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已亡了108年,他卻以皇帝自居!自稱是乾隆七世孫

2021-01-15 水墨書窗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世家》

如今已是人人平等的法治社會了,我們離最近的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大清,已經有一百零八年了。然,從古至今,有些人的「貴族夢」「皇帝夢」就沒有間斷過。

古時有復闢帝制的袁世凱,如今有耗費巨資,龍袍加身祭祖的「愛新覺羅恆紹」。他們並非喜愛這個姓氏和位置,而是被其帶來的權利和利益蒙蔽了雙眼。

傳統習俗——祭祖

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沿承千年的習俗,對於國人來說具有深刻的意義。一般國人會在四個固定的節日進行祭祖活動,分別是: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和中元節。由於中華民族眾多,各地風俗和信仰不同,祭祖的形式也不盡相同。

不過拿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舉例子,他們普通的祭祖形式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放供品,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差五酒。第二步是以家長為主,進行燒香叩拜,再向祖先祈福。最後一步就是燒紙。燒紙即指「送往陰間的錢」。

中國人歷來有慎終追遠的傳統,血緣之情,家國情感,一向都深受重視。由此,自古以來,很多葬身海外的人,臨終遺言也是:回鄉下葬。也因此,他們總喜歡把「光宗耀祖」掛在嘴邊。

中華雖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習俗,可是大家祭祖的意義大都相同。都是喜歡通過祭祖的方式,可以祈求祖先保佑尚在世上的人。也是以這種方式緬懷祖先,感謝他們留下了這一宗族,也能更好地激勵後人。

很多風俗習慣都是從古時候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的。在古時候,祭祖的習俗更是深受重視,形式也更加多樣,有的會去野外祭拜祖先,有的會去宗祠祭拜祖先,而有的會在家中的正中央立下牌位,上香跪拜。

至於來源是因為古時候人們都是看天吃飯,沒有科技,人們都是靠雙手自力更生。因此他們非常信任鬼神,鬼神也是他們的精神寄託。

祖先雖然已經逝去,但是靈魂尚在,他們化為鬼或神。可以降禍,祈福給子孫。古人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就會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虔誠地祭祖。

而祭祖的習俗之所以能一直沿承到現在,除了已然成為一種習慣之外。最重要的是其中傳達的飲水思源,孝順的思想,是大家的共識,因此它才能發展到現在,形成我國的文化特色。

可是如今一位聲稱乾隆七世孫的愛新覺羅恆紹以皇帝的身份自居,率領眾多的滿族同胞舉行了盛大的仿古祭祖大典活動。

這場祭祀活動的程序十分複雜,大家各有其職。一共有十五道程序。他自己也穿著龍袍,而其妻子穿著清朝妃嬪的服飾,高調地跪拜祭祖。在場的其它滿族人還有穿著官員服飾向他行跪拜禮的。這場祭祀活動是目前國內祭祀活動中規模最大的。

真假「愛新覺羅」

他召開大規模祭祖活動的消息一出,網上議論紛紛。很多都對這位愛新覺羅恆紹的身份表示質疑,因為現在有太多的騙子打著「愛新覺羅」的旗號,四處騙財了。

而這位愛新覺羅之所以不被人待見,是因為見著人就喜歡強調自己是皇族的身份。然後還會弄出一些亦真亦假的玩意,例如:他聲稱自己有乾隆皇帝祖傳下來的「板指」。可是當學者讓他交出來辨別真假的時候,他又不肯了。說是自己的傳家寶,不得輕易示人。

令人更驚訝的是他還自己出了一本書,主要內容就是寫祖傳的「宮廷秘方」。這位愛新覺羅其實是一位老中醫,並且在中醫界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專業領域是:肝硬化,股骨頭壞死等慢性疾病。而他自己研發的對付這些的中藥被稱作「宮廷秘方」。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想通過這個身份去賣書罷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社會上大家都知曉的真正的愛新覺羅後代從來不喜歡顯擺自己的身份。

其實愛新覺羅的家族不僅有一套自己嚴格遵循的宗譜,還有官方網站。網站上稱:在滿語裡面,「愛新覺羅」的意思是「黃金」,根據清帝退位時的《清師優待條件》上說,愛新覺羅的後代都得改姓為「金」。

愛新覺羅家族裡面很出名的代表是金毓嶂,他是溥儀的侄子。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說到「他們不愛用」愛新覺羅」這個姓,覺得這個「姓」有些奇怪。

還有一位真愛新覺羅的後代則是金毓嶂的遠房堂妹,她是毓紫薇,是道光皇帝的後裔。因為她自己是一位畫家,而她畫畫的筆名叫「愛新覺羅 毓盼」。

據說《還珠格格》裡面因為「紫薇格格」和自己撞名了,她還寫了一篇文章叫《給還珠格格》提點兒意見,這篇文章就寫了這種困擾。

那這位愛新覺羅之所以在畫畫的時候用這個姓,據她自己說:因為別人一聽到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就會感動好奇,那畫就賣得好一些。

毓紫薇也是有事業需求的時候,才會用「愛新覺羅」的姓氏。由此,我們可以猜測愛新覺羅恆紹也是基於這個目的才大肆宣揚自己的身份。

已經去世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他出生於1912年,可以說在剛剛告別帝制的時候,他出生了。因此雖然身在皇族,卻沒有享受過貴族的待遇。但這位真貴族卻沒有愛新覺羅恆紹的貴族夢,恰恰相反,他自己取名為啟功,而不願意用「愛新覺羅」。

他自己說「愛新覺羅不過是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任政治擺布,有啥好誇耀的呢?何必抱著它津津樂道呢?

不得不說,啟功先生才是一語中的。真正的愛新覺羅都有這麼高的覺悟,自己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倒是有很多不知來歷的」愛新覺羅「喜歡打著這個名號,到處招搖拐騙。

這位愛新覺羅恆紹如此興師動眾,耗費錢財,浪費資源,屬實沒有必要。在這個倡導綠色的時代,很多祭祀的活動都在倡導環保了。就算愛新覺羅恆紹是真的後代,也不應舉辦這麼大場面令人反感的活動,如若沒有真心祭拜祖先,只是為了譁眾取寵,還不如將錢花在要緊處。

相關焦點

  • 清亡108年後,乾隆七世孫戴「帝王扳指」,穿龍袍以皇帝身份祭祖
    清朝,這個詞在現在來說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其也從曾經的輝煌轉變為歷史,清朝王室的子孫後代也融入了現代生活。 但是還是有許多人以自己是清朝貴族後代為理由進行坑蒙拐騙,有一位老人,它自稱自己是末代皇帝的兒子,這種說法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現在人們的知識量都很足夠,完全就知道他的說法是假的
  • 大清都滅亡109年了,乾隆7世孫還身穿龍袍祭祖,簡直貽笑大方
    大清都滅亡109年了,乾隆7世孫還身穿龍袍祭祖,簡直貽笑大方大家都知道,在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了清帝的退位詔書,登基3年的溥儀正式退位,同時也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帝制,但是對於溥儀的處理,當時的民國政府給予的條件是可以繼續生活在紫禁城當中
  • 清亡了108年,多爾袞十世孫留長辮穿黃袍,為血脈純正拒娶普通人
    乾隆皇帝對多爾袞有個公正的評價:「定鼎之初,王實統眾人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乾隆皇帝還說「攝政有年,威福自尊」。乾隆皇帝認為,多爾袞的功績是定鼎北京,統一中原。 後來乾隆皇帝為多爾袞平反,他說:「朕念王果萌異志,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乃不於彼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後始以殮服僭用龍袞,證為覬覦,有是理乎!」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前兩年有一本小說火遍全網,名叫《盜墓筆記》,而這些年影視圈中很多導演編劇對盜墓題材也相當感興趣,這還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只要盜一座帝王墓,那就意味著發大財,而事實確實如此。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文明古代,古代史更迭過幾十次,而每一個朝代又有多位帝皇。帝皇墓通常存有著大量的金銀珠寶。
  • 乾隆皇帝七世孫隆重舉行祭祖大典,身穿龍袍率領文武百官三叩九拜
    清王朝已經滅亡近100多年了,如今請王室的後人已經散落在全國各地,在特殊的年代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代不敢拋頭露面,在近幾年卻成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比如廣州的愛新覺羅州迪,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梳著大辮子,身穿黃馬褂,儼然一副皇家派頭,愛新覺羅州迪自稱是多爾袞十世孫,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後裔,甚至還向上級提出要求住進故宮
  • 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真的是個只會敗家的二世祖嗎?
    不過今天,小編就只談這12位皇帝中的乾隆帝。乾隆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要評價乾隆,就不得不和他的爺爺康熙和爸爸雍正做對比,受到現在影視作品的影響,這三位皇帝是現在老百姓最熟識的皇帝。1執政乾隆是中華文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好運氣皇帝,他非常幸運的有個好皇帝老爹雍正,從雍正手裡繼承了一個天下太平的王朝,而且國庫豐盈,對比雍正繼位時國庫空虛,朝野動蕩,乾隆登基時基本沒有任何憂慮,坐享所謂的康乾盛世。既然沒有任何憂慮擔心,所以也沒有明顯的政績。
  • 他是乾隆七世孫,公開穿龍袍領百官祭祖,專家:他手裡有兩樣寶貝
    經過進一步了解之後,才知道那個身著龍袍以皇帝自居的人,名字叫做「愛新覺羅·恆紹」,自稱是乾隆的第七世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們終於能集結同族之人,共同聚集在吉林以祭拜愛新覺羅先祖。    乾隆第七世孫  清朝愛新覺羅一族本發源於女真,女真族當時分成很多部,而女真人則根據部族名來當做自己的姓氏。比如清室本屬女真中的愛新(aisin)部族,但努爾哈赤一脈又為愛新部族中的遠支,在滿語中,遠支即為「覺羅」,因此,努爾哈赤得名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乾隆七世孫戴上億玉扳指,專家建議上交,他回6字讓專家無話可說
    曾經,專家在一位乾隆後裔的手中發現了一枚扳指,並且勸其上交,乾隆後裔說了六個字讓專家說不出話了。這位乾隆後裔名叫愛新覺羅·恆紹,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乾隆的七世孫。雖然是古代皇帝身份高貴,但是隨著清朝滅亡後,乾隆的後裔也成為了普通人。
  • 乾隆皇帝的三句「豪言」,句句坑慘大清江山
    自從君臨天下後,乾隆皇帝痛心疾首的一件事,就是八旗軍隊戰鬥力的退化。為此乾隆多次發狠,提出「騎射立國」的目標,下令八旗子弟勤練騎射武藝。連八旗部院的王公大臣們,出入都不許乘轎,來去必須騎馬。乾隆二十二年更下令,各地的旗人軍將,必須限期裁掉家中轎夫,且必須「幼習騎射」。乾隆本人也以身作則,多次帶著宗室苦練騎射。
  • 乾隆皇帝犯了五大錯誤,可謂是上愧對先人,下遺禍子孫
    雍正留給乾隆一個國用充盈的大清,乾隆卻發揮敗家子的本色,把老爹留下的遺產敗光了。乾隆發現沒錢花了,就重用和珅等墨吏聚斂。乾隆皇帝窮奢極欲,不僅敗光了父皇的積蓄,還給嘉慶皇帝留下一個爛攤子。乾隆末年和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給大清造成沉痛打擊。這件事情,歸根結底還得怪乾隆皇帝敗家。隋文帝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從秦王政變成秦始皇后,「朕」這個字就被後世歷代帝王壟斷了兩千多年。皇帝稱「朕」,作為皇帝父親的太上皇自稱什麼呢?先來看看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作為被兒子逼迫退位的太上皇,他的自稱可以用「憋屈」來形容。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本來是次子的李世民用這種方式成為了長子,也奪得了第一繼承人的身份。
  • 大師給乾隆算命,能活到80歲,大清800年國運,乾隆大怒:斬
    "迷信的"乾隆乾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現代的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都在講述乾隆的故事。作為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他的統治下清朝走向了康乾盛世的高峰。乾隆在位時算是清朝最鼎盛的時期,乾隆也作為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古代人都信天命,相信可以通過人為的預測避免災禍。
  • 乾隆七世孫手戴上億玉扳指,專家看後勸其上交,他用6個字怒懟
    在眾多歷史畫幅中有這樣一張圖,被珍藏於故宮博物館,畫的是乾隆身騎白馬,拇指處還戴著一枚白玉扳指。而另一幅圖中道光皇帝也戴著一枚白玉扳指。後來滿清的皇帝都愛在拇指上戴白玉扳指,權貴們也爭相跟風,因此玉扳指成為了清朝權貴的象徵,也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期。
  • 大清最倒黴的皇帝,是他
    在還年輕的時候,繼位不久的的乾隆,就曾發誓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他那個當了六十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當然,這話說得也有點吹牛皮了,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皇帝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活那麼久呀!註定了弘曆的不平凡,他還真活得夠長的。他活得實在太久了,到了晚年,只剩下四個兒子可供選擇。他生下了十七個兒子,但也熬死了很多兒子,甚至有的孫子都活不過他。
  • 乾隆7世孫愛新覺羅·恆紹,在吉林身穿皇帝龍袍祭祖,你怎麼看?
    自稱乾隆7世孫的愛新覺羅·恆紹,在吉林身穿皇帝龍袍祭祖,你怎麼看?一、溥儀退位,倖存皇族紛紛改姓自溥儀退位之後,不僅是清朝不復存在,就連封建王朝也就此結束了。二、自稱乾隆七世孫,嚮往皇室生活處處模仿在那些已知的滿清皇族後裔之中,愛新覺羅·恆紹算是其中較為活躍的一批人了。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多數的人們都選擇了對所謂的皇族後裔的身份進行遺忘,融入到普通民眾的生活當中,選擇低調生活。然而,愛新覺羅·恆紹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揚自己的身份。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
  • 他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建議他上交,恆紹:我是皇帝後裔
    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一共出過12位皇帝,而乾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或許他的功業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甚至也不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但乾隆卻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在民間留下最多傳奇故事的皇帝。2015年,一位自稱乾隆後裔的男子,手上戴著一枚乾隆皇帝曾經佩戴過的玉扳指突然現世,吸引了眾多文物愛好者的目光。那麼,究竟這枚玉扳指是否真是乾隆遺物?這名男子的真實身份又是誰呢?
  • 61歲駕崩,他是乾隆和「魏瓔珞」的兒子,但卻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始於1636年,亡於1912年,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在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朝代裡,有過優秀的帝王,有過失敗的皇帝,也有過平庸的君主。
  • 清朝十二位皇帝名單,記清大清皇帝順序,看清宮劇不再迷路
    皇太極的文韜武略都堪稱上品,史稱「才德冠世」,他在位期間,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明軍。也正是基於此,皇太極才萌生了入主中原的雄心壯志。並於公元1636年,正式將國號改為大清,意在克制朱明王朝。但到了晚期,乾隆開始妄自尊大,好大喜功,曾自稱「十全老人」。他將清朝推向了頂峰,同時也親手將大清帶入沒落。乾隆朝之後,大清逐步一蹶不振,被西方列強後來居上。乾隆皇帝病逝於嘉慶四年(1799年),死後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