其進入府內,過程中周姓憲兵遭該男子以隨身刀械所傷
  • 中國軍人繳獲1把軍刀,日本人竟想用天價買回?只因刀上刻了這幾個字
    日軍軍刀,形制不同於我們通常所說的日本刀(民間稱其為武士刀,其實是不正確的稱謂),它是指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陸
  • 日本軍刀中的「地攤貨」,日軍九五式軍刀變遷史
    最初期型九五式軍刀的刀身除了外裝,九五式軍刀的刀身也與日本刀相差極大。九五式軍刀為純粹的工業加工刀具,採用與三十二年式騎兵刀、三十年式刺刀相同的高碳鋼「陸軍刀劍鋼」,採用油淬火工藝,與那種玉鋼打造,覆土燒刃,精工細作的日本武士刀完全不同,幾乎沒有絲毫藝術性可言。刀身開有劍樋,這種與血槽相似的結構實際上是用於增強刀身強度,減輕刀身質量的。最初期型的九五式軍刀目釘與刀緒共用同一個孔,但或許是因為強度問題,很快便改為兩個。
  • 南京大屠殺軍刀考證:砍傷臺灣憲兵的軍刀真是「百人斬」用刀?
    ▲軍刀的刀鏃上刻有「南京の役 殺一〇七人」的字樣整體上看,這把軍刀似乎與普通日本軍刀並無二致。但如果將刀拔出刀鞘,就可看到紫銅刀鏃上刻著「南京の役 殺一〇七人」的字樣。但戰爭開始後不久,野田毅便回到了日本,其完全有可能請國內的刀工對其軍刀進行修復,甚至更換一把新軍刀。另外,還有人聲稱,二戰時的日本軍刀是「機製品」,一兩次戰鬥就會折斷,根本不可能砍殺上百人。但野田和向井所佩戴的軍刀均為家傳的古刀、寶刀,其性能十分優越。相比同類武器,日本刀的厚度、硬度要大的多,因此即使長時間使用,也還十分鋒利,更是難以折斷。
  • 日本花百萬購軍刀被老人拒絕,可知刀後的故事?看刀上刻的12個字
    首先刀的作用範圍比劍更廣,製作也是更簡單,人們也開始更加青睞刀了,有時人們還把刀看作是權力的象徵。那麼這就不得不說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軍刀了,在那個時候,日本軍刀的名氣可謂是非常的大,軍刀就是一名軍官的象徵,能殺死日本軍官繳獲他的軍刀那也是一份特殊的榮光。
  • 喜峰口一戰,29軍大刀隊砍得日軍人仰馬翻,日軍:是我們的刀不行
    當然了,其整體樣式還是西洋刀的範疇,因為這種單手握加護拳的樣式,比較適合騎兵在對戰過程中使用。32式軍刀自問世之後,便是日軍騎兵部隊的制式武器,在抗日戰場上犯下了不少的罪惡。但是從武器本身而言,這款軍刀可以說是比較經典的。不僅伴隨日軍騎兵走完了二戰,甚至於在二戰結束之後,也被我軍所利用。後來咱們騎兵部隊所使用的65式騎兵刀,其實就是在日軍32式軍刀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
  • 日本刀容易斷麼? 那些被歪曲的刀劍知識
    一般打刀的元重(即刀簇處的刀身厚度)都是大於5mm的,甚至有達到8mm厚的,而家裡的菜刀也就是1mm,至於所謂的大刀片子,大部分用的是製作農具的生鐵,長度不超過50cm,厚度也就是3mm到4mm之間,打刀的質量在1000-1500g之間,大刀片子的質量在2000g左右,拿薄的、材質差的去碰撞厚的、材質好的,你說哪個更脆更不結實?
  • 日本刀容易斷麼?那些被歪曲的刀劍知識
    以下將慢慢分析其中緣由:日本刀刀身細長,這個倒是不假,但是不知道你是拿什麼東西去類比日本刀的厚度?你家裡切菜的菜刀?一般打刀的元重(即刀簇處的刀身厚度)都是大於5mm的,甚至有達到8mm厚的,而家裡的菜刀也就是1mm,至於所謂的大刀片子,大部分用的是製作農具的生鐵,長度不超過50cm,厚度也就是3mm到4mm之間,打刀的質量在1000-1500g之間,大刀片子的質量在2000g左右,拿薄的、材質差的去碰撞厚的、材質好的,你說哪個更脆更不結實?
  • ♞冷知識:那些被歪曲的刀劍知識1-日本刀容易斷麼?
    以下將慢慢分析其中緣由:日本刀刀身細長,這個倒是不假,但是不知道你是拿什麼東西去類比日本刀的厚度?你家裡切菜的菜刀?一般打刀的元重(即刀簇處的刀身厚度)都是大於5mm的,甚至有達到8mm厚的,而家裡的菜刀也就是1mm,至於所謂的大刀片子,大部分用的是製作農具的生鐵,長度不超過50cm,厚度也就是3mm到4mm之間,打刀的質量在1000-1500g之間,大刀片子的質量在2000g左右,拿薄的、材質差的去碰撞厚的、材質好的,你說哪個更脆更不結實?
  • 日本刀容易斷麼?那些被歪曲的刀劍知識-1▏冷知識
    以下將慢慢分析其中緣由:日本刀刀身細長,這個倒是不假,但是不知道你是拿什麼東西去類比日本刀的厚度?你家裡切菜的菜刀?一般打刀的元重(即刀簇處的刀身厚度)都是大於5mm的,甚至有達到8mm厚的,而家裡的菜刀也就是1mm,至於所謂的大刀片子,大部分用的是製作農具的生鐵,長度不超過50cm,厚度也就是3mm到4mm之間,打刀的質量在1000-1500g之間,大刀片子的質量在2000g左右,拿薄的、材質差的去碰撞厚的、材質好的,你說哪個更脆更不結實?
  • 被稱為世界三大名刀的日本武士刀,真的那麼容易斷麼?
    一般打刀的元重(即刀簇處的刀身厚度)都是大於5mm的,甚至有達到8mm厚的,而家裡的菜刀也就是1mm,至於所謂的中國大刀,大部分用的是製作農具的生鐵,長度不超過50cm,厚度也就是3mm到4mm之間,打刀的質量在1000-1500g之間,大刀的質量在2000g左右,拿薄的、材質差的去碰撞厚的、材質好的,你說哪個更脆更不結實?
  • 侵華日軍軍刀認識上的幾個誤區
    此時的日本,已經距戰敗不遠,戰事不利,資源緊缺,也顧不上美觀了,因而該刀取消了許多用作裝飾的東西。比如,九四式、九八式軍刀的刀鞘下端,有一處純粹裝飾用的製成一定形狀的金屬環鑲套在鞘上,他們稱作「責金」。就是下圖這個:
  • 此刀日本做夢都想買回,上刻:南京之役殺107人
    當然這只是被報導出來的,深埋於歷史,為大家所不知的日本殺人魔不僅僅這些,他們的罪行簡直罄竹難書。近日臺北一把日本軍刀,刀柄上刻著:南京之役殺107人,揭開了又一個日本殺人魔的面紗。這把日本軍刀與軍官多使用的軍刀不同,一般日本軍官的軍刀要自己購買,就像上面那三個殺人魔,使用的都是家傳的武士刀,武士刀一般純手工打造,工藝複雜而精緻,因此要比制式刀質量好得多。這把軍刀是日本的一種制式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